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我们的大哥大嫂【上集】

幸福老太

<h3> 我们的家</h3><h3> 一.血脉追溯</h3><h3> 据说,我们王姓家人的老祖宗,是来自湖广填四川的,永洲人,说的永洲话。</h3><h3> 我们的祠堂建在隆昌.渔箭. 小罗湾(小地名)。</h3><h3> 根据家谱记载,追溯并概述于下:</h3><h3> 1.家族族训(略),已在《王姓大家》小年糕相册(续集)里叙述过。</h3><h3> 2.字辈,共21个字辈~世之大肇三宗存,道德義賢良赞裕,国華承彦光家瑞。</h3><h3> 3.家谱中有名氏记载,是从“肇”字辈开始的。</h3><h3> 4.下面介绍的是,与我们祖父母上、下垂直相连的血脉线。</h3><h3> 远祖考肇禹(妣唐氏)→太祖考三龍(妣罗氏)→烈祖考宗湜(妣胡氏)→天祖考存操(妣李氏)→高祖考道漩宜〈三房〉(妣吕氏)→曾祖考德棻〈二房〉(妣吕氏)→祖考義忠〈二房〉(妣湯氏)。</h3><h3> 二.祖父母</h3><h3> 祖父母的家最早在荣昌县城(现属重庆市),靠做小生意和收田租度日。抗日战争时期,带着四爷和幺爷回乡~荣隆乡保明桥(小地名)种自己的田土,直到终极。膝下四男二女。</h3><h3> 大姑~孟南,结婚到隆昌县(现隆昌市)五坡乡郑家庙子(小地名),大姑父姓郑,务农,膝下五男二女。</h3><h3> 父亲~王贤泰,与母亲郑加顺结婚后被分家另立门户,安居在隆昌.渔箭.单池湾村.高笋塘(小地名),务农,膝下四男四女。</h3><h3> 二姑~王自玉(小妹),抗战时期重庆遭日本飞机轰炸,祖父母赶紧将她嫁出。二姑父姓廖名自壁,先住荣昌县城,从事折扇手工业。解放后务农,住荣昌.峰高铺.杨岩村,膝下二男二女。</h3><h3> 三爷~王贤文,务农兼行医。抗战时期祖父母把三爷留在荣昌县城,跟名老中医唐生安当学徒。三娘叫叶文志,结婚后,三爷在荣隆场与大姑的大女婿古传胜,合伙开槽房(酒作坊),直到土改时关闭。后安居在荣昌.荣隆.清河桥至今,膝下一男四女。</h3><h3> 四爷~王贤武,四娘姓韩,膝下一女。</h3><h3> 幺爷~王贤林,幺娘姓罗,膝下二男一女。</h3><h3> 四爷、幺爷两家跟着祖父母生活。祖父去世后,他们才各自另立门户。</h3><h3> 所有父辈们,已为故人。</h3><h3> 三.父母亲</h3><h3> 父母亲的家就是我们出生、成长、成家立业,特具回味无穷的老家。</h3><h3> 父母终身务农,解放前,带着大大小小四男四女,要度日生存,只有起早贪黑的田间劳作。大孩子帮父母干活,要大不小的照顾小的。穿的用的,从大到小依次传递。过年时,每人有一件新衣,那是渴望的事;过生日,有一个鸡蛋吃,就喜上眉梢了。</h3><h3>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农村成立了互助组,母亲当上了妇女主任,父亲被评为县里的耕牛饲养模范。随着社会日新月异地变化,国富民强了,我们兄弟姐妹八个单元家庭,都过上了充满阳光的幸福生活!</h3><h3> 记住,我们的甜蜜日子,除了有社会的欣欣向荣,个自的追梦相关,还与我们大哥大嫂的沿途洒爱、心血浇灌、无私奉献密不可分的!</h3> <h3>  四.我们的家@我们的大哥大嫂</h3><h3> 我们的家,就在四川.隆昌.渔箭.单池湾村.高笋塘(小地名)那个老家!有兄弟姐妹八个,四男四女,男女分别排行。</h3><h3> 我们的大哥大嫂,晚辈们的爸爸、妈妈,大伯、伯妈,大舅、大舅妈;姑父、姑妈,姨父、姨妈。再往下谓之爷爷、奶奶,大爷爷、大奶奶,大外公、大外婆,大舅公、大舅婆;姑公、姑婆,姨公、姨婆……</h3><h3> 大哥王良富,生于一九二九年四月初八日。因患腺性肺癌,病故于二零一六年八月初五日,享年八十八岁。</h3><h3> 大嫂郑仕芬,生于一九二八年三月初四日,现龄九十二岁,健旺着呢!</h3><h3> 大哥自幼勤奋好学。但读高中时,由于家境困难,本要缀学,好在他未婚(刚订婚)妻(我们的大嫂)家的支持下,顺利念完高中。毕业于隆昌一中(原莲峰中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公费的重庆机械大学(之前在隆昌的云顶寨,后迁至自贡,再后合并于重庆机械大学),应该是现在重庆大学的一个学院吧。</h3><h3> 大哥大嫂的婚姻是媒说之缘,囍庆良辰于一九四九年正月初六日。大嫂嫁进我们家时,满妹我才一岁半,还在吃奶呢。</h3><h3> 同年腊月(阳历五零年春),大哥便从当时就读的重庆机械大学应征参军入伍,被分配到沈阳军区空军航校。大哥深知这是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部队,换上军装,照了像,随信寄回家中,才告知父母及家人,他已当兵去了(事先未征求父母意见,怕双老不同意)。父母亲及家人见信后高兴极了,我们家是“光荣军属”啦!</h3><h3> 大哥在部队一待就是三十余年。一九五五年从沈阳空军航校,调往成都空字028航校,一九七二年又调往湖北光化(老河口)市航校工作。大哥在航校由士兵升为军官,由学员升为教员。他的工作主要是培养干部,及教授飞机的构造及原理,传授飞机的修理……等地勤工作,不乘机飞天。他热爱工作,钻研科学,亲自组建相关实验室,编写相关教材,工作骨干、中坚分子。党的忠诚卫士,一生以从戎为主……</h3><h3> 一九八一年下半年,为了解决子女的工作,申请转业。转业批准被安排在隆昌山川机械厂子弟校当校长。军人出生,在哪儿工作,都是呕心沥血。引领全校师生员工,奋力拼搏,在短时间内,使学校的校风校纪大为改观!学生成绩大幅提升,高考录取生由原来的光脚板,一跃上了几个台阶,成绩载入史册! 大哥一辈子看重实效,淡泊名誉。在首批晋升职称名额下达该校时,他的条件全面满足晋升高级讲师。由于名额有限,身为校长的他,毅然决定放弃职称晋升,有了现职足亦!名额让给了其他教师,以此激励全校师生员工的工作热情。大哥无论是干实业,还是做思想工作,总是競競业业,不断创新。尊重上级,爱护下级。