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6日至6月11日,携老摄好友、同学和亲戚及其家属共22人游览了中东欧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五国。这是一次丰富多彩的旅游,既有堪称绝美的自然风光,也有保留中世纪风貌的古老小镇,还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景观。因此,不论是专注摄影的摄影人还是喜爱留影的留影人,都收获颇丰。我此次拍摄的片子与以往相比虽不算最多,但可用的数量却很大。虽经一再精简,仍有300多张,拟编为4集美篇与大家分享。<br><br>这次选用的片子以相机(索尼黑卡RX100-M6)拍摄为主,也有不少是手机(华为Mate 9)拍摄。手机因其便利性和不错的画质,在摄影中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br> <h3><font color="#010101">克罗地亚共和国位于东南欧,曾属前南斯拉夫联盟,如今是巴尔干半岛最发达富庶的国家之一,2018年人均GDP13958美元,世界排名60位。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块土地曾历经古希腊、罗马帝国、威尼斯共和国、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等时代变迁,因而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又由于西邻亚得里亚海,海岸线长达1778公里,克罗地亚也有迷人的海滨风光。杜布罗夫尼克地处克罗地亚东南角的亚得里亚海之滨,这个曾兴盛了近500年之久的自由城邦拉古萨共和国的首都,也是好莱坞电视剧《权力的游戏》中的君临城,还是萧伯纳眼中的天堂。凭借其丰富的历史、保存完整的古迹和优美的风景,杜布罗夫尼克成为了克罗地亚最热门的旅游城市,被誉为“亚得里亚海的明珠”。</font></h3> 本次旅游的路线,由南往北,途径18个城镇。<br> <h3><font color="#010101">从派勒城门西面不远处的罗维里耶纳克要塞鸟瞰杜布罗夫尼克老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蜿蜒曲折又如铜墙铁壁般严密护卫整个城区的老城墙。初始的木栅栏城墙始建于7世纪,现在的城墙主要建于12至17世纪,被认为是中世纪最伟大的防御系统之一。杜布罗夫尼克的很多建筑都在1667年的大地震中被毁损,但这座全长近2公里的古城墙却固若金汤。城墙西北两面靠内陆,为的是防御奥斯曼帝国进犯;东南两面靠海,为的是防备威尼斯共和国觊觎。1979年它与杜布罗夫尼克老城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从派勒城门入城后登上城墙,向北望去,城墙一直延伸到山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西面的罗维里耶纳克要塞高出海面37米,如卫士一般从海陆两方面守卫着杜布罗夫尼克的两个入口。11世纪时拉古萨人为了与威尼斯人争夺对老城的控制权,用3个月抢建出这座要塞,其朝海面的高墙厚达12米。如今,每年的杜布罗夫尼克仲夏戏剧之夜(Midsummer Scene)都会在此举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城墙北面最高处是一座碉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港口里停泊的游艇和帆船,与从历史走来的老城墙对比是那样强烈,让人体会到人类社会进步的不易和今天和平的可贵。正是在杜市拍摄的电视剧《权力的游戏》,为今天的人们演绎了黑暗的中世纪城邦国家之间无尽的厮杀。我曾想,为什么欧洲留下了那么多城堡?因为那时一个大家族就是一个国家,建筑城堡既可保护自己的族人,也可以此为据点去攻打别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欧诺佛喷泉是从派勒城门进入老城的第一个景点,在城墙之上可从另一视角观赏。该喷泉建于15世纪,并非传统意义的喷泉,而是昔日全城居民的主要水源。原先上面曾装饰有精美的雕像,但在1667年大地震中被毁,如今仅剩下16个人面出水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城墙上继续往南再向东,只见海面上波涛汹涌,感叹城墙的险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走到接近一圈时,来到这座建于最高处的Minceta碉堡。它与众不同的特点是有个哥特式的皇冠顶,据悉主要是起装饰作用,并无军事目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次日上午,再从派勒城门入内,游览老城。城门上的那座雕像,是杜布罗夫尼克守护神圣布莱斯。由于司机的行程单错误,我们耽误了1小时,又因临时决定去罗维里耶纳克要塞,用了1个多小时,实际游览老城时间不到1小时,虽急忙奔走,可惜仍有不少景点来不及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走近大欧诺佛喷泉,设计者欧诺佛同时设计了大、小两座喷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杜布罗夫尼克钟楼建于15世纪,位于杜市主街(斯特拉顿街)东面尽头,从老城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它。其棕褐色的圆顶里面原有两个报时的小铜人,被当地人称为双胞胎“Maro”与“Baro”,后被收藏于旁边的斯庞扎宫内。如今的钟楼不仅指示时间,还显示月相变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钟楼旁小广场上的圣布莱斯教堂,其主立面上方中央为守护神圣布莱斯雕像,左右两边的雕像则是他正义与希望的化身。每年2月3日守护神圣布莱斯节,全城民众都会举行庆典和游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喷泉旁的圣萨维尔教堂,上城墙的主入口就在其侧面。