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城里有条“懒汉街”,街上的故事真不少

心语

<h1>&nbsp; &nbsp;<font color="#167efb">&nbsp; &nbsp; 上世纪六十年代,胜利炼油厂根据“备战备荒”的要求,依山隐蔽而建。最初的生产装置区域在桃花峪口山水冲刷的平地处,这样,“生活服从于生产”,生活区就只能建在峪里山下。最早来的炼建和民建工人多数居住在老邮电局附近,随着人口的增多,开始在桃花峪南坡上建房让后来的职工家属居住。</font></h1> <h1>&nbsp;<font color="#167efb">  &nbsp; &nbsp;“地上本没有路,人走多了,也便成了路”,工作、居住的人多了,路必先行。最初的红门是进入“五十五号工地”的必经之地,炼油厂的“古道”也是从红门开始,主道从红门往西沿现在的炼厂中路南侧(原路两侧的大杨树还依稀可见)顺坡而上,在后来的胜利大厦东侧分了一个岔,一条向北到老一区洗澡堂的北侧拐弯向西进老一生活区。</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nbsp; &nbsp; &nbsp; 一条从胜利大厦拐弯向西南方向去,到现在的灯光球场处下坡,顺俱乐部前广场处上坡后转向现在的大庆二路(这里的桥是后来才修的;有桥后,路就顺畅多了),从锐博公司办公楼西转向现在的胜利路,在胜利路和大庆一路路口转弯向西,进老三区。后一条路从胜利路和大庆一路路口向南去合成氨厂。不过,那时八罐区附近没有桥,要下大坡绕谷底到炼厂南门处再折回上坡才能过去。</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nbsp; &nbsp; &nbsp; “古道”第一次分岔的地方,是“五十五号工地”最繁华热闹的地方。西北侧有排拐折形的红砖平房是百货商店,西侧是人民银行的储蓄所(那时候的国有银行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工商银行是后来分来出的),北侧有职工医院和新华书店以及邮电局,紧邻的还有副食品商店,东侧是厂办公楼(后改为招待所),南侧是单身宿舍和一食堂。道路的两旁自发形成了自由市场,附近的农民把自己自留地里种植的蔬菜、杂粮和自家鸡蛋等农产品拿来卖给职工家属,厂里的工人下班后从这里走,也就顺便买上菜回家,十分方便。</font></h1> <h1>&nbsp; &nbsp; &nbsp;<font color="#167efb">  &nbsp;说起“懒汉街”这个名字,还与东北的哈尔滨有关系。哈尔滨有个地方叫“懒汉屯”,也是个卖小吃的地方,就在和兴路西大桥附近,如今的“师大夜市”。炼油厂的东北人最多,思乡的缘故,自然把“懒汉”引进过来了。</font></h1> <h1>&nbsp; &nbsp; &nbsp;<font color="#167efb">“懒汉街”开市异常红火。最受欢迎的是单身宿舍的老爷们,多年的食堂大锅菜吃腻了,加上厂里开始有奖金,收入多了,楼前头有这样一处可以改善生活的地方何乐而不为呢。这里有多种美食任你选择,有烧鸡可以吃,有蒸包可以吃,有小酒可以喝,而且时间自由。不像食堂那样“到点开饭,到点关门”,去晚了就吃不上饭了。其次,是赶班的职工,中午到食堂吃完了饭没有事干,闲的慌,在“懒汉街”上可以喝点小酒,和“哥儿们”侃侃大山。而生活区里孩子们也常常想到这里打打牙祭,年轻的家长们也喜欢到这里开开荤,吃点不用“肉票”的肉。</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nbsp; &nbsp; &nbsp; 懒汉街上最招人的是“王家蒸包”,开包子铺的是才从皇城农场搬过来的王家嫂子,人干活干净、利索,待人热情,只要有人从这里走过总是主动招呼:“来几个蒸包?”,她包的蒸包三多:“肉多、葱多、酱油多”,加上喷香的花生油,老远就能闻见她那蒸包的香味。