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长友剪纸大师与美国华裔小朋友"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剪影

珍玉

<h3>2019年7月1日下午,位于金城关叶长友剪纸工作室来了36位特殊的小客人。</h3> <h3>为了便于交流,学生分成两拨,分别学习刻葫芦和剪纸。</h3> <h3>这是由省侨联首次承办,甘肃芝诺研学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协办的"寻根之旅″夏令营一一甘肃丝绸古道夏令营第一站,体验民俗文化。</h3> <h3>站在祖国这块土地上,踏实温暖。</h3> <h3>孩子在甘肃为期10天的活动,每张笑脸充满着好奇,激动。</h3> <h3>华夏文明八千年,丝绸之路三千星。甘肃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吸引海内外华人的眼光。</h3> 接待这批小各人,叶老师格外上心。孩子们生长在国外,寻根之旅,就是一场文化之旅,认祖之旅,与祖国亲密接触之旅,亲情释放之旅。<h3><br></h3> <h3>叶老师一家早早了充分准备。交流地点的选择,讲课教案的准备。</h3> <h3>教学工具,一人一把剪纸小剪刀。剪纸图案选择宝塔,即取自白塔山之意,蕴含着吉祥平安,也便于在有限时间里,人人都易上手剪裁。</h3> <h3>叶老师可谓用心周到细賊。每人一瓶"百岁山″矿泉水。让孩子们能感到家的温暖。</h3> <h3>40多张红纸与剪纸样片装订在一起。同时,准备了40多幅自己作品。风鳳,魚,鸟,家园,白塔山奇观,彩陶等。</h3> <h3>听叶老师的剪纸课,仿佛是一场生动的人生成长教育实践活动。语言风趣幽默,生动自然,充满亲和力,感染力。<br></h3> <h3>对孩子们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将甘肃地域文化,兰州的风土人情贯穿在剪纸课的自始至终。</h3> <h3>孩子们上手剪裁。专心至致。叶老师有一套教学办法,凡是完成剪纸,奖励一张作品,皆大欢喜。</h3> <h3>孩子们想索要一些纸样,叶老师一口答应,没问题!一一满足。</h3> <h3>汉语,文化,寻根,是寻根之旅的主题。</h3> <h3>叶老师现场示范他的绝活。一张红纸,对角折叠,提问小朋友,折叠了几次?</h3> <h3>5次,10次,还有个小家伙信口开河100次!</h3> <h3>正确答案4次。只见叶老师盲剪,随性而为。一幅美丽的窗花图案完成了!</h3> <h3>窗花,这是春节期间民俗文化中一个亮点。叶老师每年送文化下乡,农家最受欢迎的图案。</h3> <h3>叶老师教学生动活泼,上下互动,用情趣调动学生的审美价值和参与热情。</h3> <h3>带队的老师一丝不苟,请教剪纸技艺。</h3> <h3>送一《心经》给叶老师及夫人,送上吉祥如意的问候。</h3> <h3>那些花骨朵一样的孩子,沐浴着阳光,在黄河之畔的兰州,体悟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h3> <h3>丰富多彩的活动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孩子们汉语交流基本不成问题。他们之间更习惯英语交流。</h3> <h3>两位大师,两位大咖。在各自的领域里成果斐然。张耘老师作品被相关平台使用发布。夲美篇中,效累最佳照片均出自大师之手。</h3> <h3>作为甘肃首批文化名人,工艺美术大师,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叶老师肩上担子很重。热心于剪纸文化传承,成为这一领域里领军人物。</h3> <h3>剪纸有巧门,先里后外。</h3> <h3>社会活动占据着叶老师大部分时间,还教学,作品创作任务。生活充实而快乐。一辈子干自己喜欢干的事,下了苦功,事定成。</h3> <h3>红双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取材最广的。从来没见过三剪刀成型,太神奇了。孩子们看呆了。</h3> <h3>手把手教。叠纸是关键,细节中包含大智慧,否则,穿帮了。</h3> <h3>叶老师讲课都带他的厚厚的作品。多年呕心沥血的精品之作。</h3> <h3>谁说男孩子不擅长剪纸?</h3> <h3>每人都顺利完成作品。</h3> <h3>幸福的记忆,美好的时光。兰州留给孩子的印象,也许影响一生。</h3> <h3>展示作品,把欢笑留下,把美好的瞬间珍蒇起。</h3> <h3>代表作,《金陵十二钗》。</h3> <h3>甘肃摄影大师张耘老师全程拍攝。</h3> <h3>和战友们到野外聚会,随手抓拍几张镜头。心语:我是一棵无人知晓的小花,但是有左邻又里的陪伴,我依然生活的开心快乐。</h3> <h3>大自然是创作的源泉,养性怡情。叶老师经常到野外随手拍照一些小花和野草,从中找点对美好生活的情趣和创作灵感。有些图片被分享给朋友们,受到了大家的点赞并纷纷作诗,比想象的浪漫多了。如:</h3><h3>绿叶牵丝藤架凉,风中燕雀学鸳鸯。夏花摆弄裙姿舞,世事纷纭论短长。