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四次参加中越边境作战的回忆、资料、图片、照片

聂国如

<p class="ql-block"> 今天(2019.2.17.)是对越自卫还击作战40周年纪念日,趁着自己记忆还好,写点回忆,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  同志加兄弟的越南,1969年,亲中国的胡志明主席逝世,黎笋上台,取得北越领导权,并在1975年击垮南越政权统一越南。随着黎笋上台和越南统一,越南便开始紧跟苏联,敌视中国,排华反华(广西、云南很多华侨农场,约有20万被越南烧杀抢掠,驱赶回国的华侨),在中越边境不断挑起事端约700起,杀害我国边民,还派主力部队侵略柬埔寨。为了打破苏联企图建立的反华包围圈,教训忘恩负义的越南小霸权主义,为我国即将展开的改革开放,奠定一个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战争,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打起来的。</p><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我军派出30万部队,在广西(东线)、云南(西线)展开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历时28天,深入越南境内40公里,横扫了越南凉山,高平,莱州,广宁,河宣等五省十六县,毙敌47700人,伤敌7270人,俘敌2173人,摧毁了越南北部地区大量的政治、经济、军事设施。我军有7910名指战员在越南牺牲(其中包括失踪955人:云南方向11人,广西方向944人)2.3万人受伤,被俘238人。</p><p class="ql-block"> 为了教训“白眼狼“,拖垮越南经济,消耗越军兵力,把中越边境冲突点,作为我军的训练场,锻炼我军指挥员和部队(曾在我们123师,当过我的师长、79年打仗时的两位连长:李作成,现任我军联合参谋部参谋长,刘粤军,曾任东部战区司令员,他们就是经过边境实战指挥,锻炼出来的上将),中央军委决定:在中越边境进行拔点作战、炮击作战、支边作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有了收复法卡山、靠茅山、老山、者阴山、扣林山……收复以后,派另外一支部队进行轮战训练。</p><p class="ql-block">“对越自卫还击战”时间:1979.2.17—1979.3.16撤军回国。在这之后长达10年的边境拔点作战,支边作战,炮击战,各部队轮战等等,称为“对越自卫反击战”。(“还”击与“反”击,一字之差,意义大不同)</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参战:我24岁,当兵三年,从1979.2.17.战斗打响,生死28天,到3.16.从越南撤军回国,我参加了全程自卫反击作战,当时我是368团一炮连的六班长,(时任连长任志武,指导员李锦文)在越南境内作战28天,荣立三等战功一次,提拔为连队的一排长。</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参战:1981年5月5日到6月30日,我参加了收复法卡山作战,战斗持续时间57天,当时我是368团100炮连的副指导员,(时任连长黄锦清,指导员刘金忠〈2020.8.30.因心脏病突发去世〉),我们连5月2日就已进入宁明县法卡山地区的旭塘华侨农场,晚上即隐蔽设置炮阵地,挖猫耳洞,指挥所设在法卡山494号高地,整个收复和拉锯作战,法卡山上的焦士,犹如抗美援朝的上甘岭作战……;除了边防守备部队外,我们支边作战的野战部队,在7.15.撤回贵县营房,我们连队在法卡山地区历时两个半月。</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参战:1984年3月到5月的拔点作战,炮击靠茅山时,我先是在368团三炮连做副指导员(时任连长陈锦波,指导员谢尚元),我再次荣立三等战功一次,提拔到七连任指导员,(时任连长曲军),当时我们七连的作战任务是,担任368团围歼靠茅山之敌助攻方向的主攻连。</p><p class="ql-block"> 第四次参战:1985年12月22日乘汽车到龙州县下栋战区参战,直到1986年4月28日撤回营房,我是368团三炮连指导员,(时任连长陈锦波)带领全连参加了支边炮击作战,历时4个多月,从战场撤回营房过86年的五一劳动节,参战部队战评时,1986.5.10.我离开连队,调入团机关政治处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1985年以前,社会发展还很落后,那个时候,象我这样的的连队基层官兵,只能每个月写一封家信,在紧急情况下,才发电报,加上部队管理又特别严,照相机在地方是奢侈品、在部队更是稀罕品,所以,参战没有照片记录,现有的黑白照片,都是偶尔有机遇时,请人帮忙照的,能够保存下来,才有了今天的历史回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9.1.16.我们第一批参战的10个战友,离开福州军区29军86师258团一炮连,下面这张照片,是我们奔赴前线时,连队干部欢送我们的合影。2016年10月,我们连队在福州战友聚会时,75岁的老连长吴铭德和指导员于启美,38年前,用心保存这张珍贵老照片,38年后,又亲手送到我们手上,让我们非常激动又感动</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关于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通知</p> <p class="ql-block">这是战前广州军区发布的政治动员令</p> <p class="ql-block">1979年2月17日凌晨6:40,中越边境群山中,万炮齐呜,地动山摇,一发发炮弹撕裂长空,一齐射向越军阵地,骤然响起的枪炮声震动了整个世界,中国军队自卫还击作战拉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蔡朝东:讲述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背景。</p> <p class="ql-block">我连三排长、二级战斗英雄、一等功臣、张绍云烈士的墓碑,牺牲时才31岁</p> <p class="ql-block">我连二等功臣,班长刘建华烈士的墓碑,牺牲时才24岁</p> <p class="ql-block">我连三等功臣纪文奇烈士的墓碑,牺牲时才23岁</p> <p class="ql-block">我连钟洁群烈士的墓碑,牺牲时才22岁</p> <p class="ql-block">靖西烈士陵园安葬有1116名烈士,其中包括牺牲的参战民兵23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参加对越作战的残疾军人,活着回来的4个参战军人,只有三对好眼睛和一条自己的好腿</p> <p class="ql-block">我们连队的特等残疾军人吴建军,这一辈子都在荣军院生活</p> <p class="ql-block">战前训练很紧张,没有空余时间,晚上还要挤出时间,学习战场越语喊话,这是战场上用得着的10句越语喊话内容</p> <p class="ql-block">1979.2.12.