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华山一生平安(自驾游陕西之二)

天马行空

<h3></h3><h3>下了游船回房东家午餐已是一点多了。3点多启程去榆林市。准备去看看统万古城。车刚走不久,风云突变,黑云压城,狂风四起,黄沙飞舞,一股不小的沙尘暴来袭,紧接着天空下起来了小雨。我们立马改道直向榆林市。一个小时后,来到榆林市郊区,太阳从云团中复出,一道美丽的彩虹悬挂在天边。一日三变,彩虹出现,我们在惊讶大自然神力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好运气而庆幸。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真美! 这好像预示着我们鸿运当头,一路平安。</h3> <h3>榆林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h3> <h3>榆林,古称“上郡”,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清,明朝九边重镇“延绥镇“(又称榆林镇)驻地,康熙皇帝赐“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刻碑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如此奇特城建,在神州大地实属罕见,这也是榆林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标志。古城楼的夜景非常漂亮,值得一游。<br></h3> <h3>陕西绥德县不光是出帅哥,还出全国最大的最多的狮子。狮魂广场就坐落在绥德县附近。雄狮高大雄伟,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排列的狮阵更是威武壮观,气势如虹。让人感到震撼。<br></h3><h3>在这里你会因眼前的34尊高6.6米的垒石底座式石狮一目了然,阵容严谨、错落有致的石狮群雕而兴喜不已。</h3><h3>在这里,你也可看到一对举世无双,高19.5米的巨型石狮,巍然屹立。这对石狮以唐宋风格为主,同时融入明清的雅致,石狮底座为瑞兽赑屃造型,石狮雄踞其上,俯视名州大地,威震八方,堪称“天下第一石雕狮”。</h3><h3>在这里,巨狮的腹中,有世界唯一的石狮子主题博物馆,创意设计体现“狮情画意”。博物馆,以自然、人文、建筑、民俗和石狮相结合,展示汉、唐、宋、明、清不同时期的石狮演绎历史。体味绥德石狮的源远流长。</h3><h3>在这里,广场入口左上侧的照壁上,龙凤呈祥、花开富贵、龟寿延年等图案交相辉映。照壁中央的“石魂”二字阳刚端庄,熠熠生辉。而广场右侧墙上的九狮石刻浮雕画,气势轩昂,形象生动,独具风采。</h3> <h3>中国狮雕,无论数量之多和种类之中,均为世界罕见。狮子和龙一样,是中国的一种吉祥象征。狮雕在世界范围又是流传最早和最广泛的一种动物,流传的过程牵涉到人类文化史,尤其从一个测面记录了世界性宗教的发展与演变的踪迹,对世界古代民族的兴衰,东西方交往等方面,也是一种形象的印证。</h3> <h3>陕北绥德、米脂一带传有民谣说:“财东房上有兽头,罗门石狮大张口;官家挂匾栽旗杆,百姓狮狮搁炕头”。炕头石狮被拿去“镇山”、“镇宅”,毕竟不是主要用场。“拴娃娃”才是它的主要用途。</h3> <h3>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它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市城北4公里之红山顶上。镇北台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万里长城第一台” 之称。</h3> <h3>镇北台呈方形,共4层,高30余米。台基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64米,占地面积5056平方米。台的每层有石台阶可登,台依山据险,巍峨挺拔。站在镇北台之顶远眺,金沙蓝天、碧澄水库、逶迤长城、绿色林带和的城郊。</h3> <h3>镇北台的每层有石阶可登,台依山据险,巍峨挺拔。站在镇北台之顶远眺,金沙蓝天、碧澄水库、逶迤长城、绿色林带和的城郊。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h3> <h3> 镇北台据险临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隘,为古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要塞之一。</h3><h3> 下图是白云山。相传古时有一蓬头赤脚道士,自称玉凤真人,于山上结草茅庵,白日采药,夜间修炼,医术高明,为民除疾,药到病除,人敬如神。后被榆林张总兵认识,原是宋朝大理寺卿周三畏,因不忍审讯忠良岳飞,故出家修道,后得张总兵鼎力相助,于山创建庙宇,即后来山上之白云观。此山为陕北著名的道教胜地与旅游名山。山上之观则是西北明清时期最大的古代建筑群,被誉为黄河上的一颗明珠。</h3> <h3>佳县白云山是全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 山上建筑以道教为主,还有些佛、儒教庙宇,它依山而建很有气势。