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南高加索三国夹在黑海和里海之间,北面是欧洲最高的山脉高加索山,之所以常常被叫“外高加 索”,是从俄国人的欧洲观点出发的:“北高加索”属于俄国,而外高加索在南,是 指亚美尼亚, 格鲁吉亚, 阿塞拜疆三国。从地理位置上把外高加索称为南高加索更加合理。南高加索这块土地历来受到东南和西南 两大帝国的军事入侵和文化影响,但是却多多少少保持着独立和半独立的连续历史。俄国革命后,南高加索组建了三个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各自独立。</h3> <h3>我们结束了俄罗斯索契游乘坐飞机来到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经赛凡湖到格鲁吉亚的首都第比利斯,再从巴统-库塔伊西-歌里-古道里-卡兹别吉-姆兹赫塔古城-第比利斯-西葛纳齐。过境到达阿塞拜疆,从舍基-沙马基-巴库。最后从巴库-莫斯科-北京。</h3> <h3> 亚美尼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基督教作为国教的国家,而基督教圣经上传说的诺亚方舟的停靠地就在雅拉腊山,这使遗世孤立的亚美尼亚成了一个神隐之域。雅拉腊山大的海拔5165米,小的也3000多米,是亚美尼亚人的心灵归宿与民族之魂。史上曾系亚美尼亚的雅拉腊雪山(图片引自网络)</h3> <h3>首都埃里温是高加索地区一个古老的城市,建城己有2780年,比古罗马还要早29年。埃里温是亚美尼亚主要的经济和贸易集中城市,也是与中国贸易与物流运输的主要城市。我国曾捐赠亚美尼亚5000辆公交车,200辆救护车</h3> <h3>首都埃里温共和国广场周边的建筑物,都用本国盛产的粉红、灰白、浅黄等各色岩石建造,尤以粉红色为主色调,形成亚美尼亚的古典式而别具一格的风格。市政府、博物馆与五星级酒店环抱着这个广场</h3> <h3>这里是瀑布台阶,走上去要爬好几百级台阶,是埃里温的一大城市街景,顶部是亚美尼亚加萌前苏联50周年纪念碑。瀑布台阶依山而建,有七层大理石平台,每层平台有自动升降梯</h3> <h3>广场上有许多现代派的雕塑,有废轮胎搭制的狮子,有各种各样的动物造型,最搞笑的是两个胖哥胖妹。这里也是埃里温人休闲之地</h3> <h3>加尔尼神庙建筑群建造在加尔尼峡谷的悬崖边,站在神庙大殿旁放眼望去左边是“提琴山”,右边是火山爆发玄武岩凝固形成的“柱状连理”悬崖</h3> <h3>加尔尼神庙由24根古罗马的爱奥尼亚式圆石柱支撑着一个长方形殿堂,是仿造雅典的巴特农神殿而建的。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神庙显得古朴与庄重,隐含的格调显示出浓浓的历史厚重感。</h3> <h3>加尔尼神殿区域当中的部分建筑已被鉴识过,包含一个双层的皇室夏宫、浴室、建於897年的教堂、墓地和一座列柱环绕的希腊罗马式庙宇。令人感兴趣的是坐落於重新修建的太阳神殿旁边的一栋玻璃小屋,里面有西元3世纪建造的浴场遗址。</h3> <h3>格加尔德修道院建筑群坐落在13世纪所建的围墙中,包括一座中心教堂及其门廊、两个岩洞教堂和一座王公寝陵。在出口处有依山势本身的层次修凿的许多礼拜堂和小密室。围墙外以西是在岩石中凿成的礼拜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164年。修道院的中心教堂建于1215年,迄今为止保存完整。<br></h3> <h3>格加尔德修道院大部分建筑物均在岩石中凿成,故也称岩洞修道院。