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山色好风景

唐金峰

<h3>——2017年仲夏我的东北自驾游手记之二</h3> <h3>再游长白山</h3> <h3>  鸭绿江虽美,但后面还有万里旅程。只好舍弃了继续在鸭绿江上游的游览。</h3><h3> 恋恋不舍地离开鸭绿江,继续北行。向长白山进发。</h3><h3><br></h3><h3> 长白山在中国境内有安图县的北坡和长白市的西坡可以登顶。西坡要登1400级台阶,快六十岁的人了,还是量力而为。北坡可以乘车登顶,虽然十年前来过,但为了看看有什么变化,加之北坡景点多,夫人从未来过,遂选择了北坡。</h3><h3><br></h3><h3> 驱车400多公里经通化、白山、抚松到达长白山的北坡——安图县二道白河镇。稍事停留,又驱车35公里到达女儿给我们在森林里面预订的酒店。</h3><h3><br></h3><h3> 2007年7月,我曾到过长白山。与十年前相比变化太大了。原先的二道白河,镇子很小,人很少,和我们平时见到农村小集镇没什么区别。镇里只有几条窄窄的柏油路和为数不多的楼房。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楼房宾馆林立,宽阔的三块板式马路纵横交错,干净整洁,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一应俱全。居然有专门的自行车骑行道。其规模不小于一个东北地区的小县城。</h3><h3><br></h3> <h3>酒店位于原始森林深处,规模不小,条件不错,只是价格奇高,住宿的人不多。</h3> <h3>早晨早早起床,开车10公里到达新的山门,购票候车。</h3><h3> 长白山公司化运营并上市后,到处充满了铜臭的味道,利用中国老百姓刚刚兴起的旅游热情,宰你没商量。山门向外延伸二十公里,门票价格涨到125元。一辆普通的城市大巴跑二十公里平路到达老的山门居然收85元。再上山换中巴另购80元车票。摆渡车居然比门票贵40元。记得十年前一辆越野车四个人每人30元,现在同样四个人包车上山过千元。</h3> <h3>上山</h3><h3><br></h3> <h3>人在山上站,车在云中行。</h3> <h3>山顶停车场到了</h3> <h3><br></h3><h3>当年山顶的游人<br></h3> <h3>十年前的山顶停车场和下山的游人<br></h3> <h3>如今山顶停车场和下山的游人</h3> <h3>如今山顶游客太多,限流,等待登山的人们被绳子拦住,分批放行。</h3> <h3>又见天池</h3> <h3>上山时,还下着小雨。上山后云开雾散。</h3><h3><br></h3><h3>旁边的保安兄弟说,连续好几天阴天下雨,天池云雾缭绕,啥也看不到。</h3><h3><br></h3> <h3>运气不错</h3> <h3>尽管有被宰的感觉,但天池还是很美的,稍稍阿Q一下。<br></h3> <h3>天池对面朝鲜新修的登山阶梯</h3> <h3>对面山上四个白的东西,好象是朝鲜文字标语。</h3> <h3>瀑布还是老样子,水流还是那么充沛</h3><div>据说无论是干旱年份,还是多雨年份,水流从未变化。</div> <h3>瀑布又叫长白飞瀑,天池之水流经1250米的乘槎河后飞泉挂壁,形成68米高的长白瀑布,流入松花江正源二道松花江的二道白河。</h3> <h3>龙涎温泉又叫聚龙温泉,一般在60度以上,最高达82度。十年前这几个泉眼上摆满了鸡蛋,游人可以在温泉间穿行,如今都被木栈道围了起来,边上有专门的地方温泉煮鸡蛋。</h3><h3>温泉鸡蛋成了一个景区。实惠。</h3> <h3>此泉常年水温68度</h3> <h3>人山人海</h3> <h3>顺溪水而下</h3> <h3>十年前河水边隔不远就有题了字的巨石,游人们可以亲水留影。如今水边也修了栈道,保安把守严禁入内。</h3> <h3>绿渊潭</h3> <h3>地下森林</h3><h3>新开辟的景点。累死人没商量,5公里深沟先在森林中沿栈道向下走2.5公里到深沟底部,再向上爬2.5公里回到原点,美其名曰地下森林。</h3><h3><br></h3><h3>行走间不时有人逆行而上,感觉奇怪。向下走了一公里发觉上当,赶快返回。</h3> <h3>像鹿吗</h3> <h3>像个鹰</h3> <h3>雕</h3><h3>人工痕迹明显<br></h3> <h3>游罢长白山,感觉景色很优美,现实很骨感。</h3><h3>回到家后,打开长白山公司官网,发现首页上两天内各个时间段门票数量的倒计时千位数字飞快的变化。那是流动的人民币啊。<br></h3><h3>天池乎? 聚宝盆乎?