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八国游(1)—兼谈赫赫有名的哈布斯堡家族

王万法

<h1>       &nbsp; &nbsp;王万法  2019.7</h1> <h3><font color="#010101">  2019年6月偕好友东欧八国游,德国、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波兰,旅行社行程说是东欧游,准确地说应该是中东欧游。一路走来不断听到导游说起一个词语:哈布斯堡。究竟什么是哈布斯堡?它在欧洲历史上处于什么地位 ?先补充点历史知识才能比较好地理解。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哈布斯堡家族的祖居——瑞士阿尔高州的鹰堡。(网络图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哈布斯堡家族族徽——双头鹰。(网络图片)</font></h3> <p>  哈布斯堡家族(House of Habsburg) ,是欧洲历史上支系繁多的德意志封建统治家族,主要分支在奥地利,亦称奥地利家族。祖先是日耳曼人中的一支,来自法国,最早居住在法国阿尔萨斯,后来东迁到瑞士阿尔高州。11世纪初,由于该家族的主教斯特拉斯堡的维尔纳在此建立鹰堡(哈布斯堡),其家族便以哈布斯堡为名。</p><p>  哈布斯堡家族统治时期从1273年起一直延续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其家族成员曾出任罗马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公爵、大公、奥地利帝国皇帝,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西班牙国王,葡萄牙国王,墨西哥皇帝和今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境内及南斯拉夫地区若干王国、公国的国王、大公与公爵等,而西班牙帝国的统治范围除了欧洲地区外还包括美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由此可见家族势力之大,范围之广。是欧洲历史上统治时间第二长(645年)、统治地域最广的封建家族。</p><p><br></p> <h3><font color="#010101">1912年出版的The Cambridge Modern History Atlas,描绘1547年米尔贝格战役后哈布斯堡帝国的版图。其领土以绿色显示。1556年开始,版图由荷兰伸延至法国以东和意大利南部。(网络图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到欧洲的第一天(整个行程的第二天)就听导游介绍了哈布斯堡家族。当天上午游览德国慕尼黑。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说过:“一个人只有见过慕尼黑,才有资格说他见过德国。”&nbs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  德国慕尼黑的马克斯·约瑟夫广场,广场以约瑟夫(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青铜雕像为中心,他的东侧是慕尼黑国家剧院,北侧是国王宫殿(模仿佛罗伦萨的彼提宫建造,现为博物馆),在这座建筑后面,就是整个维特尔斯巴赫皇宫建筑群,它融合了文艺复兴、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和古典主义各种风格,包括十座宫廷,其一部分开放为由130个展厅组成的博物馆,被视为当今欧洲最重要的宫殿艺术博物馆之一。遗憾的是,本次游程没有入内参观的计划。(注: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是巴伐利亚著名的大家族,统治巴伐利亚长达几百年,茜茜公主就出自该家族。)</h3></font></h3> <h3>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塑像</h3><h3>  左手持权杖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及奥地利大公腓特烈(另译作弗里德里希)三世的长子,是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罗马人民的国王卡尔五世,西班牙王卡洛斯一世)的祖父,亦是哈布斯堡王朝鼎盛时期的奠基者。马克西米利安的儿女,多与外国王族通婚,孙子成功地取得西班牙这个殖民帝国的王位,使得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的影响大大增强,再加上自己的神圣罗马帝位,使查理五世成为欧洲的盟主,更令哈布斯堡王朝成为一个"日不落帝国"。</h3><h3>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被称为"最后的骑士",既具有中世纪风范,又有文艺复兴君主的气质,是一位学者和诗人,是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的保护人。他在战争中则是一位胸怀韬略的统帅,也是德意志雇佣兵和帝国炮兵的缔造者,火炮技术的专家。著有半小说性质的个人自传《白色的国王》(Weiss König)。<br></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广场的东侧是慕尼黑国家剧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马克西米利安大街,广场南侧(图片右边)是带有新文艺复兴拱廊的特林-耶滕巴赫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慕尼黑另一处著名的景点是玛利亚广场。广场上的新市政厅正面装饰有巴伐利亚统治者们的立式雕象,此外还有圣人雕象、神话故事雕象、城市纹章、慕尼黑历史人物雕象、动物和跳舞面具雕塑,整个建筑布局恢宏、装饰华丽,巍峨壮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市政厅85米高的钟楼上有全德国最大的木偶报时钟(Glockenspiel),每天11、12、17点以及晚上21点的整点时,就会有真人大小的32个木偶演出历史剧,内容是1558年威廉5世的婚礼情景,随着正点的钟声敲响,木偶翩翩起舞,吸引了大批游客在此逗留观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旧市政厅位于玛利亚广场东侧,是1874年以前的慕尼黑市政厅所在地,旧市政厅在二战中遭到严重损毁,它虽然已不再是行政中心,仍得到完善的修葺,重建工作最后持续了几十年,一直到1975年才全部结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石柱上的圣母玛利亚,广场名称的由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圣母教堂,它是天主教慕尼黑-弗赖辛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是慕尼黑最大、最古老的教堂。