还可望见黄河大峡谷,观赏黄河激流。河对岸就是吕梁山。与山西一河之隔。毛主席曾来过这里。流下了一句感人的话语。当年毛主席来到白云山,主持安排毛主席坐在中间位置观看戏曲。毛主席说:我个子高,把后面的老百姓挡住了,就主动在靠侧边位置坐下观看。毛主席的一言一行无处不在关心老百姓。值得当今的领导干部好好的学习。</h3><h3>下图黄河对岸就是山西。</h3> <h3>佳县白云山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之滨,道教名山,又名嵯峨岭,山势西北东南走向,雄踞滔滔黄河西岸,山上松柏苍郁,重岩叠嶂,夏秋之季常有白云飘绕其间,远远望去若隐若现,素以“关西名胜”闻名于世。</h3> <h3>下午我们驱车来到了陕西原县石圪节公社双水村生产大队。这是作家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原创地。也是多部电影电视剧外景拍摄地。</h3> <h3>在此我和战友宗科也现场表演了一个片段。宗科表演村支书,我演农民。一唱一和还有那么一点味道。哈哈哈😄,快乐自己,愉悦他人,何乐而不为呢!</h3> <h3>我和宗科表演的视频。</h3> <h3>《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h3><h3>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h3><h3>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h3> <h3>看 ! 这是战友宗科演绎的踌躇满志的下乡知青。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希望他在此扎根农村一辈子,可他很快就反悔了,跟着我们屁颠屁颠的走了。哈哈哈😄,口是心非,装模作样,都是假的。😝</h3> <h3>山西吕梁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位于碛口古镇南3公里,隐于大山深处,主体建筑以明清时期窑洞为主,依约七十度的山坡而建,从山底一直建到山顶,,叠置十一层,一气呵成,形成了"立体村落”。村内道路也不强调整齐划一,该扰就绕,该转就转。整天构思既宽松又严密,达到了“疏可跑马,密不插针”的意境。很值得去观赏游览。也很像西藏的布达拉宫。</h3> <h3>李家山坐落于黄土高坡上,隐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雅,被国画大师吴冠中先生誉为他人生中的三大发现之一。这里的窑洞建筑考究,远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h3> <h3>李家山村形似凤凰,民居依凤身、两翼而建,错落有致地分布于70度的山坡上,构成了一种极具视觉震撼力的效果。这些窑洞顺着山势层层叠加,屋前有小径家家相通。据当地老乡说,以前叫凤凰山村,东西两座山呈一个夹角向前方的山头靠拢,像一队展翅的翅膀。尾巴就是下方的层层梯田。上图就是全貌图。</h3> <h3>在明清时期,这里是碛口商人安置家眷的地方。由于这里地理位置好,是李姓商人的家族驻地,故此这里被叫做李家山。这些窑洞修建得十分细致,精致的石雕、精雕细琢的屋檐翘角无不透露出当时大户人家的华丽讲究。</h3> <h3>右图就是我们的导游,会唱山歌民谣的李大爷,朴实善良,也很有经济头脑。他带着我绕村走了一圈。还给我们唱了两首民歌。</h3> <h3>宗科穿着假羊皮马褂牵着毛驴还真像陕北小伙子。当晚我们住宿在山西吕梁临县碛口镇民宿家。水龙头漏电,吓死我了。第二天一早告知房东快修,别出大事就好。</h3> <h3>黑龙庙位于临县南端湫水河入口处的碛口镇卧虎山。据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增修钟鼓楼碑记载:庙创建于明代。雍正年间增建乐楼。道光年间重修正殿和东西耳殿。庙宇规模壮阔,昭然入目。黑龙庙气势恢宏,总面积4800平方米,是碛口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碛口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属碛口古建筑群,为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h3> <h3>站在黑龙庙上俯瞰古镇全貌,河对岸是陕西,本岸就是山西。两省隔河相望,多桥相连。黑龙庙建于明代,供奉黑龙、河伯、风伯、关圣帝、华佗,是为保佑往来船只平安,商家诚实有信、生意兴隆,人人健康无病。在这里不得不提提关圣帝,在山西每个县都建有关帝庙,忠义神勇的关羽既是晋商的财神、保护神甚至祖师神(关羽曾卖杂粮),也是维系晋商这一群体的精神纽带,就像徽商供奉朱熹一样。</h3> <h3>6月9号早上离开碛口镇,开往延川县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观看黄河第一大湾有320°的乾坤湾。</h3> <h3>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非常漂亮,在此可以观看到黄河五个大转弯。第一大湾是旋转320度的乾坤湾。