其著名的凿岩式教堂和陵墓是一保存完整的亚美尼亚中世纪修道院建筑及装饰艺术之典范,堪称是亚美尼亚中世纪建筑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font color="#ed2308">格加尔德修道院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埃奇米阿津大教堂和教堂群及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font>与其说这是个教堂,不如说是一个以教堂、修道院、博物馆、亚美尼亚教宗私人官邸和花园构成的一个完美的建筑群。</h3> <h3>公元300年的时 候,亚美尼亚第一个将基督教定为国教,比罗马的君士坦丁大帝还早三十年。而且亚美尼亚教会至今都独立于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两大基督教系统之外,是自己的独立教会, 有自己的教皇。今天,在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管理耶稣基督圣墓大教堂的,就是亚美尼亚基督教会。这里就是亚美尼亚教宗私人官邸和花园,不许拍照。</h3> <h3>埃奇米阿津主教座堂是亚美尼亚教会的总堂和亚美尼亚宗主教驻地,最初由格列高利建于301-303年,现存建筑式样是在483年重建。它是亚美尼亚最古老最神圣的大教堂,很多学者认为它亦是世界最古老的主教座堂。由于教堂外面在修复,我们没能进去。</h3> <h3>据说这是亚美尼亚国宝级展品,也是宗教珍宝馆的镇馆之宝。这个镶满宝石的黄金十字架后面残缺了一角的衬板,就是传说中诺亚方舟的一块船板。后来有人找到方舟残骸,经过考古鉴定,正好是5000多年前 圣经记载的“诺亚方舟”残片(现在已经变成了硅化石)……</h3> <h3>这个教堂里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宗教珍宝馆。拍摄到了圣经里刺进耶稣的圣矛。这个可是亚美尼亚的传世国宝啊!几代教宗的遗物……不由得肃然起敬。</h3> <h3>哈格帕特修道院和萨那欣修道院是建于公元10世纪的拜占庭式建筑,这两个修道院建筑群融汇拜占庭教会建筑风格和高加索地区本土传统建筑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亚美尼亚宗教建筑的顶尖水平。<font color="#ed2308">哈格帕特修道院和萨那欣修道院于1996年和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font></h3><h3><br></h3> <h3>这就是主修道院的正门。正门西北边是亚美尼亚人的先贤祠,国王墓地</h3> <h3>各个教堂内的大理石建造都有精美的雕塑,这里既有圣经故事,也有象征皇室家族的族徽。教堂巧妙的运用了天窗,使教堂内光线柔和肃穆,</h3> <h3>在长达3个世纪的不断扩建中,修道院内相继建成了20多个不同风格的教堂和礼拜堂、4个附属建筑、墓地、钟楼、研究大楼、藏书馆、餐厅、画廊、桥梁和其它纪念物,这些建筑以主修道院为中心,依山顺势,错落有致。</h3> <h3>塞凡湖是亚美尼亚乃至南高加索地区最大的高山淡水湖,海拔1900米左右,面积占亚美尼亚国土总面积约3%。由于海拔高,这一带气温低,湖水水温也低。夏天是避暑胜地。</h3><h3><br></h3> <h3>我们乘坐游船畅游塞凡湖</h3> <h3>赛凡湖西北角小岛上有座4世纪用黑色材料修建的古寺院,也称为黑色寺庙。</h3> <h3>被赞誉为上帝后花园的格鲁吉亚,更让神秘的南高加索增添了鲜花绽放的浪漫情调。格鲁吉亚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被誉为~上帝的后花园~蔚蓝的天空~从雪山到大海~不同文明冲击过的人文痕迹....