从早晨五点多开始到晚上天黑,她的铺子都是门庭若市,排长队买包子是常有的事。</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nbsp; &nbsp; &nbsp; &nbsp;如今,王家包子铺仍然开着。不过,现在经营的是她的女儿和女婿,味道不知如何?<br>&nbsp; &nbsp; &nbsp; &nbsp;懒汉街上老杨家的豆腐脑也是相当出名。来自泰安乡下的老杨夫妇憨厚朴实,他家做的豆腐脑用的是山地大黄豆,磨得特别细发(当时本地人都是把新点出还没有挤水的豆腐叫豆腐脑,不那么细致),乳白色的豆腐脑放在碗里就像猪头冻一样,加上他做的乳汤是用猪骨头老汤做的,汤浓调料足,上面再点上芫荽末,吃在嘴里嫩嫩地、软软地,骨头老汤的酱香味掺杂着葱花味、大料味,满口就是一个字“香”!在北方地区能吃到这样的豆腐脑真是从心里美。所以,老杨家的豆腐脑成了懒汉街的标志,一迈进懒汉街先看看老杨家的豆腐脑还有没有?若没有了,在不在懒汉街上吃饭还真的考虑考虑。<br></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nbsp; &nbsp; &nbsp; &nbsp;王朱独特的风味美食还真不少。除了烧鸡、肘子肉,还有驴板肠,人家的驴肠套卷密实细致,模样有点象“东北五香干豆腐卷”,但味道相比还是驴板肠香。现在,龙洞市场上还能看到这“驴板肠”,只是现在人的胃口有点“刁”,很少有人那么热衷它了。王朱的“五香牛肉”也不错。</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nbsp; &nbsp; &nbsp; &nbsp;忽然有很长一段时间见不到他来了。再去闫家赶集,和他村人说起时才知道:他已经离开人世了。小伙子家里有两个儿子,全靠他修鞋供养,家里的房子需要换房顶维修,不舍得花钱雇人,自己爬上爬下忙活。房子太老了,房顶的承重力不足,他一不小心从房顶头朝下栽了下来,顿时就没气了。<br>&nbsp; &nbsp; &nbsp; &nbsp;人呐,活着时,有的人日子难过,岁月蹉跎;有的人财富满贯,得意洋洋。可是,遇到突然,消失是瞬间的事,恩怨钱财全无,一切皆终结。<br>&nbsp; &nbsp; &nbsp; &nbsp;随着一食堂的拆迁,胜利大厦建成,宽敞通畅的炼厂中路贯通了炼油厂生活区的大部,区域规划逐步走向了正规,懒汉街也开始拆除。可是,人们已经习惯了在懒汉街上吃饭,习惯了有事没事到懒汉街上逛逛。没有懒汉街,炼厂生活区就没了生气;没有懒汉街,炼厂人就少了乐呵;懒汉街是炼厂人心中的宝地。<br></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nbsp; &nbsp; &nbsp; &nbsp;随着企业的改制分流和生产规模的限制,以及移居迁出人员的增加,炼厂地区居民和流动人口越来越少。<br>&nbsp; &nbsp; &nbsp; 懒汉街现在仅半面有店铺,王家蒸包、小笼蒸包、两家拉面馆……,胶东水饺还开着,吃的人却很少很少了。<br>&nbsp; &nbsp; &nbsp; 早晨起来,兴许能碰见老杨家的豆腐脑,还有一家炸油条的。另外还有一家卖南方馄饨的,味道不比浙江那小两口差,但生意却不怎么好。<br>&nbsp; &nbsp; &nbsp; 可能是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也可能是人们对美食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不管怎么说,懒汉街上的生意越来越难做,这里清冷的再也不能再清冷了……<br>还是那条熟悉的懒汉街,却不再有当年的繁华和热闹。街上那些故情、故人、故事只能留在老炼厂人的记忆里了。<br></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