</h3><h3>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花、对草作诗无数。叶老师喜欢花,更喜欢默默无闻的配角叶子。</h3><h3></h3><h3>学习永远在路上,创新永远在路上。</h3> <h3>2019年7月14日《兰州日报》刊发了杨玉珍的文稿,网易转发如下:</h3><h3><br></h3><h3><br></h3><h3>接过一把剪刀,让它剪下生花</h3><h3>网易新闻</h3><h3>07-14 11:10</h3><h3>以上为叶长友剪纸作品 来自国外的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h3><h3>七月的第一天,坐落在兰州金城关的叶长友剪纸工作室来了一批特殊的小客人。36位操着熟练英语的孩子,来这里近距离感受剪纸的艺术魅力。一身粉色文化衫,“中国寻根之旅”的字样十分醒目。十一二岁的孩子,一脸亢奋,清澈透亮的眸子里充满着好奇。这是一群海外华侨的孩子,生长在海外,文化根脉使然,回国寻根访祖。民俗传统文化教育,是此行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主人,接待这些小客人,叶老师格外上心,来不得丝毫的马虎。个别孩子语言沟通尚有局限,似乎并不妨碍心与心的互动。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者莞尔一笑,彼此早已心领神会。用母语对话没有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是用眼神表达对剪纸艺术的喜爱与向往,也会提出各种手工剪纸问题。动手制作环节非常过瘾。剪刀动起,纸花落下。一幅幅稚嫩的纸片,成为孩子们人生的第一幅剪纸作品,成就感写在脸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已牢牢地扎根于幼小的心田里。叶老师讲学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将兰州的美景夸了个遍。奖励机制是现场剪纸完成,奖一幅精美作品。那种热闹场面实为罕见。</h3><h3>今年夏天的兰州,雨水充沛。叶老师不慎被湿滑的地面扭伤了腿。家人本以为他会好好在家养着。然而一切照旧。兰州第十五届读书节开幕式现场的非遗展示平台前,他硬是让儿子全程陪伴,值守了整整两天,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小客人。</h3><h3>与兰州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商定好的教学时间,恰逢大雨。叶老师拖着病腿,与大学生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手把手传授,言传身教。叶老师说,学生们很兴奋,热情高,让他倍感欣慰。听剪纸艺术的历史源渊,畅谈创作思路,传授技艺体会。学生们结合专业课技能大显身手,作品果然不凡,一张张栩栩如生的剪纸小品,展现了大学生多彩的精神风貌。当然,作为小礼物,叶老师一定要给每位学生赠送准备好的小作品方可心满意足。</h3><h3>采撷了叶老师的一些生活片段,而他的日常都是被这样一幕幕社会实践活动填满,充实而快乐,并乐此不疲。</h3><h3>年近八旬的叶老师,出生在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扬州。50年前转业到兰州,成为一名学校的美术教师。喜爱剪纸是从幼年开始的。他的父亲是位裁缝。剪纸和裁缝的异曲同工之处是手中那把剪刀,父亲会剪出一幅幅的图案。父亲的言传身教,让叶老师自幼就与剪纸结下不解之缘。接过父亲手中这把剪刀,并使之发扬广大。他的作品屡屡在全国剪纸大赛上获奖,并荣获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称号。</h3><h3>叶老师的剪纸是从剪窗花开始的。至今,每每参加送文化下乡或是兰州非遗文化展示活动,他都会带一本厚厚的“小窗花”。作为教案,内容包罗万象。厚厚的“小窗花”其实是他多年创作的作品,足足有十本。他的作品,无论大制作或小品,无不透露着对生活的感恩,对美好事物的祝福,也体现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彰显着对甘肃这方土地的深情厚意。</h3><h3>学剪纸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要先把图案绘画出来,剪工也很重要。否则,剪工毛糙,影响艺术效果。他给孩子们分享创作经验,剪人物难度最大。比如红楼十二钗,人物的眼睛是点睛之笔,如果将眼珠不慎剪掉了,会前功尽弃。用民俗的方式,将才艺和人生浓缩在剪纸王国里,也将扬州人剪纸艺术的文化基因和扬州人细腻的人文情怀,发挥的淋漓尽致。</h3><h3>杏坛春雨润无声。扎实的工艺美术功底,美术教师的职业经历,成为剪纸艺术传承的基石。几十年来,他一直奋斗在追梦,圆梦的路上。在三尺讲台上耕耘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民俗传承打下了基础。