据当地导游介绍,不大的杜布罗夫尼克如今有大小教堂42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方济各教堂和修道院建于14世纪早期,有意思的是还包括一间小药房,这可是全欧洲历史最悠久的药房之一,至今仍在营业,还珍藏着最早可追溯至15世纪的药理学与医学文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同为欧诺佛设计的小喷泉位于钟楼旁,可能因为小,反而在大地震中得以保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老城向北通往山上都是这样一条条细长狭窄的小街,据说有200多个台阶。中世纪生活在老城中的人分为贵族、有产阶级和贫民三个等级,越穷的人住得越高,不得不每天在老街中爬上爬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杜布罗夫尼克自近年来成为网红旅游城市,生活成本高企,2001年时当地居民曾有43,770人,如今当地导游介绍只剩下大约8百。这位悠闲自得的抽烟女士是当地居民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位着民族服装售卖纪念品的女士,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当地人。国内如新疆禾木村这样的古老村落,如今不是已被商贩和游客占领了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派勒城门外这座雕塑细看很有意思,我认为是一位悍妇在教训牧羊的丈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中午12点,我们离开杜布罗夫尼克,驱车去50多公里外的斯通吃生蚝午餐。这里是克罗地亚传统生蚝产地,果然新鲜味美。除了生蚝,这里还有一座城堡和一座长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座欧洲长城由拉古萨共和国于14世纪建立,用以保护城内因经营盐田而致富的居民,它也是杜市的外围防线。城墙长约5.5公里,倚山蜿蜒而上,共设40座塔楼与5座堡垒。</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9日开始游览海滨城市斯普利特,它是达尔马提亚地区的首府和克罗地亚第二大城市。历史上达尔马提亚曾经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疆域,保留着大量罗马帝国的遗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鱼市里一位潇洒的鱼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鱼市里一位鱼虾西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欧洲建筑外墙上的人像雕塑见过很多,但是这种风趣的形象还是第一次见。似在洗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戴克里先宫的金门。戴克里先宫是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公元284~305在位)退位后养老的寝宫和军事堡垒,戴克里先在60岁主动退休,是罗马帝国历史上唯一在世时主动放弃权力的皇帝,据说他退位后喜爱种卷心菜。戴克里先宫建于3世纪末,作为全球现存最完整的罗马宫殿遗址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外族的入侵使得达尔马提亚行省的首府萨罗纳陷落,罗马居民涌入戴克里先宫寻求庇护。在随后的几个世纪,戴克里先宫遭严重破坏,许多宫墙内的建筑逐渐被改造成住宅、作坊、仓库和商店,使这里成为一座住满平民的罗马宫殿。如今罗马皇室风光不再,但宫殿的中央大拱门威严犹存。戴克里先从埃及带回了12尊狮身人面像,其中一尊在拱廊石台上静卧了1700多年,据说其年龄已达3500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戴克里先宫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我在那“深挖洞”的年代曾干过发券(fā xuàn)的活,眼见1700多年前工匠用砖块砌出如此复杂的拱顶,令我佩服不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戴克里先生前曾迫害基督徒,想不到死后他的陵寝被破坏,在上面建起了圣多米努斯大教堂。该教堂是后来戴克里先宫内最为重要的建筑,也是目前全世界仍在使用原始结构的最古老的大教堂。教堂旁边的钟楼建于12世纪,高约57米,是达尔马提亚中世纪风格建筑的代表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戴克里先宫中心广场上的“罗马士兵”,如今在与游客合影挣点小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同样用辛苦换小钱的还有这位弹吉他的艺人,年过半百,穿着不俗,不知为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金门之外的宁斯基(Grgur Ninski)主教铜像。这位生活在公元10世纪的主教被称为“克罗地亚人的主教”,他因大力推广克罗地亚语而闻名。一直以来,斯普利特教堂举行弥撒使用的是拉丁语,大部分信徒无法听懂,宁斯基主教一反传统,用克罗地亚语宣讲圣经,使得这一古老语种得以保留。这尊高达6米铜像的作者是克罗地亚雕塑家伊万梅斯托维奇,于1920年主教诞辰1000周年时创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戴克里先宫的宫墙之内如今到处是民居、商店、酒吧和酒店,也有些收费的小型博物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斯普利特附近的古城特罗吉尔位于一座美丽小岛,历经古希腊、罗马帝国、威尼斯共和国、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它的城市历史一直没有中断。因而被称为是“城市历史连续的著名范例”。