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5月30日在大麦上订了票,苦等一个月,6月29日,这场美学盛宴终于开讲。六位行业顶尖的空间美学艺术家,分别从结构、色彩、设计、嗅觉等多个方面分享了他们的观点。演讲节奏很紧张,早上九点到下午六点,除了中午留一小时吃饭,其他时间都在讲。</h3><h3>精彩目不暇接,信息量太大,必须做笔记重新为自己梳理一遍。</h3> <h3>演讲地点在昆明广福路的云南省大剧院。</h3> <h3>就是这里面,安检挺严,我的矿泉水都被要求当面喝一口。</h3> <h3>这是《在场·演讲》的舞台设计。为了营造“沉浸式美学力演讲”的氛围,舞台上铺满了云南高原的红土,留出一块空地,铺上镜面效果的台布,像一汪清泽,倒映着背景图的色彩。</h3><h3>背景图前垂下一帘薄纱,制作出朦胧的效果。</h3> <h3>在我见过的文化活动中,摄像机都是藏在暗处以免影响观众视觉,而《在场·演讲》的舞台策划人却将摄像机“大拽拽”地放上舞台,还给打个光效。这独特的设计,似乎是表达:这一刻,需要被记录。</h3> <h3>《在场·演讲》这个演讲主题取得特别好。“在场”,不仅是名师就在现场的意思,也是“气场”在场的意思。</h3><h3>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我们虽然可以通过网络搜到很多名师的免费讲座,可我们依然愿意掏钱来现场听他们本人讲,为的就是近距离感受他们强大的艺术气场,迎接他们艺术魅力的熏陶。</h3> <h3>主办方为观众建立了微信群,及时将老师短视频、高清照片发群里,演讲结束后及时把剪辑好的录像分享出来,很贴心的服务,点赞!👍由于我的座位有点远,拍摄效果不理想,这篇笔记里不少图片都来自于主办方。</h3> <h3>先按出场顺序给六位名师来个集体亮相,随后再展开来聊。</h3><h3>肖全,被誉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不看肖全不摄影”,“肖全拍谁,那张照片就是谁一生中最好的照片”。神一般存在的人物。</h3> <h3>华黎,中国著名极简主义建筑设计师,设计过很多城市的地标式建筑。</h3> <h3>陆蓉之,第一位华人女性策展人,艺评家。陆蓉之一生太传奇,待会详细介绍,与华黎推崇的“极简主义”相反,陆蓉之是一名“极繁主义”倡导者,她还被邀请拍摄Gucci2019年的形象宣传片。</h3> <h3>荘卉家,气味美学家,供职欧美多家大牌公司,提供香水研发。听荘老师的课不能走神,因为她汉语讲得很不好,不知道怎么表述时,她就直接讲英文。</h3> <h3>梁建国,目前国际上最能代表中国的室内建筑大师,也是本场演讲的大咖之一。他是新中式装饰风格的开山人。</h3> <h3>朱赢椿,中国最顶尖的书籍设计师,他设计的书籍封面多次拿过国际最美书籍、中国最美书籍等大奖。淘宝有他的著作,感兴趣可以买来看,写得非常有意思。</h3> <h3>很多美学爱好者都期待着这场演讲。我花了几百大洋,座位安排在剧院二楼的第一排中间。估计楼下座位靠前的,要么是特邀来的云南省文化名人,要么就是舍得花一千八百大洋买VIP票的土豪。</h3> <h3>二楼第一排中间,那个渺小而坚定的我。</h3> <h3>演讲开始之前,自然音乐艺术家陈志朋带领他的团队演奏来自大自然的声音。</h3> <h3>来感受下这独特的音乐</h3> <h3>第一位演讲的名家:人像摄影师肖全。随便一百度,他的标签都是顶尖级的: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不看肖全不谈人像摄影、肖全拍谁,那张照片就是谁一生中最好的照片……</h3> <h3>肖全老师真是要才华有才华,要颜值有颜值,您看得出他已经60了吗?</h3> <h3>肖全的人像像一把手术刀,能准确剖析人物内心。在他大量的作品中,一些名人照片被大众熟知。这是肖全拍的三毛,一瞬间把三毛的叛逆和孤独挖掘得透透的。