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郑国策

<h3>永远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h3> <h3>  因为预先联系好了高岗镇委书记郑按双,所以朱泽安副书记提前就在镇政府门前等候我们的到来,在朱副书记的引领下我们顺利地到达了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佛冈县高岗镇宝山村“初心讲堂”。从清城出发到达目的地约一个半小时的行程。</h3> <h3>宝山站下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宝山村委办公楼和围角文化村。</h3> <h3>宝山村——原名“宝结岭村”。</h3> <h3>走进“初心讲堂”先签到。</h3> <h3>  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按照预设的程序进行。</h3> <h3>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按照预设的程序进行。</h3> <h3>重温入党誓词。</h3> <h3>重温入党誓词。</h3> <h3>重温入党誓词。</h3> <h3>重温入党誓词。</h3> <h3>认真学习党章。</h3> <h3>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h3> <h3>  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关心“初心讲堂”的建设,清远市委郭锋书记也曾到高岗镇调研基层党建工作。</h3> <h3>  在高岗镇委朱泽安副书记的引领下,大家参观展示厅,认真学习党史。</h3> <h3>在高岗镇委朱泽安副书记的引领下,大家参观展示厅,认真学习党史。</h3> <h3>  桥北小学党支部此次参加学习活动的年纪最大(76岁)的退休老党员冯容生老师。</h3> <h3>在高岗镇委朱泽安副书记的引领下,大家参观展示厅,认真学习党史。</h3> <h3>1927年,村里30多名进步青年参加了英德鱼湾的“犁头会”,1931年部分成员参加了鱼湾鸡麻湖暴动,成立了红色苏维埃政权。</h3> <h3>宝结岭村的革命斗争史。</h3> <h3>  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北江支队的司令部就设在此处——钟氏祠堂。</h3> <h3>在革命战争年代,宝结岭村牺牲的烈士有8名,7人姓钟,1人姓郑(迳头官仓背人)。</h3> <h3>观看学习教育视频《红船驶进中国梦》。</h3> <h3>观看学习教育视频《红船驶进中国梦》。</h3> <h3>观看学习教育视频《红船驶进中国梦》。</h3> <h3>  桥北小学党支部郑国策书记给党员同志和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h3> <h3>  “初心讲堂”学习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写学习心得体会。</h3> <h3>“初心讲堂”是党建学习教育的重要课堂!</h3> <h3>合影留念。</h3> <h3>合影留念。</h3> <h3>合影留念。</h3> <h3>  在高岗镇委朱泽安副书记、宝山村妇女主任张主任的精心安排和热情招呼下我们完成了在高岗宝山革命教育基地“初心讲堂”的学习内容——辛苦啦,朱泽安副书记、张主任,牺牲了你们的周末休息时间!衷心感谢你们!</h3> <h3>  恰好在清城工作的钟先生也回到自己的乡下对倒塌了的祖屋进行重建,为建设美丽的乡村添砖加瓦,见我们的到来也热情招呼,主动做向导和活动拍摄志愿者——点赞!</h3> <h3>  高岗、迳头是佛冈北部毗邻英德鱼湾、青塘、白沙的两个镇,半小时车程就到了迳头镇政府了。由于下午的活动主要是对迳头的乡村文化、文物古迹、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考察活动,所以午餐我们就定在迳头镇政府附近了。</h3> <h3>  我的乡下大陂村上新围,迳头镇政府就在我们村子背后。