在大家都学会了自救互救的知识后,连队组织集体剃光头,这是上战场前必须的程序,为的是头部负伤后好包扎,接着,每人发了2个战场急救包随身携带</p> <p class="ql-block">1979年战斗打响前,广州军区队发布命令:123师所属各团的作战任务</p> <p class="ql-block">广州军区前指的作战方案</p> <p class="ql-block">作战方案被广州军区许世友司令员向仲华政委的认可和采纳,并得到军委的批准。</p> <p class="ql-block">东线广州军区、西线昆明军区作战兵力部署图</p> <p class="ql-block">1979.2.17.早上6:40炮火准备,万炮齐呜,炮弹拖着长长的火焰,从我们的头顶上,呼啸呼啸的飞往越军阵地,整个天空映红了</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集中兵力打高平?</p> <p class="ql-block">解放军报第一版头条报道:直捣高平</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进攻出发地:广西、靖西县、龙邦、亮表</p> <h3>368团8连攻打八达岭、八姑岭的地形图</h3> <h3>八姑岭、八达岭的实景图</h3> <p class="ql-block">越南茶灵县八姑岭地区阵地的高地编号图</p> <h3>368团攻打八达岭,团首长决心图</h3> <h3>11号高地进攻战斗经过要图</h3> <h3>步兵和坦克配合进攻图</h3> <p class="ql-block">中国支援越南的大米麻袋,被越军用来做掩体,在越南打仗的28天,我们随处可见这样的中国大米麻袋</p> <p class="ql-block">在越南战场上,我们吃过的761压缩饼干</p> <p class="ql-block">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奋起还击,保卫边疆”。</p> <p class="ql-block">新华社奉我国政府之命发布声明,自卫还击战达到预期目的,从1979年3月5号起将全部撤军回国。</p> <p class="ql-block">大部队撤退回国的照片,向英勇牺牲的英烈们默哀致敬!祝愿参战幸存的老战友们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忆当年</p> <p class="ql-block">368团一连撤军回国的珍贵照片:照片中间的是副指导员张新民和指导员张照发,最右边的是王瑞穆连长,左边是张伟健副连长</p> <p class="ql-block">我们368团是3月16号,最后一支撤军回国的部队,我们活着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上过战场的男人 ,才懂得什么叫战争</p> <p class="ql-block"> 原368团彭汉祥政委(2023.7.27.因心梗在桂林南溪山医院去世。1979年作战时,他任123师组织科干事,负责全师的立功受奖、烈士处理工作),他熟记于心的几组数据:(123师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p><p class="ql-block"> 123师作战中牺牲人数为363人。(其中:367团124人,368团163人,369团32人,炮团5人,师直39人)。</p><p class="ql-block"> 作战总结表彰:全师涌现英雄五人,全部都在我们368团,由此可见我团作战的惨烈程度。三个全国一级战斗英雄:唐立忠,刘勇,陈全钢(烈士),两个二级战斗英雄:岑荣深,张绍荣(我们三炮连三排长、烈士);</p><p class="ql-block"> 全师立一等功的有80人,立二等功的有200人,立三等功的有4600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撤军回国,战争结束,我们在中越边境开了三个大会:</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是庆功会,表彰在战斗中立功受奖的单位和个人;</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是追悼会,悼念战斗中牺牲的烈士,我们123师牺牲的烈士,职务最高的是连长和指导员;</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是审判会,处理违反战场纪律,贪生怕死,自伤身体……等军人违反职责罪的行为,战后被审判判刑的干部,是我师367团的一个副参谋长,(因其在越南境内作战指挥失误,将友军误判为越军,致使121师363团牺牲了八位战友)。</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参战人员违反以下10条战场纪律者:1、畏缩不前者,2、临阵脱逃者,3、见死不救者,4、贪生怕死者,5、投敌叛变者,6、延误战机者,7、违抗军令者,8、泄露军机者,9、谎报军情者,10动摇军心者,均要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p> <p class="ql-block">我们368团牺牲的163位烈士,全部安葬在靖西烈士陵园,这是在战友聚会时,前往陵园祭拜烈士,健在的战友给英烈敬酒</p> <p class="ql-block">缅怀为国捐躯的英烈,向活着的战友致敬!</p> <p class="ql-block">1979.3,我们41军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庆功大会照片</p> <p class="ql-block">1979.3.19.,我们123师在靖西县城,召开自卫还击作战庆功大会,师长王方珍给英雄颁奖,我368团4连战士刘勇,全国一级战斗英雄,在大会上发言,(刘勇老战友2023年1月4日在南宁瑞康医院病逝,享年65岁。)</p> <p class="ql-block">1979年2月,我们368团打仗时,郑志杰团长和本自立政委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368团参谋长欧金谷的照片,欧参谋长当过我们368团的团长,367团的团长,123师的师长,广西军区的参谋长,41军的军长,广州军区中将副司令员退休,首长现在80多岁了。</p> <p class="ql-block"> 我团二营在这28天战斗中,共牺牲102名战友、其中包括牺牲的四连连长叶祖权和六连连长欧阳小雄,负伤235名。