</h3><h3>我们先从黑海边的巴统市开始游览格鲁吉亚。</h3><h3>远眺海滨城市巴统,马可·波罗说它是“诗画一样美丽”的地方……</h3> <h3>走马观花看巴统市容,黑海沿岸红白相间的摩天轮,螺旋状字母塔,摩登的酒店,街旁路边的雕塑,最奇妙的作品是一对可移动的雕塑</h3> <h3>这尊雕塑叫做《Ali and Nino》。这两个人物取材自一部1937年的小说《Ali and Nino》,讲述了发生在高加索地区的一出爱情悲剧。一个阿塞拜疆的男孩(信仰穆斯林什叶派)与格鲁吉亚女孩(信仰基督教),相识相爱,因为国家不同,信仰不同,相爱而被拆散的故事。所以这个雕塑也一样,相爱而不能相守,他们每天都在经历着分分合合,每8-10分钟就要相聚再分离。</h3><h3>这件8米高的作品从2007年开始建造,最终在2010年落成。</h3> <h3>巴统市内有长达7公里的优质海滩可供旅行者休闲玩耍。与很多地方的海滩不同,巴统的海滩都是石滩,没有沙滩,但也不妨碍大家的放松与休闲</h3> <h3>圣母玛利亚教堂是位于巴统的一座格鲁吉亚东正教的主教座堂。巴统圣母主教座堂为哥特式传统建筑,教堂是由意大利建筑师建造的。在1900年代修建时原本是一座天主教堂,历经一百多年的沧桑变化现在是东正教主座教堂,依然美丽如故</h3> <h3>具有2000年历史的格尼奥城堡遗址。</h3> <h3>格尼奥城堡遗址由完整的城墙包围,城内有住宅,大浴池,输水管道,一个展厅展现了当年人们使用的武器,农耕器具。</h3> <h3>普罗米修斯溶洞</h3><h3>洞穴于1983年被发现,由前格鲁吉亚总统米哈伊尔·萨卡施威利将其命名为“普罗米修斯溶洞”,地理学家花费了较长的时间进行研究,2011年才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个洞穴长度约11公里,但只有约1000多米面向旅行者开放。洞穴深度约20米,洞穴内还有地下河流和湖泊,在1小时左右的参观过程中,我们经过六个不同的洞穴。</h3> <h3>梦幻般的钟乳石和石笋,丰富多彩的墙壁照明配上古典的音乐,将旅行者带入奇幻而又安静的异域世界。</h3> <h3>库塔伊西是格鲁吉亚真正意义上的古都,是历史上最为强大的巴格拉特王朝的都城所在,但由于后来奥斯曼人的入侵,这座古城毁于战火,登高俯瞰库塔伊西市全貌</h3> <h3>巴格拉特大教堂及格拉特修道院位于格鲁吉亚西部的库塔伊西,距首都第比利斯西北部约190公里。格拉特修道院是一座保存良好的建筑群,<font color="#ed2308">1994年,巴格拉特大教堂及格拉特修道院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font></h3> <h3>格拉特修道院的镶嵌工艺精湛,壁画十分精美,无论是圣经里的人物,还是壁画的色彩,历经沧桑依然栩栩如生,鲜艳夺目。大教堂和修道院代表了中世纪格鲁吉亚建筑的繁盛。</h3> <h3>巴格拉特大教堂因袭了格鲁吉亚统一后第一代君主巴格拉特三世的英名,于10世纪末动工修建,于11世纪初完工。部分建筑在1691年遭到土耳其人摧毁,但遗迹仍保存在库塔伊西市中心。</h3> <h3>巴格拉特大教堂位于 库塔伊西 城外的山坡上。从城区就能看到伟岸的寺院建筑。整个教堂的外部屋顶被涂成天蓝色,远远望去格外的醒目</h3> <h3>这座规模宏大的教堂由三个半圆形宏大建筑组成。中央的大圆顶由4根独立的高柱和相互重叠的拱门支撑,纵深近50米。教堂内用马赛克装饰的大型壁画,一幅幅圣母耶稣像使教堂显得神圣而庄严</h3> <h3>教堂外壁有精美的浮雕,浮雕上雕着漂亮的花朵和动物。巴格拉特大教堂因为不断的维修,尤其是教堂一角的玻璃镜面建筑,世界教科文组织已对巴格拉大教堂“世界文化遗产”的资质下达撤销警告。