大陂小学是我的母校,这次党支部来到我们乡下开展活动了,我约上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郑启明老师和几位小学同学一起聚聚——再听老党员郑启明老师讲一节“党课”……</h3><h3> 郑启明,66岁,40年党龄,70年代初大陂中学毕业后在大陂小学(校址大陂祠堂)做民办老师,后来去湖南当兵,服役期满再回到大陂小学(上新围背后山坡上的新校区)任教,担任我们班三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退休后一直受聘于迳头镇关工委主任、司法所顾问等工作,继续为家长的教育工作发光发热!致敬老师,致敬军人,致敬老党员!</h3><h3> 郑志锋,中共党员,大陂村委副书记兼副主任。</h3><h3> 郑佰年,中共党员,曾在南海战区三亚司令部服役海军通讯兵5年,转业后一直扎根农村,修汽车、做果农等。</h3><h3> 郑中超,中共党员,大陂农村经济合作联社主任。</h3><h3> 郑活中,中共党员,大陂农村生产服务公司老板。</h3> <h3>由于天气炎热,考虑到长途奔波,党员们也都辛苦,特别是还有两位退休老党员……所以大陂村郑志锋副书记建议先到大陂党群服务中心喝杯茶,稍作休息,顺便参观一下“佛冈县检察院普法警示教育基地”,很好!</h3> <h3>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委是服务群众的最基层,所以现在都统一称为“党群服务中心”!</h3> <h3>佛冈县人民检察院普法警示教育基地!</h3> <h3>  大概是1998年左右,原来从我们村子前面经过的106国道改成从我们村子背后山通过了——于是,2003年,迳头镇政府、大陂村委也先后从原来的旧国道旁搬到了现在的新国道旁了。现在的村委办公大楼就是当时各方支持、筹集资金兴建的。</h3> <h3>  看到“光荣榜”上有“郑国策 壹百元”,我才想起了16年前的事情了——</h3> <h3>  警钟长鸣——郑志锋副书记和学校党支委合影留念。</h3> <h3>全体党员同志、入党积极分子继续观展学习。</h3> <h3>建于同治甲子年(1864年)的大陂郑氏宗祠</h3> <h3>2012年定为佛冈县不可移动文物。</h3> <h3>  76岁的退休老党员冯容生老师和我们一起合影留念——冯郑一家亲!</h3> <h3>  四百多年历史的“石嘴头围场”正在修复中……</h3> <h3>石嘴头围场——佛冈县不可移动文物。</h3> <h3>  旧墙与新绿——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流逝……</h3> <h3>  左前方是村里的文化室,远处最高山峰就是独王山主峰(通天蜡烛),该山系既是佛冈水头、迳头两镇的分水岭,也是从化、新丰、佛冈的交界处……迳头河源于独王山系,从前面转弯到下游的大陂、烟岭,一直向北流到英德汇入北江。此处也应该算是风水宝地吧!</h3> <h3>司马第文化室</h3> <h3>司马第——传说此处有关于跟清朝皇太子的故事……</h3> <h3>里面大部分倒塌,断壁残垣,杂草丛生……</h3> <h3>旁边的万一公祠堂听说也有400多年历史。</h3> <h3>  郑公讳宽是大陂郑氏开基始祖郑百三的孙子、聪千公的儿子,但听说这个祠堂却是比大陂郑氏宗祠(总祠)还要早300年左右修建。</h3><h3><br></h3> <h3>前面是个大水塘——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特色</h3> <h3>顺路走进初中同学黄创基老板的鹰嘴桃果场</h3> <h3>  虽然今年天不照应,雨水多,结果少,但老同还是很热情地招呼我们,并请我们尽情地品尝鲜甜的鹰嘴桃!</h3> <h3> 文化惠民活动</h3><h3>——赴佛冈县迳头镇下楼队书法交流活动</h3><h3>行程安排: </h3><h3>1.6月29日(星期六)15:00,到达清远市佛冈县迳头镇楼下村水来镇下楼队书法馆。 </h3><h3>2.范桂觉系列专著之学术成果展。 </h3><h3>3.范桂觉书法展。 </h3><h3>4.范桂觉陶艺书法展。</h3> <h3>佛冈文广新局、书协领导和几位老同学合影留念</h3> <h3>和佛冈县文广新局曾局长、何副局长一起合影留念。