其中:</p><p class="ql-block">营部:牺牲1名、负伤3名</p><p class="ql-block">4连牺牲34名、负伤70名</p><p class="ql-block">5连牺牲19名、负伤45名</p><p class="ql-block">6连牺牲32名、负伤73名</p><p class="ql-block">2机连牺牲13名、负伤35名</p><p class="ql-block">2炮连牺牲3名、负伤9名</p><p class="ql-block">从这组数字反映当时二营战斗的艰苦和与越军战斗的激烈程度与残酷。二营战后荣立集体一等功。刘勇和陈全刚烈士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战斗英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3 师的5位战斗英雄:见下图,(其中三位幸存,二位烈士),全部出在我们368团</p> <p class="ql-block">牺牲的四连连长叶祖权烈士照片。</p> <p class="ql-block">牺牲的六连连长欧阳小雄烈士照片。</p> <p class="ql-block">莫忠信在湖南邵东当过副县长,冯和在广州市海珠区税务局退休。</p> <p class="ql-block">全军一级战斗英雄刘勇,他转业在桂林国家安全局,2023年在南宁病故去世。</p> <p class="ql-block">全军一级战斗英雄(爆破)唐立忠,他现在在深圳警备区副政委退休安家。</p> <p class="ql-block">全军一级战斗英雄陈全钢烈士的这张珍贵照片,是倪创辉战友当时在团后勤处当文书兼通信员时,带《解放军报》摄影记者孔繁根(抗美援朝战地记者)在叫必村山边五连临时宿营地照的。陈全钢在2.17.第一仗后提升为副班长,用的还是一支半自动步枪。按武器配备副班长应当使用冲锋枪,因此照相时就借用倪创辉携带的冲锋枪。陈全钢当时面对孔繁根记者,从口袋掏出一封家信,信中亲切而扑实的语言,记载着身为老师的父亲,鼓励儿子杀敌立功,报效祖国,不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当天晚上部队奉命发起第二次攻打八姑岭战斗,陈全钢冲锋在前,不幸中弹牺牲。</p> <p class="ql-block">广州军区战斗英雄,我们连队的三排长张绍荣烈士照片。</p> <p class="ql-block">广州军区战斗英雄岑荣深照片,他在江门恩平市税务局退休。</p> <p class="ql-block">“八姑岭英雄连”我营二连连长冯广仁,指导员廖绪(2022年病故去世)战后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广州军区授予我营二连“八姑岭英雄连”,连长冯广仁,指导员廖绪在英雄旗帜的正中央。</p> <p class="ql-block">一等功臣猛虎班长蒲廷英(1991年到92年,他在368团一营当营长,我当教导员,我们两个黄金搭档,当年全123师各项工作评比竞赛有五面流动红旗,我们一营获得了四面,蒲廷英营长至正团职武装部长,后自主择业,在2023年11月因心梗病故去世。</p> <p class="ql-block">我们连队三排长张绍荣烈士、获得广州军区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的喜报</p> <p class="ql-block">2020年1月7日,一九七九年打仗时,带领我们全连作战28天的老连长任志武,从山东济南来广西走访战友到桂林时,这是我陪他在象鼻山景区的合影照</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九七九年战后我在照相馆的留影,现在看看自己年轻时的照片,还是个蛮帅气的军人哈</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日我70岁了,几十年来,我第一次佩戴自己的参战军功章和广州军区授予的二级英模荣誉勋章,拍照留念,我把这张生日照放进美篇,主要是看看自己前一张24岁,这一张70岁的样子。</p> <h3>1979年3月30日,我荣立三等战功的证书</h3> <p class="ql-block">在1979年2月的作战中,指挥果断,英勇杀敌,吃苦耐劳,完成任务突出</p> <p>1984年6月6日,我再次荣立三等战功的证书</p> <h3>在1984年的支边作战中,作战勇敢,不怕牺牲,战绩突出</h3> <p class="ql-block">1979年华国锋主席的题词:向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英雄学习</p> <p class="ql-block">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p> <p class="ql-block">1979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慰问信</p> <p class="ql-block">中央慰问团1979年3月,给我们参战老兵赠送的一条枕巾</p> <p class="ql-block">1979年3月中央慰问团,给我们参战老兵赠送的一只搪瓷盅</p> <p class="ql-block">中央慰问团赠送参战老兵的背心。</p> <p class="ql-block">参加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的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参战老兵纪念牌。</p> <p class="ql-block">徐向前题词:为祖国而战的英雄们功勋永存。</p> <p class="ql-block">素花小妹:今天是3月16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是对越作战胜利凯旋的日子。记得40年前的今天上午11点,我穿着一身满是泥土汗水、且一个月没有换洗的、脏得不能再脏的军装,回到房东——你家。是你妈妈叫我把军装脱下,而你却二话不说,用盆端起脏军装就往河边走,把军装浆洗得干干净净。记得当晚你爸——朱大伯把他早已准备好的腊狗肉炖上,把糯米棕粑煮上,盛情款待住在你家的三位解放军亲人(师组织科长郑永正、干亊王亦然、干事彭汉祥)。此情此景终生难忘!你和你们一家对人民子弟兵,这份魚水深情至今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在此向朱素花小妹及全家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最良好祝愿!愿你们健康快乐!家庭幸福!愿好人一生平安!</p><p class="ql-block"> ——住旧州房东家的兵哥哥彭汉祥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房东——朱大伯家的女儿朱素花近照。