</h3> <h3>哥里,位于格鲁吉亚库拉河畔,是什达-卡尔特州的首府。前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于1878年出生于哥里。斯大林故居位于哥里市斯大林大街斯大林纪念馆内。斯大林纪念馆由三部分组成:纪念馆主楼(展厅)—1957年竣工、斯大林故居、一节列车车厢。</h3> <h3>纪念馆一,二层楼展示了斯大林生平事迹,展示了斯大林一生各个时期的照片,实物和各国送给斯大林的纪念品。</h3> <h3>这是纪念馆旁边的斯大林故居。斯大林1878年出生在这里,并度过了青少年时代,直至他上大学离开家参加革命。他的父亲酗酒,全家生活主要依赖母亲为人洗衣服,生活清贫。家中只有简单的生活用品,基本保存原样。</h3> <h3>这是一节看似普通的火车车厢,实际外面是厚厚的防弹钢板,里面都改装了,有斯大林卧室,卫浴间,办公室,警卫室,电讯控制室,厨房等。斯大林生前经常乘坐此车到处视察。</h3> <h3>库拉河畔的Uplistsikhe岩洞城,到今天已经有1800年历史了。修道院虽然不可能有1800年的历史,也形成于中世纪,经过了多少次修补,但与整个岩洞城,相辅相成。</h3> <h3>岩石间开凿了宫殿、修道院、地宫,居住洞,储藏间等,这里最繁荣的时候曾聚居着近两万人,在当时来说是巨大的人口。虽然今天石窟内部已荡然无存,只看到断壁残垣,但历史的轮廓仍然存在,</h3> <h3>巨大的石柱支撑着庞大的山岩,还能想象出当年的气派和庄严。</h3> <h3>阿纳努里城堡位于第比利斯以北70公里的湖畔,是第比利斯通往北部卡兹别克山区的必经之路。阿纳努里城堡建于公元13世纪,城堡附属修道院建于公元17世纪,虽然这两处建筑的修建年代并不久远,但这里绝对是格鲁吉亚颜值最高的地方之一,目前又是一处准世遗地。</h3> <h3>位于风景秀丽的Zhinvali湖畔的城堡和修道院照片曾被登上《孤独星球-格鲁吉亚》的封面。远处延绵的山脉,脚下清澈的湖水,自然和人文风光的绝美结合,图片来自网络</h3> <h3>城堡群始建于13世纪,曾经是私人军事城堡,也是军事要塞。18世纪阿拉格维王朝被推翻,这里随之也被之后的统治者占领,断壁残垣诉说着昔日的烽火与辉煌。</h3> <h3>去卡兹别克的途中,会经过古道里滑雪场,这里可以乘坐滑翔伞在高空俯瞰雪山。山脚下的斯特潘茨明达小镇面积并不大,步行即可走遍。古道里滑雪中心早晨日出时,从我们入住的酒店就可以看到绵绵雪山的美景</h3> <h3>格鲁吉亚作为上帝的后花园並非徒有虚名,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它拥有壮观的高山雪原,冰川冰湖。而高山森林的延绵不断,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与在当今诸多被人为破坏的自然环境相比,南高加索这个后花园是人类的一片“乐土”。</h3> <h3>卡兹别克山的圣三一教堂四周环绕在南高加索山脉,山顶终年积雪。站在教堂周围也是欣赏斯特潘茨明达小镇全景的地方。顺便提一下卡兹别克山,它是南高加索山脉在格鲁吉亚境内的最高峰,海拔5047米,终年积雪。</h3> <h3>卡兹别克山(Kazbegi)的圣三一教堂,号称格鲁吉亚首屈一指的旅游胜地。我们乘坐大巴车在山脚下再换乘当地的越野车开到山坡一片开阔地,想要抵达圣三一教堂还要爬几百米远的山坡。</h3> <p>圣三一教堂是卡兹别克最著名的景点,这里是格鲁吉亚的名片,教堂孤零零的矗立在远处的山头上,那么的孤独,又是那么的虔诚。这里的海拔约为2170,教堂始建于14世纪,所以中世纪风格明显。</p> <h3>卡兹别克山海拔5047米,山顶终年积雪,春末夏初积雪融化,形成N多条冰雪瀑布,山脚下是开满鲜花的草甸子,蓝天白云下风吹草动见牛羊……登高望远,我心飞翔</h3> <h3>南高加索连接欧亚要地的地理位置,也让格鲁吉亚历史的每一页都浸透了血和泪。