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衡山之南,曰“衡阳”。初唐四大名诗人王勃在《藤王阁序》中“雁断衡阳之浦”之句,似乎在说衡阳之峥嵘险阻。断因气候,也因屏障。在中华民族七十多年前因民族灾难前,衡阳却又起到了屏灾难之障的作用,以山岳之势屏强敌入侵,以血肉之躯,土石之地抵钢铁之坚。</h3> <h3>1944年,在这座城市国民革命军第十军以1.7万人抵住了11万日军虎狼之师。英雄的衡阳人民,支前支战全力一赴,敢于牺牲,以山岳的骨气和风格,义薄云天,立于民族风暴的考验之中,气贯长虹。</h3> <h3>今人在岳屏峰上建有纪念塔,纪念这次英勇的战争。入岳屏公园,门口不远处,二次转石梯后,走上七十级台阶,在高大的门栏两边,挂着长楹联,“雪百年耻辱复万里河山秦汉无此雄宋明无此壮,集三楚文章吊九原将士风雨为之泣草木为之摧。”用行楷有力地刻在眼帘,上联写出了衡阳保卫战的重要意义和历史地位,下联道出了后人悼念之深情。楹联格式工整、文意深刻,让人肃然。</h3> <h3>纪念碑高耸、巍峨,赫然写的“衡阳抗日纪念城”七个大字,八角塔上框着玉浮雕,雕琢着民族精神寄托物和抗日场景,应是表达着衡阳抗日的英雄之举是民族精神的生动表现吧。</h3> <h3>功昭日月,勋秉史册。纪念碑左边,是一个记功亭,用短联写着“贯日丹心辉楚秉,参天黛色峙衡峰。”日为之红,映着三楚历史,长空着黛,衡峰耸肩。</h3> <h3>云水湖旁游人如织,参加锻炼的人在音乐声中,享受着幸福安康,一派安祥。历史似乎在这里写着这事实以岳为屏,以民族担当为屏,才能得到幸福和长治久安。瞻此处,尊仰望民族之大义,敬服不畏强暴之决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