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以人为本,倾其所力。就这样,一杆子插到退休!</h3><h3> 人,到是退休了,可事不断碰上。最为棘手的一件事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企业改革,国家将企业子弟学校、厂属医院统一交给地方管理。之后,隆昌山川机械厂子弟校和医院,涉及到一些转、复军人退休工资,有关部门违规不按地方的同级待遇视同发放(因为地方的优于企业的),引起该厂这类人员的公愤。他们分分找上门来,要求原校长为之讨个说法。于是,我大哥和群众推荐的另几位代表,收集汇总个人资料、学习文件、掌握政策,逐级向政府有关部门反应情况。经过好几年的反反复复的不懈努力,问题才得以解决。这批转、复军人终于拿全了本该属于自己的那点微溥退休金。他们衷心的感谢并崇敬王校长~我们的大哥!</h3><h3> 大哥自从参军,这一远走高飞后,家里的一大摊子事,自然而然的交给了大嫂,由她来当好父母的助手。至到一九六四年才随军,住进成都空字O28部队家属大院~五石村。</h3><h3> 对大哥而言,有一姐三弟三妹。家境贫寒,靠大家日夜劳作维生。大哥深受祖传家训,终生为人耿直、心底善良、助人为乐、为人师表。父母去世得早,撇下弟妹五个(其中大姐、二姐解放前已出嫁),从此,与爱妻同心协力地挑起了长兄为父、长嫂为母的重担。省吃俭用,从不叫苦,陆续让五个弟妹顺利安家立业。特别是在三年自然灾害导致生活极端艰苦,几乎难以维生的情况下,勒紧腰带(不向国家伸手而申请补助),硬是把最小的三个弟妹抚养成大学生了。大哥方方面面的典范,轰动当地区乡,乃至县里!他,无论在单位,还是家庭,重担一肩挑,男子汉!</h3><h3> 大嫂家也在农村,与我们家同乡不同村,她家属一村(五块田村)二组。家境一般,不裕不紧,比我们家好些。大嫂有一兄二姐一妹,严律家规家教之大家闺秀。她从小至今生活俭朴,精打细算,勤劳持家,家里家外,粗细重活,全不在话下!善于接人待物,尊长爱幼,循规蹈矩,众亲邻里,无不称赞!大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守旧思想,忠贞不渝的陪伴大哥白发到老,真可谓海沽石烂不变心!由于时代背景原因,她沒上过学,所以不识字,但人品极好!不嫌丈夫的弟妹多,全身心协助公婆,终身辅佐丈夫,经营着王姓大家庭,贤妻良母!我们的好“嫂娘”!</h3><h3> 大哥大嫂的一生业绩,光荣辉煌,足迹之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真可谓高、大、尚!</h3><h3> 概述于此,细说于后,请品味大哥大嫂是如何将汗水、心血、厚爱洒向兄弟姐妹家的。(插言一句,其实大哥大嫂不仅只对我们王家有重大贡献,还资助过大姑的大儿子,及二姑的大女儿完成大学学业。以及对待他的部下,和对待大嫂娘家的亲人也行善积德、出谋献策、出力跑路、无计其数,出资解燃眉之急也是常有的事)。</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h3>  我们的祖父辈、父母辈,由于当时照像术稀缺、交通局限、经济窘迫等诸多原因,许多老人一生中都未能拍上一张照片,留给后生们做纪念,遗憾啊!</h3> <h3>  还好,我们的外公,不知哪年哪月哪日,什么仙风吹给了他照像的机会,终于留下了这张念想照。</h3><h3> 外婆去逝很早,一九四四年的事,听说那时,我头上的三姐还沒出世呢。</h3><h3> 后来,外公又娶了个后外婆,我们叫她二外婆。</h3><h3> 外公故于三年自然灾害中的一九六零年。</h3><h3> 外公逝世后,二外婆曾向大嫂提出,让满妹我去跟她一起过日子,大嫂毅然拒绝了。因为,在妈妈离世咽气前,恳求大嫂要将弟妹照顾好,特别是三个小的,要视为己出,细心培养,长嫂为母啊!大嫂想到母亲的重托,不敢妄做决定送出任何一个弟妹,再苦再累也要把弟妹拉扯大!</h3><h3> 后来,经人介绍,二外婆改嫁了。她嫁到那家,论字辈,我们仍叫外婆,双方都很乐意,有事也走动。</h3><h3> 外公外婆只生育一独女~我们敬爱的妈妈。</h3> <h3>  妈妈这份纪念照片,来自一个故事:一九五五年秋季,父母光荣的送其三子参了军。过了些日子,农历的九月,正逢收红薯种小麦时节,有一天,谣言传到妈妈耳里,说她未过门的三儿媳妇有喜了。在那个年代,这还了得!于是,第二天妈妈起了个大早,赶路去她家探个究竟,结果真是谣言!我们那未过门的三嫂,正在地里挖红薯,突见准贤慧婆婆妈来了,满心喜悦!放下农话,赶紧迎接妈妈进屋,张罗茶饭热情款待。午饭后,三嫂再三留宿妈妈,可妈妈丢不下家中的繁锁家务,及两个上小学的女儿,务必要赶回家!于是,三嫂告诉妈妈:听说镇上来了一位照像师,在说服妈妈之后,顺便送妈妈路过镇上,俩人才去照了一张合影,及妈妈这张唯一的永久性的单人纪念照。</h3><h3>妈妈虽是独生子女,但一点不娇气、不霸气。父母共生育十个子女,育成四男四女八个。由于父亲排行老大,结婚后就被分家另立门户,从此得不到我们祖父母的任何护佑。妈妈除了做家务、带孩子,还与父亲一样下田地,成年累月起早贪黑地劳作。</h3><h3> 人的躯体必定不是钢铁做的。妈妈就在她去探望准三儿媳妇,当天徒步往返约五十公里路程,回家赶完一大堆家务活之后,终因过渡劳累,当晚上床睡觉不一会儿,突然不断地踢被子,父亲赶忙问母亲何故?她不应声,随即父亲起床扶起母亲,此时母亲一个劲地哈哈大笑。父亲見状不妙,转身开门,分别叫来了大嫂和二哥。当时,我四哥在隆二中读初中,我和三姐还小,吓得不知所措。三个大人商量后,由二哥连夜叫来了罗修元(当地名医)医生,诊断结果是,患了一种当时当地名叫“笑阳症”病,医生处完方留下药走了。治疗一段时间后,妈妈病情还是有所好转。但在有一天下午,妈妈见读小学的我和三姐放学回来了,高兴的去给我们炒鸡蛋饭(午饭),不小心摔了一跤。这一跤摔在了一门坎上横躺着,嘴里不断地流口水,着实不轻。我们扶不动,立即跑出大门,叫回正在水田里扶田坎的二哥,和在地里干活的爸爸及大嫂。还是由二哥去请来罗医生,这次诊断是中风病。往后就一直卧床起不来了,吃喝拉撒全在床上。