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三、打回关里去解放天津城</b></h1><h3> 1948年11月20日,我二十三师侦察连从小北河担任警戒撤回滕鳌堡师部,师里召开了全师部队参加的庆祝全东北解放祝捷和动员进关大会,师直还举办了秧歌队,我也参加了。会上师首长除了总结辽沈战役外,还动员部队准备进关,并宣读了党中央决定将全国人民解放军分为东北、西北、中原、华东、华北野战军,统一了番号,东北联军第八纵队二十三师,改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五军一三四师。</h3><h3> 会后,部队就投入了紧张的入关行动准备。我记得主要是进行思想动员,明确立即入关作战的重要意义,人人都要谈认识、说想法、表态度。当时大多数人都没想到这么快就入关,存在着该歇一歇的想法。因为自从9月中旬以来,部队连续三个月的行军作战,没有得到休整,这又马上向关里开拔,思想上转弯急了点。但听说是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下达的命令要尽快进关时,大家又都感到这是对东北野战军的最大信任,都纷纷表决心,坚决听从党中央毛主席指挥,迅速准备,按时出发。东北的同志说,关里的同志与我们一起解放了东北全境,我们也要与他们将华北乃至全国从国民党手中解放出来。关里的同志更有说不出的内心喜悦。我们侦察连有不少是1945年出关的抗日八路老同志,他们说,已久别家乡,真有“打垮鬼子就回家的感觉”。我们这些参军不久的新兵,虽只离家一年多,但听说要进关别提有多么高兴,都表示行好军,顺利开赴平津战场,完成好作战任务。<br></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一) 紧急入关, 边走边准备</b></div> 11月25日,部队从腾鳌堡出发。这时东北大地已进人天寒地冻季节,第一天在牛庄宿营,第二天在牛庄西通过辽河上的浮桥,只见河水已结坚冰。途经盘山、沟邦子一带,这里村庄稀少,大部队经过,住宿拥挤,时有部队露宿场院草垛里。由于行动紧急,一路上边行军边准备,几乎每到宿营地,都要开动员讨论会,因为是胜利,军队士气很高。经过大凌河时,与上次不同的是,这回是从铁路桥上过的。白天穿过锦州城,在两个月前这里还是激烈战场,城市仍然是断垣残壁,弹痕累累,但这座城市已掌握在人民手中,街道铺面已开,路人已熙熙攘攘。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唱着嘹亮的进行曲,鱼贯而行,沿街两旁拥挤着市民迎送部队路过。到了虹螺岘宿营,部队发了冬装,将攻占锦州时发的国民党棉衣“黄皮”换上了自己灰色棉衣军装,每人还发了一顶狗皮帽子,一双棉手套,一双胶底棉鞋,没发棉被只发了一件棉大衣。但如何打背包成了新问题,连里发动大家开动脑筋,经过琢磨想出将大衣展开横叠四折,然后再顺叠四折,用背包带捆成井字形,与被子背包没有两样。部队穿上了崭新军装,装备着缴获的美械武器,显得格外的整齐划一和威武雄壮。
</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瞻长城雄姿从家乡路过</b></p><p> 过了建昌县,我们师行军纵队沿青龙县公路从冷口进关,我们侦察连在师纵队左翼单独开进,经干沟山间小路从界岭口进关,担任警戒和收容任务。说到此,当时巩固部队是重要任务。尽管连队在积极地做思想工作,发动党员骨干起模范作用,但消极的作法在连队是存在的。如在关外时,布置关里的同志注意东北的同志,到了关里,叫关外和南方同志注意冀东的同志,还有更极端做法就不必提它了。战争是残酷的,少数意志不坚强、立场不坚定的人,时有开小差离开部队的。</p><p> 在经过界岭口长城时,正值中午,晴空万里,虽已进人隆冬,但比起东北暖和了许多。连长为了让大家好好观赏长城雄姿,决定在关口处吃干粮(当时所谓干粮只是每人在皮带上用碗套装一小搪瓷碗高梁米或小米饭而已)休息半小时。我们冀东的同志特别兴奋,与战友们向南极目远望着各自的家乡方向指点着。我家在正南偏西,距此只有五十多里,因居高临下,隐约可见庄北面的白蟒山。