作为传承人,深感肩上的担子分量。推广这门艺术,最好的办法是提升青少年兴趣,热爱它。剪纸进校园,为中小学生传授技艺,让非遗的种子播下去,活起来,这一行动叶老师已坚持到现在。他说:“人不是为吃饭而活着,而是为一种价值观的信念而活着。有梦想有追求,始终保持正能量的心愿,一定会为这个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学习永远在路上。”</h3><h3>剪纸的存在,犹如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照出不同地方的民俗风情、地域特色。如何表现甘肃悠久的文化特色,展示兰州的风土人情,叶教师做足了功课。敦煌飞天,百年黄河铁桥,马家窑彩陶,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和热情,多次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与考古队员一起去现场考察彩陶发掘整理。他的作品里,从线条到构思,无一不展露着人文历史这一主题。</h3><h3>每一个剪纸作品的背后都有一段珍藏的故事。大型系列作品考验着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技艺水平。《兰州古八景》的创作,浸透了心血,是献给这座古城最好的礼物。全国获奖作品《金陵十二钗》,构思巧妙,设计细致入微,时代感强,仕女裙摆的褶皱似乎透露着家族裁缝的遗风,那些飘逸服饰,隐约看到父亲当年的手艺。甘肃品牌杂志《读者欣赏》两度采用他的生肖剪纸作品,作为封面图案,影响远远超出他的想像。</h3><h3>富贵吉祥,也是他的作品的一大特点。吉祥牡丹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福字系列,春耕图,带着泥土的芳香,用流畅的线条传递着民俗民情。</h3><h3>许多反映生活的优秀作品,采用写意手法表现原生态的文化内涵,富有城乡气息,构思独特、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不仅剪工深厚,而且贴近生活。</h3><h3>与时俱进,让视野更开阔。叶老师的微信圈独树一帜,准确地说,让他打造成了极好的作品发布平台。比如,每天早上会收到他自创的早安问候图片。剪纸被赋予了信使的意义,一声问候,大气明快,新潮独特,寄语于方寸之间。读书节,剪纸表现少女读书的倩影。传统佳节,展现不同的主题。润物细无声,传承不经意间驻足在大家的心里。</h3><h3>与叶教师接触,说的最多的是工匠精神。大国需要工匠精神,文化传承也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涵盖在方方面面。富于职业精神的匠人风范,难能可贵。“运用之妙,存于一心。”匠心对作品的构思力求精益求精,包括更高层次的内涵,是一种传统的美德,令人肃然起敬。情钟于喜爱的事业,一丝不苟,所谓“嗜之越笃,技巧越工”,于千万人中,你是匠人,就会在自己的领域里有一席之地,体现出人生价值和社会影响力。</h3><h3>纸让人心静,这就是传统工艺的魅力。相较于烙画、木偶、等民间手工艺,剪纸在生活中更常见一些,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是中国农村普遍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将剪纸的起源、创造和发展,剪纸的价值、剪纸的分类、剪纸的方法等,讲给学生听,便于理解,提高兴趣,效果不错。然而,由于剪纸自身的原因和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剪纸赖以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适宜存在的空间还尚未形成。这对剪纸工艺剪纸传承人来说,是一个难题。不管怎么说,再难也得有人去做。叶长友老师就是这样知难而上,成为这方土地上执着的追梦人。</h3><h3>甘肃的剪纸有着深厚的文化沃土。根置于这块土地上,有着取之不尽文化养分,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前不久,以扬州民间剪纸艺术家研究为主题的“中国民间剪纸集成扬州卷”项目启动,走访散落在民间60位剪纸艺人。扬州的记者专题采访叶长友老师,一篇年迈八旬扬州“游子”在他乡传播剪纸为标题,作了全面报道,在家乡引起一定的反响。一把剪刀,剪出了名堂,剪出了人生的精彩,开辟人生的一片新天地,成为兰州人的骄傲,更是扬州人的骄傲。</h3><h3>剪纸改变了人生,富于鲜活的生命力,有了用武之地。父亲的剪刀,早已跳出服饰圈子,在他的手里走向深远。更多期许,更多精彩,就在那不起眼纸屑飞舞的瞬间。</h3><h3>教学,创作,工作琐碎而有充满挑战,的确是一件艰辛的事,但同时有它的乐趣和意义。工作其实就是耕耘自己的人生,过程汗水淋漓,但是工作是美丽的,默默前行的时候,身后已开满了鲜花。</h3><h3>□杨玉珍文/</h3> <h3>我是杨玉珍,叶老师送我的作品,彩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