前后共七十天,多亏了我们的大嫂(当时二哥还沒有对象),始终无怨无悔地细心护理着她的婆婆妈。我们敬重的母亲大人,久病医治无效痛撒儿女西去,享年五十岁。</h3><h3> 父亲,故于一九六○年腊月,正逢我国三年自然灾害严重,基层干部犯浮夸风,前苏联逼债的年头,极度饥饿,营养溃缺,患上肿病无可治疗,无奈的撒下我们去了,享年五十三岁。</h3> <h3>  大哥当兵入伍,前后在三个空军航校工作过。只因时代条件不允,没能一一留下美好纪忆的照片。</h3> <h3> 机会来了,这次领导终于同意合影留念啦!</h3><h3>但,就在这年的年底,大哥的转业申请批准下来了,被安置回老家~四川.隆昌.山川机械厂,任子弟校校长职务。</h3><h3>大哥主动申请转业,目的是为了给其在边疆西藏工作的三弟义养的两个儿子,以及自己的女儿适时安排工作,以解决后顾之忧。</h3><h3>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山川厂领导,在三个孩子,不,四个孩子~还有一个在四哥四嫂家长大的三哥三嫂的女儿,当四个孩子完成各自的学业后,都被顺利地就业于该厂。四个孩子也在各自的岗位,为祖国的建设敬心敬力的奉献,有的现已退休。</h3><h3><br></h3> <h3>  九十年代末,大哥应曾在成都空字028航校工作的老战友邀请,携手老伴,带上五六岁的小孙女,聚会于成都。老战友们,老军嫂们,畅谈分别几十年后昨天的艰辛,今天的幸福,明天的期盼生活……然后留下了难忘的合影:</h3><h3><br></h3> <h3> 二零零一年夏季里的一天,突然的惊喜出现在大哥大嫂面前,原湖北航校的战友加邻居,全家光临驾到!瞧,这乐呵呵的样!</h3> <h3>  来吧,为咱两家几十年后的重逢,留个影!</h3> <h3>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大哥应成都空字028老战友盛请,再次聚会成都。难得一見啊!各自都携家眷同欢共影,永久的记念!</h3> <h3>  大哥和老战友老哥们,亲切交谈方方面面……</h3> <h3>  几十年的部队生涯,就留下这屈指可数,而又难以忘怀的照片,也是历史的记忆。若在今朝,更多憧憬让人寻味追逐……</h3><h3> 继续回看大哥大嫂的慢慢人生:</h3> <h3>  大姐王良玉,长大哥王良富三岁,因家境贫寒没上过学。大姐最大,满妹王良明最小,一头一尾姐妹俩相差21岁,走在一起,酷似母女。大哥与满妹,走在一起,酷似父女。难怪我上初、高中时,同学们都不相信我已无父无母。。</h3><h3> 大姐解放前出嫁的。大姐家住隆昌.周兴.秦家庙村.斑竹山。大姐夫程世泰,排行老大,我们叫他程大哥。程大哥肩宽个高大、白净国字脸、活像东北大汉子,酷爱弹凑土琵琶。程大哥历任村主任,工作任劳任怨,成绩出色,为人厚道,和蔼可亲。特别看重老丈人家的亲亲戚戚,家里有什么喜事,提前告之,一视满请,届时笑脸相迎,开心聊天,热闹非凡。大姐俩口养育成人四男一女,品尽人生酸甜苦辣!</h3><h3> 大哥大嫂引领我们很尊敬大姐、程大哥。大哥每次从部队休假回来,都得去探望大姐家,问寒问暖,有无求助之事?</h3><h3> 一九六六年,大姐病了,住进当地十二公里石油井下作业处的“革联总医院”,程大哥说家里沒人去医院照顾大姐。大哥得知此情况后,左思右想,最后请二姐叫其长女张怀容前往医院护理之。不久,大姐病愈出院回家。大哥这一安排,三方满意。</h3><h3> 第二年~一九六七年,大哥收到程大哥来信,说大姐又病了,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大哥看伩后,心急如焚,赶快与大嫂商量。决定立即回信程大哥,赶紧安排好家里,确定好日期,由我前去接、送大姐到成都大哥大嫂家。随后由大哥大嫂领去省城大医院诊治,并出资全额费用。大姐病情日渐好转,直到全愈。期间的周末,大哥大嫂就陪同大姐游玩成都的各胜古迹。然后再由我将大姐接、送回家。程大哥及孩子们,見大姐精神抖擞、红光满面的回来,喜出望外,大家蔟拥着迎进大姐,好不高兴!</h3><h3> 程大哥、大姐及家人,也很敬佩大哥大嫂。他们家只要遇到棘手之事,免不了请教大哥大嫂,而大哥大嫂总是有求必应,从不推委。</h3><h3> 在大哥大嫂好带头,好表率的带动之下,我们姊妹八个的家庭,相互之间都密切往来,互相帮助。</h3><h3> 大姐特别劳累也命苦,中年丧夫,老年白发先后送走独女和老大、老三两个儿子。自己于二零一五年八月卅日(农历)与世长辞,享年九十岁。四人的先后生病间,大哥大嫂常领着身边的亲人,送去浓厚的亲情。</h3><h3> 父母虽双亡,兄弟姐妹仍似一家,感情深似海!</h3> <h3>  我们的大哥大嫂,从相识、相知、相爱、完婚,至到老耄老耋,一路风风雨雨,吃尽酸甜苦辣,千斤重担两人挑,泰山压顶不弯腰。始终左右相伴,不离不弃,恩爱如初,亲历证实了誓言~白头偕老!可以说,把所有描述人品的好词好句,用在他俩身上都不为过!</h3><h3> 大哥大嫂膝下一女。女儿育有一女,大学毕业已工作。</h3><h3> 瞧,这照片里饱含着大哥大嫂的身经内函!</h3> <h3>  年轻时的大嫂,容貌靓丽,和蔼可亲。身村高大,但也勻称。大家闺秀,样样能干。一个纯农妇型的军嫂,1964年春随军后,因没有文化而找不到工作。只好做点手工零活(穿鸡毛帚),赚点钱补贴生活。当时,我四哥王良模还在读大学,我三姐王良琼正在读高中,我初中还没毕业,我们仨的生活全靠大哥的微博工资收入来支撑,确实很紧张。</h3><h3> 在这样的条件下,大哥大嫂还尽量的让我们穿得体面一点。令人难忘的一个例子是,一九六六年的春天,成都春熙路商场卖“的确良”女衬衫。在那个年代,“的确良”的亮相,的确是一件很稀奇、很奢望的事。因为它是首个问世的化纤服装,布料很薄、花色也多、款式不少、久穿不破不退色,的确良好!但供不应求。我大哥大嫂听到此好消息后,大哥马上书信告诉在川大读书的四哥,叫他星期天去为我们买。四哥在收信的本周星期天,天刚蒙蒙亮出发,赶到春熙路商场时,顾客排成长龙一条。八点准时开门,开始一个个依次购买,慢慢的就乱序了。四哥见状,利用他个高优势,一步步往里挤,好不容易买到两件,高兴惨了!