(网络图片)</p><p>  围绕着玛利亚广场为核心的古典建筑将巴伐利亚的传统文化严严实实地裹在怀中,圣母教堂、皇家啤酒屋、王宫博物馆和老彼得教堂等诉说着慕尼黑不凡的身世。穿行在慕尼黑典雅的古建筑中,谁能想到这是一座被战争无情摧毁,却被分毫不差地在废墟上重建的文化名城?</p><p>  </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广场上留一张小集体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离开德国慕尼黑,来到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因斯布鲁克的含义是因河上的桥。因斯布鲁克北临德国,南临意大利,西面通往瑞士,东面通往首都维也纳,地处布雷根茨-维也纳东西向谷地及经布伦纳山口南北要道,这是一个位于中欧十字路口的城市。该市建立于1239年,1363年由哈布斯堡王朝的一支旁系管辖;在1420~1665年间这里一直是奥地利首都,是皇帝的居住地。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皇帝在位期间(1490~1519)因斯布鲁克成为欧洲艺术和文化的中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大街上远眺阿尔卑斯雪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条中心区的步行街叫玛丽亚·特蕾莎大街,为的是纪念哈布斯堡家族唯一的女皇帝。</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有名的黄金屋顶,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为了纪念订婚而建造的,用了2657块镏金铜瓦,它是因斯布鲁克的标志性建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安娜柱是因斯布鲁克山城的象征,她矗立在因斯布鲁克市中心的玛丽亚·特蕾莎大街(Maria-Theresien-Strasse)。柱头之上是一尊圣母玛利亚像,她神色凝重地眺望着远方的雪山。在安娜柱的基座上,我们还可以见到蒂罗尔的保护神和其他圣人的雕像。这座看上去宁谧安祥的安娜柱记载的却是一件历史上的纷争。1706年,蒂罗尔州议会中享有特权等级的代表们共同出资建造了这根安娜柱,为的是纪念1703年巴伐利亚军队撤离因斯布鲁克。这根柱子建造于7月26日,而这一天正好是安娜的命名日,纪念柱因此而得名。(注:圣安娜是圣母玛利亚的母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因斯布鲁克仍然保持着中世纪城市的容貌,在街上,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楼房鳞次栉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街头艺人的表演引得两个小家伙全神贯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行为艺术家的表演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font></h3> <p>  快看!一幢漂亮的房子。</p><p>  海尔布陵屋(黑柏林屋)坐落在黄金屋顶对面,得名于它在1800年至1827年的主人塞巴斯蒂安·海尔布陵,是一座立面非常华丽的大楼。1725年,约翰·菲舍尔买下了这幢建于15世纪中世纪晚期的的房屋并于1730年为这座房子添加了三角檐饰,在楼房表面上的挑楼和立面装饰上了石膏花饰,花饰由天使、花卉、贝壳等各种巴洛克风格的元素组合而成。经过1980年维修复原后,这座房屋成为了老城中市民阶层富丽堂皇建筑的典型代表。</p><p><br></p> <h3><font color="#010101">  走在玛丽亚·特蕾莎大街上,无意中又发现了一栋有意义的房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看了铭牌才知道与大名鼎鼎的音乐家莫扎特有关。原来1769年12月14日,13岁的莫扎特与他的父亲利奥波尔德·莫扎特在此房子里住过。看来,城虽小,故事并不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  玛丽亚·特蕾莎大街最南端的小凯旋门,是特蕾莎女王为其儿子利奥波德结婚纪念而于1765年修建的。因同时其丈夫弗朗茨·施特凡去世,所以在其南侧刻上了“生与幸福”,而在北侧刻上了“死与悲伤”的字样。(网络图片)</h3><h3>  因斯布鲁克也有哈布斯堡的皇宫,不在计划行程中,所以没去。</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二天住宿在因斯布鲁克郊区,第三天早晨离开因斯布鲁克,来到萨尔茨堡。</font></h3> <p>  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中部的萨尔茨堡州和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交界处,是奥地利萨尔茨堡州的州府,也是重要的欧洲交通枢纽之一,是奥地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萨尔茨堡(Salzburg)的名字可以分解成Salz和Burg,前者意为德语“盐”,后者意为“高地”。公元755年开始,这里因为发现了盐矿而变得繁荣。萨尔茨堡从古至今,经历过自治,靠盐通商发家,有过被德国、奥地利抢夺的阶段,经历过二战的苦难,一直到今天。</p><p>  出生在萨尔茨堡的著名人物有:<br>  克里斯琴·多普勒,奥地利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多普勒效应的发现者。<br>  赫伯特·冯·卡拉扬,奥地利著名音乐家、指挥家。<br>  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奥地利古典音乐作曲家,音乐天才。莫扎特生于萨尔茨堡,并在此度过童年,如今他出生与生活的居所已成为萨尔茨堡的吸引游客的主要资本。<br>  。。。。。。<br></p> <h3><font color="#010101">  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米拉贝尔花园。</font></h3> <h3>  米拉贝尔花园是总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为他的情人所建造的宫殿和花园,当时以这位情人的名字命名为“阿尔滕奥宫”,沃尔夫·迪特里希的继任者马尔库斯·西蒂库斯为了抹去这段不光彩的故事,将其改名为“米拉贝尔宫”,“米拉贝尔”是个意大利女人名,意思是“惊人的美丽”。