305度的清水湾,伏寺湾,延水湾和漩涡湾。湾湾各不相同。</h3> <h3>乾坤湾景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乾坤湾镇,距延川县城38公里,总面积86平方公里,是集人文历史,峡谷奇观,民俗民风,红色文化等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除了看五个湾,还可以游览红军东征纪念馆,还有观看峡谷古寨等,还可以游览天坛和地坛。还有一些探险刺激的娱乐项目。真的不错。值得一看。</h3> <h3>看! 这就是有320°弯曲的黄河第一大湾——乾坤湾。画面左边,河里有一个绿色的小岛。</h3><h3>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与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并称延安三大地质奇观。</h3> <h3>黄河流经延川县境形成“S”形乾坤大转弯,古称河怀湾,其得名于天地、日月、阴阳、刚柔、乾坤之象。黄河在这里陡然急转,形成了320度大转弯,被称之为天下黄河第一湾。</h3> <h3>蛇曲,是被河流冲刷形成的像蛇一样蜿蜒的地质地貌。陕西延川黄河蛇曲是发育在秦晋大峡谷中的大型深切嵌入式蛇曲群体,规模宏大。漩涡湾,向南流经延水湾,苏亚湾,乾坤湾至清水湾,南北长约 50 余公里,总面积 170.5 平方公里。</h3> <h3>上图是天坛。</h3><h3>下图是地坛,占地面积约为1600平方米,呈方型,是祭祀女禍之场所。地坛整体布局是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设计构思,坐南朝北的布局和六八阴数铺成的墁石象征“地为阴”。</h3> <h3>下图是“九龙戏珠”,它是受风力堆积,流水侵蚀形成的沟壑纵横,梁茆相连的黄河蛇曲地貌形态。因其珠心(中心)向四周发出九条枝脉,好像九条巨龙一样,拱抱清水湾古城。形成堪舆家所谓“九龙戏珠之势”,又经民间东海龙王选太子的神话传说,有了“九龙戏珠”的故事传说。</h3> <h3>这是黄河蛇曲的第二大湾——清水湾。</h3><h3>黄河流经延川县境68公里。浑然天成五个S型大转道,清水湾是继乾坤湾之后的第二大弯道,其弯度达305度。</h3><h3>清水湾古称清水关,清道光十一年前,这里是黄河西岸上的一个重要关口,在其西北方向有清水河注入黄河,因此得名清水关。战乱年代,清水关为关津要隘,历史多有驻军把守,曾经是八路军河防部队的防守重地。1936年5月2日,毛泽东率领东征部队西渡回陕就是从这里上岸的。</h3> <h3>激情飞扬,对河成双影。</h3> <h3>走下到河边近距离观看。</h3> <h3>会峰寨位于延川县乾坤湾镇牛家山村,是一处天然古寨。山寨东临黄河,三面环水,寨内人工遗存建筑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五年。古人凭借会峰山天险修筑寨墙,寨门,哨楼等,形成“虎踞龙盘,固若金汤”之势,成为陕北现存最早的军事防御工事之一,被誉为陕北“小华山”。到此观景揽胜,油然生出一股“黄河流日夜,代谢成古今”的豪情。</h3> <h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滚滚黄河,九曲回肠,一路奔涌。坐在缆车上看黄河别有一番风景。</h3> <h3>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地处晋陕大峡谷中段,两岸夹山,滔滔黄河到此被两岸苍山挟持,束缚在狭窄的石谷中,600米余宽的洪流骤然收束为30余米,这时河水奔腾怒啸,山鸣谷应,形如巨壶沸腾,最后从20余米高的断层石崖飞泻直下,跌入30余米宽的石槽之中,听之如万马奔腾,视之如巨龙鼓浪,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其形如巨壶沸腾,故名壶口瀑布。</h3> <h3>上图是黄河大合唱的背景墙,每当我看到这幅画面时,《黄河大合唱》就会在胸中涌起,就会不由自主的,心潮澎湃的唱上几句。去年我是在山西那边看的壶口瀑布,今天我又在陕西这头观看,看到这涛涛的黄河水,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虽说各有不同,但一样的壮观,一样的有气势,一样的美。</h3><h3>下图就是在陕西这边看到的风景。喜欢人民币的朋友一定记得这个画面吧,5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就是取自这里的风景。</h3> <h3>走进壶口瀑布,在阵阵轰鸣中,近距离感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滔滔黄河水,挟雷霆万钧之势,直下百丈悬崖,掀起腾空黄浪,排山倒海,震天撼地。</h3> <h3>我多想飞跃黄河啊 ! 可怎么飞也飞不高,只能原地起落,我是一只小鸟。</h3> <h3>壶口瀑布,东岸是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岸则属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地理位置为北纬36度8分10秒,东经110度26分40秒,海拔448.1米。