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去欧洲看看一直是我多年的愿望,今年才得以成行,2019.6.26—7.7我们夫妻俩如愿以偿地踏上了欧洲浪漫之旅。但这次的欧洲跟团游给我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尽管如此,我还是尽量多拍点照片,以不负此行。</p> <p class="ql-block">这次欧洲游在欧洲的11天内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游览了奥地利、意大利、瑞士、法国、德国、捷克。</p> <h3>6月26晚上我和先生从南昌乘飞机到西安咸阳机场,到达西安后入住机场酒店。</h3><h3><br></h3> <p class="ql-block">6月27日我们一行35人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集合在丫丫领队的带领下搭乘东方航空公司空客330于北京时间下午二点四十分飞往捷克首都布拉格。在飞机上别人都戴上耳机开始看前排座椅后背小屏幕上的电影电视剧,我只关注飞行路线和飞行距离,我看到飞机将在地球上划出一道美妙的弧线</p> <h3>6月27日捷克时间晚上七点(中国时间6月28日凌晨一点,时差6小时)到达捷克首都布拉格。晚上入住布拉格酒店</h3><h3><br></h3> <h3>6月28日早餐后我们并没有在布拉格停留,而是出发去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h3><h3><br></h3> <h3>布拉格到维也纳的沿途风景。</h3><h3><br></h3> <h3>从布拉格出发乘坐了五个多小时的旅游大巴。我们来到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h3><h3><br></h3> <h3>维也纳位于多瑙河畔,是奥地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首都。其市中心古城区被列为世界遗产。</h3><h3><br></h3> <h3>可惜在维也纳我们只是个短暂的停留,中午吃完午饭后我们去维也纳玛丽娅•特蕾西亚女王广场及英雄广场游览。在金色大厅外拍了几张照就离开了维也纳。</h3><h3><br></h3> <h3>特蕾西亚女王广场是一个布局得非常典雅的广场,平坦的广场四周草地如毯,草地上的花木修剪得整整齐齐,广场中间矗立着玛利亚.特蕾西亚的巨型塑像,塑像两侧的两栋完全对称的建筑,左边是自然史博物馆,右边是艺术史博物馆。</h3><h3><br></h3> <h3>这两栋孪生子般的博物馆建于1872年至1881年,1891年开放,由建筑师高特弗里特•森佩尔和卡尔•冯•哈森瑙尔设计,建筑师选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来装扮它们。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和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更是中世纪集雕塑与建筑为一体的精品,其中的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是全世界第四大艺术博物馆之一,是世界上收藏鲁本斯、丢勒、伦勃朗、拉斐尔、提香等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画家作品最多的博物馆,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参观。</h3><h3><br></h3> <h3>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的雕像,高达19.4米,从1888年5月13日那天起,高高在上的女皇就座落在那个以她名字命名的广场中央,她右手前伸目光俯视,似乎在向她昔日的臣民问候,又似乎是在向她的文武官员下达命令。奥地利伟大的女皇特蕾萨有6个儿子,10个女儿,俗称欧洲各国皇帝的丈母娘。也称史上最牛丈母娘。</h3><h3><br></h3> <h3>特蕾西亚女王广场对面与一条马路相隔的是霍夫堡皇宫和英雄广场</h3><h3><br></h3> <h3>这是霍夫堡宫的外门和进英雄广场的正门,也叫英雄门、士兵门。霍夫堡皇宫外门是弗兰茨一世皇帝时代的产物。它由彼得诺比勒设计,并完全是由士兵们动手建造的。一八二四年,这座富丽堂皇的大门专门选在莱比锡大会战(盟军第一次从拿破仑军队手中收复失地)的纪念日落成,以此为弗兰茨皇帝败北雪耻。霍夫堡宫殿曾经是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皇帝冬宫是弗兰茨一世皇帝时代。</h3><h3><br></h3> <h3>来到英雄广场,人们不得不为眼前这富丽雄伟的庞大皇宫建筑群而震撼。