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插队故乡泰宁大布温坑重返

山风

<h3>2019年6月28日,跟老乡,也是我曾经的象姐妹一样的学生应兰约好,我要到早己荒废的46年前插队的泰宁县大布公社官江大队温坑生产队重游。图为原温坑村民移居地:泰宁县下渠镇大坑云内组,这是应兰和她的小孙子。</h3> <h3>这是我尊敬的老队长,也是应兰的爸爸。如今己是耄耋老人。身体不大好。他还会向我问起在官江插队的知青刘宝仙近况。祈祷他能康复,快乐生活。</h3> <h3>这是当初对我象对待自己女儿一样的应兰的妈妈。</h3> <h3>热情的老乡,他们把我当成自己的亲人,兄弟姐妹。太让人感动了。</h3> <h3>这是郑文珠嫂子。村里的很多人都去外地谋生了,所以还有很多人没见到。</h3> <h3>这是很可爱的应顺弟弟。</h3> <h3>第二天一大早,应兰的哥哥,也是我的好朋友应荣要带我和同去的中学同学建英上温坑。图中间的这位是应兰的先生,他送我们到上温坑的小路口。</h3> <h3>多美啊!可当年十七、八岁的我常常是战战兢兢独自一人沿着山路小跑回村的。现在,我要尽情地欣赏这片曾经被我忽略,又让我魂牵梦萦的风景。</h3> <h3>应荣拿着柴刀在前面为我们开路。</h3> <h3>山上的松树上到处都挂着装松油的塑料袋。</h3> <h3>这条小路只是似曾相识了。</h3> <h3>建英同学陪我一起走。</h3> <h3>据说要不是上山采松油的人时常劈路,这里更难寻觅路的踪迹。</h3> <h3>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看到温坑村遗址了,就剩下些残垣石墩子了。</h3> <h3>这是进村的一个己无路的乱石阶,应荣正劈出路来让我们走。</h3> <h3>这是进院子的门柱基石。</h3> <h3>这里就是当初一个8户人家52口村民的小山村。其实就是一大幢连在一起的木结构房子,不知这里住了多少代人。如此偏僻,无电、无路,山洪来时吃水也有困难。但是人们繁衍生息,乐此不疲。直到建金湖,重新布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家才走出大山,融入新时代。</h3> <h3>这是我离开村庄时记录的全村老少名单,一个不少。</h3> <h3>这里是我的住处边上的水沟。印象中村里只有这一条通往独木蓄水池的水沟。</h3> <h3>这是我的卧室的门框基石。我的卧室隔壁是大厅,也是一个老师五个年级混教的教室。天黑如有开会,会有人在吊着的铁蓝子里点着松油柴照明。我的卧室是村里最好最大的房间,隔壁的房间都只有我这间的一半大。房间深处有一张铺着稻草的木板床,我的学生们经常在我的床上翻滚,只是没有温度的床上都留不住他们身上的跳蚤。</h3> <h3>据说,这里已经荒废38年了。树木都长到碗口粗了。</h3> <h3>山花静悄悄地开着,芬芳美丽。</h3> <h3>下山回到大坑,我也陪建英去找找她的老乡。这是建英当年插队时的老乡。他们也是因为金湖建设而搬迁到下渠大坑的。他们还向建英打听卢辉等当年一起插队的知青近况。岁月荏苒,山河更新,不变的是人们内心的那份旧情。</h3> <h3>我们己再续前缘,心里暖暖的。</h3><h3>感谢应金等老乡为我们提供了交通便利。感谢建英的陪伴,里面大部分图片是建英提供的,谢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