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柏坡

凡夫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柏坡,向往已久。"七一"前夕,在喜迎新中国诞辰7O周年之际,全党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中,我有幸参加了省记协"我和我的祖国•红色之旅"采风团,来到了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的西柏坡村。梦你多少回,今日终于如愿以偿。</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的西柏坡,曾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辽沈丶淮海丶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从1948年5月26日至1949年3月23日,短短的1O个月里,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柏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美誉。 </p> <p class="ql-block">  原先的印象中,河北的天空雾霾比较厉害,然而到了河北,完全改变了我先前的认知。 </p><p class="ql-block"> 此行,在河北的五六天里,天气晴朗,空气质量都在优良之间。特别是我们走进西柏坡的当天,白天晴空万里,夜晚满天星斗。我留意看了一下当地天气预报,空气质量指数为优。</p><p class="ql-block"> 据当地的同志介绍,这些得益于这两年来,河北上上下下重视环境整治,关闭改造小污企业,百姓烧饭煤改气等带来的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深烙在人们的心坎里。</p> <p class="ql-block">  在西柏坡的"中共中央九月会议"会址,我驻足良久,感慨万千。中共中央于1948年9月8日至13日,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中共中央九月会议",中心议题之一是为组织战略大决战,迅速夺取全国胜利,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勉励同志们努力工作,向长江以南进军,将革命进行到底。 </p><p class="ql-block"> 为贯彻"九月会议"确定的基本方针,中共中央随后又作出了《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根据预测,新解放区及各大城市共需干部5.3万人,为此,从解放区各级党委政府中抽调了5.3万名干部,经二三个月短期培训后,组成南下干部纵队,于1949年春,随军渡长江南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时,山东作为革命老区,抽调的干部最多,共有1,5万名山东南下干部,分赴沪、苏、浙、闽、粤等地。所到之处,建立新政权,恢复生产,剿匪,为前方提供后勤保障等。我父亲也是其中一员,1949年4月22日,17岁的父亲离开家乡,告别亲人,从山东渡江,南下来到浙江。从此,身在异乡为异客,在当地娶妻生子,为新的家乡建设奉献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也是这个会议后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  西柏坡廉政教育馆还有个"进京赶考"展点,在这儿更深深地吸引了我。这个展点利用幻影成像手法,表现了当年毛泽东率领走过炮火硝烟的共产党人,于1949年3月23日,从西柏坡意气风发地"进京赶考"的历史片段。路上,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p> <p class="ql-block">  是啊!如果"进京赶考"再退回去,那就是失败了。后人在归纳提炼西柏坡精神时,认为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是:"教育全党要经得起新的历史阶段考验"。这是相当精辟的。因此,"赴京赶考"成了西柏坡精神的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  当今,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赶考"将永远在路上。(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