在家时,晴天朝北抬头远望,就可看到横卧在燕山顶上的长城。但对长城的概念,还是在小学课本上读到的“长城雄姿万里长,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蜿蜒曲折,越山跨河走沙漠.....”近瞧长城我还是第一次。此前一年,我们到老部队虽从冷口经过,但大队行军只是匆匆而过,这次可叫我看个细致。</p><p> 界岭口,位于青龙河左岸连绵燕山东麓海拔约四五百米高的界岑山上。从这里进关可通往抚宁县台头营和卢龙县燕河营,往关外可通青龙县和辽西的建昌县、朝阳县和锦州,是长城东起山海关除义院口的第一个重要关口,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由名将戚继光督建,距今已五百余年。城墙由两层巨大花岗岩基石和大青砖砌成,高10米、宽5.6米,显得十分坚固。关口雄伟壮观,设有瓮城,两道城门洞,一个朝东,一个朝南,门洞高6米,宽6.8米,上建有剪楼,高9.5米,东西不远处还有敌楼林立,真是一夫当关,万夫难开啊!特别叫人惊奇的是,城墙基石之大,我用两臂丈量足有3米长、1.5米高,如此巨大的石料,古人当年是如何搬运到这么陡峭的山顶上来的呢?我们无不赞叹先人无比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长城的雄伟啊!长城,作为古代边塞防御工事,曾有过辉煌的历史。随着满清政权入主中原,“边关”内外江山一统,长城便失去了御敌固边的历史作用,但它给中华儿女们留下的是我们伟大民族的骄傲与象征。</p> <p> 从界岭口下来经燕河营西过青龙河,河已结薄冰,走过季节便桥,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不由得使我产生无限的遐想。这条河,真是我的母亲河啊!它流过我们庄东头。童少年时期,每逢春夏季节就约小伙伴们,在清清的河里戏水、洗澡、摸鱼,好不快活。还记得1946年春,我当八路军的哥哥在家养伤,他有一枚手榴弹,我们到河边炸鱼,只见成群的大鲤鱼逆水而上,被震得翻白发晕,我们不顾水凉跳进河里摸鱼的热闹情景,就好似昨天。当时,还没有统一的邮递系统,根本无法通信。还多么想叫河水给家里的老奶奶和父母们捎个音信:您们的孩子从东北回来了,他很好、很安全,已长大成人了,不要挂念他呀!</p><p> 进到关里,这是我党冀东根据地,早在八年抗战时就建立了各级革命政权,如今又进行了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彻底翻身,听说东北大军开赴平津前线,当地党政群都全力投人支前拥军工作。沿途道路桥梁都设有专人维护,路面修的平整整。在庄头搭起排楼,热情的乡亲们早就拥挤到庄头路旁,敲锣打鼓夹道欢迎并高呼:“热烈欢迎东北大军入关!”、“东北大军入了关,好似猛虎下了山!”、“*****!朱总司令万岁!共产党万岁!”亲们还不时给干部战士端茶送水,往衣兜里塞鸡蛋、红枣、花生等食物,还有的大娘大嫂将亲手做的拥军鞋挂到干部战士的脖子上。这种军民鱼水情的生动场面十分感人,真是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啊!</p><p> 我们连这天走了80多里,宿营在建昌营西头,还没进庄就听到村干部用土广播在高架上呼喊,通知各家给子弟兵腾房子烧热炕,准备被褥,烧洗脚水等等。一进庄,老乡就争着扯着到自己家住,把最好的房子腾给我们,把炕烧得热呼呼的,老大爷、老大娘们热情地问寒问暖,用土特产招待子弟兵,真使人有到了自己家的温馨感觉。群众的热情拥戴,对部队的鼓励教育作用极大。干部战士同声赞誉:老区人民觉悟真高。冀东人民经历了日本鬼子八年蹂躏,日本投降后国民党中央军又对解放区进攻、践踏,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如今打垮了国民党中央军,从此过上了和平的日子,他们很自然地从内心迸发出拥军支前的空前积极性。我这个此地人伍的新兵,为家乡人民的精神风貌而感到自豪和骄傲。</p> <p> 因为部队从此改成夜行晓宿,我们部队在此驻了一夜一天。