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参战老兵刻骨铭心的猫耳洞</p> <p class="ql-block"> 《猫耳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起猫耳洞,因为没有直观印象,没有当过兵的,肯定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干什么用的,猫耳洞是指一种与猫耳朵形状相似的防炮洞。42年前的自卫反击战,不论是进攻或者是防御,我们每打到一个地方,首要任务,就是选择防御阵地,挖猫儿洞。因为只有有效的保存自己,才能更好的消灭敌人,而在野战条件下,利用地形地物,挖掘猫耳洞,是防御敌人枪炮等火力袭击,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在28天的作战生活中,只要转移阵地或者执行新的战斗任务,不管停留多长时间,首要工作,就是土工作业,用随身携带的军用小铁锹,修筑阵地,挖掘猫耳洞,每个人挖好猫耳洞后,除了安排站岗值勤的,所有人都要藏在猫耳洞里面,防止暴露目标或者被敌人发现,造成不必要的伤亡。</p><p class="ql-block"> 大洞小洞猫耳洞,洞洞卧虎藏龙,步枪机枪冲锋枪,枪枪怒火满腔,横批:严阵以待。当年,“猫耳洞”是我们前线一种最普通的战地掩蔽工事,通常情况下,构筑在堑壕或者交通壕的两侧,拱形的半圆门,高约一米余,宽则几十公分,纵深长度不等,小则仅供1人容身,大则可纳3—5人,其功能主要用来防炮、藏身、储存弹药等,为坚守阵地的战士提供生存的空间,空间狭小,不通风,在里面呆着很难受,但能有效的保命,更好的消灭敌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法卡山战壕</h3> <p class="ql-block"> 法卡山位于广西凭祥市宁明县上石镇,由5个高地组成,其主峰为三号高地,也是两国的分界点,海拔511米,北面一、二号高地属于中国,南面四、五号高地属于越南。</p><p class="ql-block"> 1981年5月5日凌晨6:00,我军发起进攻,战斗约一个小时,我军就收复了法卡山。但是,从拔据点、守要点、打反扑、炮击战、反特工袭击的综合战斗,法卡山拉锯战,直到6月30号才结束,历时57天。</p><p class="ql-block"> 越军从5月9号开始,先后几十次向我军反扑,企图夺回法卡山,共发射了2万多发炮弹,整个法卡山被翻起了几尺深的松土,随手抓一把土,就有几块弹片。我军步炮协同,密切配合,拼死守住了阵地,共打死越军705名,打伤513名。</p><p class="ql-block"> 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后,经过十八年的两国堪界谈判,2006年,在3号高地上,重新竖立起了1156号界碑,南面的4号、5号高地也正式归还了越南。</p><p class="ql-block"><br></p> <h3>法卡山主峰三号高地上,重新竖起来的中越两国分界线1156号界碑</h3> <h3>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看望法卡山部队时,亲笔题词:法卡山、英雄山</h3> <p class="ql-block">1984年春节,胡耀邦总书记视察广西边防部队原始影像</p><p class="ql-block"> 1984年除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广西边防,来到法卡山营区。他不顾一路劳顿,不去休息,非要先到阵地上看看战士们。当时,由于中越关系比较紧张,双方仍然剑拔弩张,山上的阵地上埋有上万的地雷,要是哪个不小心踩响了地雷,就意味着是流血大事故。加上前沿阵地与越方是枪对枪,炮对炮,如果被发现,一场战斗就在所难免,后果不堪设想。随从人员都竭力劝阻。耀邦同志没有接受,执意要上主阵地、上最前沿。他说,战士们不怕,我们也不怕,我要亲自到前沿阵地看看他们。</p> <h3>法卡山的地形走向图</h3> <h3>收复法卡山的作战地形图</h3> <h3>现在的靠茅山</h3> <p class="ql-block"> 靠茅山位于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下冻乡,海拔823米。靠茅山的南侧是越南的4号公路,是从凉山到高平的主要交通要道。中越两国军队,无论谁占领了靠茅山,谁就可以控制对方60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情况,一切活动,尽收眼底,所以靠茅山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p><p class="ql-block"> 因为靠茅山地形十分险要,易守难攻,云南老山、者阴山的战斗,牵制了大量的越军,越南并回撤侵略柬埔寨的部队,用于阻挡我军进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军委决定:暂缓靠茅山的拔点作战,改为炮击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986号界碑的后面,就是靠茅山</h3> <p class="ql-block">靠茅山的战略要图,如果敌人控制了靠茅山的制高点,则可以对我国边境、宁明县的军事行动一目了然</p> <h3>围歼靠茅山之敌的进攻图</h3> <p class="ql-block">拔点作战和轮战敌我双方损伤情况</p> <p class="ql-block">79年战后四个生死好兄弟:聂国如,周化平,刘群民,刘洐发</p> <p class="ql-block">七九年战后席清华、罗跃进三个生死兄弟</p> <p class="ql-block">战后战友留影,七九年战后,我连就在岳圩口岸这些山头打坑道,建碉堡等防御工事。</p><p class="ql-block">岳圩口岸是中国与越南的一个口岸,与越南高平省重庆县接壤,我们住在镇政府所在地,岳圩口岸已被批准为国家一级口岸。</p> <p class="ql-block">七九年战后,我营一连驻在岳圩边防检查站,连长张国华,指导员张新民和我们一营的江西老乡合影。</p> <p class="ql-block">感谢老战友黄上贤提出的校正意见:</p><p class="ql-block"> 美篇我已点赞与评论。有几处错别字改正一下。</p><p class="ql-block"> 1.广州军区41军在那坡靖西方向作战,从南向北攻击高平。应为从北向南攻击。</p><p class="ql-block"> 2.越方地名,复和与福和,茶灵与茶岭,译音通用均可。但用福和、茶岭恰当些。</p><p class="ql-block"> 3.1979年岳圩一连驻地合影,连长张国华、指导员张新明,明应为“民”。</p><p class="ql-block"> 4.123师作战牺牲人数。军网公布是323人,我在师组织科当干事管档案时,靖西、那坡两张烈士陵园烈士安葬位置图,好象也是323人,1989年至1993年我在组织科工作这几年,一些烈士家属要前往这两个陵园祭拜,都是由我拿出烈士安葬位置图,说是那个陵园那一区那一排那一号的,并给靖西、那坡两县民政局开出接待证明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1年5月在100炮连打法卡山时,我和理发员兼通讯员何英信留影</p> <p class="ql-block">1981年5月收复法卡山炮击作战时,100炮连指导员刘金忠(2020.8.29.