以壶口瀑布为中心,北至马粪滩,南至小船窝,西至峡谷地域,东至人祖山,总面积100公里。东距山西吉县县城45公里,距尧都临汾市169公里;西距陕西宜川县城49公里;距革命圣地延安170公里;北距山西省省会太原387公里;南距陕西省省会西安449公里。</h3> <h3>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壶口瀑布,号称“黄河奇观”,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16年,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h3> <h3>越走进壶口,轰隆隆的水声越发振聋发聩。400米宽的河面,突然漏斗一样被束成不足50米的一柱,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径直地砸向30米深的石槽中,真是“天下黄河一壶收”了。</h3><h3>据介绍,壶口瀑布落差约30米,宽度最大时可达千余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滚滚洪流,到这里急速收敛,注人深潭,声似雷鸣,数公里外都可以听到;水波急溅,激起百丈水柱,形成腾腾雾气,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烟云之势,其声、其势、其景,动人心魄。</h3> <h3>壶口瀑布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水流有着梦幻般的变化,形成了奇绝壮观的八大景观:“烟从水底升,船在旱地行,未霁彩虹舞,晴空雨濛濛,旱天鸣惊雷,危岩挂冰峰,海立千山飞,十里走蛟龙。</h3> <h3>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泌水河谷地之阳高岸上形似“葫芦”的风水宝地。距韩城市城区九公里,主要有党、贾两族,320户人家,1400余人,始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党家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因村中有123座四合院和11座祠堂、25个哨楼,及庙宇、戏台、文星阁、看家楼、泌阳堡、节孝碑等古建筑,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世界民居之瑰宝”。党家村古建筑群作为山陕古民居的典型杰出代表,于2008年3月28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12月9日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h3> <h3>党蒙是清朝光绪皇帝钦点的翰林院士。慈禧太后钦赐的福字。真是莫大的荣耀啊!</h3><h3>党蒙幼年随父到甘肃古浪县学官署读书。光绪二年(1876年),只身赴京赶考,连中三元,入翰林院。后经考试入刑部,任主事、外郎、郎中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奔陕。党蒙随诸臣往潼关迎驾,受到赏识,委任为云南临安知府。党蒙为官正直、尽力尽职,是一位受人爱戴的清官。</h3> <h3>左图文星阁——夕阳渐渐西沉了,沐浴在夕阳余辉之中的文星阁,就像是一枝直插云霄的桅杆,挺拔中透着一股坚韧。六根铁绳从顶下牵起六角飞檐,飞檐末端各垂一只大铁铃,风争铃摆,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据村中的老人说,只要塔铃连响两天,十次中有九次是要下雨的。右图上十二生肖图。用动物图案栩栩如生的表达汉字的意思。</h3> <h3>韩城城隍庙位于陕西省韩城市金城区东北隅,占地1.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76平方米。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庙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明万历五年(1577年)扩建,后多次重建。该庙坐北朝南,平面分四道院呈“十”字形,以山门、政教坊、威明门、广荐殿、德馨殿、灵佑殿、含光殿等构成南北中轴线。</h3> <h3>庙门是三门并列的正门和枝门,正门额书“城隍庙”,门外两侧各塑金刚神,四墙面砖刻“彰善瘅恶”四字。</h3> <h3>韩城城隍庙是陕西省最大的一座城隍古庙,占地面积15500平方米,规模宏大,中轴四进院落,是一组具有元、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建筑群。</h3><h3>上图是哼哈二将的塑像,下图是曹官和宪天的塑像。</h3> <h3>图一是罚恶司: 身着紫袍,怒目圆睁,双唇紧闭,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凡来报到的鬼魂,先经孽镜台前映照,显明善恶,区分好坏。生前作恶的坏鬼全部由他处置。他根据阎罗王的“四不四无”的原则量刑。四不——不忠,不孝,不悌,不信。