连长问我:“你家离这多远?”我说:“ 约有五十里”,“那你骑马回家去看看,明日在滦河西大周庄宿营,赶回部队就行。”连长这种关心的话语,当时我很受感动,觉得首长这是对我的关心与信任,其实我何尝不想回家看看呢,又有马不用走路。曾记得我刚参军时,几度因想家而偷偷地哭。可是我现在不是一年前那种幼稚的庄稼孩子啦,而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了,此刻要去前线打仗,巩固部队是最紧迫的任务,和我一起入伍的老乡很多,我要是回去了会有不好的影响,在关键时刻要起模范作用,顿时脑海里映出少年时读过的古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故事的情景,这个动人的故事激励了我。我毅然决然地向连长表示不回家了,连长以称赞的眼神看着我,并说:“好样的!”</p> <p> 次日黄昏,部队沿着通往迁安县城的公路成两路纵队出发了,房东和乡亲们都成群结队地来送行,并叮嘱一路平安,多打胜仗呀!</p><p> 特别感人的是,当听说东北八纵队从此路过,远近的军属都来到道路两旁,有的携儿带女,有的牵着毛驴,有的赶着大车,有的打着灯笼,灯笼上面还写上要找的人的姓名,有的还不停地大声呼喊着自己孩子或丈夫的名字:“某某我来看你来啦!”我们庄的高义和、邢廷瑞父亲都来看儿子,我通过他们简短地了解了家里的情况,并请他们给家人捎话:我很好不要惦记。有不少人还在行军队伍前后跑着打听着,自己亲人是否还活着?现在在哪儿?有的见到了亲人,兴奋不已,有说不完的知心话。有的得知自己的亲人负伤或英勇牺牲了,立刻泣不成声,悲痛欲绝。这种喧闹、悲壮的场面,不禁使人感到同情和心酸。一方面更加激发了广大指战员英勇向前的步伐,决心早日推翻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使亿万人民永远过上和平的日子;另一方面,对部队也有消极影响,一路上我们冀东兵逃跑的不少,我们庄与我一起参军在通信连当文书的曹春魁过了滦河在大周庄宿营时就跑回家了,他老婆是庄里妇救会主任,拉了他的后腿。</p> <p> 我们八纵队前一年秋末,在冀东几个县动员了一万多子弟参军,光是迁、卢、青联县补到我们二十三师的就有三千多人。在辽沈战役中,战斗打得很残酷,新兵又缺乏经验,伤亡较多。据统计,新兵约占伤亡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可见战争是多么的残酷啊! </p><p> 过了滦河,部队沿着公路经丰润、玉田、宝砥县的崔黄口,于12月19 日进到煤厂,距天津不远了,至此已连续行军第二十二天,行程约一千五百里,这段行军算完成了,新的战斗就在眼前,即将打响。</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三) 占领宜兴埠逼近天津城</b></h1><h3> 12月20日黄昏,师为了及时掌握前方情况、令我们侦察连在师前卫四O二团先头自煤厂出发向宜兴埠侦察前进。当时正值月夜、京东平原天地相连,视野开阔,路平好走,抬头望去只见西南天空出现一片光亮,预示天津已经不远了,约在23时,前方隐约出现一片较大居民地,秦化堂连长下令成疏散队形,沿大路两侧搜索静肃前进。当接近至村子边沿时,未发现敌情。遂即顺街向庄子中心继续搜索,发现街中一叉口处有茶炉不停发出叽叽的声音,连长带着前卫排迅速接近那里、发现有几个男青年在那里喝茶,问他们在干什么的? 他们说是维持会的,专门为迎接我们部队的到来而呆在这里的。当时我们有些疑感,他们是怎么知道我们部队要来? 并通过他们了解到国民党中央军在黄昏时有一个排的兵力刚撤回了天津城内。</h3><h3> 这是宜兴埠,距天津城只有十里、村庄很大,约有一千户人家,有多条街巷,房屋多为高墙大院,可见是天津卫郊外商贾云集之地。这时四O二团侦察排由雷志斌排长率领也赶到此地,互相交换情况后,叫那其中两个小伙子当向导,继续向天津北站成疏散队形前进。大约走出四五里时,我们连突然遭到从右则一片坟地里射出的猛烈步机枪袭击,前卫排占领前方几个零星坟包,我们连本队就地卧倒,利用坟坎以火力向敌还击。我用三八马枪朝敌人射击时发出的火舌处打了几枪,也不知道打中了没有。