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风光

尔东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一曲《满江红》让贺兰山名扬神州!贺兰山脉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圪垯位于银川西北,海拔3556米,是宁夏与内蒙古的最高峰。贺兰山脉为近南北走向,绵延200多公里,宽约30公里,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山体东侧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向东俯瞰黄河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山体西侧地势和缓,没入阿拉善高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苏峪口景区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在近万公顷的范围内,高耸入云的油松、村松、云杉等天然林木一望无际;吐红的樱桃,挂紫的丁香,披粉的蒙古扁桃等平分秋色灌木遍布山谷沟壑。层层林海造就的四季景观,色彩斑斓,变化无穷,令人叫绝。尤其是当您踏入国家森林公园的深化,登上青松岭的峰顶,人已处在苍茫林海之中。低头看百丈悬崖,放眼望郁郁葱葱;古松立于峭壁之间,残雪留存高山之巅。松涛 阵阵,云雾蒙蒙,宏伟险峻的景观给您一种回归大自然,陶醉大自然的美好心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nbsp;&nbsp;贺兰山在远古时代就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2016年国家首批20家之一),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在贺兰山东麓的拜寺口,坐落着一对砖砌古塔,它们就像两个孪生兄弟守卫在山口两旁,显得格外挺拔。它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拜寺口双塔。它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西夏佛塔,距今近1000年历史,是中国佛塔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具有很高的西夏考古、建筑、佛教的历史文化价值、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山口东侧的塔称为东塔,是一座正八角形建筑,高13层,每层塔檐下,各面都有各种兽头的浮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山口西塔也是13层高,较东塔粗壮外形呈抛物线状,曾发现梵文、西夏文题记和元代银币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这里出土的《吉祥遍至口和本序》为世界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印本,为中国印刷术发明时间的断代发挥重要作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 &nbsp; &nbsp; &nbsp;位于贺兰山东麓的滚钟口景区古为贺兰山胜境之一,现是宁夏最著名的避暑、游览胜地。</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滚钟口,俗称“小口子”。此山口三面环山,山口面东敞开,形似大钟。在景区中央有一座小山,又像是钟内悬挂着的钟锤,人称“钟铃山”,“滚钟口”由此得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这里还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的建筑,反映了当地宗教派别和睦相处的氛围。被联合国人居环境发展促进会等组织联合评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滚钟口的历史典故、传说和大型建筑遗址之谜更让滚钟口添加了一份神秘的色彩。被联合国人居环境发展促进会等组织联合评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