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 (扎达尔· 十六湖· 萨格勒布)

星🌟哈哈

<h1></h1><h1><b>【扎达尔】(Zadar)</b></h1> <h1></h1><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扎达尔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日落……</b></h1><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b><h1 style="display: inline !important;"><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阿尔弗雷德• 希区柯克</b></div></h1><h1><b></b></h1><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于ZADAR 1964</b></div></b></h1> <h1><b>这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克罗地亚西部港口,位于地中海亚得里亚海之滨。它是克罗地亚有人类居住以来最古老的城市,新城与老城完全分开,让扎达尔的老城得以完整保留着传统罗马城市的结构,属历史名城,天主教扎达尔教区的中心。</b></h1><div><b><br></b></div><div><b>5.3</b></div> <h1><b>公元前1世纪,扎达尔曾是罗马帝国的殖民地,城市建设亦根据罗马城市街道系统而布局。虽然之后被匈牙利人、威尼斯人、土耳其人、奥地利人等先后占领和统治。扎达尔,在罗马时代建立起来的城市结构,到了儒略•凯撒和奥古斯都皇帝时期,城市的防御得到了加强,带有塔楼的城墙和城门修建了起来;在城市的西边是广场、教堂和神庙,而城市外围则拥有圆形露天竞技场和公墓,并建有供给城市用水的引水渠。</b></h1> <h1><b>这是内门。外面那扇是主城门,水门。意大利语称“波尔塔迪特拉费尔马”(Porta di Terraferma),在16世纪由维罗纳艺术家米凯莱•圣米凯利设计。</b></h1><h1><b><br></b></h1><h1><b>我们从水门进来的</b></h1> <h1></h1><h1><b>16世纪上半叶,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时兴起来,城市的护城河也修建完毕,但在意大利占领时期护城河被完全填充。1873年,当时处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扎达尔将防御城墙改造成多级人行道,使得城市在朝海和朝陆地方向都有了广阔的观测视野,部分城墙也因此保留了下来。遗憾的是二战时再遭同盟国轰炸,将老城又一次毁坏,但现今的城市仍是按当年的城市布局重建修复并保存遗址。</b><br><b><br></b></h1><h1><b>【克什瓦纳广场】(TRG SV. KRSEVANA)</b></h1><h3><b></b></h3> <h1><b>【圣玛丽教堂】(St Mary's Church)<br></b><b><br></b></h1><h1><b>位于罗马广场的另一侧,建于1105年,保留有良好的罗马风格的钟楼的教堂,由一位名叫齐卡的扎达尔贵族妇女出资为本笃会的女修道院兴建的,这里每年都有固定的宗教美术展览。</b></h1> <h1><b>教堂前孩子们在玩耍</b></h1> <h1><b>流浪吉他手</b></h1> <h1><b>【罗马广场】<br></b><b><br></b></h1><h1><b>老城的中心是罗马广场,是亚得里亚海东岸最大的城市广场,由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奥古斯都建立,两块石碑显示广场在公元3世纪建成。</b></h1><h1><b><br></b><b>一排橘色的是市政厅。</b></h1><h1><b><br></b><b>红楼前是老城残留的遗址,过往的历史不是书本里遥远厚重的文字,却是可以触摸、攀爬的游乐场。