霍夫堡宫殿是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宫殿建筑。霍夫堡宫殿曾经是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皇帝冬宫(夏宫是美泉宫)。今日的霍夫堡宫殿是奥地利的总统官邸所在地。霍夫堡皇宫曾经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居住地,直到一八零六年,弗兰茨一世皇帝宣布这个神圣帝国的解体。</h3><h3><br></h3> <h3>1938年希特勒在此宣告德奥合并。</h3><h3><br></h3> <h3>可惜我们霍夫堡皇宫没有时间去,只是在英雄广场上看了看。英雄广场的两座铜像分别纪念的是:左边的是在土耳其人大战中战无不胜的欧根亲王;右边的是成功抵御拿破仑的卡尔大公爵。<br></h3><h3><br></h3> <h3>金色大厅,全称为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又称黄金厅、维也纳爱乐厅。这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维也纳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厅之一。它被称为"世界五大音乐厅"之一,金色大厅建于1867年-1869年间,整体样式仿造了希腊神庙的建筑风格,外墙红、米黄、灰三色相间,正立面由三尊女神像支撑,古典别致。令全世界众多音乐爱好者神往的“金色大厅”其金碧辉煌的建筑风格使其无愧于金色的美称。<br></h3><h3><br></h3> <h3>维也纳之行,来去匆匆,很遗憾留给这个当年与巴黎不分伯仲的城市的时间太少,也许正是因为如此留有遗憾,才会让人回味无穷。</h3><h3><br></h3> <p class="ql-block">离开维也纳我们继续去奥地利米尔施塔特湖。傍晚却收获了惊喜!在奥地利的高速公路上我们一路惊叹着路边的美景。忽然车驶进了一个美丽的山庄。丫丫领队说,收拾行李下车,我们今天就住这里了!你能想象到当时大家的激动吗?是的,在梦境般的度假山庄住下,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p> <h3>清晨起来立刻感到了这度假山庄特有的那种超然的宁静和悠然闲适的意境,那是一种经过岁月沉淀的宁静与安逸,让人有一种在自然环抱与抚慰中积存下来的悠然闲适的惬意感。这份足以让人陶醉的感觉,不由的让我想放慢匆忙的旅途脚步,细细地品味这美的令人窒息的湖光山色,以便永久地留印在人生的记忆中。</h3><h3><br></h3> <h3>6月29日吃完早餐我们前往奥地利米尔施塔特湖。米尔施塔特湖是奥地利一个海拔600余米的湖泊,湖长12公里、宽1.8公里,面积13.3平方公里。我们一进入湖畔小镇立刻有了一种奥地利湖滨小镇的那种宁静和悠然,哪是一种真正经过岁月沉淀的宁静,一种在大自然环抱中积存的悠然。<br></h3><h3><br></h3> <h3>这是没有多少游客,只有宁静的湖水、碧绿的草地、蔽日遮阴的树木,还有湖边山坡上错落有致的房屋,以及湖面上各种游船星星点点。</h3><h3><br></h3> <h3>离开了宁静的米尔施塔特湖我们继续驱车去意大利威尼斯。欧洲规定旅游大巴每隔2小时要停车休息,第一次休息15分钟,第二次休息30分钟。停车休息期间去超市看看。</h3><h3><br></h3> <h3>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重要港口。被人们赞誉为“亚得里亚海的女王”,素有“水上都市”、“桥城”、“百岛城”之称。这里的圣马可广场是世界上最美的广场之一,这里的威尼斯大运河美不胜收,这里还有徐志摩笔下那忧伤的叹息桥,宏伟的钟楼,著名的圣马可大教堂,华丽的总督府……这些建造在水上的美丽建筑和蜿蜒的水巷一起,让威尼斯的浪漫久久挥之不去。驱车近6个小时我们顺利抵达向往已久的意大利威尼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前,是在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知道意大利有个威尼斯;后来,在澳门的威尼斯人酒店看到了威尼斯水城的模样;今天,才得以近距离感受它的气息</h3><h3><br></h3> <h3>我们选择了乘游艇走黄金水道进入威尼斯水城。游艇可以坐在船舱里,也可以船头船尾轻轻走动,欣赏两岸的迤逦风光。</h3><h3><br></h3><h3> </h3> <h3>黄金水道是贯通威尼斯全城的最长街道,它将城市分割成两部分,两岸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威尼斯始建于5世纪,由118个小岛构成,10世纪时成为当时最主要的海上力量。整个威尼斯城就是一幅非凡的建筑杰作,即便是城中最不起眼的建筑也可能是出自诸如焦尔焦内、提香、丁托列、韦罗内塞等世界大师之手。