</h3> <h3> 不忘初心 笔墨传情</h3><h3> ——范桂觉陶艺书法巡展在清远佛冈举行</h3><h3> 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到人民中去”文化惠民活动,由清远市佛冈县聚龙湾天然温泉度假村主办,佛冈乡贤范桂细策划的“不忘初心,笔墨传情”——范桂觉陶艺书法巡展于2019年6月29日15:00在清远市佛冈县迳头镇楼下村书法馆隆重举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献上了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中共清远市佛冈县委书记董和平,清远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张宇林,清远市佛冈县体育旅游局局长曾道明、副局长何婉媚,广东省旅游协会副会长、清远市旅游协会会长文飞,佛冈县书法家协会会长张振生,</h3><h3>桂觉系列专著佛冈发布会。</h3> <h3>  本次活动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书艺永远在路上——范桂觉系列专著佛冈发布会。此次发布的系列著作涵盖了诗词写作、书法常识、法帖品评、古今书家品评,以及硬笔书法实践、集字作品等。专著曾于五月在广州番禺新华书店举行了首发式。《与古今书家之二十场约会》,对二十位书家进行品书品文品人,意味深长,开门见山以历史贡献开篇,继而引出书家本人。《诗书载道——诗词书法摭谈》阐述了诗词常识和书法常识,以夯实诗书爱好者之文化底蕴。《唐诗近体分韵》作者将唐诗之近体代表诗作精选,按平水韵,编著成此部经典,为诗词创作提供借鉴,在中国诗坛乃一大创举。《正能量成语集字草书》《范桂觉草书正能量成语》二书所录成语涵义隽永,一为横幅、一为竖幅,为习书者书法创作提供了参考范本,受益匪浅。《王羲之36帧高清法帖》一书为觉君宣大众以雅事,弘国粹而力行,为学右军提供便利之作。《孙过庭书谱赏析》以一文一图呈现,左为文,右为图,便于研习等等。此系列著作凝聚了作者多年之心血,有的可以正本溯源,有的可以应墨场携备之需,有的品藻古代名帖和古今书家,实在是皇皇巨著,著作等身。今后范桂觉先生将更加努力,注重技道结合,计划用数年时间创作出一万幅书法小品。第二部分为:“不忘初心,笔墨传情”——范桂觉书法展。本次展览共展出了近百幅书法作品,五体兼备,形式多样,内容多为范桂觉自作诗、词、联,描写父母和家人之作,也是本次展览的一大特点。观其作,知其于二王手札、孙虔礼《书谱》用功尤勤。下笔活脱然不失厚重,气息高古、格调清雅。观其字形之大小、偃仰,线条之粗细、方圆、疾涩,章法之疏密、开合,墨色之浓淡、干湿,极富变化节奏之感,然又环环相扣,和谐自然,所谓“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是也。其小楷亦萧散简远,古意盎然,见功见性,功性兼备。书法博导陈志平这样评价范桂觉先生之作:习书之馀,兼善吟咏,又编著数种,心力尽瘁其中。其书博采众长,以二王为宗,用笔洒脱流畅,气息古朴高雅,略具自家面目。 第三部分为:“艺术生活化”——范桂觉陶艺书法展。以陶、瓷、紫砂、红木、玉石为载体之书法作品,书画同显、书陶相合。其陶以高温釉下彩工艺,经1240度高温炙烤而成,瓷坯产于中国瓷都景德镇,彩料为台湾“轻松画”釉下彩,颜料经高温煅烧后研磨成之,全程无变色。每一陶艺作品,笔墨生辉,精致高雅,陶彩耀人,珠联璧合,可把玩、可收藏,雅趣无穷,价值可沽。</h3> <h3>  本次活动正值“广东扶贫济困日”之际,作者之好友,为本村特殊家庭送上了一份帮助、一片爱心,尽了绵薄之力。范桂觉,清远佛冈人。现为广东书法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广东书法院专职书法家,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直属机关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广州市番禺区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出版专著与发表文章一百多万字。