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德令哈的夜,总是那么富有无比的激情而让人无限着迷。</h3> <h3>当斜阳西沉的时候,位于德令哈北边的柏树山在最后一缕夕阳的光辉中散发着恋恋不舍诱人般的景致,给人留下了无限的向往和激情。此刻,从山的深处飘逸出一缕映照着斜阳的彩云,向小城飘散而来,傍晚蓝天下的云彩格外云淡风清,远远看去,是云轻轻地抚着山,山柔柔地吻着云,相得益彰的一幅山水画,沿着欢腾奔流的巴音河,闯进了这喧闹的高原小城。</h3> <h3>夜色中的巴音河,波光粼粼,星星点点,五颜六色的霓虹闪烁着,一条条灯光在河面上蜿蜒飘动,灯光映照下的河水时不时地变幻着各种颜色,仿佛是天上的银河落入凡间,婉如正在演出的一场灯光盛会,亦或是高亢激昂的交响乐,组成跳舞的精灵。正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此时,灯光点缀下的巴音河愈显得妩媚动人。</h3> <h3>夜色中的德令哈,是歌舞的世界。饭后,三三两两的人们相约来到广场上、体育场、公园里,一曲曲的旋律从低音炮里流淌了出来,旋即是欢快的脚步跳出了一曲又一曲有节奏的锅庄和安代。旋转的圆圈和跳动的舞池里人群此起彼伏,融化着一个又一个音符,激荡出一个又一个旋律,感染了穿城而过的巴音河水,熏陶了夜色下的柴达木盆地,高原的小城,在音符中吟唱,在旋律中舞动。</h3> <h3>夜色中的德令哈,是羊肉飘香、诱惑味觉的世界。整座城,散发弥漫着烤羊肉的焦香。大街小巷里,分布着三五家烤肉摊,每每经过烤肉摊的门口,烤肉的诱惑便让人的腿不想再挪开半步。看着烤肉炉里蓝色的火苗炙烤着大块的油汪汪的肉串,“哧啦哧啦”直响,食欲瞬间占据了所有的神经高地。钢签上串着的羊肉在木炭火的炙烤下,“滋滋滋”冒着油,滴到炭火上,烈火喷油般的腾起火苗,窜到了正在炙烤的肉串上,瞬间肉串夹杂着肉香泛起一阵白烟飘向四周,烤肉的师傅趁势将大把的签子翻烤着,火候差不多的时候,熟练的刷上几刷蕉料,胡味的焦香冲进了鼻腔和喉咙,咽一口唾沫却止不住已经勾起的馋欲。当人们还在回味着这股奇香味道的时候,烤肉师傅再一次将孜然、胡椒、焦盐、辣椒面等香料抖抖落落地撒在羊肉串上,说时迟,那时快,另一种奇香之味再一次冲击着食客们的味觉。遇到美味,那有不吃之理,看着烤肉师傅熟练的操作,不但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味觉的一次盛宴。</h3> <h3>一把热气腾腾飘着香味的羊肉串端了上来,该到食客们享受了。信手拈来一支肉串,用餐巾纸把烤焦的钢签一头擦得干干净净,牙尖轻轻地咬住一块,转动钢签揪下来,含在嘴里慢慢的咀嚼着,入喉的香味直通胃底,咥完一串羊肉已经是满下巴流油了,再深深的呷上一口浓酽的熬茶,真正体会到了“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的高原特色美食。</h3> <h3>夜色中的德令哈,更是诗与灵魂碰撞出来的空间。这座高原小城的居民,是爱诗、爱文学的人。他们把那位北大才子--海子崇拜到了刻骨铭心。巴音河边的海子诗歌馆,一直都是这座城市的亮点,慕名而来的游客涌动在海子诗歌馆里,感受着的“面朝大海”的诗意,刻在石头上海子一首首的诗,被一遍遍的诵读,直到“海枯石烂”。口里吟诵着“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思绪又飞到了《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的山美水美人更美,要不然怎么能有那么多才子佳人的故事呢?一个地方或一座城市,一旦被赋予了诗的意境,那人的灵魂便真的有了气质和灵性,灵魂便得到了升华。</h3> <h3>夜已很深,巴音河依然妩媚动人。或许,我该用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结束我今天的思维。<br></h3><h3><br></h3><h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h3><h3> ——海子</h3><h3>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h3><h3>喂马,劈柴,周游世界</h3><h3>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h3><h3>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h3><h3>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h3><h3>告诉他们我的幸福</h3><h3>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h3><h3>我将告诉每一个人</h3><h3>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h3><h3>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h3><h3>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h3><h3>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h3><h3>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h3><h3>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