</h3><h3>公司上市真好</h3> <h3>防川</h3> <h3>离开长白山继续向东北行驶。经延吉到达珲春。沿着窄窄的国土继续沿图门江东行。</h3> <h3>圈河口岸。东北地区与朝鲜的重要贸易口岸。</h3><h3>2007年7月我由此前往朝鲜罗先特区旅游。</h3> <h3>图门江上新修建的大桥和朝鲜口岸。由中国出资修建。</h3><h3>低处为老桥。记得十年前我们乘大巴就在老桥桥头接受朝鲜边防军人的盘查。<br></h3> <h3>朝鲜新修的边检大厅和口岸。江边摆摊的兄弟说,这也是中国出钱修的。</h3><h3><br></h3><h3>十年前我过海关时,朝鲜一方的海关,是几间红砖砌筑的平顶房子,房子很低。出了关就是沙石路。</h3> <h3>从图上看过了圈河再向东,窄窄的国土就是著名的防川村了。</h3> <h3>  防川,隶属吉林省珲春市,位于中朝和朝俄界河图们江的日本海入海口,人称“东方第一村”。是我国唯一与朝鲜、俄罗斯三国交界处,就地理距离而言,这里是中国到俄罗斯、朝鲜的东海岸、日本的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欧的最近点。从防川沿图们江出海到俄罗斯的波谢特港仅16公里,距海参崴180公里,到日本的新泻港也只有800公里。</h3><h3> 从防川沿图们江顺流而下,经15公里即进入日本海,最近处(俄罗斯方向)距离日本海仅仅不到3公里远,深入到俄罗斯陆地的海湾和大海清晰可见。</h3><div> 18世纪中期,沙俄在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趁火打劫,出兵强占了黑龙江流域的大片土地,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这两个条约掠夺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截断了中国的领海,使吉林成了一个离海最近却没有海域的省份。</div><h3> 离海最近,却属内陆,这是历史的悲哀。我国一位领导人在视察防川时感叹:“图们江水向东流,土字牌前路断头,登上哨所望沧海,旧事不堪再回首。”</h3> <h3>一眼望三国</h3> <h3>脚下的绿树成荫的地方是中国,江的左侧是俄罗斯,江的右侧是朝鲜。正前方天际线的地方是日本海。<br></h3><h3>图门江,中国是航行自由的,上世纪初仍然通航,只是有铁路桥妨碍。</h3><h3>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曾经组建了一次科学考察,乘船沿图门江顺流而下,到达日本海。</h3> <h3>近方白色水泥建筑的是中国哨所,远方铁架子是俄军哨所。</h3> <h3>江南岸,桥头是朝军哨所。</h3> <h3>全景照片</h3> <h3><br></h3><h3>土字牌和俄国界碑</h3> <h3>著名的土字牌</h3> <h3> 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地区,割走了我国珲春辖区三分之二的土地,特别是划走了珲春的全部沿海地区。</h3><h3> 按照俄方炮制的《中俄乌苏里江至海交界记文》,自乌苏里江口之图们江口设立以俄文字母А(阿)、Б(巴)、В(瓦)、Г(噶)、Д(达)、Е(耶)、Ж(热)、З(皆)、И(伊)、I(亦)、К(喀)、Л(拉)、М(玛)、Н(那)、О(倭)、П(帕)、Р(啦)、С(萨)、Т(土)、У(乌)共计二十个字母为界碑标记,标出边界线走向,逼迫清政府承认。</h3><div> 其中“土”字碑应该立于距图们江口20华里的地方。而当时清朝的代表成琦极不负责任,竟然没有监督将这些主权的碑牌放置到位,更别说拍照留念存档了,而是听之俄方任意处置。结果卑鄙的俄罗斯人偷偷将“土字碑”立于距图们江出海口46华里的沙草峰一带,偷去了我国领土20多平方公里土地。</div><div> 1885年清朝派吴大澂为钦差大臣到吉林督办边务,他发现界碑放置不对,沙俄不仅对界碑偷挪,还竟公然在我方黑顶子设卡、屯营,侵占沙草峰以北广大濒江地区。</div><div> 吴大澂以国家为重,他挺身而出,据理力争,与强俄进行了争锋相对的艰苦谈判,迫使沙俄把土字碑放回原处,还同沙俄索要图们江口的出海权,迫使沙俄妥协,同意中国船只可以借道出海。<br></div><div> 吴大澂在谈判桌上寸步不让,最后又迫使沙俄归还了黑顶子山地区(今吉林珲春敬信镇)。<br></div><div> “土字碑”被放回了原处,一百多年来不再有片刻离开,在这里宣示主权,承担重任。