格鲁吉亚~俄罗斯友谊纪念碑,在军事大道途中的近古道里的一处悬崖峭壁上。这座经念碑外形采用弧形设计,弧长70米,环悬崖约270度 ; 纪念碑上用艳丽的涂料画满了格鲁吉亚传奇人物故事,正中的壁画人物两侧标记有1783一1983的年历,反映了二百年前俄军曾通过此处进入格鲁吉亚,帮助格军驱赶外敌收复失地,格鲁吉亚建造这个碑来纪念当年的俄格友谊。</h3><h3><br></h3> <h3>这里距离俄罗斯边境仅仅几十公里,是俄罗斯至格鲁吉亚必经之路。2008年的俄格战争,曾在此地为争夺南奥塞梯控制权而发生剧烈战斗,经多国调停,战争在5天后嘎然而止,但这场战争使格俄两国友谊的热度降为零下……!</h3> <h3>富含碳酸钙的流水经过大自然千百万年的锤炼,鬼斧神工般的演变成一个桔红色石瀑布,潺潺细水长流,人走在上面也不感觉太滑</h3> <h3>姆茨赫塔古城位于库拉河与阿拉格维河交汇处,公元四世纪至五世纪为卡特里王国首都。公元六世纪首都迁往第比利斯,但姆茨赫塔依然是格鲁吉亚的宗教中心,</h3> <h3><font color="#010101">姆兹赫塔古城曾经是格鲁吉亚最古老的王国-伊比利亚的都城。城中还遗留一批古代建筑,整个古城沿袭了11世纪拜占庭时期圆屋顶和十字形平面的风格,</font><font color="#ed2308">姆兹赫塔古城1994年全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font></h3> <h3>季瓦利教堂为“十字架”之意,建于公元六世纪末。屹立在岩石山顶的季瓦利教堂,是公元四世纪基督教传入格鲁吉亚,圣女尼诺第一次竖立起十字架的地方。俄罗斯的伟大诗人莱蒙托夫,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诗篇《童僧》。</h3> <p class="ql-block">教堂內有一个从公元4世纪保存至今的十字架(格鲁吉亚国宝)与挂着描绘耶稣及格魯吉亚第一位传教士圣尼诺等人的画像,十分醒目。在教堂内外我们遇见好几对结婚的新人,他们在此接受主的祝福,全家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快乐。</p> <h3>斯威特特斯科维里教堂意为“生命支柱”,是格鲁吉亚最重要的教堂,重建于公元1010年,十七世纪与十九世纪两次改建。</h3> <h3>右上图就是传说教堂下面埋藏着耶稣受难时的带血斗篷,维斯特特斯科维里教堂被教徒视为圣地。教堂中还有格鲁吉亚王室若干成员墓,包括格鲁吉亚最后两代国王的墓。(中图)</h3> <h3>季瓦里教堂和斯威特特斯科维里教堂是格鲁吉亚人心中的圣殿,新人都喜欢在这里拍摄婚纱照。</h3> <h3> 格鲁吉亚的首都第比利斯是一个著名的古都,在公元4世纪就己经是皇城了,此后一直是格魯吉亚多个朝代的首都。 流淌亿万年的库拉河靜静地见证着首都的历史变迁,站在大卫山上俯瞰,只见山下两岸层叠成片的橙红色屋顶与碧蓝色尖顶相间,科幻的和平大桥横跨两岸,现代与古老的和谐结合使第比利斯古城更具魅力。</h3> <h3>第比利斯在格语中意为“温泉”,这座建于温泉之上的城市是历史与现代的综合体。整座城市被库拉河一分为二:旧城依山,新城傍水,跨越库拉河的步行桥“和平桥”充当了连接新旧城的标志。</h3> <h3>格鲁吉亚母亲像,这是国民的精神象征。“母亲”一手持剑、一手托碗,一如真诚而刚烈的格鲁吉亚人民,对外敌奋勇抗争,对朋友则以美酒款待。</h3> <h3>第比利斯的圣三一教堂于格鲁吉亚独立之后的1995年—2004年新建,是格鲁吉亚甚至整个高加索南部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格鲁吉亚东正教主教和第比利斯市政府决定为国家皈依基督教1500年建立一座新教堂。