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白鹏</h3><h3><br></h3><h3>铁路、车站,是每一个道北人、梁园人最为熟悉的地方。</h3><h3><br></h3><h3>道北因铁路而兴衰。<br></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道北”的高铁车站北广场宽敞、雄伟。6月26日一大早,79岁的荣玉花就在这里晨练了起来,只要不下雨她几乎天天来这里遛遛、转转。往西边走,凯旋路高架桥下不远处曾是她的老家——八八街道吉祥街的面粉厂家属院。往北边望,新建北路上是她和工友曾付出青春与汗水的两千人大厂——机引农具厂。再沿着凯旋路北行两公里多,是她的新家——高铁新城。<br></h3><h3><br></h3><h3>道北,是陇海铁路以北梁园区旧城区的俗称。一百年前,1916年陇海铁路(开封至徐州段)正式运营,老朱集南门外的“朱集车站”周边开始逐渐成为豫东商丘的近现代化中心之一,商丘“道北”也由此开始形成。1984年商丘车站由道北搬到道南以后,曾经一度繁荣的道北又开始慢慢衰落了。</h3> <h3>一百年后,2016年郑徐高铁开通运营,商丘高铁站重新立于道北,梁园进入高铁新时代。</h3><h3><br></h3><h3>“梦里梁园,暖风迟日熏罗绮。满城桃李。车马红尘起。”</h3><h3><br></h3><h3>元好问诗句里的“梦里梁园”,如今正走在追逐复兴梦、安居梦、繁荣梦——新梦想的征程上!</h3> <h1><b>复兴梦:挥手告别旧道北</b></h1><h3><br></h3><h3>在道北的八八街道办事处,几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向记者谈起了他们记忆中的老道北。</h3><h3><br></h3><h3>“道北这个地方,解放前一直就叫朱集。‘老朱集嘚’就在解放路北边,原来有寨墙、寨河。刚解放的时候叫过朱集市,后来就叫商丘市。”67岁的杨凤林是道北的老住户,现在还住在人民路北头的承德街21号。他回忆说:“商丘市的市区范围,解放初期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变化都不大,东到归德路、西到电厂和新建路、北到花园和红旗路、南到广场和行署,一个城市骑个‘洋车嘚’都能跑一遍!道北最繁华的地方是人民路,那里有百货大楼、放映厅、市场街,南头是跃进塔、票房后,那是全市人民逛街的地方。机引农具厂、铸造厂、印机厂、烟厂等全市的工厂都集中在道北。”</h3><h3><br></h3><h3>“新中国建国后这七十年变化很大,道北的变化在于铁路、在于高铁。郑徐高铁唯有商丘车站建在了老城区,高铁给商丘人民带来了幸福!”今年76岁的张克信1962年从部队转业后就一直住在道北,谈起道北的变化充满激情,“过去连接道南、道北的通道只有凯旋路、归德路的西闸口、东闸口,一到下雨都是水,雨小了行人蹚水过,雨大了就得爬火车道。高铁修通了,两个高架桥修起来了,道北道南变通途。我的愿望将来的道北要建的比道南还要强!”</h3><h3><br></h3><h3>八八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李同宾介绍说:“八八街道位于高铁线以北、建设路以南、人民路以西、新建路以东。目前,整个街道办事处已拆迁9500余户、89.5万平方米。2013年8月,正式开始高铁拆迁工作。2018年5月开始对未拆迁区域进行路网改造,计划在三年内逐步全部拆除。”</h3><h3><br></h3><h3>“东风街道是老朱集、老火车站所在地,人民路、民安街、光复街等市场和街道一度繁荣,老道北曾是全市、全区的商贸中心。我们正在拆掉一个旧道北,建设一个新道北。”东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李莉对记者说。2013年郑徐高铁启动建设以来,该办事处9个社区整体拆迁了6个,拆迁涉及1.2万余户,其中高铁拆迁5600余户、大棚改拆迁6500余户,涉及拆迁群众约3万人。</h3> <h3>归德路高架桥、东闸口。</h3> <h3>老朱集解放路。</h3> <h3>解放初期商丘市政区图。