<br></div> <h3>吴大澂(1835-1902),字止敬,江苏省吴县(今苏州市)人。光绪十一年(1885),清廷派遣吴大澂督办吉林中俄边界事宜。</h3> <h3>寸土寸心</h3> <h3>当地人民为传载吴大澂的丰功伟绩,将其在珲春督办防务、屯垦期间手书的“龙虎"两个金文手迹刻于巨石之上,得名"龙虎石刻"。</h3> <h3>  洋馆坪大堤,是中国版图上最窄的部分。自清末以来防川村与内地之间只有一条很狭窄的江堤通道。1957年由于洪水泛滥,这段陆地通道彻底被冲毁,当地村民曾经一度需借助苏联(俄国)或朝鲜才能出入防川。</h3><div> 1992年8月中国政府投资500万元,用青石填江筑成这条长888米,宽8米的国防公路。大堤左侧属于俄国领地,右侧的图们江属于朝鲜领地,我国唯有这8米宽的大道。这条大堤建筑宏伟,呈右弓形横于图们江畔,大堤高出江面2.5米,两侧异国山川风景如画。</div><h3> 开车行驶在大堤上,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h3> <h3>图中石碑后面的山头就是著名的张鼓峰。</h3> <h3>  张鼓峰位于防川村北1.5公里的中俄国界线上,海拔155.1米。</h3><h3> 1938年6月底,苏军突然占领了张鼓峰。驻朝日军以一个师团的兵力于7月份出击,经3天的战斗就夺回了这个地方,苏军后退至草原。日军大获全胜。</h3><h3> 8月1日,苏联远东军区2万余人,近百门火炮、200多辆坦克、上百架新式飞机,开始对日军反击。首先用空中优势斩断日军后勤供应,而后发挥坦克火炮空中优势全歼日军8000人。</h3><h3>此役和诺门罕战役后,日军摸清了苏军实力,断了北进的念头。</h3> <h3>这位老人叫刘丛志,出资100万建成了"张鼓峰事件纪念馆"。既是馆长又是解说员。</h3><h3><br></h3> <h3>老人从山上挖出的战场遗物</h3> <h3>镜泊湖</h3> <h3>离开防川,向西路过珲春、延吉绕行敦化向北进入黑龙江省。</h3><h3>目标,镜泊湖。</h3> <h3>  镜泊湖,位于宁安县境西南部,距宁安城50公里,海拔 351米,平均水深40米。唐代称忽汗海,辽称扑鷰水, 金称必尔腾湖,清初以湖水照人如镜而命名为镜泊湖。是著名旅游、避暑和疗养胜地,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际生态旅游度假避暑胜地,世界地质公园。</h3><h3> 镜泊湖是火山熔岩堰塞湖。湖的出口处,由玄武岩构成陡峻的峭壁,湖水由上冲泻而下,形成一个宽约30多米、落差20多米的镜泊湖瀑布,俗称“吊水楼”。长白山脉张广才岭蜿蜒于湖畔。</h3><h3> 前些天刚下过暴雨,从新闻里看到镜泊湖北门成了泽国。果然,我们到达时仍可见大门东侧沿花钵一线用沙袋垒的挡水坝。</h3> <h3>来的不巧,正逢星期天。停车排队等了好长时间。进得大门,来到吊水楼瀑布前,人如潮湧,寸步难行,勘比春运。</h3> <h3>远远地听见水声如雷,这就是吊水楼瀑布。</h3> <h3>好不容易挤到前面,用变焦镜头拍下吊水楼瀑布奇观。</h3> <h3>继续在观景区边沿找机会,终于又拍了一个稍大的景观。</h3><h3>听保安大哥说,前几天下过雨后,瀑布比现在宽好几倍,峭壁上的小亭子也置于瀑布中了,非常壮观。网络一传播,人们都来看。</h3><h3><br></h3><h3>果然,东边仍有小股细流飞下。</h3> <h3>可惜雨后湖水浑了,变成了黄色瀑布。</h3> <h3>步行去码头坐船游湖约两公里,电瓶车10元钱,相对于长白山来讲还是比较厚道。</h3><h3><br></h3><h3>码头对过有个小亭子,据说是刘少奇钓鱼处。</h3> <h3>乘船游览40分钟,美景连连。可惜黄色的湖水,穿梭的游船,未有体会出镜面的感觉。</h3> <h3>导游说岸边张广财岭脊线像毛主席卧像。我看不出来。</h3> <h3>黄水白云,难得一见</h3> <h3>正午阳光下,黄水泛红光。</h3> <h3>兴凯湖</h3> <h3>  出镜泊湖,晚住牡丹江。本想去威虎山、夹皮沟一游,夫人坚决反对去人造景点。</h3><h3> 第二天方向东北,一路高速——兴凯湖。</h3><h3><br></h3><h3><br></h3><h3><br></h3><h3> 路上不断有数字的地名牌出现,自小在国营农场长大的我,意识到进入农垦区了。无意中走进了黑龙江农垦局领地,著名的北大荒。</h3> <h3>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距密山市35公里,是中俄界湖,北三分之一的面积为中国,南属俄罗斯。