回到家,大嫂说,先给四哥的恋人袁思聪、和在成都地质学院读书的三姐吧,下周再去买。第二周日,四哥起得更早,这次他挤买上三件,高兴的唱着“赞嫂”歌儿回家,恭敬地交给大嫂。这次大嫂的安排是:一件留给满妹王良明,一件留给大嫂的妹妹,最后一件大嫂自己穿。</h3><h3> 靓丽衣服到是买了,可钱紧张啊!于是,大嫂更加拼命地干活挣钱,硬是在一个月之内,赚下了五件“的确良”衬衣的钱!我们穿在身上,漂亮了。大哥大嫂看在眼里,心暖了。</h3><h3> 大哥大嫂,我们爱您们,永远地爱您们!</h3> <h3>  二姐王良珍,大哥脚下的一个,比大哥小两岁,由于家境原因,也沒上过学。解放前夕出嫁的,二姐夫名叫张永贤,排行老幺,我们称他张幺哥,他们生有二男二女。张幺哥家与我们同乡不同村。</h3><h3> 张幺哥也是农民的儿子,身材细高,长得很帅,为人忠诚,待人周到。种地兼养鸭能手,还是大厨一个,四周村里,谁家有红白大事,都请他去做饭菜。</h3><h3> 二姐虽是大哥之妹,但大哥从不以老大哥自居。每次从部队休假回来,牵手大嫂探望大姐家后,便是前往二姐家,给她们带去问候、带去关心、带去温暖、带去亲情!</h3><h3> 二姐、张幺哥家人,很敬重大哥大嫂,无论家里有什么喜事或难事,都要与大哥大嫂说说,喜事共同分享,难事商量解决。</h3><h3> 一九六八年秋,正当种小春时节,二姐病了,病得还不轻。大哥大嫂知道了,仍是派我去接、送二姐到成都。大哥大嫂以待大姐同样的心情、同样的接待方式、同样的诊疗态度,陪伴二姐直至病愈。费用,也是谢绝了张幺哥的支付。</h3><h3> 那年代,农村的人,都比较寒酸,吃得饱穿不好。二姐离家治病去了,可家里人的冬衣该补的要补,老天爷说不定哪天来个温度骤降,都要着冬装啊,怎么办?!于是,我送了二姐回来,便主动去帮张幺哥解决了这一难题。</h3><h3> 说来也巧,二姐的病好了,大哥大嫂的宝贝千金依平,呱呱落地来到了这个无限美好的世界。大嫂之前身体一致虚胖,体质不好,怀了几胎都未保住。依平的平安降生,令大龄的大哥大嫂,及全体兄弟姐妹好不高兴!如获至宝!这时,二姐主动提出不急回家,留下帮助大哥大嫂细心照料好这颗掌上明珠。</h3><h3> 瞧,谁有困难,大家帮忙。这,就是兄弟姐妹情!</h3><h3> 大哥大嫂真是好,言传身教,小的少的自然学到。</h3><h3> 我高中毕业回家,摇身一变成了“回乡知青”。一面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按时准点出工集体劳动,一面利用三歺饭后,干点自留地的话,以及饲养些家禽家畜……那种紧迫感、劳累劲,只有我们老三届人才有体会!还好,每当我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只要捎个信,二姐的长女张怀容,就会毫不犹豫的来帮我,干了不少的活,流了不少的汗,吃了不少的苦。时不时我们一聊上这些话题,觉得满有苦变甜的滋味,值得品尝!</h3><h3> 人老心不老,知识丢不了。大哥退休颐养天年的岁月里,继续不求回报的做善事。张幺哥、二姐的次孙子世刚初中就读于农村的学校,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在他读高中的三年里,应其父母的求助,大哥每周末去世刚家辅导他学习。给补基础知识,给讲当周内容,批改指定作业,指导预习功课,全科无一例外,顷其心尽其力。除了特殊情况不能去外,无论酷署夏日,还是寒冬腊月,是天晴还是下雨,大哥始终如一,整整三年,三年啦!而且交通自费,不计报酬。</h3><h3> 能帮就帮,好事助成,皆大欢喜。张幺哥、二姐的大女婿,利用自身木工精湛工匠手艺,从开始打工到创业为当地乡镇企业的建筑老板,除了自己的刻苦学习、钻研、打拼,也有大哥的幕后奔跑、求助、指点、鼓励啊!</h3><h3> 张幺哥因病去世于一九九七年冬月。张幺哥生病治疗期间,大哥大嫂多次看望,带去温馨与祝福。并帮助二姐化解家庭矛盾,解除心里压力。</h3><h3> 我们的大哥,处处助人为乐,随时做思想工作,何等的伟大!不敬重者,除非不知!</h3> <h3>  二哥王良楷,序二姐之后,比二姐小三岁。仍因家境贫寒,二哥只念完小学便缀学。他中等个儿,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忠厚老实,为人诚恳。终极农民,留守老宅,逢年过节,喜迎亲人。</h3><h3> 二嫂张家慧性格外向,有说有笑,操持家务,掌管内外,贤让二哥清享家福,他俩养育成人二男一女。二嫂的娘家,与大姐家同乡同村同组。二哥二嫂结婚于一九五九年,三年自然灾害的头一年,虽然吃不饱穿不好,父母双老也没了,可大哥大嫂还是紧了又紧,想方设法地为二哥二嫂操办了婚事。让所有的弟妹感到了温暖,看到了希望!村民邻里大肆点赞!</h3><h3> 第二年的腊月,前后二十天里,相继去世祖母(祖父早已过世,祖母随我们家生活)、和父亲两人。只因本来自然灾害就严重,加之各级领导的浮夸风,导致饿死不少人。</h3><h3> 过完穷困的除夕,熬过寂静的元宵节,大哥大嫂劝不住二哥二嫂,本来圆满的家庭,从此一分为二了。那时分家沒财产,不就几间土墙瓦房屋吗!家,不分也分了,可那最小的三个弟妹的抚养问题,如何摊牌?按理大哥、二哥、三哥,各应负责一个。大哥大嫂分析:三哥还在部队,尚未结婚安家,二哥二嫂刚另立门户,谁分派给他们兄弟俩,都得毁了似境前程。大哥大嫂左顾右虑,前思后想,毫不犹豫的决定:将最小的三个弟妹,全包揽过来由他俩负责抚养成人。不管咋的,大哥每月总有一些微薄的工资收入,生活祘计着过吧。</h3><h3> 本来我国解放不久,又遇三年自然灾害,加之苏联的逼债……全国人民的生活都极度困苦。然而,三个弟妹啊,不是子女!大哥大嫂慷慨接手抚养, 恩人啦,我们敬爱的大哥大嫂!</h3><h3> 一天又一天,一年复一年,我的四哥和三姐陆续大学毕业工作了。到了一九七四年,全由二哥二嫂家住着并照看的老宅,已破旧不堪,二哥二嫂书信告诉大哥大嫂,该翻修了。于是,大哥一声令下,在外工作的弟妹和他自己,都把各自平时节约的粮票寄给二哥家,由二哥二嫂出力并请村民们帮忙。那年代,哪家有事,只要招呼一打,亲朋好友们都是无尝尽心出力,只求有饭吃。