</h3> <h1><b>安居梦:重建高铁新家园</b></h1><h3></h3><h3><br></h3><h3>“现在住的新房子,原来做梦也没想到!”6月25日,正在高铁新城康城花园北区的小区广场照看外孙的路爱玲说。随着郑徐高铁的开工建设,路爱玲告别了原来在建设街道办事处李蛮庄“头枕铁路睡觉、雨天淹到床帮、晴天蹚着泥过”的旧日子,从距离铁路5米的旧居,2017年年底搬到了有电梯、有暖气和燃气的高铁新城新居。</h3><h3><br></h3><h3>在火热建设中的道北人的“新家”——高铁新城安置区,梁园区高铁办公室主任郑秀丽介绍说,梁园区正在建设的高铁新城安置区,东到凯旋路、西到平原路、南到黄河路、北到包河,占地4.16平方公里,共建设650万平方米安置房,其中,截至2018年年底已完成150万平方米、1.2万套建设任务,剩余500万平方米、3万套房的建设目前已经全面开工。2021年,高铁安置区要全部交房。届时,拆掉一个“旧道北”,建成一个“新道北”的高铁新城,将展现在全市人民面前。</h3><h3><br></h3><h3>建设街道办事处主任胡小勇对记者说:“高铁安置区的全部、特色商业区的大部分在在我们办事处。办事处、社区的很多干部一周工作七天,早上六点上班晚上十点才走。”</h3><h3><br></h3><h3>胡小勇向记者介绍起了梁园区十佳党支部书记、从1986年至今担任董井村党支部书记的赵付亮。从2012年开始,黄河路、长征路、新建路、田园路、秦燕路等拆迁都在他们村,康城花园的北区、南区和田园社区的C7、8、9地块也在他们村。</h3><h3><br></h3><h3>抢抓百年不遇的高铁机遇,抓牢大棚改机遇,奋力打造“叠城”格局。梁园区正在举全区之力,对铁路以北、中州路以西、包河以南、梁园路以东25平方公里的区域全部实施征迁改建。按照高铁建设的总体规划,梁园区正在拆一座道北老城,建三个新区(高铁站核心区、高铁新城安置区、特色商业区)。<br></h3> <h3>“道北人”的新家——建设中的高铁新城。</h3> <h3>高铁新城规划图。</h3> <h3>人民公园。</h3> <h3>高铁站核心区“绿轴”效果图。</h3> <h1><b>繁荣梦:再造一个新梁园</b></h1><h3><br></h3><h3>昔日热闹的“光复街”,现在是正在建设中的高铁站核心区“绿轴”。据中建七局项目经理刘帅介绍说:“项目北临市人民公园,南侧与高铁站北广场新增地下空间D区相连。去年10月开工,预计工期两年半时间。今年8月主要管线完成施工,9月胜利路可以通车。”</h3><h3><br></h3><h3>绿轴,将融合商丘“城叠城”独特历史风貌,通过屋顶观光之城、地面绿地活力之城、地下商业之城,展现三层活力空间的叠合。绿轴的南北端头将有标志性的南、北城门,地面景观工程包括80米宽的绿化带和三个休闲广场,地下有两层包括地下通道及停车位、地下商业步行街。</h3><h3><br></h3><h3>凯旋路、建设路东北角的“高铁商城”醒目的双子大楼,俗称“道北第一高”。在这里的写字楼上,梁园区特色商业区管委会主任席红军向我们介绍说:“位于道北的梁园区特色商业区,规划范围东至京九铁路、黄河路、归德北路,南至建设路,西至新建路,北至田园路。在这2平方公里多的土地上,特色商业区经历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慢到快的高速发展历程。”</h3><h3><br></h3><h3>这里充分显示着道北、梁园区商贸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梁园区特色商业区2016年获得全省服务业“两区”发展“十快”第一名;2018年获得全省“二星级”服务业“两区”称号。2019年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25亿元,实现主营业收入约35亿元,税收收入约1.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约10亿元,新增各类企业及工商户50余家,从业人员累计2.5万人。</h3><h3><br></h3><h3>特色商业区的中州世贸位于310环岛西北角,今年5月1日已试营业。在这里,记者遇到了杨丁一,他家的老店开了有20多年了,今年五一整体把京陇商贸城的老店搬到了这里。