四无——无礼,无义,无廉,无耻。轻罪轻罚,重罪重罚。再交阴差送到罚恶邢台上,送往十八层地狱,直到刑满,再交轮回殿,拉去变牛变马,变虫变狗等,重回阳世。</h3><h3>图二是检察司: 双目如电,刚正不阿,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其职责是让善者得到善报,好事得到弘扬。使恶者受到应得的惩处,并为冤者平反昭雪。</h3><h3>图三是赏善司: 执掌善薄,身着绿袍,笑容可掬,生前行善小鬼全部由他安排,根据生前行善程度大小,多少予以奖赏。在六道轮回中,或登天成神,或投胎成人,只须在孟婆处喝一碗迷魂茶,忘却生前恩怨,即可重食人间烟火。</h3><h3>图四是审判司: 身穿红袍,专门执行为善者添寿,让恶者归阴的任务。是驰名阴曹地府的头号人物。</h3> <h3>这是韩城城隍庙博物馆内的国学大讲堂。</h3><h3>明论堂即是学校,古时教谕,训导讲经督课之所。《孟子·腾文工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论也”。</h3> <h3>司马迁祠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面积4.5万平方米。它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开势之雄,景物之胜,为韩城诸名胜之冠。凹凸不平的石道印,记着千余年来仰慕者攀登者的足迹。1958年考古学家、诗人郭沫若为司马祠题诗,并铭刻在新立石碑上,诗云:</h3><h3>“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h3><h3>学识空前富,文章旷代雄。</h3><h3>怜才膺斧铱,吐气作霓虹。</h3><h3>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h3> <h3>距司马迁祠5公里的兔东乡徐村是司马迁的故里,村里有司马迁祠堂等古迹。徐村主要由姓同的和姓冯的人家组成,他们千百年来自称是司马迁的后裔,据说“冯”姓是司马迁大儿子司马临的后代,“同”姓是司马迁二儿子司马观的后代。两姓亲如一家,但从不通婚。前些年记者前来采访,问起他们的姓氏,得到的回答是:司马迁受刑入狱,为免株连儿女,不得不改姓。为什么要改“冯”和“同”两姓呢?回答说:司马迁遭厄运时,有好心人向家乡通风报信。“同”、“冯”二字皆取“通”和“风”的谐音,又包含了原姓“司”、“马”两字。不仅“冯”、“同”两姓以先祖光辉史迹自豪,整个韩城人也以司马迁骄傲。</h3><h3>有人误解司马迁贪生怕死,宁愿接受宫刑也不受死。他不知道司马迁为完成父亲遗愿忍辱负重,历尽艰辛撰写出了名垂秋史的宏伟巨著《史记》。“高山仰止”的横匾让很多人对司马迁的贡献只能望而止步,缅怀敬仰。</h3> <h3>陕西合阳县的洽(he)川,传说是周文王演绎八卦的地方,也就是在这儿遇到的周文王之妻,周武王之母的!所以洽川就是周文王与妻子天作之合的地方,也是《诗经》的发源地。</h3> <h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h3><h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h3><h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h3><h3>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h3><h3>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h3> <h3>处女泉的名字来源于洽川一个古老的民俗传说。洽川是周文王母亲太任的家乡,也是伏羲画卦的地方。文王仰慕伏羲,也喜欢推演八卦。他常被黄河边这迷人的风光所吸引,也常置身于万顷芦荡之中,演卦诵诗,悠闲自在。有一天,他在芦苇丛中散步,突然发现有一绝色女子在雾气蒸腾的泉水中嬉戏。蓝天白云下,茂密的芦苇围成的天然屏障,让女子的婀娜身姿若隐若现,那景象真是美极了。文王为此所吸引,更为姑娘的美貌所折服,这姑娘就是太姒,后来便成了文王的妃子。这泉就是东鲤瀵,据说太姒姑娘经常来此泉沐浴,所以才出落得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一方水养一方人,洽川自古多出美女、才女,而太姒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后来在当地形成了一个风俗,凡姑娘出嫁前,都必须来这里沐浴,祈求带着泉水的灵气与滋润,去迎接人生道路上幸福美好的时刻,所以当地群众称此泉为“处女泉”。</h3> <h3>花儿朵朵向阳开,睡莲荷花齐争艳。</h3> <h3>处女泉实际上是个泉群,大小泉眼无数。大者如车轮,小者如蚁穴,水的浮力极大。站在泉边凝视,可见泉底水冲起了金黄色的细沙,宛如一只只巨大的蝴蝶,又名“蝴蝶泉”。水温常年保持在30度左右,每到冬季,雾气腾空,绵延十里不绝,置身其中,如饮甘醴,飘飘欲仙。泉水富含硒、铜、锶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经常洗浴,可以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处女泉不仅是温泉、保健泉,更为独特的是它的“沙浪浴”。