</h3><h3>  米拉贝尔花园以其美丽和文化底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作为以前主教庆祝大厅的大理石大厅,今天已经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婚礼大厅之一。在这座大厅里利奥波尔德·莫扎特与他的儿子沃尔夫冈·莫扎特一起演出过。除此之外,大理石大厅主要用于会议、纪念活动和有情调的音乐会。今天这里是萨尔茨堡市长及市政办公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花园里的很多塑像是根据希腊神话塑造的,这座塑像是讲海神抢走美丽少女忒尔菲的故事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众多精美的塑像讲述着各种神话故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  吸引着成千上万游客的不仅是美丽的花园、精美的塑像,而更是它的文化上的知名度,这里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之一。</h3><h3>  重看了电影《音乐之声》,发现了熟悉的喷泉。</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熟悉的飞马雕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  熟悉的台阶。</h3><h3>  ……这些都可以在《音乐之声》中找到。</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萨尔茨堡市议会的一块有关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皇帝在1816-1866年活动记事的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离开米拉贝尔花园,在萨尔茨河的桥上远眺地处老城区的萨尔茨堡要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桥边挂满了象征爱情的同心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桥头的《骑自行车者》雕塑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萨尔茨堡老城的粮食胡同九号是莫扎特的出生地,现在是莫扎特博物馆,吸引了大批游人前来参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莫扎特,奥地利古典音乐作曲家。这位音乐神童,四岁就自己学作曲,八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部交响乐曲,他35年短短的一生写出了大量的古典音乐作品,包括:歌剧22部,交响曲41部,钢琴协奏曲27部,小提琴协奏曲6部,此外,他还写了大量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网络图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萨尔茨堡大教堂,是天主教萨尔茨堡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它是萨尔茨堡市规模最大的教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教堂的三扇大门分别代表着:忠实、宽恕、希望。四位高大的圣徒守护着这座神圣的教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教堂的穹顶。(网络图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极富特色的内景。无论是高高在上、巨大的圆顶天穹还是在门廊的拱顶上,遍布着制作精细的浮雕和壁画,讲述着圣经里的故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与主祭坛相对而立的、在大门上方的大管风琴庄重威严,享有欧洲最大管风琴的称号。莫扎特在担任宫廷管风琴师期间,创作了许多不朽的宗教音乐。当摄人心魄的音乐声响起的那一刻,会是如何震撼心灵的冲击……(网络图片)</p><p>  这架体量巨大的管风琴,因为被莫扎特使用过而意义非凡。它见证了莫扎特的受洗,目送了卡拉扬的灵柩……</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今天是弥撒日,教堂里挤满了信徒信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离主教堂不远处的莫扎特广场中央,树立着这位音乐神童的纪念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建于1903年的莫扎特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  萨尔茨堡要塞坐落在要塞山上,是萨尔茨堡城市的标志,要塞长250米,最宽处150米,是中欧现存最大的一座要塞。</h3><h3>  回来后对照照片、地图和影片才知道,这张照片的下部往右过去没多远就应该是电影《音乐之声》里的修道院的取景地诺恩伯格修道院(Nonnberg)。</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  哈莱恩盐矿外景。这是萨尔茨堡地区的另一个景点。</h3><h3>  盐矿是政教合一时期大主教手中的摇钱树,萨尔茨堡主教自古以来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垄断盐的销售,也为维也纳的皇室提供了大量财政收入。萨尔茨堡周边开采盐矿的历史已经将近4000多年了,这里的盐矿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盐矿。</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下盐矿要穿专门的工作服,换上工作服都感到很新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进出矿井要坐小火车,实际上就是一个挨一个地坐长板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从矿井的上一层下到下一层是要坐滑梯的,当然,这个滑梯不是幼儿园的小滑梯,而是上下几十米、坡度陡陡的大滑梯。一左一右两根打磨得光溜溜的粗圆木,&nbsp;人就跨骑在上面,脚离地,手不扶,飞速而下,真有点刺激。坐了滑梯才知道,换工作服也有保护你的裤子的作用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矿井下,穿着这样的衣服,有人玩起装神弄鬼的把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盐矿下面弯弯曲曲,一直通到德国去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里是德国和奥地利的地下边界,不过在这儿过境是不要查验护照的哦!