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及俄罗斯列国游程纪实,(图文之四)

飞扬乾坤

芬兰——赫尔辛基 <h3>游览了船岛的秀美风光,也就结束了瑞典的游程,我们将坐邮轮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到芬兰最古老的城市图尔库。我们在夕阳中目送瑞典,明天则将在晨曦里迎接我们此行的第四个国家——芬兰。这是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候船大厅,晚上19:30的游轮启航时间,导游提前近二个小时,早早地把我们送到,候船大厅显得空空荡荡。</h3> <h3>我们乘坐的游轮为“诗丽雅银河号 Galaxy”。据查阅相关资料。它建造于2006年 ,载客量2800人,客舱795个,床位2139个,拥有甲板12层,游轮长212.1米,宽29米,航速22节,船上餐饮服务店铺13家(含酒吧),船上商店数量:4家(含免税商店)。这首游轮是专门执行芬兰图尔库至瑞典斯德哥尔摩两地之间的航线。我们犹如到了一座海上的流动城市一般,应有尽有,几乎能满足船上客人的所有需求。</h3> <h3>游轮客舱的走道上铺满了红地毯,十分醒目干净。</h3> <h3>四人一间上下铺的客房显得拥挤局促。上铺的床板是可以翻折的,以增加空间的视觉感。不过换一种旅行交通工具还是有些新鲜感的。</h3> <h3>邮轮启航,正是夕阳西下,天高云淡,海阔浪平。秀丽的海岸线和浩瀚的大海让人心旷神怡。第一次坐大型国际邮轮,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到芬兰的图尔库,来一次穿越波罗的海奇幻之旅。登上甲板,风很大,吹的瑟瑟发抖,随手拍了几张,赶紧躲进船里。<br></h3> <h3>沿途游览了波罗的海的秀美风光。岛屿上点缀在森林之间的别墅住宅,也挺有诗情画意的。</h3> <h3>夕阳落日,海天尽染,残阳如血,海域美轮美奂。</h3> <h3>芬兰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海岸线长1100公里,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素有“千湖之国”之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在北极圈内。</h3> <h3>图尔库是芬兰通往西方的门户,是芬兰最大的客轮和渡轮的停泊港口,也是芬兰的商业、文化和科技中心。</h3><h3>图尔库曾经是芬兰的古都,有很多名胜古迹,最为著名的是中世纪遗留下来的图尔库城堡和大教堂。只是我们是图尔库的匆匆过客,匆忙的来不及瞥一眼,就来到了芬兰现在的首都——赫尔辛基。</h3> <h3>西贝柳斯公园位于赫尔幸基市中心西北约1.5 公里处,是为纪念芬兰的大音乐家西贝柳斯而建。公园内有二座极具特色的雕像使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一座是由600根钢管组成的类似管风琴的抽象塑像,一座是音乐大师西贝柳斯的头像雕塑。这两座充满浪漫色彩的雕像都出自于芬兰著名女雕塑家艾拉·希尔图宁之手。</h3> <h3>出生于图尔库的西贝柳斯在1957年92岁逝世时,芬兰人民以国礼为他送葬。同时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政府公开征集纪念碑方案,希尔图宁这个以钢管组合而成的具有超现实意象表现的造型入选。在西贝柳斯长期生活的赫尔辛基这里建造了西贝柳斯公园。每一根钢管上都刻有非常精致的纹路。这座纪念碑的造型完全颠覆了同类作品的模式,超现实的意象又极具现代气息,它形似茂密的森林,象征森林给予西贝柳斯无穷的创作灵感,也是西贝柳斯音乐的重要主题之一。<br></h3> <h3>西贝柳斯是芬兰伟大的作曲家,他才华横溢,一生致力于音乐事业。从9岁就开始作曲,被尊为“芬兰音乐之父”,他的作品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精神。一生谱写了7首交响乐,2部歌剧,以及小提琴曲,钢琴曲、管风琴曲等。人们称赞他的交响乐“具有贝多芬的逻辑、柴可夫斯基的风格”,并和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并列为音乐大师,闻名世界乐坛。<br></h3><h3>西贝柳斯雕像表情颦眉凝神很奇特,形象地凸显出他的深沉和智慧。它的小型复制品被作为国礼送到联合国大厦永久展出。