</h3><h3><br></h3> <h3>黄金水道沿途的风景尽收眼底……</h3><h3><br></h3> <h3>黄金水道上最负盛名的里亚托桥。在威尼斯有400多座桥,以里亚托桥最为有名,建于1180年,它又名商业桥,原为一座木桥,1580~1592年改建为石桥,是威尼斯的象征。桥长48米,宽22米,离水面7米高,桥上中部建有厅阁,两侧店铺林立,销售各种纪念品和特产。这里每天有很多游客,既可从桥上眺望运河,又可在两侧的商店购物,完全沉浸在威尼斯气氛中。其中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就是以这里为背景。</h3><h3><br></h3> <h3>我们在圣马可广场附近的码头登岛。</h3><h3><br></h3> <h3>一上岛就看见是位于圣马可广场附近的叹息桥,总督府侧面的一座巴洛克风格的石桥。在运河水道上有几条桥,而此条叹息桥是密封式拱桥建筑,由内向外望只能通过桥上的小窗子。叹息桥的两端连接法院与监狱两处,叹息桥是过去已判决的犯人去往监狱的必经之桥,犯人过桥时常忏悔叹息,因而得名“叹息桥”。</h3><h3><br></h3><h3> </h3> <h3>圣马可广场 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广场为纪念耶酥十二圣徒和收藏战利品而建,四周围绕的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建筑, 包括公爵府、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钟楼、新旧行政官邸大楼和连接两大楼的拿破仑翼大楼等等。广场四周还有许多商店和咖啡厅,是威尼斯闲逛、休息的最佳场所!</h3><h3><br></h3> <h3>圣马可大教堂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天主教最富丽和最重要的教堂之一。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大教堂有五个圆圆的大屋顶,是典型的东方拜占庭艺术,使人过目不忘。</h3><h3><br></h3> <h3>屹立在总督府和图书馆中间的两根著名的石柱,一根顶部雕刻着拜占庭时期的城市守护神圣狄奥多,另一根顶部的雕刻的是守护圣马可广场的飞狮。形态逼真,神采奕奕。</h3><h3><br></h3> <h3>威尼斯整座城市建在水中,水道即为大街小巷,船是威尼斯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世界上城内唯一没有带轮子的——汽车、自行车、畜力车,更没有交通灯的城市。到目前为止威尼斯有401座桥把整个城市连接起来,这些桥有木搭桥、石拱桥、钢制桥,造型各异、千姿百态,实用美观。<br></h3><h3><br></h3> <h3>威尼斯贡多拉在大大小小的水道中穿行,作为威尼斯人的代步工具,这种小舟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它轻盈纤细、造型别致,通体漆成高贵的黑颜色,船身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船首上的小塑像各不相同,有的是一匹奔马、有的是一尊天使、也有的插上一束鲜花,尽显了船主的个人爱好。</h3><h3><br></h3> <h3>在岛上走马观花还没看够时间就到了,离别水城乘坐轮船离岛,又让我从另一水道放眼威尼斯,聚焦神美水城!</h3><h3><br></h3> <h3>晚上我们入住是一家意大利老夫妇开的旅店有百年历史哦!</h3><h3><br></h3> <h3>6月30日吃完早餐我们前往意大利罗马,中午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酒堡庄园吃午餐。大家在一个长桌上品红酒吃意大利烤肠其乐融融。</h3><h3><br></h3> <h3>下午第一站我们自费游览罗马的城中之城梵蒂冈,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大巴进入意大利罗马时抓拍的街景。</h3><h3><br></h3> <h3>梵蒂冈面积仅0.4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北、西、南3面有高墙与罗马市隔开,而东面的圣彼得广场同罗马市畅行无阻。梵蒂冈是世界上的一个特殊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独立主权国家,是天主教最神圣的地方,具有巨大的历史和精神上的意义。梵蒂冈城保存着大量的珍贵文物、艺术精品,另有许多不同时期的建筑,每年吸引着上百万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1984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将梵蒂冈城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h3><h3><br></h3> <h3>圣彼得大教堂,是梵蒂冈的主要大殿。