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社社员收藏(正社画馆供稿)

一介画夫(江野)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1932年至33年在苏州城活跃着一批文人士大夫,以及隐退的政要孙中山同盟会人员,何亚农,叶恭绰以及藏书家,古琴家,书画家,云集于苏州,张大千昆仲偶居于网师园,吴湖帆,陈子清皆居住不远,时常雅集论艺,为了抵制西方文化的全面侵入,在苏州十梓街172号,成立了一个正本清源为宗旨的一个书画团体,正社书画会,来弘扬国粹文化。当时在南京和北京苏州举办了画展,影响很大,几乎云集了南北大伽,在众多的画会中可算是规模阵容强大,跨地域的画会。惜抗日战争爆发,吴湖帆,陈子清移居沪上,正社的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但正社的人员分赴国内外传递着吴门画派的人文思想,坚守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的发展,在各个领域推陈岀新开创了新的面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自二00九年开设正社画馆以来,我即关注正社的历史资料,收集购买了正社在南京举办画展,南京正论社出版的专刊,里面详细介绍了发起人和全体成员五十五人的名单和地址,里面有吴湖帆,张善仔,潘博山等人的文章。也收到了民国三五年去北京办展,北晨画刊上的正社介绍,关注收藏了部分成员的作品。二0一五年十一月正社画馆策划组织了苏州爱好诗词的书画家一月一次学习诗词,聘请沧浪诗社的老师和社会上各行领域的老师给大家上课,从诗词的创作吟诵到古琴历史,甲骨文,儒学,昆曲等方面请相关的老师给大家上课,并每次到各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举办雅集笔会活动,把诗书画文化传播出去,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四十八期,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好评,去年五月二十日在北京大道堂举办了南北大融合的一次雅集活动,并编辑了北京正社雅集专刊,重温了历史上正社的南北书画家交流联合一次雅集活动,具有很深的历史意义,经过这三十多次的雅集活动,我拟将成立正社文化研究院,并设列正社文化展示馆,出版正社文化专刊,策划举办书画家自作诗画展,我相信通过现各成员共同努力,以及相关领导的支持,一定能把正社这八十六年历史的旗帜重创辉煌,与志同道合的苏州书画家一起,在学习探索研究中走向全国。</p> <p class="ql-block">叶恭绰(1881年-1968年)正社成员,字裕甫(玉甫、玉虎、玉父),又字誉虎,号遐庵,晚年别署矩园,室名“宣室”。中国广东番禺人。书画家、收藏家、政治活动家。交通系成员之一。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叶衍兰(兰台)金石、书、画均闻名于时。父叶佩含诗、书、文俱佳。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后留学日本。留日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孙中山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1927年出任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北京画院首任院长,第二届中国政协常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8, 248, 248); color: rgb(17, 17, 17);">顾墨畦(</span>1872~1940)正社成员,<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8, 248, 248); color: rgb(17, 17, 17);">字墨畦,一字品石,别号南塘旧隐、畏磊山民,吴江八尺人。早年寓居苏州,为同邑陆廉夫高足,与沈蕴石、刘陌青、沈研荷齐称陆门早期四弟子。能诗词、通文辞,尤擅书画。作山水,笔意追宗元代四家及明代沈石田、董其昌法。用笔浑朴沉雄,画气清澈明净,丘壑布置稳妥,设色朗洁可爱。</span></p> <p class="ql-block">陈摩(1886—1945)正社成员,字迦盦、迦庵、伽庵、伽盦、迦仙,别号迦蓝陀,江苏常熟人。画家。江苏常熟人。陆恢弟子,得其笔法,山水、花卉、翎毛、蔬果,挥洒自如。卒年六十。《艺林年鉴》、《琴庐谈苍》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陈子清,(1895-1946)正社成员,原名晋,字子清,以字行,号俊实、白斋,别署支迦罗。苏州人,住迎枫桥弄,民国书画家。与叶圣陶、吴湖帆为同学。抗战前任职于苏州女子职业中学为语文教师,一年后调作任江苏省苏州图书馆为典藏主任。该馆曾于1937年2月举办“吴中文献展览会”以发扬乡邦文献,推进学术研究为目的。</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子清,(1895-1946)正社成员,原名晋,字子清,以字行,号俊实、白斋,别署支迦罗。苏州人,住迎枫桥弄,民国书画家。</p><p class="ql-block">子清出生一个书香门第家中,自小刻苦勤奋,曾以学业优秀毕业于草中学,与叶圣陶、吴湖帆为同学。抗战前任职于苏州女子职业中学为语文教师,一年后调作任江苏省苏州图书馆为典藏主任。该馆曾于1937年2月举办“吴中文献展览会”以发扬乡邦文献,推进学术研究为目的。</p> <p class="ql-block">庞国钧(1884-1968)正社成员,字蘅裳,号鹤缘、鹤园,又号莪闇,别署梦鹤词人,江苏吴江人。早岁受业于钱自严(名崇威,光绪进士,工书法)。