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工 整 对 联 的 框 架 结 构<br> 黄 成 栋 <br>2010.3.22</b></h1><h3> 对联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一朵奇葩。它是由对偶孕育出来的,又吸收了文、赋、诗、词、曲等文体的精华,综合演化而成熟起来了。它短小精悍、灵活自、优雅新鲜,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人们喜闻乐见,并用它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对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字虽少可包容性大,有着一个非常完整的完整的信息系统和结构控制系统。
所谓“工整对联”(简称“工对”)是指字音、对偶非常契合的对联。它的对偶完全工整、平仄完全协调、韵律完全合拍、语句结构完全对称,而且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工对实际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机的排列组合。它是高度浓缩的艺术真品。为了供研讨,以笔者写的对联为例,如:
贵阳花溪十里河滩
水秀天高几里河滩凫醉绿
山明气爽多条瀑涧鹊鸣红
工 对 的 框 架 结 构
工对是对联的特殊形式,它具有对联的共性,可写景,可叙事述史,可抒情寄怀,可格言哲理,可讽刺檄讨,也可技巧妙趣横生,且每联都必须整合在一个主题之中。但工对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它的结构与一般对联一样,可对词性“小类”对称的要求,特别严格,故古今工对精品凤毛麟角。工对的结构要求是:
一、对等的字数:例联上下的字数相等,都是11个字。上下联无论多少, 都必须相等,否则就不是工对。
二、对立的平仄:例联的出句与对句,平仄交错,对应点平仄相反: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对举的节拍:工对语流节奏,一般为“二字一节”,单字一节,三个以上节奏点在最后字上。如:
水秀/ 天高/ 几里/ 河湾/ 凫/ 醉绿//
山明/ 气爽/ 多条/ 瀑涧/ 鹊/ 鸣红//
四、对称的语句:衡量工对的根本标准是词是“小类”合璧。不仅名词要对名词,动词要对动词,且“小类”也一定要对“小类”,如:气象要对气象,季节要对季节,飞禽对飞禽,走兽对走兽,花卉对花卉,兵器对兵器;内动词要对内动词;联绵词也要对联绵词,等等。光是大词类对,只能算宽对。如果硬要小类字字相对,就会产生“合掌”现象。如:“晚间饿时喝稀饭,夜里饥时喝淡汤”,这是啰嗦、废话。写对联难,写工对不合掌更难,就连文徵明题苏州“拙政园”联:“禅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其中“噪”与“鸣”;“愈”与“更”;“静”与“幽’,完全雷同,都有“合掌”之嫌。例联是否“工整”?请批评指正。
水/ 秀/ 天/ 高/ 几/ 里/ 河/ 湾/ 凫/ 醉 绿/
名 形 名 形 概数 量 名 名 名 内动 形
山/ 明/ 气/ 爽/ 多/ 条/ 瀑/ 涧/ 鹊/ 鸣 红/
例联,“水秀”和“天高”,分别都是主谓结构,两者形成了联合关系;“几里”是偏正结构,“河湾”是联合结构,两者形成了偏正关系:“凫醉绿”是主谓关系。即“野鸭子在绿色的河水里醉了”。上下联的结构关系相同。“凫(fú)”,泛指野鸭,属鸟类,与鸟类“鹊”相对,达到了工整的要求。如果用“鸭”相对,就不工了,因“鸭”属家禽。它们虽都是动物,但小类不同。“ 醉”、“鸣”都是不及物动词。如果其中一个改为及物动词,也就不工了。
五、对偶的辞格:对偶是汉语的一朵奇葩,它是对联的核心结构。。对偶辞格约有300多种,《联律通则》只提供了十多种供参考。例联是“正对”、“工对”。它应用了多种的对偶格式,如:“当句对”,即“水秀”对“天高”;“山明”对“气爽”;“马蹄”对,上联的节奏点“高、湾、绿”是“平、平、仄”,下联的“爽、涧、红”是“仄、仄、平”,象马蹄走路有节奏;“颜色对”,即“绿”对“红”;“互成对”,即“湾”对“瀑涧”,是两个同类词连用,再两两对举。
六、对应的逻辑:工对,一般都是两联的意义一致且并列,从两个不同的角 度来强调一中心,俗称“正对”。例联是典型的并列的逻辑关系。它把两种景物和意思“合二而一”了,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其语言要素的相等对称,表现了环境的均衡态势;句式的对称,给予悠闲、舒适和赏心悦目的美感;其错位的平仄,富有音乐节奏感;虚实相称,互对同类的排列,深刻表达人们对景物的细致思维。例联的风格是:并排平列,不分主次。两行对应句子的排列组合,重复声律、字数、词性和句式等,形成一个复杂的综合载体,而且人的思想感情也多次反复,其宗旨就是延续、强调和深化主题。以塑造鲜明丰富的艺术形象。
工对框架结构的关系
工对的六项结构,既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和谐整体,但有主有从。例联的前两句均是从,借景抒情,后一句均是主。“醉”与“鸣”都是不及物动词,后面的“绿”与“红”,是补充成分。野鸭子在绿波中醉游,鹊把红花叫开了。这是人的想像,赋予动物人的情感。是人醉了,看见野鸭也醉了;是人希望花儿红,盼鸟声催红。这样,“醉绿”与“鸣红”,使新境界跃出,逼真。<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