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战士”走进红色“平东”(三)

易初莲花

<h3>  “七一”主题党日活动,“宣传战士”走进了熟悉的红色故土,又走近了他们亲手创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东”。</h3> <h3> 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对日作战,平定县根据作战条件,成立了三个政府。分别是平定(路北)、平西和平东县政府。</h3><h3> 平东县政府先后驻测鱼、 娘娘庙、潺泉 、七亘 、石门 、东回等地。</h3> <h3>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七亘。七亘村地处太行山脉,晋冀两省接壤,自古就有险关固寨之称。</h3><h3><br></h3> <h3>  1937年10月,刘伯承率领129师386旅进抵山西平定地区,当时日军正猛攻娘子关。为配合娘子关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在刘伯承亲自指挥下于10月22日至28日,先后在长生口、东石门、马山村、七亘村连续作战打击日寇。其中八路军在七亘村的两次设伏,重创日军,创造了七亘大捷的传奇。如今这里成了红色旅游圣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3> <h3><br></h3><h3>革命先烈</h3><h3>你那高昂挺直的身躯</h3><h3>你那丰功伟绩</h3><h3>直插青冥</h3><h3>中华民族忠烈英豪彪炳千秋</h3><h3>我们缅怀</h3><h3>我们热血沸腾</h3> <h3>七亘精神,是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br></h3><h3>七亘精神,是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勇者精神</h3><h3>我们永远不会忘记!</h3> <h3>指挥七亘大捷129师386旅旅长陈赓住址</h3> <h3>  作战条件之艰苦,兵力之悬殊,照样能指挥出七亘之大捷,我们为之赞叹。如今我们有这么幸福的生活条件,还有什么可抱怨的。</h3> <h3>  此次战役,七亘村在当时还没有地下组织的情况下,七亘的百姓自发为八路军送粮食,送衣物,送医药,救治伤员。演绎了军民血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壮丽史篇!</h3> <h3>  董三元老人巧夺敌人机枪,连夜奔跑16里送到作战部队手中。</h3> <h3>  导游口中经常会言不由衷提到他们的村支两委。以前的七亘村很乱,新班子上任后,带领全村人民义务出工出力搬砖搬石头,硬是用一种奉献精神成就了今天的成绩——依托红色旅游,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了红绿交融的新七亘。<br></h3> <h3>  七亘战役涉及平东县周边各村,黄安村可谓大后方。129师386旅军需处,后勤保障供应处就建在这里。黄安人民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再一次上演了军民血浓于水的辉煌篇章。这是我们参观学习的第二站。</h3> <h3>  第三站,娘子关保卫战纪念馆</h3> <h3>  娘子关保卫战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为保卫晋东娘子关地区而进行的一次抗击日军战役,为太原会战重要战役之一。</h3><h3> 1937年10月初,日军侵占石家庄后,其第20师团沿正太铁路西进妄图从东面威胁太原。随即中国军民打响了娘子关保卫战。</h3><h3> 娘子关战役历时22日,中国军队虽顽强抵抗,但仍无法挽回败局。</h3><h3> 这样,就把战场烧到了七亘……</h3> <h3>  从当时外敌看来,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只有一个称呼,那就是中国军队。</h3><h3> 国共合作,促成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h3><h3> 同时也为中共力量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很好的契机。</h3><h3> 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h3> <h1><b>  今天,“宣传战士”来到“平东”革命老区,“重温历史、唱响红歌”。</b></h1> <h3>党旗下,我们庄严宣誓</h3> <h3> 我们引吭高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h3> <h3>  国旗在每个人手中挥舞,舞的是共产党人心中的坚定自豪</h3> <h3>我们深情歌唱《我和我的祖国》</h3> <h3>  党徽在每个人胸前佩戴,胸中藏满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h3> <h3>我们讲起了抗日战争的红色故事</h3> <h3>一个个红色故事 ,在“宣传战士”的口中传诵,</h3><h3>一首首红歌在“宣传战士”口中传唱。</h3><h3>这 又算得了什么?</h3> <h3>比起前辈的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只有敬仰,</h3><h3>比起爱国志士的宣扬理念,我们只有心潮澎湃。</h3> <h3>我们能做什么?</h3><h3>我们需要的是“平东”的红色精神星火相传,</h3><h3>我们需要的是“战士”的责任!</h3><h3>需要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h3><h3>需要的是不忘初心!</h3><h3>需要的是牢记使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