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民村——新疆吐鲁番吐峪沟麻扎村

墨汐76

<h3>处于吐鲁番盆地,海拔低至—145,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吐峪沟麻扎村,是新疆现存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已逾1700年历史,至今还保存着维吾尔族最古老的民俗风情,有“民俗活化石”之称。</h3> <h3>吐峪沟麻扎村是吐鲁番盆地古车师国的发源地。是一座反映新疆东部伊斯兰文化背景下村落格局形态的典型代表。在麻扎村内保存有大量维吾尔民族的传统民居,全是黄黏土生土建筑,均是土木结构,有的是窑洞,有的是二层楼房结构。有的窑洞是依山依坡掏挖而成,有的窑洞是用黄黏土土块建成。 麻扎村的先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巧妙地利用黄黏土造房,集生土建筑之大成,是至今国内一座保存完好的生土建筑群,堪称“中国第一土庄”。</h3> <h3>麻扎村位于吐峪沟大峡谷南沟谷,是吐鲁番地区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村子掩映在白杨和桑树之中,一条不宽的河从北向南穿村而过,沿河两边,建着零散的维吾尔族民居。村子里住着几十户维吾尔族人家。宏大的清真寺与杂乱的居室并立于沟谷,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维吾尔族传统和民俗风情。</h3><h3></h3> <h3>2005年9月,麻扎村被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立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h3> <h3>麻扎村现有居民65户370多人,为清一色的维吾尔族。</h3> <h3>这里古老民居的门窗都很古朴,但又蕴藏了深厚的文化。门框上刻有各种纹样的木雕门铛,有花卉形状、几何形状和果实形状。村落中古老的生土建筑,至今还闪烁着“黄粘土文化”的光芒;是今天海内外穆斯林敬仰神往的圣地,是宗教历史文化艺术界学者歇足的驿站,是绘画摄影艺术家寄托梦想的家园。</h3> <h3>民居窗框窗格上的纹样多种多样,都反映了个人的喜好。甚至从门窗的不同制作中,可让人推测出房屋主人过去的职业、爱好或地位。</h3> <h3>进入麻扎村,就进入了土黄色的世界。路是土黄色的,房屋也是土黄色的。麻扎村的先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巧妙地利用黄黏土造房,并采用了砌、垒、挖、掏、拱、糊、搭(棚)等多种形式,集生土建筑之大成,是至今国内一座保存完好的生土建筑群。</h3><h3> 他们继承了2000多年来的传统建造房屋的习惯,均是以黄粘土制坯建成的窑房,经济实惠、冬暖夏凉、造型美观。也正是满眼的土黄色把黄、蓝、绿三色相间的清真寺衬托得格外显眼。村庄完整地保留了维吾尔族传统和民俗风情。</h3> <h3>这是德国探险家阿尔伯特.冯.勒柯克在20世纪来到吐峪沟探险时曾居住过的房子。冯.勒柯克(1860一1930),以其对新疆壁画的切割而闻名,他盗取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其行为对吐鲁番地区的文物造成极大的破坏。</h3> <h3>葡萄干制作风干房</h3> <h3>清真寺</h3><h3></h3> <h3>家家户户由弯曲和深浅不一的小巷相连,即使从屋顶走也可达到串门的目的。</h3> <h3>漂亮的维吾尔族女孩</h3> <h3>天使姐,一位暖心又细心的阿姐,对工作太尽职了,总是唯恐自己没做好。整个团队每天就像一家人似的,温暖。</h3> <h3>这里的男人顶个小帽子,女人头顶沙巾,纯属是点缀。根本起不到遮阳的作用。由于人种的不同,太阳从没有把他们晒黑过。无需遮阳伞,无须防晒霜。他们不缺钙,没有关节炎。</h3> <h3>玲子,一位有个性很牛掰的超级棒地导。兵团第三代,公务员不做改行做起了导游,脑子就像一个知识储备库,对新疆的政治、历史和文化可以博古论今,随口就能娓娓道来。在车上的每一天每一刻我们都不想让她休息,因为讲得抓心的精彩,抑扬顿挫的女中音很是好听,有时像说书,有时又像在演讲。虽然是个女汉子,可从她的言谈举止中还隐隐透露出她骨子里的另一面,传统女子的柔情。佩服!</h3> <h3>天山水系的二唐沟、柯柯亚和坎尔井3条河谷地下水的主要来源。这个这个村儿不容外来人员迁入。因为土地有限资源有限,鄯善吐鲁番之间,很原始甚至有点落后的村庄,徒步旅行是暂住地,村民们非常友好热情。</h3> <h3>吐峪沟有被称为新疆三大文化之一的苏贝希古墓葬文化群。</h3> <h3>  麻扎,是中国新疆地区的穆斯林中实行的一种特殊墓葬制度,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h3><h3> 麻扎是中国新疆伊斯兰教圣裔或知名贤者的坟墓。为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陵墓或晋谒之处。主要分布在天山东南部,沿塔里木盆地南缘和帕米尔塔什库尔干一带。 </h3><h3> 麻扎村内的麻扎是吐鲁番地区唯一的“麻扎”。“麻扎”意思是“圣徒”吐峪沟又被称为东方麦加。</h3> <h3>传说这里的居民多为圣地守墓人的后代,但是伊斯兰教传入这一地区已经是14世纪前后的事情,而这一带早在史前时期就已经有人类活动。从文献记载来看,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姑师(车师)人就已经成为了吐鲁番盆地的主要居民。在麻扎村西南四五公里处的戈壁滩上,就有距今2600年前的墓地,出土的大量皮毛制品和弓箭表明他们的经济生活似乎是以畜牧业(游牧业)为主,所发现的一件銎形青铜戈甚至和中亚地区的塔加尔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吐峪沟北口的苏贝希文化遗址也自成体系,是早期车师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所有的这些均反映出吐峪沟历史的久远。</h3><h3> 吐峪沟麻扎村的民俗文化两教并存。</h3><h3> 沮渠氏政权在承平八年(450年)攻陷交河城,消灭了车师国,在当地大力弘扬佛教,始在麻扎村附近的吐峪沟沟谷内开凿石窟,兴建佛教寺院,从而使这里成为西域地区的一个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h3> <h3>还有吐鲁番地区开凿最早、最大的吐峪沟石窟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