在河南睢县老家突发心脏病去世),副指导员聂国如,在炮阵地留影</p> <p class="ql-block">打法卡山时,我下山到河沟洗完澡回炮阵地</p> <p class="ql-block">打法卡山时,副指导员聂国如和二排长李小平在宁明县华侨农场铁路线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打法卡山时,100炮连的江西籍战友留影:聂国如,李小平,江虎生,黄忠民,唐教炭(没露脸),肖小堂,陈仁江</p> <p class="ql-block">1984年部队进入一级战备,广西方向准备在中越边境边境对靠茅山拨点作战,我368团随123师进入临战训练,选择贵港龙山与靠茅山相似地形 ,模拟反复进行实战演练,多次到边境抵近侦查靠茅山敌情,碪察地形,从各方面作好拔点作战的准备工作。广州军区将拨点作战方案报军委后,考虑到靠茅山我方一侧地形陡峭,易守难攻,部队如实施拨点作战会伤亡很大,1985年一级战备拔点作战任务解除,改为炮击战。全广州军区所有炮兵,军、师、团、营属炮兵及所有侦察分队,都在边境一线参与炮战,侦察分队负责深入越南境内侦察敌情,抓捕越南特工。我们123师前线指挥所(前指),就设在五指山下的一个大山洞里面,由刘祥林副师长带队,我们连队的阿波连长想转业,我陪他去过这个指挥所两次,他找当时的师政治部主任陈细钦帮忙,1985年我们从前线撤回到贵港营房,他真的确定转业回广东了。</p> <p class="ql-block">1985年底到86年4月支边作战时,春节期间,我在连部帐篷门口照的,对联的内容是我出的,由文书黄渭枝书写:高山含笑与边防战士为伴,鸟语花香和卫国英雄同乐,横批:保卫南疆</p> <p class="ql-block">1985年,我在五指山地区支边作战帐篷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123师基本指挥所就设在五指山的山洞中,我多次来这里开会,而且和阿波连长同时来这里找师政治部陈细钦主任要求转业。</p> <p class="ql-block">1985年支边炮击作战时,368团莫忠信副团长,陈德州副参谋长,率我团特务连侦察排所在的驻地淰蛤屯,我们连驻在山坡下,41军和123师的前线指挥所首长:龚谷成副军长、刘祥林副师长多次到我连炮阵地,检查指导战区工作</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大家好!1986.4.28.我们三炮连的战友们又一次活着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1985.12.22.我们连队在师靶场打靶,突然接到参战紧急通知,我和连长陈锦波,立即带全连从打靶场回到连队,全体官兵立刻准备一切行装(包括三分四定:前运、后运、携行物资)战情非常紧急,我们当天就乘汽车开往中越边境龙州前线。</p><p class="ql-block"> 这次我们三炮连参战52个人,留守9人,战事紧急,当时,退伍兵已经离开部队了,86年兵还没有到部队。具体参战名单如下:</p><p class="ql-block"> 干部:连长陈锦波、指导员聂国如、一排长曾天德、二排长吴先能、三排长周再明; </p><p class="ql-block"> 连部:文书黄谓枝、通信员杨修、卫生员郑忠强; 指挥班:黄继红、舒强、李景明。一班杨政建、黄新如、袁建威。二班陈信,高文平韦桂清。三班麻明雀、赵加五、李春生。四班江绍忠、李红波、徐盛国,梁廷超。五班朱松建、鲍天福、胡整国、六班吴建军、韩志勤、吕康祥、朱建初。七班王雄、李显明、韦烈水。八班许大荣、文贵方、郑太周、邹成线。九班倪流彩、王忠亮、洪庆勇、陈承模。十班韦知为、李顺球、唐时勤、陈新林。后勤张平孝、熊登华、高成华、廖田新、赵五一,满振进。</p><p class="ql-block"> 在营房留守的有九人:</p><p class="ql-block">唐赵飞、凌文溪、顾战文、丁友红、邹加秋、谭云初、李时珍、梁石庆、潘忠学。(1986年的春节后,周再明带着韦桂清,谭云初,李时珍几个一炮手,才去淰蛤前线连队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战后评功评奖结束,全连荣立战功的有:连长陈锦波,一排长曾天德,三班长麻明雀,四班长江绍忠,八班长许大荣,指挥班长黄继红,炊事班赵五一,通讯员杨修,八个人分别荣立个人三等战功。四班荣立集体二等功,二排荣立集体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 我是在1985.12.18.从七连指导员调整到三炮连任指导员的,第五天即12.22.,我们就奔赴中越边境龙州前线参战。直到1986.4.28.才撤回营房,评功评奖后,阿波连长回广东恩平探家,李也红来接我做指导员,他到了连队以后,5.10.我就去到政治处做保卫干事,我记得阿波连长当年过完八一建军节后,他就被团里确定转业了,当时我很羡慕他,终于可以平安的回到地方工作了。</p><p class="ql-block"> 因为时间久远,我个人的 记忆有限,以上回忆,如有出入,请战友们互相回忆,并且确认,最后,还是以战友们共同确认的为准。</p> <p class="ql-block">我在龙州县中越边境的炮阵地上</p> <p class="ql-block">陈锦波连长和战友们在观察所</p> <h3>陈锦波连长,我,指挥班长黄进红在指挥所</h3> <h3>陈锦波,谢尚元,聂国如,张来源。</h3> <p class="ql-block">三炮连干部1984年3月,在崇左支边作战、临战训练时的合影照:前排谢尚元、聂国如、曾天德,后排倪创辉、何全章、贺永忠、陈锦波</p> <h3>连长陈锦波在指挥所</h3> <p class="ql-block">1985年12月22日至1986年4月28日,在支边作战、炮击靠茅山的战斗中,连队参战干部陈锦波,聂国如,曾天德,吴先能,周再明在炮阵地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1986年1月18日,在炮阵地,六班长吴建军携带自己的冲锋枪,(弹夹巳装满三十发子弹,并且已上膛),和同乡二班长杨政见下山拍照片;杨挂枪摆拍,吴给杨照相,杨无意中抠动板机,打出一发子弹,命中拿着照相机的吴建军(子弹从左侧进右侧出),吴当即倒地,我们打开4个急救包,都没能止住伤口流血;我随即报告团指挥所,用担架把吴建军抬上100炮连的解放牌汽车,我和二排长吴先能,指挥班舒强,卫生员郑忠强,炊事班高文平共五个人,将吴建军送往野战医院,山路崎岖陡峭,我们将担架捆绑在汽车的棚布架上,4个人用身体稳定担架,尽量减少颠簸造成的晃动,连队卫生员郑中强始终用手捂着伤口止血,我们乘车一个小时,才将伤员送到158野战帐篷医院抢救,据军医说:伤员失血过多,导致休克,子弹击穿右侧,腰骨粉碎性骨折,没有生命危险;第二天上午10点,陈锦波连长从指挥所下山,赶到野战医院,送他上直升飞机,转往南宁三O三医院手术治疗。