处女泉水不象一般泉水那样汩汩涌流,而是从覆盖泉眼的沙层中涌出,如果踩在泉眼上,泉涌沙动,如绸拂身,会让您感到无比畅快。记得当时陕西日报记者杨玉坤来的时候正是黄昏,后来就写了一首诗:一道残阳铺草滩,共坐牛车探奇泉。天色天籁无限好,入水飘飘欲成仙。道尽了“沙浪浴”的美妙和神奇!</h3> <h3>当你徜徉在这一片翠绿的芦苇丛中,荷花摇曳,睡莲绽放,河水环绕,小草的清香扑鼻而来,你会迷失自己,忘了这里是多旱少雨的陕西,而以为这里是江南水乡。好一个洽川,不是江南盛世江南呀!</h3> <h3>四季的处女泉景色各异,风韵万千,陶醉了无数游客,其周围秀丽迷人的风光,更是吸引了众多的影视工作者。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神禾塬》、《走进八里堡》、《黄河如歌》,民俗专题片《出嫁的新娘》,由著名表演艺术家陈道明、李琳主演的电影《桃花满天红》等,都曾以这里作为外景拍摄地。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游处女泉后,还即兴作诗一首“万亩芦苇风掀起,处女泉里水凝脂。华清只供帝王去,哪及群民乐游此。</h3> <h3>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h3> <h3>6月12号下午我们来到了华阴华山脚下的假日阳光酒店住下。我和宗科一直有登华山的愿望,所以吃过晚饭后,我们散步探路来到华山大门口,探明了夜登华山的路径以及军人离退休证免费的情况。由于两位女同胞游过华山,所以明天就我和战友宗科两个男士去登顶。免去了担忧和牵挂。我们可以轻松挑战华山。月光下的华山大门游人如织,夜色分外美丽。许多年轻人都是夜登华山,早上在东峰看日出。当晚我们打双升消遣,结束时已到了第二天零晨啦!</h3> <h3>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我们心中充满了渴望,稍着休息,凌晨三点半钟我们准时起床。从宾馆到华山大门口有5公里路。一路上清风明月,万籁俱寂,我们俩神清气爽,迈着轻快的脚步很快来到了售票口办理了入山手续。登顶之路正式开始了。</h3> <h3>华山不是以秀美闻名天下,而是以险峻难著名世界。其登山难难于上青天。看右图,笔直的山峰,雄伟挺拔。我们俩从玉泉院入山,一路过“五龙桥”,“五里关”,“莎萝坪”,“毛女洞”,“青柯坪”,“回心石”……,夜色朦胧,路灯婆娑,溪流潺潺,山风阵阵。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一刻不停地向上爬着。</h3> <h3>自古华山一条路。因古人攀登华山仅有此道,即“自古华山一条路”。古道北起玉泉院,南至各大主峰,全长约12千米,高差约1800米。从秦代汉探索到历代开凿完善,历时约3000年,是夜间登华山的要道。登华山的最大乐趣即为登山为本,一边克服种种山路的艰险,一边移步换景,观赏沿途风景,所以这条经典的登山线路至今仍然是步行登华山的最佳选择。看! 面对成七八十度的石梯,我们已经手脚并用,开始了四驱爬山啦!</h3> <h3>面对近八十度的百尺峡,我们没有被困难吓到,而是勇往直前,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魄迎难而上,轻松翻越。</h3><h3>【百尺峡简介】:位于千尺㠉之上,依崖隙直立一鱼脊形巨石,是经华山峪攀登北峰的必经之路。呈90°,有91级台阶。通道狭窄,两侧石壁峭立,上方盖有一石,上书“惊心石”三字,摇之欲坠,游人伏身穿过,无不胆战心惊,回头再看此石,上书“平心石”,令人心中方得安慰。</h3> <h3>此石路叫老君犁沟景点。</h3><h3>【老君犁沟简介】: 群仙观至猢狲愁的一段槽形险道,两旁垂吊攀山铁索,有台阶300级。据传从前此地无路,太上老君驾青牛过华山,见其艰险,挽铁犁耕出此道,“犁沟”并有“离垢”之意。提醒游人至此当消除杂念,抛掉烦恼和欲望。</h3><h3>看着眼前长长的石阶,我们兴致不减,征服地欲望更强。有诗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登顶华山是最能检验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地方。我们俩饿了补充点干粮喝口水,累了就原地稍微休息一会儿,腿没有劲了,就手脚并用四驱马力前进。</h3> <h3>常言道: 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翻山越岭,不畏艰辛,登高望远,极目远眺,群山巍峨,风景这边独好。</h3> <h3>我们走过了“聚仙台”,“卧牛石”来到了“纪念亭”。千秋功勋三军勇猛振天地,万代楷模将士奇智惊鬼神。这里是三军将士智取华山的纪念地。记录了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h3> <h3>用时三个多小时,我们登上华山北峰顶。</h3><h3>我单手从容地托住北峰顶门楣,一股战胜一切困难,登顶华山诸峰的决心油然而生。</h3> <h3>看! 这就是有名的“财富山”。相传汉武帝分封五岳,华山在五岳中主金,华山神少昊主管天下金银财宝的分发。华山的形状又酷似一个硕大的金元宝,从帝王的圣封到大自然的造化,使得华山成为天下子民公认的财富山。