拔贡,曾充七品京官。后入江苏巡抚陈夔龙门下,1950年由柳亚子荐举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工书法,尤精行楷,熟掌故外,亦善诗赋、倚声。</p> <p class="ql-block">彭恭甫</p><p class="ql-block">彭恭甫(1897—1963)正社成员,字维梓,苏州人。晚年居体育场后洁庐。为肖代状元彭启丰后裔,吴门望族。因出身书香门第,幼年受到家庭影响,即喜丹青,曾从师陈子清学习山水之法,追宗元明诸家笔意。及至青年,纵观家中所藏古代书画真迹,对董其昌所绘山水感到工力浑厚,与吴湖帆、陈子清、潘博山等书画家成为莫逆之交。终于,1933年冬创立“正社书画会”,由他及吴湖帆总负责,以中兴吴门画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杨天骥(1882-1958)正社成员,原名锡骥,改天骥,字骏公,号千里,别署茧庐、天马、东方、闻道等。千里的父亲杨敦颐进士出身,官至江苏学政,儿时的千里跟随父亲到驻地镇江读书。由于家学渊源,父亲督责有方,千里五岁读书,六岁开笔,每天生活在书籍笔墨之间。杨就是费孝通的舅舅杨天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汪东,(1890一1963)正社成员,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原名东宝,后改名东,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能铁血也能风雅的革命者。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反对帝制、宣传民主革命为活动,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大共和日报》总编辑、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span></p> <p class="ql-block">  陈定山(1897-1987),正社成员,字小蝶,号定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为旧文学家陈栩园长子,女画家陈小翠之兄。早年随父从事实业,创办家庭工业社。1949年后居台湾。</p><p class="ql-block"> 雅好诗文、词曲、书画,善画山水花卉。笔调轻盈,有书卷气。著有《蝶野画谈》等。</p> <p class="ql-block">朱葆慈(1880~1950)正社成员,字德簠、德甫、德父、德夫,又字追鹿,号佛友、静盦、静庵、屈庐。古吴(江苏苏州)人,先后入闽、湘,后定居北京。山水学南田,善楷书,间作花卉,亦清丽脱俗。善治斯冰学,兼能摹印。</p> <p class="ql-block">叶恭绰(1881年-1968年)正社成员,字裕甫(玉甫、玉虎、玉父),又字誉虎,号遐庵,晚年别署矩园,室名“宣室”。中国广东番禺人。书画家、收藏家、政治活动家。交通系成员之一。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叶衍兰(兰台)金石、书、画均闻名于时。父叶佩含诗、书、文俱佳。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后留学日本。留日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孙中山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1927年出任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北京画院首任院长。第二届中国政协常委。</p> <h3>何澄题彭恭甫画猿</h3> <h3>陈子清</h3> <h3>了解这一画社,我是从张大千的画传和苏州美术史上看到。我觉得在当今社会,西画素描加速写充当中国画,把水墨混说成中国画,把中国画的人文元素诗、书、画、印、文、史、哲都各自分离,脱离了中国画以文人画为主流发展轨迹,早已偏向。画家不以文心为主导-,你欺吾诈,热衷功名,如果不去继承,回归传统中国画,那面临的是即将断层,多少人叫喊着不能重复古人,要同时代接规,要改良中国画,岂知带来的是毁灭性打击,全国上下画家,失去了文人情怀,写意画的缺失,几乎否定了文人画的书写性。其实中国画要保持它的原始性,没有必要强求同时代接轨。只要你愿意去接轨去迎合市场,和老外的审美那是你的事。如果大家都去朝一个方向,就失去了艺术的多样性。当然总有一些人会坚守这一块,我时常坚信艺术的发展总是两个方向,一个是回归,一个面向未来发展,两个相向的方向,但是这两个极随着时间推移,将会有更大的神秘感,现代人总会有一个怀古情结,而复古的人也会在现代的社会生活里带上时代的烙印,不管二者如何,都改变不了谁,这就是艺术的多样性和合理性,也不要强调民族性就是世界性,一切取决于每个人的天性。没有必要谁走向谁,一切上天都会按排,就像白天和黑夜,正与斜,这是两个极,谁也消灭不了谁,每位做好自己兴趣就是,如果一面呼吁所谓的主流打压非主流,阴阳失去平衡,正斜失去对抗就会受到影响,几十年的主流领导早已偏向西方制作,传统的士大夫文人画越来越少,正在走向消亡,这样下去要,正本清源势在必行。</h3><h3><br></h3> <h3>蒋吟秋</h3> <h3>彭恭甫</h3> <h3>王己迁</h3> <h3>吴湖帆扇骨</h3> <h3>余彤甫</h3> <h3>章鈺</h3> <h3>李熙泰</h3> <h3>蒋吟秋</h3> <h3>王同愈</h3> <h3>张旭明</h3> <h3>谢玉岑手机二通</h3> <p>陈子清 山水扇面</p> <p>朱德甫书法扇面</p> <p>汪东书法扇面</p> <p>陈定山山水扇面</p> <p>邓邦述团扇j</p> <p>陈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