敌人见势不妙,凭着地形熟悉很快跳跑了。我们一起参军的洪庄洪云楼同志牺牲了。</h3><h3> 我们连又继续向前进,约走了三里,前面发现有高大砖瓦窑(张兴庄外),上面的敌人警戒哨可能发现了我们,拉着枪机问我们是哪里的,要回答口令,我们末作回答,于是敌人用步机枪向我们射击。因有月光、地形对我极为不利,就向后撤。四O二团侦察排在我们左翼搜索前进时触雷,“罗锅”班长牺牲了,在抬送时,那两个向导也被炸死。事后想来,那两个向导很可能是敌人预留的便衣侦探,当时也没来得及详细审问,就轻信叫他们带路,险些遭到更大损失,这是一次教训。</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四) 到敌前沿逼近观察</b></h1><h3> 我们师进至宜兴埠,师在东南新开河南岸一水闸房里建立了观察所。一天下午,老红军黄兴南科长带秦化堂连长、我(通信员)和王希谆(警卫员)四人去敌前沿逼近观察。观察所至敌前沿约两千米,那是一片开阔地,在敌前沿五百米处有一坟地,我们逐次分散的向前跃进,很快进至坟地隐蔽观察。目视可以清楚地看到外壕内侧筑有三米高的土城墙,上面每隔三十米修有碉堡,射孔隐约可見,还有电网,壕沟的深宽看不到,在壕沟外架设了上百米纵深的铁丝网、鹿砦重叠多道。据在宜兴埠群众说,这个地方里面应该是天津跑马场附近,因平视墙内侧一概被土墙遮挡。就在我们认真数着碉堡数量时,敌人就用机枪向我们射击,试图驱赶我们走。子弹噗噗地落在坟包附近,因有坟包遮蔽,我们仍坚持观察。敌人可能觉得只用机枪在这么远距离不见有效,后来用迫击炮来轰,炮弹在坟地附近爆炸。黄科长怕遭到无谓的伤亡,决定撤回观察所。我们逐个地采用蛇形线猛跑,敌人的子弹嗖嗖地从头顶飞过,炮火没再延伸射击,渐渐距敌前沿远了,敌人射击停止了,我们安全地回到观察所,黄科长将所看到的情况搜集起来回师部去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五) 在张贵庄阻击</b></h1><h3> 12月23日晚,为了阻击天津之敌可能向塘沽突围,我一三四师奉命乘夜幕向张责庄、崔家码头、东西排地域转移。我们侦察连正在大毕庄担任侦察警戒,白天曾与从范家堡来的约一个排敌人发生战斗,因部队不够沉着,过早开火,没有抓到俘虏,丧失了极好的战机。我们连在师前卫四O二团前,经张贵庄飞机场东,拂晓进到张贵庄车站。天亮在崔家码头发现海河对岸有敌人在灰堆民宅抢掠财物、我们向敌射击,敌人逃走了。</h3><h3> 我师前梯队四O二团部队在张贵庄、崔家码头沿铁路公路构筑纵深梯次的防御工事,特别在公路上挖很深的反坦克壕,还从张贵庄机场找来敌人丢下的重磅炸弹,放在壕内,旨在敌坦克突围时引爆。我们侦察连主力就在张贵庄车站,前面派一个侦察排与四O二团三营一线防御连队一起,担任观察警戒任务,特别防备敌夜间突围,因此夜里部队不准人睡,我跟随连长几夜在阵地值勤。这年冬天又特别冷,在工事里冻得直打哆嗦,只好不停地跺脚,早上发现揣在棉衣怀里的窝头干粮冻得硬棒棒的,可以想象冷到何种程度。</h3><h3> 由于塘沽已被我军攻占,天津守敌从海上逃跑企图破灭,我们在此白守了几天,但在堵击时,我们侦察连还接待了我天津地下党派来送天津敌人防御部署情报的人员,使我们感到,天津城内也有坚强的党组织配合部队攻城,这样胜利更有保障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六) 第二次来到宜兴埠</b></h1><h3> 1948年12月31日,根据上级攻城部署,我们师又奉命转到东西堤地区,我们侦察连又回到宜兴埠,这是一五八师防地,在此待命。这次回来与前日大不样了,那大的庄子房屋都被烧光,只剩下残垣断壁及房壳子,所有群众都被赶到天津卫去了。据说是敌城防司令陈长捷下的命令,将天津外围十里以内的村庄都烧光,将群众都掠到城里,实行所谓坚壁清野政策,不为我军攻城所用。我们看到此情此景,无不对敌人犯下的滔天罪行发指,更加激发了部队杀敌立功的积极性。</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 总攻开始时我们连主力奉命去城**柳墅防备陈长捷出逃</b></h1><p> 1949年1月14 日10时,我军向天津守敌发起总攻。