就这样,老宅重建换然一新,当然仍是土墙瓦房,但也是时代的潮流!</h3><h3> 改革开放了,二哥二嫂的女婿学驾回来,先是帮人拉货好一阵子,觉得即辛苦赚钱又薄,于是想买一辆货车自己当老板。买车?对于一个农村人来说,开什么玩笑!嗨,有了!向亲戚借呀……他想到的头一个亲戚,就是他们的伯伯(我们的大哥)。于是兴冲冲的来到伯伯、伯妈家,表明来意,开口就是借五位数的呢!这可难到了伯伯、伯妈,一个退休老人,哪有那么多的积蓄?!想啊想啊,总不能让他空着手回去吧,于是,一顿热情的午饭招待之后,把伯妈多年绩麻线卖的钱,一齐拼凑够,借给了有梦想的来客~我们的侄女婿邱小伟。</h3><h3> 又过了几年,二哥二嫂膝下的两个儿子,先后要盖新宅,新时期新农村的别墅楼房,资金不够,也找到了伯伯、伯妈,请求借给差额。借,还是不借?多为难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一碗水要端平,借吧。我们的大哥大嫂就这样一咬牙同意了,仍是无息的。</h3><h3> 随着大哥大嫂日益年迈,从此才没借钱出去。</h3><h3>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大哥大嫂的温馨!</h3><h3>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二嫂娘家的弟弟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想请家教,又沒钱,哪里去找?……灵感来了,找大哥准行,二嫂的弟弟说。时间不等人,赶紧求师入门。我们的大哥,一辈子教书育人,为了祖国的明天,也为了亲戚(表兄弟关系),满口答应了。又是三个年头的春夏秋冬,酷暑寒冬的周末,自费乘车加步行,一无反顾地穿梭在乡间小道上……分文不取的义务教师,在一切向钱看的年代里,哪里去找?大哥就是!</h3><h3> 二哥病故于二零零四年九月廿七日(农历)。二哥的丧事,二嫂把重大问题的把握交给了大哥,具体事宜的操办交给了满妹。二嫂病逝于二零零七年七月(农历)。二嫂的丧事,侄男侄女们仍把原则问题交给了大哥把关。</h3><h3> 哪家有事,哪家离不开大哥!</h3><h3> </h3><h3><br></h3> <h3>  三哥王良斌,序二哥之后,小二哥两岁。中等个儿,像貌还帅;性格内向,胆大心细。一九五五年春季招兵,他勇敢而坚决的报名去了,西藏部队医务兵。几十年如一日的干革命,直到一九八二年转业。转业被安排在隆昌城郊医院,任院长工作。</h3><h3> 三嫂罗素英,娘家在荣昌县(现属重庆市)荣隆乡李家庙村。三嫂中等个儿,身材匀称,五官端正,貌美如花。</h3><h3> 三哥三嫂结婚于一九六三年,沒让大哥大嫂费心操办,只是收其礼品以作纪念。</h3><h3> 三哥三嫂膝下两男一女。长子继军出生于老家,两岁左右时,三哥一次因公车祸,三嫂知晓后心急火燎,怱怱赶赴西藏照料三哥。由于地域气候问题,继军不能随母同到父亲身傍。于是,先被送去给其外公外婆照看,到我读书放暑假时,就去接转至成都大哥大嫂那儿。因为年龄小,每晚吵夜不得了,很是影响部队家属院的众人休息。暑期完了,又由我转送回其外公外婆家。如此反复多次,而且每次的往返,中途都是由我的二姐夫(继军的张姑父),用娃娃背篼背着中转之。因为我们两家相距较远(那时无公交车,全是步行),而二姐家位于我们两家的中间。我一九六八年底回乡(文革期间)后,继军就回到我身边,由我来照顾着他。生活上我给他特殊伺候,给他洗屎洗尿;我一边出工干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边带他在身傍细心关照着……记得是过了两轮春夏秋冬之后,大哥大嫂考虑到继军也长大了几岁,应该听话些了;又考虑到我必定还是个姑娘,又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怕影响我的前途,再次叫我把继军送回他们家。从此,至到念书、工作、结婚、生子……全包在了我们的大哥大嫂身上。继军,你一生的成长,长辈们给予了不少温暖的呵护!无论在哪里,你的养父母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尽心尽力、义尽仁慈,而且从未向你的亲生父母收取过抚养费。你的成长轨迹上凝聚着伯伯、伯妈的汗水与泪水。希望你永记恩情,并传承王氏优良传统!</h3><h3> 长女卓嘎,出生于西藏。到了读书年龄,经大哥大嫂与四哥四嫂勾通之后,就把卓嘎送回到了老家山川机械厂。从此,跟其幺爸幺妈</h3><h3>的女儿若丹(即永红)、儿子永刚,同读于该厂子弟学校……至到工作、结婚后,才独立门户。同样,这么些年里,四哥四嫂也沒向三哥三嫂收过卓嘎的抚养费。卓嘎,请别忘了长辈们的苦心栽培与浇灌。当然,在幺爸幺妈前后得绝症期间,你也付出了不少精力,细心护理着,直至送他(她)们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这,大家有目共睹,若丹、永刚你们姐弟俩也应情记心间。</h3><h3> 小子王江,出生西藏,到了读书年龄,大哥大嫂又高姿态主动揽到了他们身边。与其哥哥继军,及其堂姐依平,同时始读于湖北光化航校附近的小学……一视同仁,大哥大嫂也沒向三哥三嫂收取抚养费,把王江养育到了完成学业,安排了工作,才圆满地回到亲生父母身傍。江,要知情报恩,遵老爱老,做一个王氏家族优良品德的传承人。</h3><h3> 三哥于一九九五年正月,高原心脏病突发离开人世。三哥走得急,躺在楼下邻居家门口(当时家里无一人)。这事突然,孩子们束手无策,重担又落到了大哥大嫂肩上。大哥主外,告知单位领导,通知亲人。找车直奔乡下三嫂的娘家,接三嫂回来。以及相关后事处理……忙了三天三亱。大嫂主内,接待前来吊唁的亲戚、同事、战友、朋友。焼茶做饭……一大摊子事,可想而知有多累!好在,满妹从宜宾赶回去之后,鼎力相助了大哥大嫂、三嫂一把,减轻了他们的负荷,使他们喘了一口气,轻松许多。</h3><h3> 哪里有大事,有难事,哪里就有大哥大嫂!