1997年,整个古城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建于十五世纪的司库城堡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总督私人仓库,也是保卫特罗吉尔港的堡垒,现在只留下四面城墙,夏季在空旷的内廷会举办音乐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古老的街巷,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兴盛,焕发出新的生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各种纪念品小店别出心裁的装饰,带来时尚风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当地特色的建筑结构,成为游客留影的好背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去扎达尔途中,司机为我们推荐了一处美丽的风景,从广告牌上获知属于Sibenik-Knin县的Krka河下游风景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扎达尔老城内的一座古老的教堂。作为克罗地亚的第五大城市,扎达尔却更像一个与世无争的小镇,老城内则保留着中世纪的许多修道院和教堂或者其遗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罗马广场位于老城中心,曾建有大殿、市政厅和神庙,周围有许多当地主要教堂。有人说从如今的断垣残迹中,依然可隐约看出奥古斯都大帝时期的城市规划。</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陆地之门(Land Gate)是扎达尔留存下来的城门中最大气的一座。城门装饰具有典型的16世纪时期文艺复兴风格,中间的拱门上部雕刻着一只张开翅膀的狮子,不难猜出这座古城是由威尼斯人建造的。狮子下方还有一个骑在马上的人,代表扎达尔的守护神圣克利所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与陆地之门相对应,还有一座海洋之门(Sea Gate),只是简单多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在老城的街道上寻找古迹,突然一位美髯公出现在眼前。他显然知道自己长长的白胡须和白发是炫耀于人的资本,穿着正装打着领带手拿公文包,却还带上一顶写着Crotia(克罗地亚)字样的水手帽,显得新潮而又几分滑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海风琴是扎达尔老城滨海长廊修复工程的一部分。建筑师尼古拉·巴希奇从小生活在海边,自然的海浪声触发了他的设计灵感。整个海风琴长约70米,在地下由35个风琴管组成。当海风与波浪推动空气在琴管中运动时,浑厚的琴声在海空之间回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滨海长廊边供游人休息的台阶也设计成琴键,更增添了城市的文化气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向太阳敬礼(The Greeting to the Sun)是扎达尔另一个现代网红景点。这是一个由300多个玻璃板组成的圆形太阳能光电装置,直径约22米,白天吸收太阳能,晚上表演声光秀,与旁边的海风琴声相呼应。我们没机会欣赏晚上的表演,但在这里拍摄人像倒影,会有一种迷人的效果。</font></h3> 鸟瞰十六湖。由于前晚下榻在十六湖林区的酒店里,才有机会居高临下拍到这些镜头。十六湖正式名称为普利特维采湖群国家公园,它是是克罗地亚最大的国家公园。公园内有许多有石灰岩沉积形成的天然堤坝,这些堤坝又形成了多个湖泊、洞穴和瀑布。由于主要有16个湖泊,故公园又叫十六湖国家公园。<br> <h3><font color="#010101">有人将十六湖比作欧洲的九寨沟,其实3个小时的游程给人印象最深的,主要是1号入口附近的这个瀑布群,其他就是长长的木栈道,清澈的湖水和一些小落差形成的小“瀑布”。从摄影角度来看,可拍的东西并不多。对于年纪大、腿脚不够利索的后来游客,我建议只看看这个瀑布群就可以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萨格勒布是克罗地亚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巍峨的圣母升天大教堂直插云霄,显示出震撼人心的气场。教堂位于萨格勒布被称为“主教之地”的卡普托尔区中心地带,始建于13世纪。1880年,萨格勒布遭遇地震,如今的教堂由设计师Bollé以新古典主义风格修缮完成。教堂建筑之华丽、精致和大气,内外所有雕塑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教堂前广场上的镀金圣母玛利亚纪念柱建于地震前后,柱身四周由四个金身天使守护,同样值得一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马可教堂则别具一格,其色彩斑斓、装饰华丽的屋顶成为萨格勒布的地标之一。教堂最初建于13世纪,后期被改建为哥特风格,其屋顶上有两个徽章,右侧的红底与白色塔楼徽章代表着萨格勒布市;左侧徽章的红白相间的四方格代表克罗地亚,三狮头代表历史悠久的达尔马提亚区,下方奔跑的树貂则象征与萨格勒布内陆一面毗邻的行政区斯拉沃尼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萨格勒布老城历史超过千年,道路大多曲折蜿蜒,颇有些中世纪小城镇的格局。而连接上下城的耶拉西奇广场则宽广而现代,是萨格勒布最具代表性的广场。广场上引人注目的骑马铜像是耶拉西奇,这位克罗地亚的总督被视为英雄,代表着克罗地亚人民反抗奥匈帝国的独立精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广场上举行民俗活动的男女们,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一位艺人在这里表演杂耍,引来许多行人围观。有意思的是,艺人将身边的两个孩子抱到场子边上坐好,后来的孩子们都自觉地坐到一起,规规矩矩地观看表演。</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