它建于1506年至1626年,是世界最大的教堂,也是天主教最神圣的地方之一。它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六万人。教堂中央是直径42米的穹窿,顶高约138米,前面有两重用柱廊围绕的巴洛克式广场。</h3><h3><br></h3> <h3>教堂前面是能容纳30万人的圣彼得广场,被两个半圆形的长廊环绕,每个长廊由284根高大的圆石柱支撑着长廊的顶,顶上有142个教会史上有名的圣男圣女的雕像,雕像人物神采各异、栩栩如生。广场中间耸立着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是1856年竖起的,它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方尖碑两旁各有一座美丽的喷泉,涓涓的清泉象征着上帝赋予教徒的生命之水。所有走进圣彼得广场的人无不为这宏大的场面而感慨和震撼。<br></h3><h3><br></h3> <h3>教堂门前的右边竖立着耶稣的重要使徒:保罗的雕像。保罗是基督教除耶稣基督之外最重要的传道者。教堂门前左边树立着圣彼得雕像。他神情自若、面带微笑,右手握着两把耶稣送给他的通向天堂的金钥匙,左手拿着一卷耶稣给他的圣旨。</h3><h3><br></h3> <h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建筑师与艺术家布拉曼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小莎迦洛等都曾参与设计圣彼得大教堂。广场的设计人是贝尼尼。堂内保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的壁画与雕刻。它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圣殿,更因拥有多达百件的艺术瑰宝,其中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哀悼基督》、贝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及其设计的圣彼得宝座被誉为三大珍品,壮观无比。被视为无价的资产。</h3><h3><br></h3> <h3>圣彼得大教堂共有13个圆顶,一个大的,两个中的,十个小的。圆顶上面金碧辉煌,圆顶下面各有一番天地。每个寸方之地都是那么精美绝伦。</h3><h3><br></h3> <h3></h3><h3>走进大殿,迎面就能见到这尊米开朗基罗的著名作品《哀悼基督》。年轻美丽的玛利亚满脸忧伤,沉浸在悲痛之中。死去的耶稣横卧在母亲的两膝之间,苍白无力。 米开朗基罗让美丽与忧伤,裸露的身体与厚重的衣袍产生强烈的对比,给人以巨大的震撼。这是他在24岁时的作品。</h3><h3><br></h3> <h3>这是大穹顶下面著名的亭台式青铜华盖,由贝尼尼设计监造,用作教堂的祭台。整个祭台华丽无比,用四根20米高的螺旋绞链形铜柱围成。</h3><h3><br></h3> <h3>“圣彼得宝座”,也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h3><h3><br></h3> <h3>在这座宏伟的大教堂里,保存着从圣彼得开始的众多教皇的陵墓;在教堂的大殿里则供奉着数十尊圣人雕像,这些都是从十四世纪开始被教会封为圣徒的人物。</h3><h3><br></h3> <h3>之所以称圣彼得大教堂为艺术宝库,因为它里面的艺术品件件都可以视为旷世杰作。</h3><h3><br></h3> <h3>梵蒂冈的卫队实际上是由瑞士雇佣兵组成,在1527年罗马遭浩劫中,瑞士籍士兵舍命忠于职守,浴血奋战,掩护了教皇的安全撤退,自此,皇家卫队仅甄选瑞士籍卫兵,他们被视作忠诚的象征。这些士兵要求贵族出身,身高不低于174厘米,由于气质形象好,他们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些瑞士雇佣兵的服装为米开朗基罗设计,一直沿用至今500年不变。</h3><h3><br></h3> <h3>引用一段网络文字:"教堂之最自然是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你会赞叹在那个年代,建筑学已经发展到可以设计如此宏伟的穹顶,去过意大利之后,欧洲的教堂就几乎没有什么更多的花样了,几乎所有最精彩的部分,都已经展现在此。 "深有同感。</h3><h3><br></h3> <h3>出了梵蒂冈我们进行下午第二站罗马深度游。罗马意大利的首都,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都,"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古老的名言,道出了罗马"世界第一城"的伟大和它所拥有的至尊地位。