总有一天,孩子们会对这些与自己朝夕相伴的石头产生兴趣,从而去认识自己祖国的历史,去认知人类文明的脚步。</b></h1><h3><br></h3> <h1></h1><h1><b>【耻辱柱】</b></h1><h1><b><br></b><b>矗立在广场一角的这根石柱被当地人称“国殇柱”或“耻辱柱”,在古代用来对犯错误人捆绑示众或对犯人处以枷刑的石柱。</b></h1><h1><br></h1><h1><br><b>【圣弗朗西斯教堂】(St Francis' Church)</b></h1><h1><b><br></b><b>罗马广场的周围是教堂的聚集区。市政厅左侧的那个尖尖的钟塔,就是哥特式风格的圣弗朗西斯教堂,1358年《扎达尔和平条约》的签署地。</b></h1><h3><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b><br></h3> <h1><b>【圣多那图斯教堂】(St Donatus' Church)</b></h1><h1><b><br></b><b>扎达尔历史最悠久的老教堂。是一座罕见的圆形拜占庭风格的教堂,建于9世纪初,作为少有的经受过13世纪蒙古人入侵而保留下来的早期克罗地亚王国建造之一。这座教堂具有特别重要的文化意义,现在是老城的标志性建筑。由于15世纪时由主教圣多那重建,因此改称为圣多那教堂;该教堂虽有200多年没有举办过宗教活动,但因音响效果极佳,1979年后成了每年中世纪文艺复兴音乐季的场地。</b></h1> <h1><b>广场上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b></h1> <h1></h1><h1><b>【扎达尔博物馆】</b></h1><h1><b><br></b><b>只在门口拍了一张照,想等我们一圈游下来,再来参观。结果因为双休日,关门比一般早,所以没能赶上。</b></h1><h3><b></b><br></h3> <h1><b>扎达尔海边有两个世界独一无二的作品,这两个作品,都是由克罗地亚建筑师尼古拉•巴斯奇设计,如今是扎达尔的城市标志。</b></h1> <h1></h1><h1><b>【海之风琴】</b></h1><h1><b><br></b><b>一个是长达70米的“海之风琴”,克罗地亚语,morske orgulje。它是由混凝土筑成的海岸台阶,里面装有35根管子,每组台阶下有5根管道,当海风海浪吹入口径不同管道,推动气流,加上海浪的大小和速度也有快慢,于是便发出了美妙的乐声。2005年建造完成,并获得了欧洲设计大奖及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的荣誉称号。</b></h1> <h1><b>【向太阳致敬】<br></b><b><br></b></h1><h1><b>另一个是在地面上拼成,宽22米,由300片多层玻璃太阳能光板组成的蓝色圆形广场,题为“向太阳致敬”。其靠日光转换的电能,供夜间彩灯闪亮,并以智能手段,不断变幻光照,使整个广场的夜色变得活力四射。</b></h1> <h1><b>绿色的桶柱,是水门外的航标灯</b></h1> <h1><b>水门前的海景</b></h1> <h1><b>【圣阿纳斯塔西亚大教堂】(Sant Anastasia ch)<br></b><b><br></b></h1><h1><b>回到老城,就是</b><b>圣阿纳斯塔西亚大教堂的正门。它</b><b>也叫扎达尔大教堂,是整个达尔马提亚地区最大的天主教主教堂,其最古老的部分是一个早期的基督教教堂,目前罗马式的外观形成于12世纪的。1202年在十字军的包围和征服的战争中大教堂被损坏,后来得到扩建。</b></h1> <h1><b>登上钟楼最高的尖塔可以俯瞰扎达尔全城,但遗憾留给的时间不多,没来得及上楼,只能入内匆匆一看。</b></h1> <h1><b>圣阿纳斯塔西亚大教堂内。</b></h1> <h1><b>【圣西蒙教堂】(St. Simon church)</b></h1><h1><b><br></b></h1><h1><b>一座十七世纪巴洛克风格的教堂。</b></h1> <h1><b>【圣克尔舍万教堂】(St Kerr's Church)<br></b><b><br></b></h1><h1><b>雄伟的罗马风格的教堂,建筑比例协调,内部有优雅的罗马风格的装饰。教堂前是市政厅北广场。