</h3><h3><br></h3><h3> </h3> <h3>  照片中的继军,就是寄养在大哥大嫂家的三哥三嫂的长子。</h3> <h3>  依平是大哥大嫂的女儿,一路与继军兄被宠爱着成长。</h3> <h3>  大哥大嫂的言传身教,四哥四嫂学得有模有样。照片中的卓嘎,就是三哥三嫂寄养在四哥四嫂家的女儿。四哥四嫂带着她,和自己的女(永红)、儿(永刚)回成都四嫂娘家(其舅舅、舅妈家)时,与表兄弟表姐妹们一起欢乐玩耍的纪念。</h3> <h3>  一看便知,这仨猴像,定是饿了饭的。不错,三年自然灾害的一九六一年,我四哥高中毕业、三姐初中毕业、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h3><h3> 瘦是瘦,命沒丢。千恩万谢我们的大哥大嫂,是他俩费尽千辛万苦,使得我们活了下来,完成了学业,成了家立了业。</h3><h3> 就以读书而言,我们最小的三兄妹每月每期每年该要花多少钱啊!且又正处三年自然灾害,吃饭都是个大问题。记得有一年,我们家中三人(大嫂、三姐和我)共分得稻谷五十斤,小麦红薯更少。你说咋办?!除了大哥邮点钱回来到市场买高价粮补贴之外,主要就是靠吃各种各样(包括仙米~白善泥)的野生代食品为生。连大嫂体弱生病(营养不良的肿病)都无钱给她治疗。加上我和三姐每人每年要交学校口粮270斤(按每人0.9斤/日,27斤/月,10月/年计),也全靠大哥的微薄工资里挤出来,去市场上买高价粮(记得当时的高梁都是0.45元/斤)来卖给粮站,由粮站出据票证交给学校。难啊,实在是难啊!大哥大嫂焦头烂额了……咋办?!三姐说,我们仨都向学校申请助学金吧。大哥说,不行,我们国家内困外债,也穷啊,不能向国家伸手!四哥说,要不休学一个。大哥说,你们仨成绩都优秀,简直就是你追我赶,谁都不落后于谁的,叫哪个休学?首先我就不同意!思来思去,最后决定大家都咬紧牙关、勒紧裤带。不添制衣物,破了补了又补;书本、文具爱惜着用;大的用了,小的接着用。只要你们努力学习,能读到什么程度,你们的大哥大嫂就供养到什么程度!</h3><h3> 好,听你们的~大哥大嫂!就这样,我们共同继续努力、艰苦、坚持、拼搏。同学,曾记否?我们在路灯下看书的日子;读初中时,我曾在月亮下补鞋子;读高中时的午休中,我曾躲在蚊帐里补衣服(怕老师发现挨批评)……还有两件印象最深的传家宝:一是,我四哥初、高中六年用过的一个塘瓷脸盆,他考上大学后,就转给三姐读高中用,到三姐考入大学后,又给我接着用,直到我大学毕业后,才送给了我成都的老表郑仕杰家,用于种花。当然在这些年里,免不了是补了又补的。二是,我四哥高中用过的一支铜圆规,也是如此传递使用,直到我工作时也没嫌弃过它。随着时光的推进,生活慢慢的好转,终于熬过来了。大哥大嫂终于松了一口气。</h3><h3> 当我四哥大学毕业工作后,这时的我,是一位接受贪下中农再教育的回乡青年,我在农村的零用钱就由四哥来承担,大哥大嫂这次得以减负。</h3><h3> 时光如梭,岁月忽留。文革始终,人人就位。我三姐也大学毕业了,我也圆了大学梦。我读大学期间的零用钱,顺势由三姐买单。</h3><h3> 大哥大嫂一边在慢慢卸下抚养兄妹的重担,一边又扛起教养下辈的重任(前已叙述)。大哥大嫂,天下难找!我们的傍样,我们难忘!</h3><h3> </h3> <h3>  四哥王良模,序三哥之下,小三哥五岁。他是我们家个子最高(一米七几)的一个,体型适中,瓜子脸,智能脑,龙眉大眼,标准的帅男。</h3><h3> 四嫂袁思聪,成都人。自幼父母双亡,全丈其舅舅、舅妈当亲闺女,无私奉献的抚养成大学毕业。她身高超一米七,肩批两根乌黑长发小辫,细嫩瓜子脸,白里透红润,龙眉大眼,樱桃嘴,人见人爱的靓丽女子。</h3><h3> 四哥四嫂都是四川大学数学系(学制五年)的学霸,正当毕业逢文革开始,推迟了一年多分配工作(上世纪是国家包分配),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被分配在三线重点建设的国防工厂。四嫂去了四川.隆昌.国营山川机械厂研究所工作,工作绩效颇得群众领导赞赏。四哥去了重庆.华莹山国营机械厂研究所。几年后,照顾夫妻关系,四哥回到家乡与四嫂同厂奋斗终身。四哥在山川厂先是任职大、电大的教学,教学成果显著,名声传遍整个川南地区,乃至重庆市。后来兼任厂工会主席,再后来成为隆昌县副县长的候选人。可是,命运捉弄人,正当我们可爱的四哥四嫂前途辉煌腾达之际,上帝赐给四嫂線性肺癌,于1987年元旦被阎王爷接走了。苍天更不公的是,时隔一年,四哥因痛失贤妻和过度劳累,患上了肝癌又被阎王勾薄了。夫妻俩都年仅四十几,正当为国担重任之际,倒下了,可惜啊!丢下刚进大学的女儿,和读高中的儿子,多么可怜与痛心!无奈呀……</h3><h3> 四嫂四哥相继得绝症的两年多时间里,厂里厂外,大小医院,就医取药等外务事谊,全是大哥负责跑去跑来,三哥协助之。家里的买菜做饭,伺候病人,浆洗缝补,招待前来探望病人的亲朋好友等烦事,自然而然落在了大嫂肩上。四哥四嫂命苦!大哥大嫂苦命!</h3><h3> 四哥四嫂结婚时有工作有工资,没要大哥大嫂操心了,而大哥大嫂依然给他俩置办了整套床上用品(那时的时髦),但也没请客(那年代不时兴)。</h3><h3> 四哥四嫂的女(永红)、儿(永刚),分别毕业于重庆医学院、重庆大学,工作都在重庆,前程无忧。而今姐弟俩各有一男孩,现正就读于成、渝两地的名牌大学。</h3><h3> 四哥的成长路,即宽畅又曲折。在隆二中读初中时,我大哥每月绐家里的零用钱(包括给他的生活费和零花钱)寄给他,然后放归宿假时带回家。开始还可以,大嫂能如数收到,渐渐的,大嫂得不到这笔微薄钱了。大嫂即不好问四哥,又不会写信给大哥,装在心里,直到大哥休假回家,才问大哥咋回事?经大哥去隆二中校访并详询四哥后,结果令大哥大吃一惊:四哥将此钱用于与同学们喝酒喝茶、吃零食(那个年代,这可是高消费啊!)去了。晃到什么程度?初中阶段没入团不说,当毕业升高中时,学校有的老师都不同意收录他。当然,多数老师主张录取,因为他学习拔尖,至于表现,年轻人嘛,是可以教育好的!就这样,四哥继续读上了二中的高中。</h3><h3> 此后,大哥没少下功夫,除了经常书信教育四哥之外,还久不久的给班主任写信了解情况。