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和悠久历史的见证,今天我们来到了罗马,就是走进了人类文化遗产宝库,来到了古老与时尚的世界交汇处,1980年,罗马历史城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所以罗马深度游是一定要自费参加的。</h3><h3><br></h3> <h3>在罗马到处可以看到这种松树,很特别,只有顶端有叶子,叫做地中海松树,算是罗马的特色吧。</h3><h3><br></h3> <h3>我们跟随着地导走进罗马的历史城区。</h3><h3><br></h3> <h3>万神殿,是罗马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帝国时期建筑,距今已有两千年。万神殿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直径43米,顶高也达43米的巨大圆形神殿内竟然没有一个柱子,也没有一扇窗户,只有那象征着天宇的穹顶透进一缕阳光,似乎代表着天堂与人间的宽带联络。这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表现出古罗马的建筑师们高深的建筑知识和深奥的计算方法。</h3><h3><br></h3> <h3>穹顶在顶端的开口提供了唯一光源,光线射下,形成一道光柱。这天地之光给人以想像,似乎沿着那光柱登到洞口,穿过它你会看到另外一个全新的世界。<br></h3><h3><br></h3> <h3>不可思议的是下雨天从穹顶在顶端的开口流进来的雨水从洞顶下的这块小小的大理石流走。神殿里从来不会积水。</h3><h3><br></h3> <h3>万神殿前面的罗通达广场上这座方尖碑,来源于拉姆西斯二世(公元前1303年~公元前1213年)时期的方尖碑。碑高达14.5米,最初是古埃及神庙中一对中的一个。1711年在教皇克莱门特十一世(1693-1769年)执政时巴里奇奥尼(1690-1753年)在原有的喷泉上加了这座方尖碑, 喷泉四周有一些人头像和动物作为装饰。 </h3> <h3>罗马的教堂随处可见, 除了世界知名的顶尖级的以外,其它的也都很漂亮,各具特色</h3> <h3>马可奥里略圆柱是位于罗马市圆柱广场的多立克柱式圆柱,柱身拥有螺旋状的浮雕。马可奥里略圆柱是为了纪念罗马皇帝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而建造的,并以图拉真柱为范本</h3><h3><br></h3> <h3>罗马蒙特齐特利欧广场的古埃及方尖碑,高21.79米,奥古斯都时期被运至罗马,1792年被竖立在蒙特齐特利欧宫(现在的意大利众议院)前的蒙特齐特利欧广场上。</h3><h3><br></h3> <h3>看过电影《罗马假日》的一定记得电影里赫本向许愿池扔硬币的情节,许愿手法是有讲究的:背朝喷泉右手持硬币通过心脏所处一侧的左肩向后抛出,许下愿望可以实现。许愿池—也叫特莱维喷泉,用了30年时间建造完成。这是罗马最后一件巴洛克式作品,喷泉的背景是波利侯爵府的一面后墙,中间是海神尼普顿指引两个水神驾驭两匹带翼的海马,两只海马中一只表现的温顺安详,另一只表现不服管教、难以驯服的样子,两只海马的不同个性象征了大海的平静和惊涛骇浪的个性;两侧有两塑女神像,分别代表着“富裕”和“健康”。</h3><h3><br></h3> <p class="ql-block">距许愿池不到50米的巷子中,就是电影《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买冰激凌的店铺《ICE CREAM 》,据说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丫丫领队在这里请我们每人吃了两种口味的冰淇淋。味道不错哦!</p> <h3>威尼斯广场位于罗马市中心的圆形广场。这个广场的正面是绰号叫“结婚蛋糕”、“打字机”的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为了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造的纪念堂,耗时25年才建成。16根圆柱形成的弧形立面是它最精彩的部分,台阶下两组喷泉寓意深刻:右边的象征第勒尼安海,左边的象征亚得里亚海,中央骑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意大利统一大业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建筑物上面有两座巨大的青铜雕像,右边的代表“热爱祖国的胜利”,左边代表的是“劳动的胜利”。无论日晒雨淋,总有两名士兵纹丝不动地在这里守护着无名战士墓。</h3><h3><br></h3> <h3>威尼斯广场上的威尼斯宫,位于罗马市的中心,离古罗马斗兽场不远。始建于1455年,是罗马最早的文艺复兴建筑之一,曾是教宗的住所,一度大部分给威尼斯共和国做驻罗马的大使馆。