这一工程被视为“格鲁吉亚民族和精神复兴的象征”。圣三一教堂的建立全靠私人捐资,耗时10年,是全世界第三高的东正教教堂,7.5米的穹顶全部被金箔包裹。她与高加索地区那些有着古老历史的教堂风格不同,无论内外都显得比较华丽。<br></h3> <h3>西葛纳吉,格鲁吉亚最知名的小镇,享有皇家小镇、童话小镇、爱情小镇、葡萄酒小镇等多项桂冠。皇家小镇,是因为公元前二世纪这里曾为格鲁吉亚的皇室所在地;童话小镇,说的是小镇的美丽;爱情小镇,因为美丽,引来新人留影、成婚,葡萄酒小镇是因为西葛纳吉是红酒的故乡——人类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地方。</h3> <h3>依山而建的小镇建满了高矮不一房屋,红粉色屋檐在蓝天的映衬下梦幻无比。<br></h3><h3><br></h3> <p class="ql-block">位于卡赫季省边缘的绝美山城西葛纳吉,被孤独星球评为Kakheti地区最漂亮的小镇。欧式风情的小镇,背靠小高加索山脉、靠近阿塞拜疆边境,老城安静又古老,红酒纯又香。卡赫季是该国标志性红品种萨别拉维(Saperavi)和独特的白品种白羽(Rkatsiteli)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国王伊拉克利亚下令筑城,同时也修筑了防御工事,现今依然保存下来了大部分古城墙和23个塔楼。</p><p class="ql-block">Bodbe圣妮诺女修道院,是引导格鲁吉亚皈依基督教的圣妮诺埋葬之地,也是格鲁吉亚重要朝圣地之一。当天因为格鲁吉亚总统到访,修道院戒严,我们没有参观。</p> <p class="ql-block">格鲁吉亚是世界葡萄酒的起源地,葡萄酒对于格鲁吉亚人就像茶与中国人一样。中午我们被安排在西格纳吉家庭酒庄聚餐。整个小院被爬满架子上的葡萄枝遮蔽,主人介绍自家的酒窖,酒坊,介绍葡萄酒的制作过程,(将人工压榨的葡萄原汁,倒入格鲁吉亚特有红色粘土烧制的大陶罐中,埋入地下发酵3-4年才能成为葡萄酒)。现在世界公认存在两种主要的葡萄酒酿造工艺——欧洲工艺和卡赫季亚工艺。而<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卡赫季亚工艺就是在格鲁吉亚传承数千年的独有工艺,已经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酒庄的男主人曾经在前苏联当过兵,非常热情好客,拿出自家的红葡萄酒,白葡萄酒,自制的水果饮料招待,还特意烤肉,烤饼招待我们。男主人能歌善舞,自拉自唱,还邀请团友一起合唱前苏联歌曲,最后酒饱饭足,全体朋友一起高歌“我和我的祖国”,聚餐变成了中格友谊联欢会。</p> <h3>舍基是阿塞拜疆最著名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坐落在海拔700米(2297英尺)以上的山中,像一个圆形的剧场,被群山和森林环绕,这座古老的城市是久负盛名的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h3> <h3>沙基汗宫位于阿塞拜疆西北小镇沙基,建造于1797年,依然保存完好,是沙基必到的旅游地。沙基汗宫的特别之处是整个宫殿没有用任何的钉子,大面积采用色彩艳丽的马赛克玻璃,当阳光投射进皇宫内,是一番缤纷的美景,美好的多彩世界。宫殿的内墙完全覆盖着十八世纪不同时期的装饰壁画,大部分图案是插满鲜花的花瓶和花卉纹饰,</h3> <h3>乘车前往希尔凡曾经的首都、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沙马基,这里有建于1402年的国王家族墓园——简朴的七个圆顶陵墓。