上海川沙古镇游记(一)

小不点

<h3>  上海川沙古镇是一个游客不多的景区,位于浦东新区川沙镇老城厢东部,由南市街、中市街,北市街和西市街组成,四面围绕着护城河。与七宝,召稼楼,朱家角、枫泾等古镇相比,没有人头济济,摩肩接踵现象,但却有着极其丰富的人文景观。</h3> <h3>  上海浦东川沙古镇位于上海东面、长江入海口的南边。在浦东新区成立之前它是上海十大郊县之一,名叫川沙县。</h3><h3> “ 川沙”名源于川沙洼。川沙洼位于今合庆镇(原蔡路镇)小营房以东海边。明代中叶,江浙沿海不断遭倭寇侵犯掠夺。川沙洼水深丈余,在汛期,倭寇船只可结队在川沙洼直抵护塘。为防倭患,当局在川沙洼以西的八团镇(今川沙新镇老城厢地区)筑堡,取名为川沙堡。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明政府根据川沙抗倭英雄乔镗、王潭的提议,在川沙堡筑川沙城。从此,川沙的名称取代了八团镇。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设川沙抚民厅。辛亥革命后改称川沙县,直属江苏省。1958年,川沙县划归上海市管辖。</h3> <h3>  上海川沙古镇有着近五百年的建城史,在上海历史上是个历史久远的一个古老大镇;川沙作为一个历史上的文化重镇,这儿有深厚历史文化沉淀的清代著名金石学家、书画鉴赏家沈书镛祖上建于清道光年间,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内史第”。而这“内史第”又与中国近现代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联系在一起;同时这儿又是近代宋氏家族的发祥地,宋庆龄、宋子文出生于此;与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倡导新文化运动的胡适也有渊源。一个小小的“内史第”老屋居然同时与这么多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这在国内其它地方是找不到的,实属罕见。</h3> <h3>  去川沙古镇游玩十分方便,坐地铁2号线到川沙站1号口出,即到川沙路。</h3> <h3>  沿着川沙路往北走,过第一个十字路口(南桥路),即到了今天第一个游览景点《川沙公园》。</h3> <h3> 我们从川沙公园西门进入。</h3> <h3> 川沙公园处在古镇外围,是一座江南古典式园林。里头有座宏伟的仿武汉黄鹤楼建筑,叫做鹤鸣楼,五塔七层高五十多米,尉为壮观。</h3> <h3>  鹤鸣楼上有琉璃瓦覆顶,下砌玉石平台;画栋四廊,连80根立柱;飞檐翘角,系60枚金钟;宏伟壮丽,气势非凡。</h3> <h3> “鹤鸣楼”五匾均由全国著名书法家题字,正匾由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字,“声闻于天”由朱屺瞻题字,“海天旭日”由陈从周题字,“钟灵毓秀”由周慧君题字,“江东妙境”由谢稚柳题字。</h3> <h3>  川沙公园一步一景,亭台楼阁间古意盎然。中心为人工湖,占地6亩,碧波荡漾,乘船漫游,别有情趣。有些角度可以透过眼前的前景,望到远处矗立着的鹤鸣楼,这种“悠然见南山”的感觉很棒。</h3> <h3>  游览完川沙公园,我们从公园北门走出。</h3> <h3>  沿城南路来到了建在护城河旁的百米廊桥。</h3> <h3> 这是一条古色古香的风景线。</h3> <h3>  这条仿古长廊加以亭台楼阁,长廊边还因地制宜配置了些园林小品。</h3> <h3>  长廊遮阳档雨,方便人们在河边从城南到达古镇,这也是川沙镇的亮点之一,也是我们游览川沙古镇的第二个景点。</h3> <h3> 站在廊桥上观看护城河</h3> <h3>  廊桥终点是新川路,站在新川路桥上遥望鹤鸣楼的宏伟建筑。</h3> <h3> 新川路以北就是川沙古镇了。其实所谓川沙古镇老街并不是指一条街,而是由新川路以北下图所示的南、中、、西、北四条市街组成。</h3> <h3> 我们首先来到第三个景点:位于新川路218号的《内史第》(黄炎培故居)。</h3><h3> 内史第(黄炎培故居)是一座古色方香的二层砖木结构楼房,粉墙黑瓦,屋宇雕梁画栋,大门口有古典精致的仪门,飞檐翘壁,正面有“凤戏牡丹”等砖雕正面门楼雕有“华堂映日”;背面刻着“德厚春秋”的大字,凝厚壮重,门枋上雕有凤凰牡丹等图案装饰。下面基石盘龙石刻。整幢建筑具有典型的汇南城镇风貌门。</h3><h3><br></h3> <h3>  她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又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名人集聚的江南民宅,在“内史第”出生的名人,有碑帖学家、书画鉴赏家、文物图书收藏家沈树镛,中国毛巾业先驱沈毓庆,新中国老一辈国家领导人黄炎培,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及其弟、妹宋子文、宋美龄等。</h3> <h3>  </h3><h3> “内史第”原称沈家大院,为沈树镛祖上所建,距今已有170多年历史。清咸丰九年(1859年)沈树镛中举,官至内阁中书,沈家大院改名“内史第”。“内史第”南厢房为宋庆龄以及宋美龄、宋子文等宋氏家族成员的诞生地,宋庆龄1893年诞生于内史第第一进宅院西侧沿街房内,并在院内生活.东厢房为黄炎培次子、民主战士黄竞武烈士,堂侄、著名音乐家黄自及其弟会计学家黄祖方的诞生地。内宅楼东首则是现在的黄炎培故居。