</b></h1> <h1><b>教堂前小广场上是市政厅</b></h1> <h1><b>陆门内的城墙,前面就是五井广场。</b></h1> <h1><b>【五泉广场】<br></b><b><br></b></h1><h1><b>也叫五井广场,在扎达尔的第二大广场就是五泉广场,十六世纪为了抵御土耳其人的围攻,威尼斯人在修建城堡时为确保饮水,在五口泉源处修建了蓄水池。土耳其人围城失败后,这里改建成广场。五口泉眼井座还保留在广场。</b></h1> <h1><b>【扎达尔城门】(Zadar City Gate)<br></b><b><br></b></h1><h1><b>是扎达尔的凯旋门,也是狮门城墙,1543年,根据威尼斯建筑师米凯莱•圣米凯利的设计修建,意大利语,波尔塔马里纳(Porta Marina)是扎达尔地标之一。也称为陆门,这是昔日通往老城半岛的唯一陆路的大门。</b></h1><h3><br></h3> <h1><b>夜住:Hotel Petrcane&nbsp;</b></h1><div><b><br></b></div><div><b>5.3</b></div> <h1><b>扎达尔有最美的日落!</b></h1><h1><b><br></b></h1><h1><b>因为赶着回酒店,没等到扎达尔老城的日落就返回了。但位于扎尔达海湾的酒店,一样有绚烂的日落。晚饭后,任你坐在大海边静静欣赏,不留遗憾!</b></h1> <h1></h1><h1><b><br></b><b>【普利特维采湖国家公园】(Plitvice Lakes National Park)</b><b><br></b><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雨中游十六湖</b></h1><h3><br></h3> <h1><b>雨披、雨鞋,一身“戎装”,风雨中在十六湖的栈道上穿行。天公虽然不作美,可风景依旧独好。风助雨威,下湖区的大瀑布气势恢弘,远观仙气飘渺,近看急流飞下,带起的水、雾、汽,争相出场,似在大自然的舞台上联奏成一曲欢乐的乐章。说它像中国的九寨沟,面积要比九寨沟大得多,但层次,自然景观远没九寨沟丰富。</b></h1><h1><b><br></b></h1><h1><b>它位于克罗地亚中部的喀斯特山区,是克罗地亚最大的国家公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9年将其列为世界遗产。十六湖位于与普里特维采高地(Plitvice plateau)上,公园又叫“普利特维采湖群国家公园”。因为主要湖有16个,所以也称为“十六湖国家公园”。“十六湖”呈带状蜿蜒于山谷中,分为上湖区和下湖区两个部分。</b></h1><div><b><br></b></div><div><b>5.4</b></div> <h1><b>【下湖区】<br></b><b><br></b></h1><h1><b>时间关系,加上下雨,为了安全只游了下湖区。它位于石灰石峡谷,有4个湖泊,各湖泊由一条水路相连。由于落差较大,这四湖之间又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瀑布。其中最大的瀑布位于下湖区末端,被称为“大瀑布”(克罗地亚语为Veliki slap)。</b></h1> <h1><b>【大瀑布】<br></b><b><br></b></h1><h1><b>落差高达78米,呈梯状一节节飞流而下,是公园最为壮观的景观之一。大瀑布位于下湖区末端,从ULAZ ENTRANCE 2(入口)进去,不算很远,就能看到了。</b></h1> <h1><b>【克雷纳河】<br></b><b><br></b></h1><h1><b>在大瀑布的下游,离大瀑布大约十米,水流汇集成Novakovića Brod湖,然后分解成多个小瀑布,继而流向下游,这里便是克雷纳河的源头。</b></h1> <h1><b>水域充沛,激流涌动,无浪不欢</b></h1> <h1><b>湖区岛与岛间的摆渡码头</b></h1> <h1><b>从湖区出来,有专车送出。