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的实施与操作

简单

<h3>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春风吹遍幼教领地,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常常疑惑于如何平衡“教和玩”的难题。在这之前,其实老师们对于什么是课程游戏化,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游戏化是非常迷惘的。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让我初步了解到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幼儿园课程是否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有没有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没有给幼儿创造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有没有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有没有让幼儿动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有没有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经验?于是,在专家的指点及园领导的引导下:我对照课程游戏化建设要求,学习“六个支架”,并围绕“六个支架”在每天的幼儿游戏中不断反思,在案例分析中不断觉醒,将安吉以及周边姐妹园的一些课程游戏化的照片进行部析,并透过照片看背后的理论支撑……渐渐的,我对课程游戏化有了自己的理解。</h3><h3>孩子们非常投入,他们沉浸在自己有目的的搭建中,按自己所需要的寻找、选取材料,会根据目标不断调整和更换材料,使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地按心中所想去完成。是天生的大玩家,他们通过讨论、合作,脑洞大开,把圆积木的滚动逐渐升极,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孩子发现圆积木的滚动在不同的坡度上速度不一样,他们的冲力也不一样,探索了多米诺骨牌倒下的条件,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有了科学的兴趣。</h3><h3>  作为思维的拓宽者,教师可以及时抓拍图片或录像,在游戏小结中引发幼儿通过照片、录像观察孩子的游戏,让孩子欣赏到自己的这些“哇灵感”,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多么的富有创意,从而肯定自己、赏识自己,并让游戏者给其他孩子讲述自己的游戏故事,这是成为自信者的第一步。</h3><h3>  虞永平老师说:课程游戏化是对现有课程的提升、改造和完善!让幼儿园课程更加完善尤其是更加体现游戏精神,是我们应努力的方向作品尽可能地按心中所想去完成。</h3> <h3>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奇。看到国家大事“神七升天”,孩子充满了游戏的兴趣,他们在拼拼搭搭中简单了解了牛火箭的基本结构。再通过观察录像使幼儿对火箭得到了进一步认识。探究是无止境的,在多次活动中,或许不能让幼儿的探究能力有很大提高,也不能获取有关航天的所有知识,但如果能让幼儿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且让幼儿想继续探究下去,这既是科学领域目标中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教育策略,又体现了新《纲要》精神,让幼儿“做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h3> <h3>  绘本对孩子来说,具有无限的吸引力:它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绘本画面精美,富有内涵,能给孩子美的熏陶;绘本能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绘本阅读,让童年在故事的芳香中漫步。</h3><h3><br></h3> <h3>在图书吧里有的孩子不能安静下来,不能认真去观阅一本书,这样的情况也许很多,但我们別着急,首先把这一情况拍图片或录下来,在区域活动小结时让幼儿观看,并展开讨论,在图书吧应该怎么做,在讨论中制定规则;接着利用语言课,引导幼儿通过画面的人物或动物的表情、动作等去阅读故事,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当幼儿有了阅读的技能及兴趣,孩子们再进图书吧就会有所改善。</h3> <h3>在以往的探索区,我提供的材料比较简单繁杂,而孩子在游戏中,对材料的探索坚持性较学,他们往往会因选择另外的材料放弃自己的初终,鉴于这样的现象,幼儿园逐步减少区域材料,并做到精细化,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物体结构、材料特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创造性地开展游戏。</h3> <h3>孩子对见过的、体验过的、喜欢的以及身边的事物印象特别深刻,在游戏中他们愿意用建构的方式把它们表现出来。游戏时,孩子们会商定很多主题目标,同伴之间充分交流,之后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不断地发挥想象力,运用不同种类的器械,合作完成。</h3><h3> 然而对于中班孩子来说玩单一的骑自行车已满足不了他们尽情游戏的欲望,增强挑战性是他们接下来的游戏需求与动力。看!孩子们拿来一些积木,把这些积木设置成路障。他们沉浸在自己有目的的搭建中,会根据目标不断调整,使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地按心中所想去完成。完工后,他们快乐的骑着车,并规定,违规者自动把车让给别人骑,正单他们玩的高兴的时候,一阵大风吹来,把他们设置的路障吹的倒了,吹散了,于是他们又开始商量,怎样搭建路上栏杆才不会倒,之后,他们又展开了有目的的搭建,但今天风确实很大,不管怎么搭建,风都会把他们搭的栏杆吹倒。听到他们的厌气声“烂风,坏风,你赶快停下来吧”!</h3><h3>作为旁观者的及时录下这一片段,在户外游戏小结时让幼儿讨论:“为什么积木会置不稳”?,孩子们展开思考,积极讨论,因为今天的风太大,风力太猛。“哪要用什么来做护栏?”孩子说要用重的东西风才吹不动,下次风大的时候我何就抬凳子下去,老师可以吗?</h3><h3><br></h3> <h3><br></h3><h3>泥对孩子来说,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 ,喜欢玩泥是他们的天性,很少有孩子视而不见,是深受幼儿欢迎的手工材料之一。同时,泥塑是个体自我认知与创更重要的是玩泥能带给孩子们快乐,他们在玩耍过程中不仅能手脑并用,使视觉、触觉和动觉之间配合协调,更能启发孩子的想象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h3> <h3>一支团泥,一些拼搭玩具和哆咪诺骨牌都能打开幼儿心灵的窗户,让他们最大限度的自由想象,每一件作品是孩孑的佳作。</h3><h3> 瞧!玩乐中的孩子那么的专注。在此阶段,教师要做的就是慢慢的去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用心去体验孩子的快乐……</h3> <h3>幼儿园课程要聚焦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我园也在课程游戏化的这条探索之路上,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经验,不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专业意识和能力,真正把游戏还给孩子。</h3> <h3>当前,幼儿园的游戏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成人控制游戏,游戏不真。二是儿童的游戏缺乏持,游戏自流。我们要意识到需要在这两类问题之间保持平衡,即不能只从成人的视角去看儿童游戏,因为一些游戏在成人看来是失控的,而对儿童是恰当的刚刚好;也要用儿童视角去发现游戏,因为一些游戏对成人来说是简单重复,对儿童来说却是乐趣、挑战。三是存在游戏时间不足、游戏缺乏监管等问题。</h3><h3>所谓的高水平、有质量的游戏,不存在一个绝对的统一的标准,因为幼儿园、班级、儿童是不一样的。或许,儿童的游戏都处在一个阶梯序列上,我们应该确保儿童游戏至少处于现在发展水平,并努力向更高水平递进。可以肯定的是,有质量的游戏,既强调在游戏中儿童有自主、自由的机会,也强调儿童的游戏应得到恰当的引导与支持。</h3><h3>成都十六幼认识到,游戏要真正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支持。他们既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自主权,又深入游戏现场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解读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并基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给予其适度挑战,通过教研活动总结了许多挑战幼儿的策略与方法,将幼儿的游戏不断引向更高水平,促使幼儿经验螺旋上升,这样的游戏是高质量的游戏。</h3><h3>游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抓“游戏质量”就抓住了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也切合了目前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提升幼儿园游戏质量,需要从管理入手,从质量管理的几个维度,通过评价导向,不断提高影响游戏质量的人、事、物的水平。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能通过行政牵头,开展区域幼儿园游戏质量的管理研究,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和均衡,就能快速得以实现。</h3>

游戏

幼儿

孩子

课程

幼儿园

他们

儿童

探究

质量

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