现在国王家族墓园旁边也修了许多普通人的墓地。站在山上可以俯瞰沙马基全貌。</h3><h3>。</h3> <h3>阿塞拜疆是为数不多的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和拜火教四教共同的信仰之地,在这里,欧亚文化不断的在断层线上碰撞,这里各色各式的寺庙、清真寺,教堂和修道院无不是都在静静的诉说着这片土地所经历过的漫长历史和沉淀的厚重的人文。</h3> <h3>清真寺在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的阿塞拜疆处处可见,从沙马基至巴库的途中导游把我们带到这个崭新的清真寺,很大很漂亮,也很标准</h3> <h3>玛鄂村庄一座圣人陵墓建在山谷的岩石上,据说在此拜谒可以消灾祛病</h3> <h3>随着里海石油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巴库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逐渐建设成为一座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的现代化城市。1940年,巴库的石油生产达到高峰(据说占全世界的50%的),此后,巴库原油产量开始下滑,经济发展也变缓。巴库很多工业门类与石油密切相关,比如石油化工、石油机械等工业就相当发达,与石油相关的企业,金融商业,交通港口等迅速发展。现在也随处可见“磕头机”,海上钻井平台。</h3> <h3>“阿塞拜疆”一词源于波斯语,意为“火的国家”。因为一个世纪前石油工业的发展而兴起,巴库逐渐发展成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巴库的建筑闻名于造型,重金聘请世界最有名的设计师参与设计,独一无二。从港口放眼望去,一栋栋造型各异的建筑顺着海岸线的边缘,密密麻麻的环绕在里海外圈。火焰塔位于坐落巴库老城边的山坡顶上,是巴库地标性建筑,建成于2012年,共有三座建筑共同构成火焰的形状,故名火焰塔。</h3> <h3>戈布斯坦是巴库以南60公里的一个村镇,在美丽的里海边,气候干燥酷热,但却有若干相当有趣的景点。最南面的泥火山群是世界上同类地质现象中最大的。虽然叫“泥火山”,但冒出的泥浆确是冰冰凉凉的,涂在脸上就是最最天然的火山泥面膜。站在“火山”凝固的岩浆地之中,只听得见呼呼的山风吹过,一望无际的沙石不禁让人感叹世界的神奇。</h3> <h3>泥火山荒无人烟,政府并没有在泥火山设立任何防护设施,因此可以零距离靠近泥火山,看着一个个泥浆池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泡。火山口多数时间平静,甚至游人可以把手伸进火山口的冷泥中。但不时就会有火山活动,喷出泥浆。</h3> <h3>戈布斯坦在阿塞拜疆语中意为“沟壑纵横的地方”,该地区位于大高加索山脉东南角的杰伊兰克奇梅兹河流域,为丘陵多山地势。戈布斯坦山区汇集了石器时代及其后各个时期古阿塞拜疆人的遗迹——岩画、村落遗址、墓碑等。</h3> <h3>这些原始社会的文物反映了古阿塞拜疆人的生活、文化、世界观、风俗、习惯等。历经上千年风雨侵蚀,岩画依然清晰如故</h3> <h3>戈布斯坦岩画题材十分广泛,其中包括动物、古代部落的图腾、乘“吉格里斯”船航行等图案及原始人狩猎、歌舞、收割、集体劳动的场面,全面反映了氏族部落丰富多彩的活动。