最终下身瘫痪,定级为特等伤残,吴出院后,我和卫生队军医聂荣辉,在贵县车站送他上火车,回他老家湖南东安县荣军医院疗养。</p> <p class="ql-block">这是连长阿波,在吴建军受伤当天的战地日记,记录了他受伤的简要经过</p> <p class="ql-block">请记住这群人,记住这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当过兵的,就像土烧成了陶,永远散发出特殊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2017.10.12日连队战友聚会时,我和连长陈锦波在靖西火车站,准备迎接我们连队的烈士亲属</p> <p class="ql-block">我们连队战友手持鲜花,在靖西火车站迎接烈士亲属,参加靖西战友聚会</p> <p class="ql-block">2017年10月13日,我们三炮连参战老兵,在靖西烈士陵园祭拜烈士</p> <h3>参战老战友在那花村淰蛤屯,重上炮阵地合影</h3> <p class="ql-block">战友聚会时,大家重返战斗过的阵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三炮连参战老兵,2017年10月16日重访阵地时,给房东的儿子捐钱</p> <p class="ql-block">三炮连1983年到1988年战友统计情况</p><p class="ql-block"> 八三年兵有26人:麻明雀,丁友红,张平孝,朱永正,王勤,李春生,江绍忠,朱松建,胡整国,韦烈水,许大荣,韦知为,熊登华,黄进红,余清福,杨世平,刘玉贞,索妙千,刘基康,邓本会,黄碧生,彭鉴文,符金定,祁志,林金盛,李孟雄。</p><p class="ql-block"> 八四年有18人:吴新,李新,倪流彩,彭 鑑文,王熊,谭雄初,王兰英,杨海防,聂传学,胡建新,邹加秋,韦桂清,吴建军,杨政建,陈新林,张伏华,李时珍。刘清云。</p><p class="ql-block"> 八五年有34人:黄新如,袁建威,高文平,陈信,赵加伍,李红波,徐盛国,鲍天福,吕康祥,梁庭超,文贵方,郑太周,邹成线,洪庆勇,陈承模,李顺球,唐时勤,高成华,廖田新,韩志勤,赵五一,杨修,郑忠强,舒强,李显明,杨权芳,李景明,顾占文,满振进,王柏成,蔡德安,王中亮,朱建初,梁石庆。</p><p class="ql-block"> 八六年12人:徐满龙,陆祖校,谌启祥,张德志,李书华,谭地,叶年渣,段查世,吴传海,任爱国,麦荣许,王道静。</p><p class="ql-block"> 八七年兵21人:陈正光,易积生,姚志云,吴日田,黎之能,林良运,余珍龙,唐和平,陈优许,向树辉,陈以立,叶卫东,麦发仔,唐革英,伍青忪,余大革,林裕超,兰明太,章登峄,黄建能,林伯华。</p><p class="ql-block"> 八八年兵32人:辟喜明,张传春,贺荣生,吴满清,袁志坚,陈泽赏,游当时,董少辉,吴成全,黄生报,罗伟东,李文举,吴峰,,李学强,蒋博文,张保松,农增良,谌赞业,刘彩春,黄跃初,黄国焕,唐钦校,骆永光,彭松江,何国泉,黃琼,,黄冬强,曾汉林,韦云芳,陈云涛、余珍龙、李文举。</p><p class="ql-block">据战友群大家回忆,1983到88年一共有143位战友,在三炮连工作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1年5月2日,我们三炮连的参战干部带家属和小孩来桂林相聚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368团一炮连,2018.9.7.在广东惠州战友聚会, 这张照片跨越38年了,聂国如,周化平,刘群民,刘洐发38年前后的四个人。 我七九年打仗、由班长提排长、是在这个连队,1980年9月我提拔副连职,去团直100炮连任副指导员,从此,我做了20多年的政工干部。</p> <p class="ql-block">战场上和我同住一个猫耳洞的郑潮维战友,从越南撤军回国不久,他就调往新组建的边防5师,生死战友38年没有见面,感谢微信,让我们取得了联系,2018.9.7.在广东惠州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2018.9.7.,38年没见面的生死战友,惠州再相聚:聂国如,周化平,刘群民,刘洐发,郑潮维,王戴在我住的房间,大家共同回忆战场上的危险时刻、精彩瞬间。</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追忆逝去的战友,平抚内心的沉重;我们聊到当年在越南打仗28天,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过着地狱般的生活 :蹭在战壕、野外,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没有洗过一次脸、没有刷过一次牙,没有洗过一次澡、没有换过一次衣服,没有脱过鞋洗过一次脚,汗水雨水雾水露水浇身,湿了干,干了又湿,就这样过了28天,没有安心的吃过一次饭,常常忍受饥饿,喝的水是稻田的、水沟里的、牛坑里的、河面上浮着人尸、死牛、死猪的水,就这样喝了,而且随时随地都可能受伤牺牲,28个昼夜说长不长,但它给我们参战老兵烙下了不可磨灭的 记忆……。</p> <p class="ql-block">七九年打仗时,我们123师政委王政,这是我请老首长夫妇俩聚餐的照片,老首长现在在桂林陆院干休所生活,今年93岁了。2023.1.9.晚上彭汉祥政委告诉我(原123师政委、战后任41军政治部主任的王政同志,因多功能器官衰竭,于2023年1月9日在桂林924医院逝世,享年96岁。)</p> <p class="ql-block">七九年打仗时,我们123师副师长李德元,这是我和首长夫妇聚餐的照片,李副师长当年带部队在越南打穿插,身上十多处负伤,现在桂林陆院干休所生活,今年88岁了,河南人,每天还能喝半斤白酒</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123师367团工作时,和李作成师长、副团长李志坚的合影照,李作成师长79年打仗时为边防1师的连长,全国战斗英雄,现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上将参谋长</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123师367团工作时,和时任师长刘粤军在海练场的照片,刘师长79年打仗时,是367团四连连长,2020年卸任东部战区上将司令员,现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徒步行军赴边境,对越作战立新功</p><p class="ql-block"> 我步兵第368团、369团共4千余人,遵照41军向广西靖西县边境徒步开拔的命令,于1978年12月14日,从贵县(现贵港市)营房驻地出发,(全师其他部队摩托化开进),经过前7天的徒步行军和第8天一天的摩托化开进,于当晚夜间顺利到达边境临战训练集结地域(靖西县城郊公社、化垌公社)。