</h3><h3><br></h3> <h3></h3><h3>西贝柳斯于1899年创作了他的代表作《芬兰颂》,以磅薄的气势和撼人心弦的旋律描绘出芬兰人民反抗侵略压迫,憧憬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民族感情,至今在芬兰人民的心目中依然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他是芬兰的骄傲和民族的象征,在芬兰享有“芬兰音乐之父”的盛誉。<br></h3><h3>每年6月,赫尔辛基都要举办“西贝柳斯节”,以这座公园为中心,举办7~10天的各种音乐会,吸引了许多古典乐迷前往。</h3> <h3>两个比较抽象的装饰,让人有种并不突兀的和谐感。这里的纪念碑没有专门的碑石,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艺术吧。它就像是跳动的音符一样,希望着每一位游客自己去想象、去感受音乐🎵的气息。</h3> <h3>公园内鲜花怒放碧草如茵,是市民休憩的好地方。公园紧靠芬兰海湾,旁边有很多的绿树,这里有比较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有很多的市民会到这里来感受这里的青草味道。</h3> <h3>西贝柳斯公园紧邻芬兰湾的内海。我们又来到了公园的绿地,这里绿草青翠欲滴,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公园前面还有一个湖泊,湖水清澈,上面停泊着很多私人游艇,显示着北欧人民富足休闲的幸福生活。</h3> <h3>公园内绿荫成林,郁郁葱葱,满足人们休闲的需要。对面绿树掩映中的五颜六色的房子星星点点,那个红色小屋的咖啡吧赏心悦目。蓝天、白云、碧草、鲜花、湖水、小屋、游人,一幅大自然和谐的画面。</h3> <h3>如能在这里聆听一曲西贝柳斯的《芬兰颂》,该是一种怎样的陶醉啊!!!</h3> <h3>赫尔辛基的岩石教堂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坦佩利的岩石广场,因为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一整块岩石中开凿出来的教堂而闻名于世,设计极为新颖,整个教堂就建造在天然岩石之中。这是由著名设计师添姆和杜姆兄弟设计,1969年完工,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的外观彻底颠覆了人们对教堂的概念,站在教堂外,看不到一般教堂所具有的高耸入云的尖顶和钟楼,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岩石,只有一个直径24米很淡的蓝色铜制圆形拱顶,暴露在岩石的最上面。教堂入口走廊为隧道状,整座教堂如同着陆的飞碟一般,趣味独具。</h3> <h3>教堂圆型屋顶是用2厘米宽、共22公里长的紫铜条盘缠而成,在灯光的折射下熠熠生辉。</h3> <h3>教堂的紫铜穹顶圆边外围,有直径有24米,180根镶嵌着透明玻璃的放射状钢筋作为梁柱支撑,将穹顶一直连接到天然岩石墙。而岩壁自身的高度变化,也使得屋顶每块玻璃的尺寸不尽相同。阳光穿过穹顶的玻璃洒落下来,让人丝毫感觉不到身处地下岩石之中。</h3> <h3>教堂内的中心区域有一个圣坛,由于圆顶的采光虚实相间,金碧辉煌的拱顶隐隐约约反射着下面的烛光,与玻璃屋顶所射下的自然光芒相互辉映,尽显圣坛的神圣。这样的设计使教堂中的祭坛区域与其他部分相比更加明亮,并产生了活力,和谐、轻盈的感觉。也是整个教堂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地方。</h3> <h3>坚硬、不规则的岩石构成了教堂的主体。岩石教堂本来就是在这块巨大的岩石上,向下挖出来的,所以教堂四周的内壁是未经过修饰的原生态凹凸不平,此起彼伏的岩石原貌。这些松松散散,杂乱无章的石块,看似随时都会掉落下来,但实际上,它的每一块石头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岩石堆砌而成。<br></h3> <h3>这样的景观自然质朴,教堂内壁未经任何修饰还原了岩石的本来面貌。下雨时,水滴从岩缝中渗出,顺着岩壁流入地下水水槽,也增强了教堂内的音响效果。</h3><h3><br></h3> <h3>教堂正厅左侧岩壁上安装着一个巨大的管风琴,它紧紧地贴着岩壁,共有4个键盘、43个音域和3001只音管,相信当管风琴奏起时,声音一定很浑厚、有着一种神圣的美。</h3> <h3>感觉不经意间钻进的这个岩石教堂,没有传统教堂的辉煌,没有圣像,也没有主的雕塑,更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感觉到自然的回归。芬兰人崇尚自然古朴的审美情感在此得到了充分体现。