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西安游(2)

云天

<h3>  华清池位于西安东约30公里的临潼骊山脚下北麓,是中国著名的温泉胜地,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和众多历史事件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唐宫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骊山脚下的一片仿唐建筑就是华清宫,门前踞一对石狮,大门匾额上是郭沫若题写的“华清宫”三个金色大字。</h3> <h3>  一早去华清寺,人还不是很多,路上空荡荡的,或许是每天来华清寺游玩的人车太多,保安早早地在路上设置了路障。</h3> <h3>  进了大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九龙湖,该湖分成上下两个湖,中间有长堤(九龙桥)东西横贯。堤上西为晨旭亭,东为晚霞亭,相互对应,与上湖南岸的龙吟榭相映成趣。</h3> <h3>  龙吟榭榭下伸一大龙头,龙口泉水淙淙,长年不绝,所以取名龙吟榭。九龙桥上有八龙吐水,与龙吟榭下的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因而以九龙命名。</h3> <h3>  九龙湖西南角上有一座龙石舫,如站在石舫上看湖水荡漾,是不是有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h3> <h3>  芙蓉园是一个以“静”态观光为主的唐风唐韵浓郁的皇家园林区,这里有华清宫最著名的长生殿等景观,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就是在这里“七夕盟誓”,开始你侬我侬的浪漫长征路的。</h3> <h3>  绕过假山长廊,走过亭台轩榭,草木的香气沁人心脾。</h3> <h3>  因为背靠骊山,得山之灵气,华清宫的含氧量极高,穿行在园林中,心旷神怡。</h3> <h3><font color="#010101">  往前走,来到了唐御汤遗址博物馆,也就是唐玄宗时期扩建的皇家洗温泉、度假消遣的离宫别院,这里以红白为主色调,不仅给人一种大气恢弘的感觉,又满足了现代人简约时尚的需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华清池中立有一座精美的雕像,不是别人,正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的羞花——杨贵妃的雕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海棠汤(芙蓉汤),俗呼贵妃池,是供杨贵妃使用的浴池,始建于公元747年,两层台式,青石砌就,玲珑精致,因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杨贵妃在这花朵一样的浴池中沐浴了近十个春秋,只可惜现在的贵妃池里没有一滴水,真的不明白景区管理者是怎么在想的?难怪有人网评:“其实华清宫里就是许多坑,皇上洗澡的坑,贵妃洗澡的坑,太子洗澡的坑,大臣们、太监们洗澡的坑……”, 哈,言简意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莲花汤池形如石莲花,里面倒是有水的,据说是当年唐明皇御用的沐浴汤池,此池古来又被称作御汤和九龙殿,无论前者或后者都与这个汤池供皇帝沐浴有关:御就是皇帝,九龙也是指皇帝。</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里才是真正的泉水和泉源。</font></h3> <h3>  建在骊山脚下的五间厅是西安事变时蒋介石的临时住所,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这里。蒋介石当时在五间厅办公、居住,至今外墙上还依稀可见发生激战时在玻璃上留下的子弹孔和蒋介石从这里翻窗逃出后躲到俪山上的痕迹。</h3> <h3><font color="#010101">  电瓶车载着游客在华清池各景点间往返,虽然是现代化的电瓶车,外观却是唐风唐韵,可见景区在细节上很花心思。到骊山半山的兵谏亭,坐了电瓶车后,还要爬一段坡后才能抵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兵谏亭是华清宫景区著名景点。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蒋介石就是藏在这五间厅后面的骊山上被抓获的。现在看到的兵谏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为了缓和两岸关系,再次易名为“兵谏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从兵谏亭下来,必经昭阳门,作为骊山东大门,昭阳门建于盛唐之时,制作非常精妙,盛唐色彩丰富靓丽,壁上雕刻山水树木飞鸟,栩栩如生。只是这里游人如织,原来是在等待进入剧场观看演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2•12》西安事变大型实景影画,是在“西安事变”原发地华清宫推出的一部演艺项目巨作,全剧通过烽火古城、矛盾激化、匆匆密谋、箭在弦上、枕戈待旦、大战在即、枪声破晓、统一战线、世事沧桑等十幕剧情,利用高科技舞台手段,结合电影艺术和戏剧艺术的表现方式,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西安事变”鲜为人知的历史原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进入剧院,观众并不是直接入座,而是散落于舞台各处,亲眼目睹日寇侵略下的烽火连城,以及人们从无助到渴望奋起反抗,痛击日寇的悲壮心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序幕完毕,观众入座,一列军车发出来的白光照亮前方,令人震撼的一幕出现了,一架飞机正在舞台后方向舞台前方缓缓滑行,如此巨型的大家伙直接出现在舞台,创造了舞台演出的先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212》全剧采用山水风光、历史实景和高科技立体舞台装置相结合,再融合高科技的灯光、音响、机械装置设备以及多媒体投影技术、剧院技术和蒙太奇等电影表现手法,达到现代科技与文化景观融合、电影画面与舞台戏剧融合的创意效果,现场观看如身临其境,可以用震撼两字形容,非常值得一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从高处俯瞰华清宫,华清宫倚骊峰山势而筑,亭台楼阁、园林景观、古色古香的建筑...... 