全国政协常委黄大能、著名学者胡适等近现代名人也曾在此居住。</h3> <h3>  1988年,“内史第”除了当时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黄炎培故居外,内史第被“无知的人们”拆了三分之二,仅剩下最后一进黄炎培故居,面积为733平方米。2004年浦东新区正式立项修复。2009年,浦东新区启动“内史第”复原工程,直到2010年4月才正式动工。建筑面积复建至1800平方米,与历史原貌相比,由于现在门前是新川路主干道,“内史第”被迫让路,其门面向里缩进约5米,并少了一堵门墙。2012年正式对外开放。</h3> <h3> 这一栋看似普通的内史第,在短短的一百七八十年间,接连不断产出的伟人名人数量品种说出来令人叹为观止,个个闻名遐迩、声名显赫、名垂青史、威震海内外。</h3> <h3>  第一家沈家:内史第就是沈家盖的,始作俑者是沈树镛,官至内阁中书,官虽不大,总是京官,天子身边。更关键的,沈树镛还是大名鼎鼎的收藏家、碑帖学家、书画鉴赏家。</h3><h3> 出生在内史第的沈树镛的儿子沈毓庆,后来成为中国的毛巾大王。</h3><h3> 沈树镛还有一个外孙叫吴湖帆,当代书画大名家。</h3> <h3>  第二家黄家:黄家最经典的大人物是黄炎培。</h3><h3> 黄炎培的祖母和沈树镛外祖母是一胞姐妹,所以黄家得以迁入内史第。黄炎培1878年在内史第出生,1899年得中秀才,1902年高中举人,1905年参加同盟会,此后风起云涌,一直到陕北和毛泽东讨论过“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问题。建国后,经久不衰,官拜副国级。</h3><h3> 大儿黄方刚(1899-1944),学者,东北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文理学院院长。</h3><h3> 二儿黄竞武(1903-1949),烈士,经济学家,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杀害。</h3><h3> 三儿黄万里(1911-2001),著名水利工程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夫人是国民党元老丁惟汾的小女丁玉隽。</h3><h3> 四儿黄大能(1916-2010),我国著名的混凝土技术专家,好几届的全国政协委员、常委。</h3><h3> 五儿黄方毅,经济学家,北大教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h3><h3> 嫡孙黄孟复(黄竞武之子),继承祖业,也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h3><h3> 侄子黄自(1904-1938),也是在内史第出生,我国早期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赫赫有名的音乐家贺绿汀都是他的学生。</h3><h3> 两代副国级,满门正能量。</h3> <h3>  第三家宋家:国母宋庆龄的母亲倪桂珍和父亲传教士宋耀如曾经租住在内史第达十三年。宋庆龄1893年出生在内史第,她和她的兄弟姐妹们曾经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代,然后,他们又共同在中国现代史上创造了各自活色生香的辉煌,演绎了各自波澜壮阔的人生。从内史第走出来的宋家,历史地位重若千钧、举世瞩目。</h3> <h3> 第四家胡家:现代大学者胡适也与内史第有缘。其父胡铁花因为在沪为官时调台湾任台东知府,当时不便携家带口,胡适母子曾经在内史第租住一年多,胡适离开赴台时已经两岁了。虽然胡适那时尚在襁褓,也总是为内史第的神奇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h3><h3> 一个看似寻常的内史第,一代代居然能够走出来那么多重量级的名人伟人,可想而知,这风水的气场有多大!</h3> <h3>  黄炎培故居正楼前设有一座黄炎培半身铜像,上悬陈云同志手书“黄炎培故居”匾额。故居内设有“黄炎培生平事迹陈列室”,</h3> <h3> “立本堂”</h3><h3> 原为沈家大院祖厅,取名用意为做人要有根本的准则。</h3> <h3> “汉石金室”</h3><h3> 沈树镛是一位金石学家和大收藏家,所以“内史第”中曾经藏有计汉碑、六朝造像、唐石、宋石等众多文物精品,被赞誉为“文物古迹,富甲东南”,黄炎培也曾说“浦东文化在川沙,川沙文化在内史第”。</h3> <h3> “福音堂”</h3><h3> 宋庆龄父母宋嘉树和倪桂珍定居内史第后,作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在内史第开设福音堂,在川沙地区传教。</h3> <h3> “开群女学”</h3><h3> 1903年,由黄炎培和堂兄黄洪培开办。以黄炎培堂嫂陆开群的名字命名开群女校,这是浦东地区第一所女校。</h3> <h3> “黄炎培工作过地方”</h3> <h3> 黄炎培父母房间</h3> <h3> 胡适房间</h3> <h3> 《第一部分:黄炎培》</h3><h3> 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生于江苏省川沙县城关镇,1965年12月21日因病逝世,享年88岁。</h3><h3> 黄炎培十多岁时父母先后病殁,其少时学问、道德以及爱国思想,多受其姑父沈肖韵引导。