钱的问题,就不直接邮给四哥,而是寄给张爱华老师,请她定时计划转发给四哥;归宿假时,才将给家里的钱交给四哥,并再三叮嘱一定要交到当家人大嫂手里。就这样,在学校、老师的积极配合教育下,四哥很快改掉了不良习气。光荣的入了团,学习成绩顶瓜瓜,高中毕业还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大学王牌系~四川大学数学系,在大学里仍是学霸。</h3><h3> 回顾四哥的成长轨迹,没有大哥大嫂的心血与汗水的澆灌,怎会金子般闪光?!</h3><h3><br></h3> <h3> 三姐王良琼,系四哥脚下,小四哥三岁。她虽然个子中等,但身材勻称,气质绝佳,颜值十分,乌黑发下龙眉大眼,不瓜不国脸庞红润,微笑更诱人,谁見都动心。初中宿读石碾三中,隆昌一中高64.1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上自己最喜爱的大学及专业~成都地质学院的地球物理探测系。毕业后分配到辽河油田工作,至到退休。</h3><h3> 三姐夫万朝明,我叫他万哥哥。四川仁寿县人,三姐大学同班同学,毕业分配同一单位。他个头高大,超一米七,称得上帅男。他与她般配,也门当户对,誓言恩爱,永不变心。结婚时,大哥大嫂一视同仁,床上精品一套赠予,百年好合,见物念心。</h3><h3> 三姐、万哥生育一女一儿,品种齐全,上等人生。女儿媛媛毕业于哈工大,双重学士学位;先后在北京微软公司、日本工作过,现已移民加拿大工作;两口子一心奔前程,决心不生育。儿子万玮毕业于成都电子科大,硕士研究生学位;以优异成绩在该校应届毕业生中,只有一个名额的竟争中,被录用到了广州“广东北方电讯公司”工作了好几年,现在北京外资(德国)通讯公司就职;小两口也是一闷心思挣前绵,生育一女才几岁。</h3><h3> 别看三姐、万哥俩的两孩子那么有出息,里面蕴含着大哥大嫂的好多心血呢!</h3><h3> 她们的第一个孩子是在辽河油田生的。当时的油田还处建设中,她们工作无凝繁忙。三姐分娩、坐日子时,谁来照顾?不用思虑,大嫂当首选。大嫂真的就像孩子的外婆,提前就将孩子用包裹的、穿戴的、铺盖的……单的、棉的、长的、短的……一一不漏的自制备齐。然后按约定时间准时到达三姐家,等待上任光荣而又繁重的工作。</h3><h3> 然而,命运捉弄人,孩子带着先天性心脏病,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只待了几天,就放弃父母的爱而又回到了天国。孩子的无赖,父母及众亲的伤痛,谁都能理解……</h3><h3> 时间流失了两年,到了一九七六年的春节,三姐万哥第二个孩子,现在的老大~媛媛,顺利的来到了这个世界,并站稳了脚跟!可你知否?媛媛出生前不久,辽宁的营口发生地震,离辽河油田不远,油田职工白天上班,晚上宿帐篷。眼下三姐要生孩子,该怎么办?关键时刻,还是大哥大嫂好!说:赶快来我们这儿(湖北.光化),在我们家坐月子,包你们满意!就这样,媛媛的出生地是湖北省光化(老河口)市航空部队。大嫂非常仔细地照顾媛媛、和伺候月母子,真以“母亲、外婆”的爱尽洒在三姐母女俩身上!这母女俩洗了吃,吃了睡,饿了醒,醒了洗……循环的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虽然当时是计划经济年代,物质短缺,但部队生活还是相对好些。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地五十六天快过完,产假期满要上班。孩子婴幼,行李不少,三姐咋行?千斤重担有大哥分担,大哥特为此请假护送之。那年代普通人乘不了飞机,只好乘坐从湖北光化出发,经由北京换乘去辽宁沟帮子的火车,一路劳累而开心的一行三人,平安地回到了辽河油田~媛媛成长的家。媛媛年迈的奶奶提前到来了,大哥放心地回家了。</h3><h3> 一晃,两年半时间又过去了。媛媛的弟弟万玮,瓜熟蒂落到了他梦想的祖国大地。在外部环境条件无碍,家里有孩子奶奶的情况下,三姐这次分娩,谢绝了大嫂前来的照料。</h3><h3> 两孩子在奶奶的陪伴与呵护下,身心健康的成长着,奶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可年龄不饶人,在小孙子六岁时的一九八四年二月,奶奶被上帝接走了。</h3><h3> 一九八八年八月,三姐接到领导派谴,要去加拿大卡尔加里工作四个月。三姐与万哥都是单位的骨干,当妈的要出远差,当爸的要忙工作,两个小孩的家,咋兼顾!谁家没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还是大哥有主意。请大姐来呀!此时,只有大姐才能丢开家务出远门(大姐夫已去世多年,孩子们各已安家立业)。于是,在大哥的调度下,大姐去了辽宁的三姐家,给她们排忧解难,让她们都得以安心工作。</h3><h3>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大哥大嫂魁梧的身影!</h3> <h3>  这,是一九七四年八月大嫂带着依平去辽河油田(兴隆城),伺候完三姐生第一个孩子之后,返家时(北京中转火车),于天安门的纪念影。</h3> <h3>  轮到话说满妹了,系三姐之后的满妹王良明,小三姐三岁。由于生长发育正处自然灾害年代,满妹个子非但不高,还很瘦小。虽然矮小,但很机灵;五官端正,颜值几分;精神十足,干劲冲天;吃苦耐劳,处处争先;求学路上,又红又专。命运不由己,高中未学完,文革浪潮起。后期回乡去,接受再教育。有运读大学,毕业到工厂。工零从此祘,待遇特别低。爱人胡俊高,同校同乡人。个头中偏上,体魄挺帅气。同读工农兵,机遇稍好些。分配到学校,读书祘工零。晚婚又晚育,上公婆下两孩。</h3><h3> 长女胡玥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续保送至清华大学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深造后毕业,在京金融系统就职,业务能独当一面。生有一女子,正读初二。儿子胡浪玢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于香港金融系统一公司就职,业务上也能独撑一面。