这可能是被称为威尼斯宫的原因吧?现在是陶器、织锦、雕刻和绘画等古代艺术品的博物馆</h3><h3><br></h3> <h3>看威尼斯广场前的哪栋房子,二楼的那个形似剧院包厢的封闭阳台,是拿破仑母亲住的。据说是拿破仑为其母亲而建造的,为的是让他这不愿抛头露面的母亲,能在这里看到他的儿子,带着军队耀武扬威地走在罗马的大街上。</h3><h3><br></h3> <h3>古罗马的废墟在罗马帝国广场大道边上。在废墟上留着古罗马的许多痕迹,站在高处眺望满眼可见古罗马的遗迹。古罗马废区虽残破但仍顽强站立着。</h3> <h3>罗马帝国已经作古许久了,偌大广场残缺地留在那里,几根残柱,半围残墙伴着这孤独残缺的广场。广场上来来往往,一些人在寻找历史的记忆,有人在仰天发问:让世界颤抖的恺撒大帝那里去了,他的铁骑又到那里去了?</h3><h3> </h3> <h3>罗马斗兽场,全名为:科洛西姆斗兽场,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造起来的,现仅存遗迹。斗兽场是罗马帝国强大的象征,同时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古建筑物之一。斗兽表演在六世纪被废止,竞技场成为了建筑史上的巨大财富。仰望着这些气势恢弘、旷达千古的建筑,感叹着曾经的罗马帝国征战的丰功伟绩,这是一曲曲高亢壮美的赞歌。</h3><h3><br></h3> <h3>位于斗兽场西侧的君士坦丁凯旋门,是古罗马凯旋门中最大、最著名、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这座凯旋门是在公元315年,为了庆祝君士坦丁大帝在城北米尔维奥桥击败暴君马克森提而建立。君士坦丁大帝是罗马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帝王,他在位时期统一了罗马全境。据说当年,拿破仑·波拿巴来到罗马,见到了这座凯旋门,大为赞赏,而这座凯旋门也成为法国巴黎凯旋门的蓝本。</h3> <h3>站在这个角度可以把君士坦丁凯旋门和斗兽场一起拍下来。</h3><h3><br></h3> <h3>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也不是一天能看完的。我们在罗马的行程就要结束了,先生和罗马的地导合影留念。再见了罗马!</h3><h3><br></h3> <h3>明天我们要去佛罗伦萨,晚上住入在靠近佛罗伦萨的郊外酒店。门口一片稻田。</h3><h3><br></h3> <h3>7月1日一早我们就向世界艺术之都佛罗伦萨出发。 佛罗伦萨是极为知名的世界艺术之都,欧洲文化中心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歌剧的诞生地,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佛罗伦萨最为辉煌的时刻,要数文艺复兴时期。美第奇家族酷爱艺术,在其保护和资助下,当时积聚在佛罗伦萨的名人众多,如:莱昂纳多•达•芬奇、但丁、伽利略、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都是。而正是众多卓越的艺术家们创造了大量闪耀着文艺复兴时代光芒的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佛罗伦萨才成了文艺复兴的重中之重,成为欧洲艺术文化和思想的中心。伟大的文艺复兴时代创造了这座城市永远不衰的辉煌,奠定了它古老、雄浑又厚重的气质。徐志摩将这座城市译为:翡冷翠,令人可望不可即的传世瑰宝。</h3><h3><br></h3> <h3>佛罗伦萨市政广场,又叫“领主广场”,它是佛罗伦萨市的中心广场,整个广场呈L型。广场四周都是精美的雕像,被称为意大利最美广场之一。广场上有众多雕塑精品,免费参观。在众多雕塑中最有名的仍然是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不过这里的大卫是复制品。海神喷泉、柯西莫一世骑马雕像、狮子雕像、大力神雕像和美杜莎的头颅等等云集在此。</h3><h3><br></h3> <h3>广场上最显著的,是挂有一面大钟的碉堡式塔楼建筑,这就是佛罗伦萨市政厅。它曾是13、14世纪时修建的旧皇宫,1540年由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共同设计扩建,瓦萨利最后完成。三位顶级艺术家的合作,使旧宫的艺术价值节节攀升。</h3><h3><br></h3> <h3>佛罗伦萨大教堂也叫圣母百花大教堂,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教堂,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天主教堂之一,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座伟大建筑,其圆顶直径达50米,居世界第一,是世界第四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是古老的佛罗伦萨城中一座最显眼的地标,也是佛罗伦萨历史中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古典的外观饰以粉红、鲜绿、奶白等颜色的大理石块拼成几何图形,极为显眼而壮观;它的大圆顶及由文艺复兴大师乔托设计的钟塔,更为巍峨的教堂带来更多的气势。 