</h3> <h3>爱“吆喝”的老谋子</h3> <h3>才华横溢又不羁的姜文</h3> <h3>偏要横行的“那一只螃蟹”——崔健</h3> <h3>释放自我,唐朝乐队</h3> <h3>眼睛里全是戏的灵气演员迅哥</h3> <h3>不愿入俗世的窦大仙</h3> <h3>文化流氓王朔</h3> <h3>不爽就骂且骂得好、骂得对的艺术斗士陈丹青</h3> <h3>王安忆,文笔温婉却绵里藏刀。</h3> <h3>特立独行的舞蹈家杨丽萍</h3> <h3>苦难揭发者——余华</h3> <h3>我一直期待肖全老师能分享一点关于怎样拍好人物肖像的建议,但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他只是不断讲述他的人生经历和他拍摄别人时的一些趣事。</h3> <h3>而且,肖全本人的样子完全颠覆了我对他的想象。想象中,他作为那么多中国第一,应该是很自信、很健谈的,可事实上他的声音很温和,甚至偶尔带点小结巴,上台后就乖乖地站着不动,两只手一直不安地合在腹前。</h3> <h3>全程就这个姿势,站着不会动,似乎有点小紧张。</h3> <h3>连和别人合影也这样。</h3> <h3>没过多久,我忽然明白了。肖全看上去不自信、有点不安甚至带点小紧张,是让他成为最好的人像摄影师的关键!因为要拍好一张人像,就得快速让对象在镜头前完全展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肖全的“小紧张”和温和的、略带结巴的语气,会让对方放松紧惕,消除距离,很乐意在他面前放松,展现自己最真实的样子。</h3> <h3>第二位登台的演讲者是中国极简主义建筑设计师——华黎。他演讲的关键词是:地平线。</h3> <h3>华黎的建筑设计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呼应。他很反感在一片宽阔的空地上,很突兀地建造一栋与环境毫无联系的建筑。他的建筑作品都不高,有的甚至是下沉式的,即为了保全建筑物周围的视野,在地上挖个大坑,把建筑物建在坑里。</h3> <h3>华黎设计的下沉式庭院。</h3> <h3>这是华黎在青岛设计的天鹅观景点。扁平的外观就像天鹅的翅膀,与周围的沼泽融为一体。</h3> <h3>这是华黎设计的悬空海景房。在地面上开了个方形,透过去可以看见脚下的海景,走到阳台,能看见远处的地平线。这是与周围环境有呼应的房子。</h3> <h3>华黎提出,任何建筑,都要有意识地照顾周围环境的感受。周围的自然环境,即是“地平线”,如果你要在一个场地建造一个建筑物,一定要让人们在建筑物里看到“地平线”。</h3> <h3>华黎对于居室的理解。</h3> <h3>第三位上场的演讲者是个传奇人物——70岁的艺评师,也是华人女性第一位策展人:陆蓉之。</h3> <h3>作为艺术圈的风云人物,陆蓉之被贴上各种标签:出身世家、祖父陆景清曾是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书记、外公来自上海郁氏大家族、台湾地区新党主席郁慕明的外甥女,女婿是沃尔特迪斯尼的亲孙子……</h3> <h3>陆蓉之16岁拜张大千为师。</h3> <h3>老公是著名古书画鉴定大家傅申。</h3> <h3>70岁了,为了这场演讲,前一晚在酒店做PPT</h3><h3>做到凌晨4点多,ppt里包含300多幅艺术作品。演讲后,她告诉我们一个链接,她居然把ppt免费送给我们了!</h3> <h3>陆蓉之17岁时的画作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成为台北故宫收藏画家年龄最小的一位。如今她已70岁,今年受邀Gucci,成为2019年度Gucci形象展示片的模特之一!开挂的人生!</h3> <h3>陆蓉之老师断言,艺术将从极简主义向极繁主义发展。极繁主义,也是极烦主义,反映现代人焦灼、繁复、杂乱的生活状态。</h3><h3>下图是陆老师的鞋子,一双极繁主义的Gucci。</h3> <h3>陆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我们思考:如何准确表达“椅子”?