<font color="#ed2308">戈布斯坦岩画于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font></h3> <h3>席尔旺沙王宫位于巴库老城的最高处,修建于15世纪,是阿塞拜疆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font color="#ed2308">2000年,席尔旺沙王宫,少女塔与巴库老城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font></h3> <h3>整个王宫包括席尔旺沙寝宫、会客大厅,沙赫清真寺、席尔旺沙家族墓、浴室遗址等。王宫里展示了王室成员的生活及收藏的许多珍宝。</h3> <h3>巴库老城的古城墙建于12-15世纪间,古城墙全部用石头砌成,完整的包围着巴库老城,老城内有许多中世纪的历史建筑遗迹:少女塔、商队客栈、公共浴池、清真寺和住宅楼等,</h3> <h3>阿塞拜疆的巴库城历史悠久,被分为内城和新城,内城街道狭窄,被老城墙包围,是巴库的核心区域;新城位于内城的南面,是因为一个世纪前石油工业的发展而兴起的。现存老城格局是12世纪席尔旺沙王朝定都后形成的,巴库老城依旧有人居住生活着,依旧是一座鲜活的、生动的城市。</h3> <h3>至今老城城墙保存完好,依然很坚固,都是用削平的石头做成,彼此连接精巧之极,无论从哪个地方都辨别不出接缝。老城有两个城门连接新城与老城</h3> <h3>阿塞拜疆的餐厅,美食都极具异域风情,</h3> <h3>行走在老城光滑的石板路上,流连在老城区的老客栈和酒吧餐馆,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又感觉到了几百年前古城的古朴,宁静</h3> <h3>巴库少女塔,是巴库老城的地标,始建于12世纪,后经历代叠修与海岸变化。现存建筑高29米,塔平面呈钥匙孔状,北圆南尖,据说有冬暖夏凉之效。谜一样存在的少女塔经历了1304年的大地震依旧巍然屹立在里海之滨,塔内有古井及巴库老照片展览等,<font color="#ed2308">2000年与巴库老城,希尔万沙赫宫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font></h3> <h3>晚餐后我们乘坐游轮沿着巴库港湾畅游里海,观赏巴库绚丽多彩的夜景。沿着里海港湾的建筑表面的灯光会点亮,空中交替呈现火焰、水流、阿塞拜疆国旗三色等画面,犹如持续上演的灯光秀,在游轮上远观尤其漂亮。</h3> <h3>巴库机场,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它已经不能单纯的称之为机场,更恰当的说法,应当把它定位成一座现代艺术博物馆。机场内部装饰极具创意与线条之美,既有流畅多变的几何图形,也有蘑菇状的特色小屋,处处充满了现代与传统的交汇。</h3> <p>2019年春末夏初,我们游走在克里米亚地区,索契和南高加索三国,它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又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仿佛穿梭于时空,趟漾于历史,慢慢认识了这个陌生的世界,享受了“上帝后花园”般的美景,留下了记忆中的“点点滴滴”……</p><p>重重磨难不但没有磨灭这些国家的特点,反而让这些历经沧桑的国家更加丰富多彩,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在这里的人文美景当中。</p><p>感谢一路贴心陪伴我们的领队郑凤波,感谢各个国家地区的导游热情似火的服务,也忘不掉他(她)们“词不达意”的中文讲解,感谢一路默默无语,驾驶技术娴熟的司机们!当然也衷心感谢一路相伴的旅友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