遍布骊山上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离开华清宫,不远处就是驰名中外的秦兵马俑博物馆了。秦兵马俑,又称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阵,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和“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font></h3> <h3>  来秦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中外游客还挺多的,人们从五湖四海来到兵马俑,来一睹中国历史文化上这颗璀璨明珠的风采。</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首先来到了铜车马展厅,这里展出我国考古史上发现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两乘大型彩绘青铜车马,每乘车前驾有四马,车上各有一御官俑。铜车马造型逼真,装饰华美,大量使用金银为饰品和构件,制作非常精巧,被誉为“青铜之冠”。 是啊,当两千多年前皇帝的架车再现你的眼前,你除了赞叹,还能说出什么呢?&nbs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走进兵马俑大厅,眼前豁然开朗,一排排安静、威武、严肃的兵马俑尽收眼底。一号坑是兵马俑规模最大、拼凑最完整的一个展厅,也是最令人感到无比震撼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庞大的士兵陶俑军队矗立在俑坑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秦兵马俑之所以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因为这里出土的一千多个士兵陶俑形象各不相同,神态生动,表情各异。仔细观察,每个陶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让人惊叹古人工匠高超的技艺,不愧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秦兵马俑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与顶峰,其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这个封建皇帝的意志分不开。传闻中,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前后将近使用了72万人力,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浩大。直至秦始皇去世陵园都未修建完成,由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1年多才完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二号坑和三号坑分别在一号坑的两旁,也有和一号坑一样有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还有车兵、骑兵和步兵等不同的兵种,震撼虽然不如一号坑,但是因为每个俑坑的队伍、作用都不同,所以同样值得一看。如三号俑坑内武士排列相向而立,就像现在站岗的警卫一样,井然有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听导游说曾经有人炸洞盗墓,下图就是当时盗墓留下的洞口,因为盗洞也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所以现在也成了文物被保护起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陶俑原本都有彩绘,但由于后来的火烧和浸泡,大多已剥落变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秦兵马俑目前还在不断地挖掘和维护中,有的地方还掩盖着等待开挖出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原来出土的兵马俑多是残缺,直立完整的兵马俑都是工作人员后期修复的。现场有工作人员正在专心修复作业,地上也堆满了各种仪器设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参观秦兵马俑,望着那曾被滚滚黄土掩埋了2000多年的兵马俑,它们那高大的身躯和整个军阵所营造的威慑,让人无不为之惊奇和震憾,相信你一定会为祖国有如此珍贵的文物和灿烂的文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font></h3> <h3>  有人说到华清池、兵马俑旅游要七分听、三分看,这次游览中,有时因忙于取景拍照,没有完整地倾听导游的讲解,有点遗憾。好在做美篇时对着照片查渊源,了解了相关的历史和典故,也算是一种弥补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