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历史的古镇,原汁原味的传统庙会

清风徐来(丁浩)

<h3>6月30日,农历五月廿八,我又一次来到四川三台县郪江古镇,拍摄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城隍庙会。</h3> <h3>郪江汉代崖墓</h3><h3>郪江古镇,过去因交通闭塞而鲜为人知,但它的历史却源远流长。</h3><h3>早在2000多年前,郪人就在这里建立起了一个小国——郪王国。秦灭蜀,置蜀郡,郪为其辖地。西汉高祖时,以此为治所设置郪县,三国蜀汉设置东广汉郡。</h3><h3>郪江历史悠久,在镇子周围的山坡上,发掘出汉代的崖墓群,规模体量都很罕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br></h3> <h3>崖墓中很有趣的石刻壁画—狗拿耗子。在猫引入中国之前,逮耗子是狗的本职工作。</h3> <h3>郪江古镇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古桥古街道和古建筑,它们都是郪江深厚历史文化的见证者。</h3> <h3>郪江王爷庙,实际上就是城隍庙,供奉着城隍神像。城隍庙会的主角就是城隍爷。</h3><h3>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郪江古镇逐渐失却光彩而成为秘境,也 正是因为这个原由,古镇沿袭数百年的城隍庙会才得以完整保留,近些年来随着交通状况的改变,逐渐为外面的世界所知晓。</h3><h3>郪江城隍庙会是当今难得一见的原生态民间庙会!郪江城隍庙会对远近的摄友们更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喜爱人文题材的摄友们,谁愿意放弃这样一个拍摄民俗题材的好机会呢!我从2005年起,在十几年里就曾数次前来拍摄采风。这个原生态的民间庙会,对我是很有吸引力的。</h3> <h3>城隍庙会举办时,庙里十分热闹。</h3><h3>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郪江古镇城隍庙会是郪江古镇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体现。城隍庙会,当然主角是城隍神,城隍神又称城隍爷,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与阳界州府县一一对应,是地方守护神(城隍本意为城墙和护城河),并掌管生人死人户籍。唐宋以后,祭祀城隍神活动日渐兴起,到宋代更被列为国家祀典。明代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四等,岁时祭祀,分别由各级地方主官主持。其用意是通过祭祀 “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就是监察社会的善行和恶行,让善行得到福报而恶行得到惩戒。所谓冥冥之中有神明,通过这样的活动,在精神层面对社会和民众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郪江庙会就是从这种古代城隍祭祀中演化而来的祭拜和巡游活动。庙会选在农历五月廿八举行,这天是郪江城隍爷的生日。庙会巡游在郪王街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数万乡亲汇聚于此,参加这一年一度的民间传统盛会。</h3> <h3>祭拜城隍神像的乡亲们</h3> <h3>小孩们化好妆准备参加庙会巡游</h3> <h3>城隍大殿里的老人</h3> <h3>上午9点,郪江城隍庙会拉开了帷幕。妆容大红大绿的巡游队伍从王爷庙(就是城隍庙)出发,沿着老街浩浩荡荡游行, “阴阳界”招幡打头,土地公婆引领城隍属下文武判官、牛头马面、鸡脚神、日游夜游神、枷锁将军等,演示着惩恶扬善的城隍职能。</h3><h3><br></h3> <h3>冥界</h3><h3>庙会巡游上演这幕活剧,是为了警醒世人弃恶扬善。</h3> <h3>身着王袍、红光满面、神情安然的城隍爷与城隍婆两尊神像,肯定是巡游的主角了,人们将祂二位从王爷庙里请出,用四抬大轿抬着,招摇过市,好不威风。</h3> <h3>巡游队伍中,旱莲船、“跛子娶亲”、“猪八戒背媳妇”、“鸡公车接小媳妇”等民俗内容以及川戏故事的高台展演也十分亮人眼球。</h3> <h3>巡游中最精彩的是舞龙表演。祈求风调雨顺的金龙和水龙在众人的欢呼中狂舞起来,上下翻飞,旋转腾挪,博得了阵阵喝彩之声。有一年,甚至出现了一只女子舞龙队,舞得也是像模像样,真是巾帼不让须眉!</h3> <h3>道旁迎接城隍神像的老人们</h3> <h3>看热闹的乡亲们</h3> <h3>在巡游队伍里,我发觉划旱船的老艄公似曾相识,连忙拿出手机翻看十年前所拍的庙会图片,果然就是同一个人!十年间,物是人非,原来参加巡游的乡亲都已换过,但这位老艄公居然还在,而且精神矍铄。巡游结束后,我又与这位老人相遇,拿出那张老照片给他看,说他面容变化不大,并问他今年高寿?没想到这位老人十分健谈,回答我说还年轻,四十岁而已。见我疑惑不解,又补充一句——公岁!我即为他的幽默而哑然失笑,又为他年届80岁身体还这般好而赞叹!问他如何保养身体的,他说他有一种秘方,不花一分钱,也不须熬来吃,问我要不要?我很好奇,就问是什么?我要!于是他爽朗大笑道:就是两个字——开心!这位老人不论十年前还是现在,在巡游中只有他是始终面带笑容!真是一位好心态的老人,值得向他学习!这也算是我此行的一个意外收获吧。</h3><h3>这张图是10年前的老艄公</h3> <h3>这是现在的老艄公。在巡游队伍中,只有他自始至终脸上都挂着笑容。</h3> <h3>在庙会期间,老乡们还可以过足戏瘾。</h3> <h3>后台休息的演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