顷刻间数百门火炮一齐轰鸣,炮弹像疾风暴雨般地落到敌人阵地上,敌人外壕上的碉堡一个个被炸毁,天津城防刹时间陷人硝烟火海之中,我们连主力在宜兴埠边观望着。</p><p> 我四十五军在天津东民权门以一三三、一三五两师并肩突击,一三五师担任主突任务,一三四师为二梯队,预计13时从一三五师突破口进人战斗。我们侦察连二排由师赵清田参谋和吴玉琢副指导员率领,随一三五师一梯队进人突破口,为开设师前指担任警戒;连主力于14 日晚进到天津城**柳墅,担任伏击,预防陈长捷可能向北京出逃。韩柳墅也是个很大的村庄,有津平公路从村中通过。我们在庄南头隐蔽一夜半天,也没发现什么情况。15 日黄昏接到师传来指示,说陈长捷已被友军俘虏,城内战斗基本结束,令我们连主力当夜到城内小王庄归建。</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b>(八) 通过民权门突破口进了天津城</b></font></h1><h3><font color="#010101"> 16 日上午,当我们从民权门突破口进城时,看到在敌人数百米障碍区里,由攻击部队开辟的约五六十米宽的通道,有不少地点用白灰划了圈示有地雷。因为在我们后面发生了用马拽的大炮队压响了地雷,使我们更加小心翼翼,步履蹒跚地行进。当进到外壕时,只见外壕宽约十米,深约四米,壕沟内积水已结成坚冰,这倒抬高了壕沟,有利攻击部队通过,在护城河内侧筑有约三米高的土墙,架有电网,每隔三十米修有碉堡和暗火力点。我们的工兵用芦苇扎成很长的大圆捆,用人匐匍推到外壕里。炮兵、工兵和突击部队硬是在城墙上轰开约三十多米宽的突破口,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牺牲的烈土还来不及被收容,遗体就暂时被垛在壕内,我们这些活着的人都为这些勇敢牺牲的同志投以敬仰和惋惜之意。这也说明攻坚突破战斗是多么地惨烈与悲壮呀! 真叫人惨不忍睹。进到城内,街巷纵横,让我眼花缭乱。到了小王庄,原以为是个“庄”呢,哪知道是个街区。城市交通已恢复,交警还配着枪指挥着交通,这都是攻城指挥部和天津地下党所做的工作。我人民解放军都能严格遵守入城八项守则,城市秩序非然有序,当时感到具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才能纪律严明,做到秋毫无犯,得到天津市民拥护与称赞。我们在天津市驻了半个月,除了进行战斗总结,</font>检查执行城市守则外,师统一组织部队到原日租界电影院看了两次无声电影。</h3><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于2月1日从天津西营门三十八军与三十九军并肩突破之处走出市区,这里已不见当时的惨烈情景,但可以想象也会有</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多少同志的鲜血洒在这里啊!</span></h3> <h3> 据资料记载,我担任天津作战的部队,共有五个军加两个师和特种部队共二十二个师三十四万人,所属山、野、榴炮五百二十三门,坦克装甲车四十余辆,统由野司参谋长刘亚楼指挥。刘亚楼根据野战军领导的指示和敌陈长捷部队的防守特点,决定采取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分制后围歼,先吃肉后啃骨头的作战方法,将主攻方向置于市区中部自14 日10时至15 日15时,经过二十九个小时激战,战斗胜利结束,华北重要工业城市天津获得解放。此役共计毙、伤、俘天津国民党军十三万余人,警备司令陈长捷以下二十八名将官被俘,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和物资。我人民解放军攻天津共伤亡两万三千余人,其中牺牲7030人,团级干部就牺牲十二人。与我一起参军的同庄战友王秀才就在攻打天津中纺七厂的战斗中牺牲了。这些烈士将名流千古,为后人所敬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