是从字典里的解释?还是椅子实物?或者是画里的椅子?</h3><h3>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艺术命题。</h3> <h3>陆蓉之厌恶潮艺术,她认为任何能成“潮”的艺术,都会限制人的想象力,从而把艺术变成生产线,衍生品变成主流。</h3> <h3>上午三场演讲结束,中午一小时休息时间。为节约时间,叫了外卖。</h3> <h3>下午第一场演讲者——气味美学家:荘卉家。</h3> <h3>荘卉家毕业于美国纽约普拉特艺术学院,视觉传达研究所硕士。活跃于欧美时尚设计圈。服务的客户包括劳斯莱斯汽车、瑞士宇舶表、欧莱雅集团、雅诗兰黛集团等。</h3><h3>2003年开始多次入选被誉为香水界“奥斯卡”的年度香水大奖FiFi Award 的设计创意奖。她写的书被选为全世界香水入门必读书之一。</h3> <h3>听荘老师讲话非常费劲,因为她的声音太轻了,且中文讲得不大好,全程一半英语,一半中文。</h3> <h3>荘卉家的演讲,为我开启了认识世界的新思路:她教我们用气味定义万物,行走的时候,用鼻子记录环境特征。荘老师说,伦敦是公园里那种绿树青草味的,巴塞罗是西班牙美食的味道,中国广州则是叉烧包味的。</h3> <h3>荘卉家演讲结束快时,要大家想一想如何用气味定义自己的家乡?我想,宣威大概是火腿味的。</h3> <h3>罗平是油菜花味的。</h3> <h3>富源是羊肉汤锅味的</h3> <h3>会泽是苦荞粑粑味的。</h3> <h3>麒麟区是韭菜花味的。不好意思,吃货的气味世界都是美食。</h3> <h3>下午场,第二位演讲者——中国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室内装饰大师:梁建国。</h3> <h3>极简主义+中国元素的“新中式风格”,梁建国老师是开山人。</h3> <h3>来看看这些绝美的作品。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h3> <h3>梁建国老师展示了大量作品图,让我们大饱眼福。这种风格被国际认可,反映出世界对中国推崇“文化自信”的赞许。</h3> <h3>演讲的最后一位上场者:中国最顶级的书籍设计师朱赢椿。</h3> <h3>朱老师说,他的很多设计灵感都来源于自然。他没有留学深造的经历,也没有拜在名师门下,培养他的,是NAU,即Natural Art University——自然美术大学。</h3> <h3>朱老师“自然为师”的理念。</h3> <h3>朱老师在南京的工作室,他目前除了一些艺术头衔,还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化研究室的主任。</h3> <h3>朱老师对万物都保持着好奇与爱。这是他设计的“便形鸟”。他说,万物都是可爱的,可人们总是喜欢好看的东西,那些不美的,真的就不美了吗?</h3> <h3>朱老师很喜欢小动物,这是他养的猫:切糕。真是一只昂贵的猫!</h3> <h3>以前养的甲虫逃跑了,他雕了个塑像以纪念。</h3> <h3>工作室一只苍蝇撞玻璃死了,他郑重掘墓厚葬。</h3> <h3>还写了挽联。</h3> <h3>正是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崇拜,朱赢椿设计出干净、独特又回归自然的作品。以下是他设计的书籍。</h3> <h3>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六点,收获满满。另外,5月30日订票时,主办方承诺转发消息并点赞最多的观众,将在演讲结束后获得一个美学大礼包。我腆着脸皮在朋友圈请大家帮我点赞,谢谢大家了,祝点赞的朋友统统家庭幸福!万事如意!🌹</h3> <h3>朋友们的情谊是满满的,我果然成了全场点赞NO.1,但主办方的神秘美学大礼包让人有点汗颜!😅一个布袋子,一本笔记本,一支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