</h3><h3>当你登顶北峰朝南看时,由东峰和南峰组成的山形酷似一个巨大的金元宝。</h3><h3><br></h3><h3><br></h3><h3><br></h3> <h3>华山东、南、西、北、中五峰,以北峰最低,海拔是1614.7米。赏华山标志美景必上北峰。</h3><h3>其一: 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无纯石不大奇”,华山一石成一景,唯有北峰可视其全貌。</h3><h3>其二: 智取华山,解放战争智取华山英雄事迹发生在北峰。</h3><h3>其三: 华山之根,华山是“中华”和“华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华之“华”便源于华山。</h3><h3>其四: 财富之源,五岳中西岳主金,立北峰远望天外三峰,酷似一个硕大的金元宝,因此北峰是来往宾客祈福,求财的圣地。</h3><h3>其五: 华山论剑,金庸老先生的一场武林演绎,并亲笔题写下“华山论剑”,使得北峰在华山占据着无可争辩的江湖地位。</h3> <h3>在华山北峰顶上,金庸亲笔题写的【华山论剑】巨石就在眼前。大家都很激动兴奋,有的游客专门带着长袍花剑在此摆型留恋。我们也沾光借剑一用,了却心愿。</h3> <h3>擦耳崖,这是从北峰通往东南诸峰的必经之路,山高路窄,一人走之就有山壁擦耳朵的感觉。对于我们军人来说,这都不是事,轻松过之。</h3> <h3>山高路难难于上青天,面对如此高而又近乎垂直的“天梯”,我们谈笑之间顺利越过。</h3> <h3>左图是华山著名的险路——苍龙岭。</h3><h3>【苍龙岭简介】: 是救苦台到五云峰下的一条登山险路,为连接北峰到南部诸峰的一刃形山脊,有石阶530级。因岭呈黑苍色,势若苍龙,故名。古时候并没有石阶,游人须骑岭脊匍匐而行。相传韩愈登山揽胜至此,畏惧不前,坐在岭脊上大哭,并投书岭下求救,华阴县令得知后才派人将韩愈抬下山,在岭上逸神崖有“韩退之投书处”胜迹。</h3><h3>右图是华山龙脉。</h3> <h3>巍巍苍龙岭,是铺在山脊上的一条石阶路,左右两侧悬崖峭壁,万丈深渊。多少人在这里被吓得心惊肉跳,魂飞魄散。古人有韩愈如此,今有许多人也不敢走。仰望苍龙岭,心有无限感慨,来了不走非好汉。</h3> <h3>【苍龙岭】: 它是连接北峰与东南西三主峰的唯一通道,岭脊如刃,两侧空绝。因岭呈苍黑色,势若游龙,故名。实为花岗岩节理发育,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垮塌尚残留的险道。在此处有韩愈投书求救的标记。</h3> <h3>现在在东南西北峰峰顶上,都有“华山论剑”的巨石,东南西峰的都是赝品,用来吸引游客照相的。</h3> <h3>登上东峰我心飞翔,世上没有做不了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华山不是以山色秀美著称于世,而是以险奇难闻名天下。是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好地方。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h3> <h3>一路上的红绸带系满了铁索链,随风飘扬。好像是为勇敢的人送去的祈福和祝愿。战胜华山,一生平安安!</h3> <h3>东、西、南三峰呈鼎形相依,为华山主峰。中峰、北峰相辅,周围各小峰环卫而立。</h3><h3>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华山君神。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h3> <h3>左图是登越云梯到达华山东峰。东峰海拔2096.2米,是华山第二高峰。惊险刺激的鹞子翻身就在这里。</h3><h3>右图是仙掌崖: 雄伟的仙掌崖是“关中八景”的第一景,位于华山东峰之东面绝壁。因岩石差异风化,流水侵蚀等作用,在悬壁上形成巨大的手掌形石纹,高数十米,五指分明,形象逼真。传说巨灵神推山开河留下的手印,故名“仙掌崖”。</h3> <h3>我和战友宗科兴奋的来到鹞子翻身体验处,准备交钱排队。这时一个警察对着宗科说: 你不能参加。我立即说为什么?他说满50岁的人不能参加,有风险。我说他没有才四十多岁。警察也不示弱马上说,把他的身份证拿来我看看。战友宗科没有去拿,因为他的实际年龄已54岁了,无奈提前出局。我很侥幸没有被警察小哥看出来,其实我已56岁了。庆幸啊!要是不让我参加,我的肺都要气爆。</h3> <h3>华山历险——鹞子翻身: 华山著名险道鹞子翻身为通往下棋亭的必经之路。崖高十余丈,须手攀铁索,脚踩石窝附壁而下,是古人为勇敢者搭铺的一处超越自然战胜自我挑战地。下棋亭又称博台,是宋太祖赵匡胤与陈抟下棋输华山的故事发生地,亭内现有棋局一副,据说是赵匡胤输华山的残局,至今千年仍然无解。棋亭三面凌空,四面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犹如仙境一般。</h3> <h3>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个人都绑上了安全绳,我们沿着笔直的岩石每下几步,都要不断地将安全绳上的挂钩挂在铁索上。慢慢下到崖底,去到了“博奕台”。下面是万丈深渊,身上不能带任何东西,更不能背背包。一个小小的东西掉下都会置山下的人于死的。