岩石教堂现在除了每周做芬兰礼拜外,还有英语、瑞典语礼拜,因此它也被称为“国际教堂”。每年到这里参观的游客已达50万人,也为自己是2019年五十万分之一而庆欣。<br></h3> <h3>岩石教堂有上下两个大厅,可同时容纳940人。由于教堂位于原岩与铜穹顶之下,岩石属脆性材料,当乐声响起,在回音壁的作用下,清脆悦耳不带杂音,坐于其中,余音袅袅回旋共振,令人心静如水。由于其特有的音响效果,每年都有不少音乐会在此举行。更难能可贵的是如此著名的一个世界级教堂,也接受普通市民的预订,可以在这里免费举办音乐会。<br></h3> <h3>整个教堂内看不到任何神像雕塑,这里已经不是崇拜神灵的地方,而是人与上帝或人与人之间彼此交流的地方。设计师兄弟无论是在技术上、美学上还是声学上都将粗糙的岩石和天然石墙的特质运用到了极致。</h3> <h3>走道台阶旁放置着一架钢琴,供礼拜和音乐会时弹奏。置身于这个把自然、宗教、音乐与建筑完美巧妙结合的教堂之中,仿佛置身于宽阔高大又凉爽的天然石洞,真想闭目聆听一首安颂曲,享受在光影变幻和歌声魅影之中的美感,回味那丝丝入耳的天籁之音。</h3> <h3>感受了古朴自然的岩石教堂,前往赫尔辛基市中心的南码头露天集市。道路干净整洁,两旁树木林立,青翠欲滴。</h3> <h3>赫尔辛基市的南码头,是停泊大型国际游轮的港口,开往瑞典、德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等国的超级豪华游轮和海上观光游轮川流不息,欧洲一些著名的邮轮及小型渡轮供游客搭乘浏览沿岸风光。</h3> <h3>南码头集市广场地处赫尔辛基的中心广场,赫尔辛基大教堂、总统府和芬兰最高法院等都在附近。南端临近波罗的海的万塔河,是当地最著名的集市广场和旅游胜地之一。</h3> <h3>南码头集市是一个常年开设的露天自由市场。每天清晨,商贩们云集在这里,摆摊出售新鲜瓜果蔬菜、鱼肉及鲜花,还有芬兰陶瓷等各种传统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这里既是深受当地居民欢迎的购物场所,也是外国游客观光游览的必到之处。这里的水果一小筐一小筐的买,但据说在这里经营的商贩大都来自俄罗斯。</h3> <h3>左侧的三个建筑分别是总统府、最高法院和市政厅。芬兰总统府始建于1820年,1845年建成,当时的芬兰被俄国从瑞典手中夺得,成为俄国统治下的大公国。总统府是当时俄国沙皇来芬兰的行宫。1917年12月6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芬兰宣布独立,成为北欧唯一的共和国。这里就成为了共和国的总统府。</h3> <h3>这是赫尔辛基市政厅。想像一下我们如果在人民广场的市政府门口办个常年自由市场,会是怎样一种可能?呵呵😊</h3> <h3>露天市场的花市旁有一座著名的少女青铜塑像,她就是被人誉为‘海的女儿’的阿曼达,被四头海豹环绕在喷泉之中,她一手托腮,静静地凝望着芬兰湾,像在祷告着什么。这座铜像建于本世纪初,现在已成为赫尔辛基市的象征之一。每年4月30日,芬兰大学生都要在阿曼达塑像旁举行隆重的戴帽节狂欢活动。</h3> <h3>这古埃及式纪念碑是在1833 年,那时芬兰还是沙俄的大公国,为纪念俄皇尼古拉一世夫妇访问芬兰而建。碑顶的双头鹰雕塑,象征着俄罗斯在芬兰的影响。</h3> <h3>远处的红墙绿顶就是赫尔辛基的乌斯彭斯基大教堂(俗称红教堂),建于1862至1868年间,由俄罗斯教堂建筑大师阿列克西·格诺斯塔耶夫设计。那十三个金顶,古雅的红砖外墙,具有传统的斯拉夫风格,无不突显出俄罗斯东正教在芬兰所留下的遗痕,芬兰人也喜欢称它为‘俄罗斯教堂’。内部则展现了拜占庭式风格以及意大利艺术的影响。它是赫尔辛基的一个著名的教堂,也是北欧最大的东正教教堂。</h3> <h3>和红教堂相对应的白教堂也是赫尔辛基的著名教堂之一。白教堂是赫尔辛基大教堂,位于议会广场,是新教的路德派教堂,建于1852年,结构精美气宇非凡,堪称芬兰建筑艺术上的精华。现在赫尔辛基大教堂在芬兰是最受欢迎的结婚场所。为了能在这里举行婚礼,新人们需要提前一年半预约呢。</h3> <h3>教堂所在的高地高出海平面80多米。一眼望去,希腊廊柱支撑的乳白色教堂主体和淡绿色青铜圆顶的钟楼十分醒目,宏伟的气势和精美的结构使其成为芬兰建筑史上的经典,也成为赫尔辛基市的地标性建筑。从参议院广场到赫尔辛基大教堂,需要登上百级石阶,正是这百级台阶尽显教堂与世俗的不同,平日里人们喜欢静坐在台阶上享受着阳光沐浴,俯视着市井繁华。</h3> <h3>大教堂的侧面。</h3> <h3>在铺满古老石块的参议院广场中心,竖立着建于1894年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铜像,以纪念他在沙俄统治期间给予芬兰宽泛的自治权利。