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六月的烟台,有一丝海风的凉爽,也有一丝夏日的热情。莱山区教研室会议室里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英语青年教师共同体成立后的第二次沙龙活动在这里举行。自莱山区英语青年教师共同体成立以来,成员们在微信群内轮值打卡,或分享教育故事,或分享地道英语文化素材。</h3><h3> 本次共同体活动聚焦青年教师研究中的兴趣点,来自莱山区中小学的8位青年教师,在中小学两位英语教研员的引领下,畅所欲言,共话如何找准发展的突破口,走向名师之路。 </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h3> 本次活动以“应势而动谋发展,守正出新求突破”为主题,首先是初中英语教研员吕艳芹老师发表了主旨讲话,从青年教师如何客观看待影响自身成长因素、理性选择加快发展举措、追求过硬质量独树一帜,勇于变革彰显风格,勤于教科研知行合一等方面,鼓励青年教师找准自己研究的兴趣点和发展的突破口,携手共同走向名师之路。 </h3><h3> 八位青年教师结合自己入职以来的学习和工作,逐个发言总结,亮出自己的研究兴趣点,提出自己发展中的困惑。 </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 黄海路小学高媛媛老师从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展开,从词汇教学、阅读拓展方面讲述了自己在小学英语自然拼读与阅读结合的想法,并展示了自己在创编词汇册子、汇编绘本等方面的部分做法。</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莱山第五小学李雨老师对自然拼读教学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寻求以小学英语课本第四课的语音教学为突破点,重新进行归纳整合,以思维导图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然拼读的学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解甲庄中心小学蒋雪老师的关注点也在自然拼读与阅读的结合,提出了将自然拼读与Reading A-Z结合起来的建议,并陈述了自己在如何利用国外材料,提升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想法。提出了在农村小学,自然拼读到底何时启动合适,学生运用到什么水平才可以过渡到阅读的困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烟台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的乔莎莎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感悟,提出“除了知识,我们还能教给学生什么?”列举了详细的课堂教学案例,陈述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让语言生活化,让英语‘活’起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烟台大学附属中学中学部刘杨老师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口语表达、书写表达进展缓慢的问题,阐述了自己“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英语交流,用英语思维”的想法,并提出自己今后的研究将围绕“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烟台大学附属中学中学部梅海玲老师对心理学有着浓厚兴趣。她从自己工作经历谈起,从工作初“有亲和力”却失败的班主任,到现在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分享了心理学研究对自己的改变,同时提出了当下自己对于“时间管理”的困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烟台永铭中学的于飞飞老师分享了她在初四毕业班英语教学中的点滴感悟。从批作业的“瓶颈”引发了对“小组合作竞争机制”的重新思考,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初中英语课程,挖掘了自己的“如何提高初四毕业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方面的兴趣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莱山区院格庄中学的李娜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方面的具体做法,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提出了“以锚图为方法,制作学生成长轨迹,呈现‘锚图版’成长档案”的想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每位老师们精彩分享之后,两位教研员都会给出专业中肯的指导建议。小学英语教研员王丽敏老师指出,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应当融合,二者相辅相成。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习好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初中英语教研员吕艳芹老师鼓励老师们,面对教学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办法总比问题多,要利用好现有的条件,寻找自己的突破口,“简单的事重复做,就会成为专家;重复的事坚持做,就会成为赢家。”</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两位教研员向共同体成员提出了接下来轮值任务——每人每周三篇文章,通过书写促进成员们个人反思,提升教研能力。同时,每位青年教师也要认真研究好教育教学理论,扎实进行课堂教学,做好“八个一”,勤学习,多交流,共进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共同体里,没有教师科层制的束缚,有的是教师平等而朴素的交往;没有教育的功利思想,有的是淡然处之的态度。在这里,成员们的心灵自由,思想开放,勇于尝试,乐于分享。青年教师们学着从容地从异己的角度来反思自我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意识到当困难来临时,学习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在反思与学习轮回中,喷涌出他们快速成长的火花。</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