摄影师坐在一个特定的位置给我们照相。这是华山最险的地方,排队的人也最多。其实这点难度对我们军人而言,对一个经常运动健身的人来说,小儿科,根本不足挂齿。战友宗科一点问题都没有,无奈受年龄的限制无法参与。很遗憾!</h3> <h3>下棋亭——博奕台。相传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令工施钩梯登上此台,以柏木之心作拔箭,题“王与天神博于此”。故名“博台”。传汉武帝时,中山君卫叔卿曾与洪崖、许由、巢父等七仙人于此商榷棋艺,又传宋太祖赵匡胤与陈抟对弈于此,输掉华山,台上原有铁亭一座,曰王棋亭。亭内置古代围棋一盘,</h3> <h3>无险不刺激,迎着困难上才是真英雄。</h3> <h3>【金锁关简介】: 金锁关位于三峰(东、南、西)峰口,是五云峰进入主峰的咽喉要道。杜甫《望岳》诗中“箭栝通天有一门”即指此处。东西两侧壑深千丈,关周古松苍翠,奇石林立,常有祥云环绕,风光旖旎。其前有华山著名石景锦鸡守玉函。还是观赏东峰掌险崖的绝佳之地。</h3> <h3>华山南峰【长空栈道】,位于南峰东侧山腰,是华山派第一代宗师元代高道贺志真为远离尘世静修成仙,在万仞绝壁上镶嵌石钉搭木橼而筑。栈道上下皆是悬崖峭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成尺许路面,下由石柱固定,游人至此,面壁贴腹,屏气挪步,被誉为“华山第一天险”。我们走到此地,游客排起了长队,由于我们要赶时间去西安会宗科战友,就放弃了体验。</h3><h3>南峰也是华山五峰中最高的峰,海拔2154.9米。</h3> <h3>上图是西峰顶,西峰海拔2082.6米,是华山主峰中的第三高峰。</h3><h3>下图是三公山,三凤山照片。在华山主峰南面,与之隔壑相望,前者峰巅矗立三个花岗岩柱体,状若三个老人站立,故名“三公山”。三公山以东的三大花岗岩块体,远望如三个凤头,故名“三凤山”。华山花岗岩中发育有多组节理(岩石裂隙),近于垂直的节理把一个完整的花岗岩体切割成无数大小不等的,形态近似平行四边形的柱体岩块,而三公山就是华山地貌几何形态之缩影。</h3> <h3>西峰海拔2082.6米,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又因峰巅有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古代文人多称其为莲花峰、芙蓉峰。李白诗中有“石作莲花云作台”句,也当指此石。</h3><h3>西峰为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其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是华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华山叫莲花山。</h3><h3>西峰上景观比比皆是,有翠云宫、莲花洞、巨灵足、斧劈石、舍身崖等,并伴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其中尤为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流传最广。</h3> <h3>位于西峰峰顶的斧劈石。今观此石,拦腰裂开三段,又有一石覆其上,隙内宛若妇人仰卧印痕,腹乳可见,石旁巨斧乃沉香劈山之器。</h3> <h3>华山西峰海拔2086.6米,这里是神话故事《宝莲灯》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如图所示这是宝莲灯,在西峰峰顶上斧劈石旁。</h3> <h3>这是位于西峰封顶上的斧劈石。因电视《宝莲灯》中沉香力劈华山救母而出名。我也来学一下力劈华山。</h3> <h3>这是【西峰龟石】: 华山山体在构造抬升,节理的主导下,导致华山岩体破碎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块。在地震,重力,流水等作用的影响下,较小的岩块发生崩塌,块体较大,破碎较少的岩块残留下来,形成陡峻的崖壁或悬岩,后经风蚀,水蚀等大自然的雕琢而形成的惟妙惟肖的形象景观。西峰绝崖边上的巨石,形态如龟,呈翘首远望态,异常生动,故名“龟石”。</h3> <h3>登顶西峰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看着蓝天白云,青松翠柏,心中无限畅快。登上华山诸峰是我多年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华山也是我们这次旅游的重头戏之一。完美守宫。快哉!</h3> <h3> 咏华山</h3><h3>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h3><h3>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h3><h3> 北宋 寇准</h3><h3>从早上4点出发到下午4点登顶华山东、南、西、北四峰,在西峰坐缆车返回。尔后,开车到西安。第二天晚上8点左右回武汉。至此,陕西环线半月自驾游结束。谢谢亲们点赞。</h3><h3> 2019-6-28制作美篇【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