</h3> <h3>广场上有好多鸽子,人们时常喂食会引来更多的鸽子。它们经常会飞上广场最高处的亚历山大二世头顶。</h3> <h3>压力山大二世的塑像下是一圈群雕,分别代表和平、科学、艺术、正义。</h3> <h3>黄色楼房是芬兰政府大楼,也叫总理府,新古典主义的代表性建筑。</h3> <h3>这个白色的大楼是赫尔辛基大学。与政府大楼面对面。该大学创建于1640年,世界排名为第60位左右。赫尔辛基大学有11个院系及20个相对独立的研究所,实行芬兰语和瑞典语双语教学。</h3><h3>赫尔辛基大学和白教堂、总理府大楼构成建筑大师恩格尔在议会广场的三大杰作。</h3> <h3>这是一家著名的ecco品牌鞋店。朋友介绍说这个鞋穿着很舒服,想买双防水效果好的,可惜没挑中,只能作罢。</h3> <h3>在鞋店正对面,就是芬兰的一个古老的室内菜市场。它是赫尔辛基历史最为悠久的室内市场,早在1889年就已开门迎客。一百多年来它见证了芬兰的政治,经济和食品贸易的变迁。建筑师古斯塔夫借鉴了当时许多欧洲其他大城市的室内市场设计而成,最终使得老室内市场的建筑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道漂亮的风景线。</h3> <h3>一进去就发现比露天市场的确高一个档次,窗明几净的,完全不像菜市场,两旁的食物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吸引着游客。市场里的售货柜台,这样的风格应该也算是古朴的特色。<br></h3> <h3>市场里有很多这种罐装的肉制品。</h3> <h3>市场里的海鲜制品看着挺诱人的。</h3> <h3>而今的菜市场除了可以买到新鲜瓜果蔬菜,还可以品尝地道的芬兰美食。有一些像左侧这种迷你酒吧、迷你餐厅和咖啡厅,供市民边休闲边品尝边聊天,挺小资的。<br></h3> <h3>芬兰这个最古老的室内市场,外观有点像教堂。</h3> <h3>室内市场门口驶过的有轨电车,也是北欧的一道风景之一。</h3> <h3>赫尔辛基的室内市场多依傍于传统的大型露天集市而建。所以这个古老的室内市场不远处就是之前走过的依水而建的南码头露天市场。</h3> <h3>市场旁边停着好多‘小黄车’供市民骑行,摆放的十分整齐。</h3> <h3>车过赫尔辛基的繁华商业街,在赫尔辛基中心广场附近,一幢幢古老、宽厚、结实的建筑,透析着中世纪贵族风范,挺拔地矗立着,像极了上海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高贵而大气。</h3> <h3>结束了芬兰赫尔辛基的走马观花,也就结束这次的北欧四国行程,今晚将再一次坐游轮,离开北欧,前往第五个国家——俄罗斯,将对圣彼得堡和莫斯科进行游览。</h3> <h3>又是早早的到了游轮的候船大厅,依然空空荡荡。因为是离开北欧,团员们在北欧四国购买的各种需要退税的东西要在这里办理退税出关盖章手续。</h3> <h3>就是这扇小门里办理的退税盖章手续,遇到些小麻烦,被要求开箱验货,只得把捆结实的行李箱打开又重新捆扎。</h3> <h3>可谁知上楼办理后一道退税出关手续时又一次被要求开箱验货,我也真是醉了。</h3> <h3>我们乘坐的是Princess Anastasia安娜塔西亚公主号,它是大型客运渡轮,总的游客承载量为2500人,在船上有834个客舱、游轮的汽车甲板可以承载580台汽车。相比之前坐的游轮要小些,但游轮上同样应有尽有,娱乐、餐厅和免税商店一应俱全。</h3> <h3>这里是登船检票口。</h3> <h3>船舱的走道明显狭小,但还算干净。</h3> <h3>游轮的大堂还是挺气派的。</h3> <h3>免税商店。</h3> <h3>原本晚上19:00到次日上午9:00的航程,不知何故延误到10:00,加之游轮只有一个下船通道,所以用了不少时间。</h3> <h3>后来才知道,下船快了也没有用,因为俄罗斯海关的办事效率非常低。在海关大厅我们排了很长很长时间的队,而且中间还更换了几个窗口。<br></h3><h3><br></h3> <h3>即便终于走出海关大厅,先出来的团友必须在候船大厅等候后面的团友。不管怎么说,我们终于到达圣彼得堡了!</h3> <h3>到达俄罗斯后,我们就即将开始对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和莫斯科进行游玩。回味北欧四国,瑞典古朴淡然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一份惬意一份安宁;芬兰城市喧嚣的繁华,让人感受到一份现代之中透着的古典;丹麦轻松快乐的气氛,让人感受到一份浪漫的渊源;挪威宛如人间仙境的美景,让人感受到一份大自然给予人类灵魂的荡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