教堂砖红色的穹顶,堪称佛罗伦萨的标志,也是古代欧洲的三大穹顶之一;高耸入云的钟楼,哥特式的外形格外显眼而壮观。</h3><h3><br></h3> <h3>尤其一提的是,大诗人但丁就出生在佛罗伦萨,至今,这里仍保存着但丁的故居,但丁故居位于佛罗伦萨古城中心的圣玛格丽塔路1号,是设有中世纪塔楼的房屋,1911年辟为博物馆。YY领队特意带我们前来这里参观。</h3><h3><br></h3> <h3>在佛罗伦萨走马观花的游完了行程我们又马不停蹄的奔向比萨城。</h3><h3><br></h3> <h3>从佛罗伦萨到比萨的一路风景</h3><h3><br></h3> <h3>比萨是意大利中部的一座小城,比萨城因为这座比萨斜塔而出名。如今,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目睹它的芳容,比萨斜塔也成了意大利的标志之一,似乎不亲自到比萨看过斜塔,就不能说真正到过意大利。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通向奇迹广场的小街上,有很多商铺,都是卖各种纪念品小物件,做工都不精细,卖的全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听说很多都是是从中国义乌小商品批发城进的货。进入比萨斜塔所在的奇迹广场要穿过高大的围墙上的一个门洞,比萨的围墙有箭垛,但没有射击孔。</h3><h3><br></h3> <h3>比萨斜塔凭着独特伟岸的身姿,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上百万游客来到这里。不拍一张“支撑斜塔”的打卡照片,感觉仿佛没有来过意大利。比萨斜塔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5.09米,在塔顶宽是2.48米,总重量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是世界著名建筑奇观,意大利的标志之一。这座斜塔1174年建成后,由于地表塌陷的原因,每年逐渐倾斜成了现在的模样。如同巴黎的圣母院,悉尼的歌剧院,斜塔几乎成为了比萨的代名词。作为建筑奇观,再加上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斜塔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比萨的城市代言。</h3><h3><br></h3> <h3>比萨斜塔,其实是比萨教堂的一部份,整座教堂建筑分为主教堂、洗礼堂与钟楼三大部份。当年为了纪念比萨城的守护神——圣母玛丽亚,于是在公元1068年当地人开始在城区东北角的广场上建筑主教堂,另外还有一个圆形的洗礼堂和一个钟塔构成一组建筑群,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的罗马式建筑风格。</h3><h3><br></h3> <h3>当年,比萨教堂修好了洗礼堂和主教堂后,人们发现忘了修钟楼,又开始上马钟楼的建设,无奈地基没有选好,修着修着塔居然斜了,放弃吧又舍不得,人们一边建设一边修正,花了180年时间完成塔的建设,塔毕竟还是斜的,但却屹立不倒,成就了今天的奇迹。</h3> <h3>建筑学家研究了斜塔不倒的原因:发现建造塔身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块石雕佳品,石砖与石砖间的粘合极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重要因素。最终拯救比萨斜塔的,据说是一项看似简单的新技术——地基应力解除法,但只能是不让塔继续倾斜,尚无力完全扶正。</h3><h3><br></h3> <h3>离开比萨我们前往意大利米兰今晚要在米兰入住了。一路上的风景就向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美不胜收。</h3><h3><br></h3> <h3>结束了所有意大利的游览以后,向着当晚的下榻之城米兰进发。今晚我们住宿在城市边沿的一座三星级特大酒店帕蒙帝酒店,据说是一个温州大亨经营的,十一层楼,规模弘大,弧型红色的外表,有一千多间各式各样客房。主要是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团队。可惜我们没有米兰的行程与时尚之都擦肩而过。</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