黄炎培21岁中秀才,23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特班,老师是蔡元培、张元济等一流的名家。之后南洋公学解散,其参加江南乡试中举。黄炎培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是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民主建国会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h3> <h3> “成长摇篮——内史第”</h3> <h3> “浦东同乡会”</h3> <h3> “浦东学派”</h3> <h3> “上川铁路”</h3> <h3> “办图书馆、办媒体、修方志”</h3> <h3> “川沙县志”</h3> <h3> “鸿英图书馆”</h3> <h3> “同盟会员”</h3> <h3> “民主斗士、革命先行”</h3> <h3> “新场蒙难”</h3><h3> 只差半个时辰,黄炎培等四人被救出,这是“命”!</h3> <h3> 被救出四名青年志士</h3> <h3> “黄炎培创建民盟”</h3> <h3> 黄炎培出身房间</h3> <h3> “办学开启民智”</h3> <h3> “川沙小学堂”</h3> <h3> 学校教训“学做人”</h3> <h3> “倡导职业教育”</h3> <h3> “投身抗日救国运动”</h3> <h3> “推动民主统一战线”</h3> <h3> “参与建国大业,竭立政府工作”</h3> <h3> “助理国务”</h3> <h3> 《第二部分:黄氏子侄》</h3> <h3> 家人合影</h3> <h3> 《黄竞武》(1903-1949)</h3><h3> 黄炎培次子,民盟中央组织委员,民建上海临时干事会常务干事,清华毕业后去美国哈佛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回国后投身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团结工商界爱国人士,投入民主革命运动。解放前夕,黄竞武临危受命,积极参与领导地下活动,协助保护和撤退民主人士,成功阻挡国民党金库财产偷运计划,1949年初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代表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军队中进行策反工作时不幸泄露,5月12日晨他在外滩中央银行办公室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在狱中备受酷刑,于5月18日凌晨惨遭活埋。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2日,黄竞武等13位革命志士的遗体在南市车站路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监狱中被发现,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黄竞武为革命烈士,公葬于川沙烈士公墓。</h3> <h3> 《黄万里》(1911.08-2001.08)</h3><h3> 黄炎培三子,享誉中外的水利专家。1937年从美国学成归来,生后在四川、甘肃、东北从事水利建设,在水文、地质、环境等学术研究上颇有造诣。</h3> <h3> 《黄自》(1904.03-1938.05)</h3><h3> 黄炎培侄子。中国近现代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黄自自幼聪慧,极具音乐天赋,清华毕业后留学美国学习音乐。回国后任教于沪江大学、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事教学、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的著述。黄自学贯中西,在音乐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上,建树丰硕,教导出众多中国杰出音乐人才,如贺绿汀、刘雪庵、陈田鹤、江定仙等。被誉为“中国近代作曲界第一位导师”。1938年5月8日因病谢世。</h3> <h3> 《第三部分:宋氏家族在川沙》</h3><h3> 宋嘉树于1890年停止巡回传道后,或为上海教区川沙地方的传教士。此时,宋嘉树和倪佳珍夫妇安家在“内史第”沿街房。宋庆龄出生于此,宋子文、宋美龄也在此度过了美好的童年。直至1904年宋家迁往上海市区,只留宋子文在川沙读书。</h3> <h3> 宋家合影照</h3> <h3> 宋家三姐妹</h3> <h3> 宋家三姐妹与母亲合影</h3> <h3>  宋庆龄与毛主席、周总理在中南海合影</h3> <h3> 《胡适与“内史第”》</h3><h3> 1892年2月,胡铁花奉命调往台湾,在“内史第”租下了临街的一间厢房安置妻儿。胡适和他的母亲在“内史第”住了一年多时间。胡适曾说过,“我幼年在川沙住过一年,没有印象,但以后听母亲说,川沙是个魚米之乡的好地方”。</h3> <h3> 胡适曾居住过厢房</h3> <h3> 《第四部分:浓厚的历史积淀》</h3> <h3> 沈树镛画像</h3> <h3>  请继续观看《上海川沙古镇游记》(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