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铁匠

<h3>  在长治市武乡县东北部的蟠洪河畔有一个古老的村庄----白和村。立村时间无准确记载,依据《武乡县志》推算,至少在1000多年前白和村已经有人迹。白和村地处武乡至辽县(今左权县)的必经之路,自古就是较大的商埠之地,加之煤炭资源丰富,造就了白和村商贾云集,手工业发达的繁荣景象。</h3><h3> </h3><h3> 其中,铁匠铺从清末开始,一直传承到今天。据最近成书的《白和村志》记载,虽然清末至民国年间的铁匠铺无法查清,但有姓名的师徒传承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白和村开过铁匠铺或一直到今天还在打铁的师傅有邓五则、焦吉贵、李保才、李有锁、李马元、孙国平、梁庆龙、孙丽军。</h3><h3> </h3><h3> 2019年6月23日,我们专程前往白和村拜访了正在打铁的孙丽军师傅。孙丽军师承其父孙国平,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现在他又使用了电锤、钢锉等机械和技术。生产的铁器,形状、外观、质量均有很大提高。每逢周边村镇赶集,他都会带着他的铁器前去销售,极大的方便了广大村民的生产、生活,同时也给他带来不小的经济收入。</h3> <h3>  打铁首先是下料。根据所打不同的铁器,选择相适应的铁块。如果要打造大的铁器,就得先把小铁块加热锻造成大铁块。如果打造小一点的铁器就得把大铁块加热裁剪成相适应的小铁块。铁块要反复锻打,去除杂质。</h3> <h3>  接下来是打坯。把相适应的铁块加热,一步步锻造成铁器的基本形状。</h3> <h3>  第三步是成型。在基本形状的坯胎基础上,一步步精细地锻造雕琢。</h3> <h3>  最后一步是淬火和打磨。铁匠打制刀、斧等锋利坚硬的铁器时,就需要淬火。淬火就是把铁器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放到冷水中快速降温,以达到提高铁器的硬度和耐磨性。</h3> <h3>  遗憾的是我们去的那天,孙丽军师傅打造的是一个小铲子,不需要淬火,且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看到淬火和打磨过程。</h3> <h3>  传统打铁手工艺,虽然现在也使用了电锤等机械,但还是那样的劳累、辛苦。孙丽军师傅说,他传承了父亲的这门手艺,也是在二十多年前,现在是没有人愿意再学这东西了。</h3> <h3>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乡村传统的打铁手工艺将面临失传可能。</h3> <h3>  但愿现代化的生产工艺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但愿我们的乡村百姓能通过不同的致富门路让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