在井下,暂时又回到了德国,不过,过一会儿还是要回奥地利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开采多年已经掏空了的盐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狭窄的矿井,盐矿工人的工作是很辛苦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小小的一罐盐,是这次盐矿井下旅游的纪念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美丽的萨尔茨堡沃尔夫冈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雅致的沃尔夫冈湖滨小镇。</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湖区短暂停留后,去往下一个景点——哈尔施塔特小镇。</font></h3> <p>  哈尔施塔特(Hallstatt)是奥地利上奥地利州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的一个村庄,位于哈尔施塔特湖湖畔,海拔高度511米。2005年12月有923名居民。其名称中的Hall可能源自于古克尔特语的"盐",得名于村庄附近的盐矿,历史上这一地区就因盐而致富。</p><p>  美丽的奥地利哈尔斯塔特小镇,我们来了!</p><p><br></p> <h3><font color="#010101">  湖边,优雅的天鹅在湖中戏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各具特色的房子层层迭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干干净净的小镇,小小的广场上人们悠闲地坐着休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棋迷们在巨大的国际象棋盘上对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街边商店琳琅满目的橱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众多的旅店等候游客入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拍摄小镇照片的最佳角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湖边休息时发现了一块有意义的石碑:弗朗兹·约瑟夫一世皇帝与巴伐利亚伊丽莎白皇后(茜茜公主)结婚25周年纪念碑。1879年4月24日皇帝和皇后曾到此一游。</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离开这么美丽的哈尔斯塔特小镇前必须留影一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当晚,住宿在漂亮、宁静的菲尔兹莫斯小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酒店外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清晨起来,抢拍几张风景照。远处的雪山,近处的森林、房屋,构成一幅幅美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路边绿色的草地,茂密的森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酒店旁边湍急的小河,流淌着雪山上融化的雪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小镇上有个小小的广场,广场上有个小小的舞台。小镇上有众多的旅馆和饭店,还有银行、面包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菲尔兹莫斯小镇是个运动休闲小镇,在这儿可以进行网球、游泳、山地自行车以及各种雪上运动,最高山峰3004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本集结束,敬请斧正并期待下一集。</font></h3> <h3>附录: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世系表  &nbsp;</h3><h3><br>国王鲁道夫一世 (1218-1291) 1273年登基为</h3><h3>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br>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一世 (1255-1308)<br>国王美男子弗里德里希(1286-1330)<br>?(1330-1439年间无法考证)<br>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1397-1439) 1438年登基为</h3><h3>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匈牙利国王<br>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 (1415-1493) 1440年为国王&nbsp; </h3><h3>    1452年登基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br>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1459-1519) 1493年登基<br>皇帝查理五世 (1500-1558) 1519-1556年任皇帝 <br>皇帝费迪南一世 (1503-1564) 1556年登基<br>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二世 (1527-1576)<br>皇帝鲁道夫二世 (1552-1612)<br>皇帝马蒂亚斯 (1557-1619)<br>皇帝费迪南二世 (1578-1637)<br>皇帝费迪南三世 (1608-1657)<br>皇帝利奥波德一世 (1640-1705)<br>皇帝约瑟夫一世 (1678-1711)<br>皇帝查理六世 (1685-1740)<br>皇帝弗朗茨一世 (1708-1765) 1745年登基 <br>  夫人玛丽亚·特蕾莎 (1717-1780)[实际掌权者,</h3><h3>    此时哈布斯堡家族男系中断]</h3><h3>皇帝约瑟夫二世 (1741-1790) 1765年登基 <br>皇帝利奥波德二世 (1747-1792)<br>皇帝弗朗茨二世 (1765-1838)<br>皇帝费迪南四世 (1793-1875)<br>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1830-1916) 1848年登基为</h3><h3>    奥匈帝国第一任皇帝(茜茜公主的丈夫)<br>皇帝卡尔一世 (1887-1922) 1916-1918年任皇帝<br></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