受邀为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晚创作“福”字作品,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称号。(李夏)</h3> <h3>  原打算去看看附近的荷花小镇,打听说今年天气不好,荷花也开得不灿烂……想不到来到土仓下客家围屋“四点金”的前面水塘也有盛开的荷花!</h3> <h3>  原来修建此围屋的主人是清四品官员郑英瑞(又名占三公),约180年前左右定居清城,天湖塘建有“郑宅”,新中国解放的时候郑宅后花园成为了清远县政府的办公地点,现在是商业旺地城市广场地方,天湖塘还保留着几栋青砖屋,闻名清城的郑中烈诊所就是在那里。</h3> <h3>  土仓下村原名为“存诚村”是典型的客家围楼建筑,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由官居四品官的祖先郑英瑞亲自筹备督建,耗时六十年才建成。</h3><h3> 土仓下村坐北向南,长80米、宽80米,总面积6400平方米,祠堂居中,呈回字型四角楼阁格局,也称“四点金”。</h3><h3></h3><h3><br></h3> <h3>重修中——</h3> <h3>  穿过正门楼,仔细观察古民居的建筑材料以灰沙和花岗岩为主、回望东西厢房石门楣上刻着方圆兼备的“履坦”“安止”四字。履坦的意思是行于坦途,比喻处境走向顺利。“安止”则安顿停留,安居乐业。</h3> <h3>  穿过正门楼,仔细观察古民居的建筑材料以灰沙和花岗岩为主、回望东西厢房石门楣上刻着方圆兼备的“履坦”“安止”四字。履坦的意思是行于坦途,比喻处境走向顺利。“安止”则安顿停留,安居乐业。</h3> <h3>  古民居呈回字形则有回家的意思,郑英瑞官人在外为官,回乡耗尽半生心血去建一处大宅,无非是一份对家的眷恋,“履坦”“安止”代表步入坦途奔向美好的生活,盼望子孙后代幸福安康。这何尝又不是古今每一位中国百姓的夙愿。</h3><h3><br></h3> <h3>  令我最叹为观止的是檐下、堂内精美绝伦的木雕,在佛冈县境内的古建筑里,我从未见过如此数量庞大惊人的木雕,工艺精湛,形象生动,简直首屈一指。</h3><h3> </h3><h3></h3> <h3>  在古民居里一些角落总是见到石臼、石椿、石磨等生活劳动工具,现在机械化已取代了原始工具,人们已经不再使用它们了,但仍可从它们身上依稀看到旧时土仓下郑氏村民聚族辛勤劳动的生活情景。</h3><h3> 目下已是荒草凄凄,断垣残瓦,一种荒凉悲伤不由漫上心头,位于中心位置的郑公祠在文革时已被人重创毁坏,剩下在荒草中的四根石柱,像是向人们敲响着文物保护的警钟。</h3><h3><br></h3><h3></h3> <h3><br></h3><h3>  据说当年土仓下的围屋里就生活了上百户人家,如今年青人都出外工作后都在外买楼或盖房,而在古民居生活的也只剩寥寥几户老人。漫步在古民居的巷道,由于岁月无情的冲洗……</h3> <h3>  准备辞别迳头去龙山吃晚饭返回清城了——跟大陂郑氏通德堂理事郑活中、土仓下的侄哥郑中诚、郑从健影留念。</h3> <h3>  一天的活动,从清城到佛冈——从佛冈南部走到北部——从北部走到南部——一返回清城……大家都辛苦啦!但还是收获满满的!</h3> <h3>在龙山御农香山庄吃完晚饭顺利返回清城了。</h3> <h3>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节——全体党员教师观看《红船驶进中国梦》</h3> <h3>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节——全体党员教师观看《红船驶进中国梦》</h3> <h3></h3><h3>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节——全体党员教师观看《红船驶进中国梦》</h3> <h3>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节——党支委 慰问60年党龄的退休教师陈国权老党员。</h3> <h3>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节——党支委 慰问重病党员教师邓小菊。</h3> <h3>老同学的心意,建党节的问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