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风吹过的夏天 ——紫桥小学“心桥文学社”六月倾情奉献

施施一笑

<h3>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h3><h3> ——三毛</h3> <h3>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片海。生活是如此美好却又无法复制!拥抱碧澄的苍穹,摊开朴素的芦苇,抚摸潺潺的清泉……盛夏光年,心如鸿羽!</h3> <h3> 照片,被锁在时间的框架中,却永不变色!</h3><h3> 时光碎片,被重组,融合,温润心底。六月初,黄劲霞老师带领文学社的社员们重温照片,感受生活!</h3> <h3> 从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掷地有声的宣告,到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回归,到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成功“飞天”……热血澎湃的瞬间因为胶片而注入了永恒的色彩!</h3> <h3>  校园文化节,运动会,淘宝节……哪一位同学没有在这样的活动中潇洒亮相,鲜花般的笑脸述说着无悔的青春,轻歌曼妙。矫健的身姿似乎在告诉我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壮志凌云。</h3> <h3>  小小照片,记录了我们的模样,时间很厚,指缝很宽。留意身边的风物景致,叩问生活,感激成长!</h3> <h3>  又是一年端午到,又是一年粽飘香。六月中旬,杨英老师和社员们品端午,话端午。</h3><h3><br></h3> <h3>  传统节日,积淀文化。“独立不迁”“横而不流”的屈原,“以渫愤懑,舒泻愁思”。“不惧荆棘,”“上下求索”!</h3> <h3>  佩香囊,赛龙舟,饮雄黄酒,挂艾草,沐兰汤,驱五毒……在端午的风俗中,我们触摸传统,联想生活。</h3> <h3>  唱端午,说端午。声声诵读,激烈抢答。内外兼修,体会深沉而朴素的情感!</h3> <h3>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小人物也有大智慧。六月下旬,彭碧霞老师带领我们体会《水浒传》中的千人千面。</h3><h3> 豪爽仗义的鲁智深,粗鲁莽撞的李逵,忍辱负重的林冲……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让我们回味无穷!</h3><h3><br></h3><h3><br></h3><h3> </h3> <h3>  六月底,一个阳光暖暖的午后,我们来到紫桥社区书屋,畅游书海,享受静谧时光!</h3> <h3>  《苇叶青青》,《似水流年》……时光时光你慢些吧,有谁来和我一起,捕捉文字背后的美好,告诉我该凝望谁?感激谁?只有光和影,伴我左右!</h3> <h3>  坐在我左边的同学,多年以后,是否还记得这样的画面?同看一本书,是不是前世今生的缘分?</h3> <h3>  潮起潮落,花开花谢。季节的轮回中,我们不停的刷新,力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h3><h3> 不知不觉,那些凝墨的心迹,如夏的繁华沉淀为一首彼岸流连的歌谣!</h3> <h3>编辑:杨英</h3><h3>审核:丁凡</h3><h3>签发:王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