这是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所有参战部队中,唯一一支徒步行军200多公里,再接着换乘汽车行程200多公里,耗时8天,赶往临战集结地的主力战斗部队。徒步行军途中,单兵装备重,人均负重50至70斤,很多官兵脚板磨起了血泡,有的还磨烂了裤裆。但干部战士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战斗热情高涨,敢于吃苦,不怕劳累,战胜了一切困难,按时到达部队集结地域,留下了徒步行军,赴边参战的军史印记:</p><p class="ql-block"> 1、徒步行军第一天(14曰),由贵县营房至贵县黄练公社,行程约40公里。</p><p class="ql-block"> 2、徒步行军第二天(15日),由黄练公社至黎塘镇,行程约28公里。</p><p class="ql-block"> 3、徒步行军第三天(16日),由黎塘镇至新宾(芦圩),行程约30公里。</p><p class="ql-block"> 4、徒步行军第四天(17日),由新宾至思陇,行程约30公里。</p><p class="ql-block"> 5、徒步行军第五天(18日,三中全会召开),由宾阳县思陇至武鸣县双桥乡,行程约33公里。</p><p class="ql-block"> 6、徒步行军第六天(19日),由武鸣县双桥乡至隆安县叮当乡,行程约35公里。</p><p class="ql-block"> 7、徒步行军第七天(20日),由隆安县叮当乡至天等县进结乡地域,行程约35公里。</p><p class="ql-block"> 8、第八天(21日),在天等县进结乡地域换乘123师派来接送的车队,行程200多公里,于当晚夜间顺利到达边境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参战老兵黄上贤整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9.3.16.战后回国,我们368团又驻守在中越边境的靖西县、那坡县,大新县,我们一起守边防,挖战壕,修碉堡,建隐蔽部,构筑防御工事……一直到1980年7月10日,我们返回贵县(贵港市)部队营房,才恢复正常的部队军营生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1978.12.14.我团奉命向广西靖西县边境徒步开拔,到了中越边境,把临战训练和79的仗打完,到国防施工结束,1980.7.10.全团返回营房,368团这一次,就在中越边境战斗了一年七个月,作战牺牲的163名烈士,他们长眠在祖国南疆的靖西县烈士陵园,将永远回不了熟悉的军营,让我们永远怀念这些牺牲的战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忆当年:</p><p class="ql-block"> 40年前的今天(3月13日),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到第25天,整个战场所到之处,到处是残垣断壁,遍地是弹坑,就连偏僻的山村,也没多少完整的茅草房。从开战第三天起,浓浓的、呛鼻子的尸体臭味,一天比一天浓,人尸,牛尸,猪尸随处可见,一天天发胀腐烂。什么叫人间地狱,战场就是人间地狱,我们每分每秒,都面对着生与死,精神高度紧张。越南北部山区的早春,二三月份的天气,非常潮湿寒冷,我们白天行军打仗,晚上露营潜伏在山上,困了打个盹,虽然布了岗哨,但还要防备着越南特工偷袭,处在高度戒备状态。我们就穿着一套单薄的冬服,经常冷得打颤,衣服裤子是干了湿,湿了干,布满了汗渍的盐霜,近一个月没有洗澡,没有换衣服,加上汗臭味,那真是臭味薰天。可是,这时候那能管这些,比起牺牲了的战友,我们起码还活着。</p><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活着的战友,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啊!我们要举杯同庆,珍惜生命,安度晚年,同时,祈祷为了保卫祖国安全,献出年轻生命的战友安息,革命烈士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活着回来了!</p><p class="ql-block">各位战友: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3月16日,对大多数国人来说,只不过是又一个平平淡淡的日子。可是有一群人,他们在每年的这个日子到来的时候,都会觉得无比激动和兴奋,这群人,就是当年曾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老兵。他们每年都会在这个难忘的日子里,聚在一起喝酒叙旧,共同回忆在战场上的点点滴滴,共同怀念那些在战场上,为国奋战而英勇牺牲的战友们,共同庆祝他们自已浴火重生,活着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家乡。</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就是我们的第二个生日!从踏上我国领土的那一秒钟起,战士们含着热泪,异口同声的一句话就是:我活着回来了!这看似平常普通的一句话,却包含着特殊的内涵和意义,沒有经历过战场和战火的人,是无法体会和理解的,只有那些经历了枪林弹雨,饱尝了艰辛危险、而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战士们,他们才真正知道这句话的分量。</p><p class="ql-block"> 回想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这人生长河里的转瞬间,留给参战老兵们的却是永远不灭.的记忆。在整个作战中,指战员们连鞋子都未脱过,衣服鞋子干了又湿,湿了又干,百分之七十的战士烂裆,仍然坚持战斗,这些事情,至今思之,依然催人泪下,不得不为当年的老部队感到骄傲!当年我们活着回来了,今后我们要活的更好。</p><p class="ql-block"> 值此对越自卫还击战凯旋40周年的日子,请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各位战友共同举杯,缅怀英烈,庆贺重生,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分享我团战友龙治忠政委对这场战争,总结归纳的“六个这一仗〞</p><p class="ql-block"> 我以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巨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可以这样描述:</p><p class="ql-block">这一仗,开启了中美关系蜜月期和苏联解体的帷幕,改变了世界发展大势。</p><p class="ql-block">这一仗,稳定了东南亚局势,打破了越南称霸东南亚的美梦。