</b></h1> <h1><b><br></b></h1><h1><b>【萨格勒布】(Zagreb)</b><b><br></b><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那是尼古拉• 特斯拉的故乡</b></h1> <h1></h1><h3><b style="font-size: 20px;">克罗的亚人的心目中,萨格勒布,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一座彰显历史与文化的古城,它曾经孕育了无数个历史名人、文化创新和世界发明,曾出现过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萨格勒布,又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其规划严整、形似维也纳,又因低廉的取景成本受到众多好莱坞和欧洲导演的青睐。一度成为二战题材电影的最佳取景地,特别是遍布巴洛克、新艺术风格建筑群的下城区,格外受到大导演们的青睐。</b><br></h3><div><b><br></b></div><h3><b>5.5</b></h3> <h1><p><b>萨格勒布,即“战壕”的意思,公元600年斯拉夫民族在此定居。古罗马时代至今,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科学文化的中心。1094年在东部的卡普托尔主教教区内“萨格勒布”这个名称始见于史籍。到13世纪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城市,19世纪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萨格勒布市也逐渐从老城扩展出新城。整个城市由三部分组成:即教堂、市政厅等古建筑组成的老城,也称上城区;共和广场、商业区、歌剧院组成的新区,又称下城区,以及战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市区。1845年扬科•卡毛夫成为萨格勒布的第一位市长。1945年,萨格勒布成为了克罗地亚的首都,从此萨格勒布开始走向世界,现在也是上海的友好城市。</b></p><p><b><br></b></p><p><b>欧盟办事处</b></p><p><b></b><br></p></h1> <h1><b>克罗地亚证券公司</b></h1> <h1><b>【马蒂亚·古贝茨】<br><br></b></h1><h1><b>这是为克罗地亚农民起义领袖马蒂亚·古贝茨建的纪念碑。<br><br></b></h1><h1><b>1573年克罗地亚农民反对土耳其封建统治的大规模起义。1102年,克罗地亚被匈牙利统治,1526年克罗地亚的绝大部分地区又被土耳其占领。农民生活日趋恶化,他们既要向国家缴纳货币税,向教会交纳什一税,还要负担各种无偿劳役,除受本国地主的剥削外,还不断遭到土耳其人的劫掠。<br><br></b></h1><h1><b>为了反抗残酷剥削,克罗地亚农民在马蒂亚·古贝茨的领导下,以伊里亚·古戈里奇为指挥官,于1573年 1月揭竿而起。要求废除地主的剥削和特权,取消苛捐杂税,建立农民国家。<br><br></b></h1><h1><b>碑文上写着献给马蒂亚·古贝茨。下面是建碑日期</b></h1><h3><br></h3> <h1><b>15世纪奥匈帝国入侵巴尔干半岛,萨市大教堂周围有留有不少当年的防御工事痕迹。</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h1> <h1><b>【圣史蒂芬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Assump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b></h1><h1><b><br></b><b>也称圣母升天大教堂,是萨格勒布最高的古典建筑,俗称萨格勒布大教堂,萨市地标建筑。原址在1880年的地震中被毁,后来于1899年重建。遗迹中包括13世纪的壁画、文艺复兴时期的靠背长椅、大理石祭坛和巴罗克风格的讲道坛。其雄伟与高度足以让人体会到中世纪克罗地亚建筑的高超技艺。</b></h1><h1><b><br></b><b>大教堂的尖顶曾被雷电损坏。1094年,匈牙利国王拉迪斯拉夫一世(ladislav I)宣布成立萨格勒布天主教区并兴建教堂。13世纪时,教堂曾被鞑靼人毁坏。后几经修复,并于20世纪初新建两座哥特式塔柱,高度分别为104米和105米,使教堂又重现昔日辉煌。