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的美篇

李子

<h3>  家门口的小河</h3> <h3> 从老大楼中间的大门出去不过百米,一个绿树掩映的地方,不时传出欢声笑语,南腔北调。家庭主妇是这里的常客,也会有担水的汉子和嬉戏的孩子。那里就是藏在我记忆中的永不枯竭的无名小河。在大树林的东北侧流淌着一条小河,时宽时窄很不规则,它扭着细腰,唱着歌儿,绕过老大楼,穿过连接大树林和老大楼的小木桥,与黄家村擦肩而过汇入大河 。这条无名小河,我不知道它源起何处,是哪座山峰,是哪条沟壑?我曾沿着小河一路向上,看到它穿过了一片田野,两岸有低矮的灌木,经过了大树林的东北端,来到了我家居住的老大楼脚下,相距不过几十米。在黄家村的东面和北面各有一条石板小路通向河边,从老大楼中间大门出去也可通向河边。小河一边是大树林,一边是高高的石磅。这条小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那时没有自来水,生活起居一切用水都靠它和它上方的水井。 小河流经我们生活区的这部分按不同的功能可以分成几段,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进口的物品必到上段清洗,出口的必是到下段洗刷。小河的最上端是个只有三、五米长宽的不规则的小河段。水浅,有大树根激起的浪花。没有石砌的台阶,只有树根自然形成的边缘,站不稳就会滑下水。四周的水草里有透明的小鱼小虾。夏天的时候,端着全家用过的碗筷来这儿清洗,就会下水去捞小鱼小虾,不过不会带它们回家,因为太小太少。捞起来又放回去,乐此不疲,是我儿时无聊又快乐无穷的游戏。有时玩得忘了时间,妈妈会一路寻来,看到我手臂上小腿上无数的包包真是又气又心疼。那是大树林里特有的一种小黑虫,大不过芝麻粒,咬人奇痒无比。接下来的一段有一个落差,河水转了一个弯,有大石板架在变窄了的河沟上。河水来到了一段平直的河床上。一定是专门修筑,清挖过。长有二十来米宽不过两米。最上部分,水浅,水面离石板落差大,个高手长的才够得着。再接下来一段要下个台阶,水深超一米,两边都有大石板铺就,石板刚刚高过水面。 早早晚晚,小河边都有洗菜洗衣的主妇们。河水清清亮亮,水里有小鱼儿游走,水声笑声荡漾,家长里短聊着。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河水洗去了污秽,河水和睦了邻里。就在这小河边,我学会了洗衣服。小些时,站在河边看着妈妈洗洗刷刷;大些时自己动手学着洗。从洗衣服也可看出人与人的性格大不相同。有的人动作轻缓,生怕弄疼了衣物,慢慢悠悠,揉几下停几秒,扯扯衣服,抹抹头发,待一盆衣服洗完,大半天过去了。有的干脆利落,衣物上下翻飞,水声哗哗,三下五除二,不消半个时辰,衣物就已在阳光下招摇。我还记得小清华的妈妈洗衣服的姿势最好看。人高手长,衣服在她手里就像变魔术,特别是夏天的衣物,轻薄,有色彩,手在衣服或裤子里一撑,水里晃一下,就从反面回到正面。那叫一个灵巧好看!后来我也学着做,真是又快又有美感!现在不下河洗衣服了,在小水池里施展不开我在小河沟里练就的技艺。夏天的小河最热闹,你还没走我来了。那时没有空调电扇,炎炎酷暑,大汗淋漓,小河边就是最好的纳凉地。河水一洗,清风一吹,爽极了。夏天小河的夜晚也不宁静,冲凉的人走了,少了哗哗的水声,却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虫鸣。高亢的,低沉的,急促的,悠长的,和着流水声,大自然的交响乐开奏了………… 冬天的小河安静了许多,人们要洗涤的东西也少了。但小河水不結冰,因为是泉水,早晨的小河水会冒热气,一点都不冰手,甚至还有暖意。小河不知疲倦地流淌着,明静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还有岸边的树木,不时有几片红的,黄的落叶在水面上漂着,真就是一幅缓缓流动的风景画。虽然多年未亲近那条小河,可那缓缓流动的画面还在我的脑海里漂着。 今年夏天的鄣公山共大发小聚会,让我再次去寻找那条小河。小河还 在!看起来是经过了修整,模样有些许改变。可河水还在清清地流淌着……我蹲下身,捧起清凉的河水冲洗汗水和燥热,似乎有泪水流下……河水年年只相似,不见当年浣衣人。模糊的视线里似乎看见妈妈的身影,勤劳的双手洗完衣服又忙三餐。隐约似看见一个梳着小辫的小姑娘蹦蹦跳跳来到河边找妈妈,耳边传来了妈妈的呼唤声……时光在走,岁月更替,当年的小姑娘已是秋霜染鬓,亲爱的爸爸妈妈也只能在梦中相见……清风送来了野花的香,清澈,清凉的小河水无声地流淌着……流淌着……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共大,并不为多数人知。1958年6月,毛泽东的卫士长汪东兴在江西期间和江西省邵式平省长等借鉴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的经验在江西创办的半工半读大学,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具有特殊色彩。学生来源除了江西还有来自于上海、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教职工更是来源于天南海北。在共大成立三周年之际,1961年7月30日,毛主席给共大写了一封信,后被称为《7:30指示》,信的开头就是"你们的事业我是完全赞同的!"我们的父辈是共大的第一代,共大在1980年改制后,共大二代,三代又走向了天南地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