</p><p class="ql-block">这一仗,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大幕,正式溶入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p><p class="ql-block">这一仗,增强了邓小平的个人威信,为他在此后十多年,大刀阔斧推进中国改革开放,扫清了障碍!</p><p class="ql-block">这一仗,凝聚了民心,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伟人相继离世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思想迷失,重新得以凝聚!</p><p class="ql-block">这一仗,打出了军威,使这支英雄的军队,重新恢复了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弥补了因文革时期,军队在“三支两军”中,在民众心里留下的负面影响。</p><p class="ql-block">总之,如果说抗美援朝,是我国的立国之战的话,那么可以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就是为我国开启强国之路的奠基之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场战争,本质上就是保家卫国的战争。避免了中国被苏越夹击,保证了国家安全和改革开放发展大局,绝非只是为了教训越南,而是为了避免苏越两国联手对付中国的战争,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保家卫国战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据坊间传说:</p><p class="ql-block"> 1990年,越共中央总书记阮文灵、越南部长会议主席杜梅,在我国成都与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总理李鹏会晤,阮文灵称:“我们决心纠正过去的错误政策,决不忘恩负义,越南要重新恢复胡志明主席的对华政策,恢复两党两国的传统友谊”,双方约定,今后对这场边界战争采取淡化处理,官方不进行高调宣传与祭拜活动,以免刺激两国民间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两国官方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定调,一直延至今日。</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历史已经证明: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这一仗,打破了苏联的反华战略包围,稳定了东南亚局势,推动了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为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争取了和平的国际环境,进而对世界历史走向,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被称为立国之战,对越自卫反击战就是兴国之战,奠定了共和国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和空间。现在我们都老了,请记住这个称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永远的纪念》</p><p class="ql-block"> ——写在2.17来临之际</p><p class="ql-block">光阴荏苒,岁月轮回。时间的脚步又一次走进难以忘怀的血色2月。</p><p class="ql-block">1979年2月17日,位于西南方向的广西云南中越边境,我边防部队奉命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万炮轰鸣,地动山摇,震惊了全世界。这是离共和国最近的一场大规模战争。</p><p class="ql-block">2月,是个普通而又特殊的日子,大多数国人已经忘记,官方媒体已不再提起,但每到这个时刻,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总会念念不忘,尽管世事沧桑,依然牵动着每一个参战老兵的心!</p><p class="ql-block">2月,是一本书,它记载了参战老兵在战火硝烟中的每一个白天和黑夜!</p><p class="ql-block">2月,是一幅画,它留住了参战老兵战火炼狱镌刻于心的生命记忆!</p><p class="ql-block">2月,一代热血军人冒着枪林弹雨义无反顾奔向战场,无数年轻的生命血染沙场,为国捐躯,长眠在边境烈士陵园。2.17永远地烙印在参战老兵的骨子里,深深地融进参战老兵的血液里!</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一仗,让祖国赢得了40多年的和平环境,参战老兵功不可没!经受战火洗礼与岁月磨难的参战老兵,无悔当年的选择,颇受委屈的腰杆依然坚强挺立!</p><p class="ql-block">昔日,不辱使命牺牲奉献,为共和国而战,那是整整一代人用生命和鲜血书写的历史。参战老兵的历史功绩不容抹杀!</p><p class="ql-block">如今,老骥伏枥矢志不渝,心系家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参战老兵始终与党和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永远都是共和国最忠诚的卫士!</p><p class="ql-block">战争是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处理国际关系不能以牺牲参战老兵为代价。关爱参战老兵是各级党和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p><p class="ql-block">勿忘历史,忘战必危!和平年代,居安思危!守护和平,振兴中华!崇尚英雄,国家才有希望!敬畏英烈,民族才有未来!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久远,收集资料难度大,我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参战老兵的经历、见闻和感触;其中存在不妥之处,请你提出宝贵意见,谢谢你的分享!更要感谢为完善和校正提供帮助的各位老战友!</p><p class="ql-block"> 聂国如2019.1.5.原创制作于桂林,因为我们都老了,久不久有老战友离世,美篇中的内容资料需要及时更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