</b></h1><h1><b><br></b><b>教堂内有殉道者Petar Zrinske和Fran KrstoFrankopan的纪念碑,他们因反抗霍夫斯堡国王而被处死。1960年去世的Alojzije Stepinacdaz大主教的灵柩也安放在教堂内,大主教经历了二战和铁托时期,是极具争议的宗教人物。</b></h1><h3><br></h3> <h1><b>【圣母柱】</b></h1><h1><b><br></b></h1><h1><b>教堂前是卡普托广场(Kaptol),广场上耸立着圣母柱,由柱的顶端圣母玛利亚金像和下面4个金光闪闪天使组成。据说是19世纪维也纳雕刻家Antun Fernkorn的作品。</b></h1> <h1><b>【圣马克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nbsp;</b></h1><h1><b><br></b><b>位于开阔的圣马克广场的一侧。它就是城内最重要的,最著名的教堂,建于中世纪,紫蓝色和茶红色瓷砖拼合成两个大徽章,一个是萨格勒布市徽,另一个是克罗地亚国王、达尔马提亚地区、斯拉沃尼亚地区的标志性徽章。</b></h1><h1><b><br></b></h1><h1><b>现在的徽章是1880年复原而成的。其彩色图案由两个臂章和衬底组成,均代表中世纪克罗地亚的古王国,是当时的建筑师Heman Bolle的杰作,其设计思想带有典型的斯拉夫风格。四周安静得完全感觉不出这里是克罗地亚的政治中心。</b></h1> <h1><b>教堂的右侧的老市政厅建于15世纪,最初是市议会,16世纪成为市政厅,现在是市政服务机构的办公室。每到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这里会聚集着无数民众。1918年就是在这个阳台上宣布克罗地亚正式脱离奥匈帝国的。1991年6月25日对于克罗地亚来说又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也是在这个阳台上宣布克罗地亚脱离南斯拉夫联盟独立,之后这一天便是克罗地亚的国庆日。</b></h1> <h1><b>左侧为总理府是一幢建于19世纪上半叶巴洛克风格的二层建筑,1809-1918年期间为总统官邸,二战后历任总统都住里面,1992年波黑战争期间总统搬离,此后不再入住。</b></h1> <h1><b>【多拉克菜市场】(Dolac Market)<br></b><b><br></b></h1><h1><b>号称萨格勒布“菜篮子”的多拉克菜市场。建立于1930年,是一个备受市民欢迎的农贸市场,为萨格勒布最知名,购买数量最大的市场。每天清晨,菜农们就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把最新鲜的水果、蔬菜摆上来,雨天也不列外。有趣的是,菜市场上,无论是商贩还是顾客,看到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达利博尔•马塔尼奇所描述的逃往萨格勒布的年轻人们,如今又在哪个角落。</b></h1> <h1><b>萨市大妈一早采购了几大包货,准备回家了。</b></h1> <h1><b>在菜市场一边站着的这位,有着“萨格勒布市的劳模大妈”之称的形象。</b></h1> <h1><b>现代艺术廊</b></h1> <h1><b>政府机构</b></h1> <h1><b>老街</b></h1> <h1><b>【领带王国】(Croatia)</b></h1><h1><b><br></b><b>在克罗地亚,经常见到领带模样的工艺品或纪念品,因为领带就起源于克罗地亚,因此今天在法语、意大利语中,领带和克罗地亚都是“Croatia”,与中国(China)和陶瓷(china)有异曲同工之妙。</b></h1><h1><b><br></b><b>传闻17世纪中叶,法国军队中一支克罗地亚骑兵凯旋回到巴黎。他们身着威武的制服,脖领上系着一条围巾,颜色各种各样,非常好看,骑在马上显得十分精神。一方面为了兵士之间互相辨认,另一方面是领带多为出征时家人所系,象征亲人永远拥抱在一起。巴黎一些爱赶时髦的纨绔子弟看了,倍感兴趣,竞相仿效,也在自己的衣领上系上一条围巾。