生有两男孩,大的十岁,小的两岁。</h3><h3> 最被大哥大嫂心痛的满妹,每到一坎边,就有大哥大嫂的双双大手,助一臂之力!</h3><h3> 年幼相继母、父去逝后,大哥大嫂痛爱满妹有佳,视为己出,细心抚养,不是逗乐就是呵哄,从不打骂。大嫂说:小时候的满妹,一哭就吵着要她背着到房屋外绕三圈,少一圈都不行,走到第三圈,就在她那宽大而温暖的背上鼾睡了。自然灾害年代,姑嫂俩在家相依为命(当时四哥、三姐食宿中学),无论吃什么代食品,大嫂都要确保满妹吃饱,而自己却得了肿病。然后,满妹放学回家后去堰塘钓鱼,蒸活水鱼(清蒸)给大嫂吃,以补身体。姑嫂俩的情感就是这样越建越深厚的。满妹作为回乡知青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时,大哥让四哥每月给用于订报和生活必需品的零用钱。当三哥三嫂的长子王继軍放在农村让满妹照顾时,大哥大嫂又主动让送到他们家去,以免影响接受贫下中农再散育,进而耽误前途。考上工农兵大学时,大哥让三姐每月给满妹的生活零花钱。大学毕业结婚时,大哥大嫂照样精心购制了整套床上用品送予。其中的杭绣缎被面,仍用至今,见它情湧心,千斤记念品!生孩子时,大嫂仍以孩子外婆的身份,比照跟三姐生孩子时一模一样的,从穿的到盖的,从单的到棉的,从在家穿的到出门披的,从头到脚面面俱到制备好,并提前邮寄到家。工作后,由于工零短工资低,夫妻俩月收入七十元,六口之家生活拮据。如此条件下,当三哥三嫂欲将小儿王江寄养满妹家就近上学时,大哥大嫂再次勇挑重担,把王江接了过去,不让满妹艰难生活!大哥大嫂特别看重各兄弟姐妹家的双老~姻伯姻母。常对满妹的婆婆妈说,我们的父母去逝得早,見到您就像见到自己的母亲一样,心里很高兴、亲近。每次满妹家人回乡,大哥大嫂都请老人一起去做客。在大哥大嫂的感召下,带动了各兄弟姐妹,一来二往的,满妹家的老人,随同满妹夫妇探望兄姐,便乐意而自然。</h3><h3> 大哥大嫂的爱心与宽容,助人为乐的精神,勤俭持家的传统,尊老爱幼的美德……处处、事事尽责传播在我们这个和谐的大家庭里,两个高大魁梧的身影,牢牢印象在每一个王氏家人的脑海里!</h3> <h3>  感恩,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湧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不知感恩沒心肺!</h3><h3> 有八个单元家庭的王氏和蔼家宛,之所以和谐、兴旺发达、一方有难八方相助,都是源于大哥大嫂的范儿!</h3><h3> 一看便知:二零零七年底,大嫂住重庆第三军医大做胆囊结石切除手术时,术前术后,各单元家的众亲,无论身居何地,纷纷亲临探望,或用现代通讯方式问候请安,让大哥大嫂感到非常温暖、开心、感动!这,就是付出与感恩!二零一四年春节期间,大嫂再次到重庆第三军医大做胆管结石手术;以及二零一九年十月十七日(农历),大嫂左腿股骨头摔断住县医院手术,以各种形式看望、慰问大嫂的亲朋好友,同样是接二连三。二零一六年,大哥身患绝症近半年时间,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病中,各家亲戚及其亲戚,大哥生前同事、学员、朋友……用各种方式多次探视、安慰、鼓励大哥!特别是四哥的两孩子永红和永刚,每当大哥大嫂在重庆住院时,随时都去问寒问暖,关爱着自己的伯伯、伯妈。永红的婆婆妈还天天做好吃的营养品,叫永红上班带去给伯伯、伯妈。着实让大哥大嫂很激动,很暖心!大哥逝而无憾!大哥去世后,凡知此噩耗者,近的亲自去追悼、守灵,远方不能回家的发函吊唁。大哥在天之灵得以安息,也让大嫂及亲属倍感亲切。</h3><h3> 继续看,父母去世后,大哥大嫂扛重担把弟妹抚养成人,安家立业外,其他兄姐也尽其所能协助大哥大嫂关爱着弟妹的成长。当弟妹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念在嘴里,育在子女。三姐和满妹两家,曾分别多次邀请各兄嫂、姐与姐哥来家做客玩耍。小的敬重大的,也是一种感恩的方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h3><h3><br></h3><h3><br></h3><h3> </h3><h3> </h3> <h3>  这是一九八六年八月,三姐邀请大哥大嫂去她们家玩的留影。<br></h3> <h3>  二零一二年四月,由浪玢事先约好的医院,给大哥来京做眼睛白闪障伴青光眼手术后,在三姐家的留影。</h3> <h3>  大哥眼术恢复很好,回家离京前,与三姐家人的全家福。</h3> <h3> 一九九六年九月,三姐去云南地质考查,领着大哥(大嫂留家管事)同行。大哥辛苦了一辈子,出门亲踏祖国山河,身临其境感受江山如此多娇!饱饱眼福吧。</h3><h3> 第一站是昆明,首先前去大姐的幺儿从泽家,深情拜访各位!</h3><h3> 从左到右:大姐、大哥、从泽的岳父、岳母、从泽、三姐。</h3><h3><br></h3><h3> </h3> <h3>在吴蓓(从泽妻子)家做客的大哥。</h3> <h3>  开心游玩,尽收眼底,照片作证,回味无穷。昆明.萃湖公园:</h3> <h3>昆明.西山:</h3> <h3>昆明.西山.聂耳像</h3> <h3>昆明.大钟寺:</h3> <h3>昆明.民族村:</h3> <h3>云南.石林:</h3> <h3>石林:一线天</h3> <h3>石林:剑峰</h3> <h3>云南.瑞丽市.姐勒塔:</h3> <h3>瑞丽.榕树</h3> <h3>云南.盈江县.允燕塔:</h3> <h3>云南.大理旧城</h3> <h3>大理.洱海:</h3><h3>三塔倒影</h3> <h3>云南.腾冲县.招待所</h3> <h3>腾冲县.火山囗</h3> <h3>腾冲县.热海:</h3> <h3>云南.田宛町:</h3><h3>中缅桥</h3> <h3>缅甸:</h3> <h3>缅甸:龙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