他家购买了楼上楼下的商铺共有130平方米,还在市场买了两间仓库。主要为超市配货,所经营的雨伞、雨衣、毛巾畅销商丘及苏鲁豫皖十几个市、县。一家看起来不起眼的门店背后就是一个庞大的产供销链条。解放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李明介绍说:“我们正充分发挥我市交通枢纽优势,围绕310环岛发展商贸业,打造枢纽经济高地。”</h3><h3><br></h3><h3>道北在巨变,道南也在提升。位于道南的长征街道的大棚改、老旧小区及街道的提升改造做得有声有色。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福源集团旧厂区、旧家属在内的侯庄片区大棚改项目已经基本完成拆迁工作。供销新苑、纱厂北院等老旧小区由该办事处投资进行了升级改造,成为全市老旧小区改造的亮点。该办事处主任李为民介绍说:“长征街道将长征路1300米的路段打造成‘长征’主题的红色文化墙,成为独具特色的一道红色景观。”</h3> <h3>梁园区区长张兵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市委、市政府把高铁物流港区围绕火车北站布局在梁园,谋划把郑欧班列延伸为“商欧班列”,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把枢纽经济向国际化延伸。</h3><h3><br></h3><h3>“实现道南道北均衡发展,再造一个新梁园!”</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采访手记:梁园向好,还是久恋之家</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鹏</h3><h3><br></h3><h3>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商丘人,古城是我的故乡,道北是我长大的地方。老朱集解放路上有我拆迁过的母校,道北有我的亲人、邻居和儿时的伙伴。</h3><h3><br></h3><h3>我要说两句我们家和道北的故事。1963年,我的父亲从老家“商丘县”来到道北胜利东路的原商丘专区水利局参加工作。商丘解放那一年,我的母亲就出生在道北的“票房后”北站路,她的爷爷梁凤春1920年就是朱集车站的第一代火车司机。我在道北度过了小学和初中的时光,现在我还会时常回到这里。</h3><h3><br></h3><h3>在梁园几天来的采访,老道北的过往时常在脑海中浮现——北站路上的老票房、人民路上的电影院,归德北路的石灰窑、新建北路的大工厂,解放路的胡同、光复街的喧嚣,西街口的羊肉、东清真寺的烧饼……</h3><h3><br></h3><h3>记忆里的老道北正在远去,变化中的新道北正在走来——“腾飞商丘”的高铁站、人民公园前的新“绿轴”、“道北第一高”的高铁商城、10余万道北人的“新家”——高铁新城……</h3><h3><br></h3><h3> “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h3><h3><br></h3><h3>充满诗情画意的梁园,曾是古人向往的富贵之乡。汉、唐、宋等朝代商丘曾长期是当时全国的“一线、二线城市”。梁园,是两千多年来文人骚客们魂牵梦绕的“梦里梁园”。梁园,就是今天我们商丘人共同奋斗建设中的幸福家园。</h3><h3><br></h3><h3>历经百年沧桑风云变幻的道北,已乘着“高铁机遇”的东风重新出发。挥手告别旧道北、重建高铁新家园、再造一个新梁园。</h3><h3><br></h3><h3>梁园向好,还是久恋之家。</h3> <h3>采访梁园区铁路办。</h3> <h3>采访梁园区特色商业区。</h3> <h3>在高铁绿轴,采访东风街道办事处。</h3> <h3>在中州世贸,采访解放街道办事处。</h3> <h3>采访八八街道办事处。</h3> <h3>采访建设街道办事处。</h3> <h3>采访长征街道办事处。</h3> <h3>310转盘环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