兴凯湖是由火山爆发地壳下陷形成的,唐代称循沦湖,金元时期称北琴海,17世纪后清政府改称兴凯湖。兴凯湖总面积488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4380平方公里,岸线长度90公里,平均湖深7米,最大湖深10.6米,海拔69米,东西宽60公里,南北垂直纵距140公里。湖岸为细软沙滩,湖水清洁,无污染。兴凯湖是一座集防洪蓄水排涝、灌溉及旅游等多功能的天然水体,是国家(AAAA级)度假、养生、旅游胜地,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美称。</h3> <h3>游泳的人们</h3> <h3>兴凯湖所在的当壁镇属8510农场营辖,为8510农场二分场所在地。</h3><h3>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位于兴凯湖畔,主体建筑为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纪念碑。纪念碑主体高9.9米;上面携刻着1993年9月4日江泽民的题词“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纪念碑”14个金色大字。</h3> <h3>王震将军像</h3> <h3>王震所用过的遗物</h3> <h3>铜铸小品,再现当年开发北大荒的场景。</h3> <h3>开发建设北大荒纪念碑碑文</h3> <h3>五色土</h3><h3>寓意来自全军全国各地的转业官兵和青年</h3> <h3>密山口岸国门</h3><h3><br></h3><h3>历史上,当壁镇是中俄民间贸易的重要通道,8510农场借地利之便发展旅游业。198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密山市在当壁镇建立对苏一类陆路客货运口岸,1992年4月开始定期开放。旅游加边贸双概念,使兴凯湖边的当壁镇红火一时。</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3><br></h3> <h3>  根据《中俄北京条约》的规定,兴凯湖一带的国界是:“自松阿察河之源,两国交界逾兴凯湖直至白棱河,自白棱河口顺山岭至瑚布图河口。”实际并无此河流。另外,中外舆地图也没有白棱河这个地方。沙俄代表先是确定白棱河就是“奎屯必拉以北之分支小河”,被中方驳斥后又胡诌“土尔必拉即系白棱河”,地图上与白棱河写法相近的是白志河和白珍河,二者均位于兴凯湖西南部,显然白棱河应在二者之间选择。但俄国人的胃口远不在此。清政府勘界大员最后屈服,任由俄国人指鹿为马,将兴凯湖西北角的一条小河指为白棱河。</h3><h3> 于是一个地图上不曾存在过的虚假地名——“白棱河”于是诞生了。一个错字被俄国人玩弄到了极致,此番“浑水”可谓摸到了大鱼。边界从兴凯湖西界由西南部变为西北角,而快当别河(土尔河)也就被俄国人指定为“白棱河”从此睡在中国的地图上。俄国人通过砸了几根木桩,向中国境内成功的纵深了80余公里,割走了大约7200平方公里土地,并赖走了大半个兴凯湖。</h3> <h3>密山口岸里的白棱河上有一座闻名中外的小桥,它宽不足1米、长不到7米,这就是白棱桥,是被世界吉尼斯记录列为“世界上最小的界河桥”。</h3><h3>1972年珍宝岛战役结来后,中苏两国边防部队为方便会晤建造,桥的中方一侧是有护栏的铁桥,对方是无护栏的石板桥,在桥中心双方交界处断开了10厘米左右的缝隙即国界线。</h3><div><br></div><h3>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中俄边贸的兴起,1991年,由中国修建了永久性公路界桥。原来的界桥就废弃了,中方这边在桥头架设了栏杆,而俄罗斯那边石板掀到了河里,至此白棱河桥就断开了,成了半边桥。陪伴它的是立在桥头的那块312号界碑。但这个既短又窄的小桥没有被人遗忘,在有心人的策划申请下,又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诞生了。</h3> <h3>不巧的是,我们到达的那天下午,正好赶上闭关。国门前冷冷清清,只有少数几个到此观光的游人。没有看到白棱桥,从网上找到两张照片供大家参考。小有遗憾。</h3> <h3>来到停车场,发现一辆津牌同款408与我的座驾并排停在一起,仔细一看,不禁笑出声来,这哥们儿太有才。</h3> <h3>欢笑声中,离开了兴凯湖,一路向北,开始了我的黑土地之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