</b></h1><h1><b><br></b><b>第二天,有一位大臣上朝,在脖领上系了一条白色围巾,还在前面打了一个漂亮的领结,本来就爱臭美的路易十四国王见了大加赞赏,当众宣布这是高贵的标志,并下令上流人士都要如此打扮,这就是领带起源的故事。如今在克罗地亚专门还有“领带日”的节庆活动。</b></h1><h3><br></h3> <h1><b>【石之门】(Stone Gate)<br></b><b><br></b></h1><h1><b>沿着蜿蜒的石板路向下走去,便来到了上城区的尽头石门。这是格里德克老城(Gradec)仅存的一座城门,建于罗马时代,18 世纪曾经重新整修过一次。石门下有一个小小的壁龛,供奉着圣母玛丽亚的画像。圣母玛丽亚是萨格勒布的守护之神,据说 1731 年,城内曾经爆发过大规模的火灾,可这幅像却神奇地幸存了下来,从此人们将它看作神迹,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虔诚信徒前来膜拜,两旁的墙上镶嵌着信徒还愿所奉献的大理石碑刻。</b></h1> <h1><b>有意思的是石门下竖着两根铁柱,据说当地有一种习俗,从两根柱子中进出的话得下地狱。所以当地的民众怎么都自觉地从大门两侧进出。</b></h1> <h1><b>接待处</b></h1> <h1><b>门另一边的石狮</b></h1> <h1><b>小小的壁龛,供奉着圣母玛丽亚的画像</b></h1> <h1><b>她就是萨格勒布的守护神</b></h1> <h1><b>【青铜骑士圣乔治像】<br></b><b><br></b></h1><h1><b>门前是守卫中世纪城门的青铜骑士圣乔治像,根据中世纪圣乔治斩杀巨龙的传奇故事创作而来,象征善与恶,基督徒与异教徒间的斗争。原物于1835年被移到维也纳宫廷里去了,这一件是1908年铸造的复制品。</b></h1> <h1><b>希腊天主教教堂</b></h1> <h1></h1><h1><b>【尼古拉• 特斯拉纪念牌】</b></h1><h1><b><br></b></h1><h1><b>尼古拉• 特斯拉</b><b>(Nikola Tesla,1856.7.10~1943.1.7)</b><b>是克罗地亚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他被认为是电力商业化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生于克罗地亚,是塞尔维亚族人,发展在美国,和爱迪生处于同一时代,名声不及爱迪生,贡献超过爱迪生。他有1000多项重大发明,它是交流电应用的发明者,互联网应用的先驱者。为了纪念他,物理学中磁感应强度单位就叫“特斯拉”。在贝尔格莱德有座“特斯拉博物馆”。</b></h1><h1><b><br></b><b>著名的“特斯拉”线圈就是由克罗地亚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的,广泛用于各种电器当中。就连我们常用的钢笔和自动铅笔的发明者,也是萨格勒布人——爱德华•潘卡拉,英文中的 pen 一词就是由他的名字转化而来的。</b></h1> <div class="cps-upload-file param-img"><div class="edit-container media-inner-editor"><h1><p><b></b><br></p><p><b>同一栋楼也是萨格勒布市政厅所在</b></p></h1></div></div> <h1><b>现代艺术博物馆</b></h1> <b>【洛特什察克塔】(Lotrščak) &nbsp; <br>穿过广场,沿着斜坡缓步而上,登上老城区的山顶。著名的洛特什察克塔,也称瞭望塔。它曾经是老城城墙的一部分。</b> <h1><b>至今,上面还保存有一门大炮,当然,不是用来守卫城门的,而是用来报时的。每到中午12点整,大炮就会鸣响,这已成了萨勒格布的一个传统。</b></h1> <h1><b>也可以坐缆车上瞭望塔,这里可以看到萨格勒布全景。</b></h1> <h1><b>【共和广场】<br></b><b><br></b></h1><h1><b>市中心广场是以克罗地亚民族英雄耶拉西奇的名字命名,也叫共和广场,1926年形成。广场中央矗立着班•约瑟夫•耶拉西奇的巨型雕塑。广场周围还集中了许多18、19世纪的巴洛克建筑。横穿耶拉西奇广场的是萨格勒布著名的伊利卡大街,这里集中了许多商店和大型超市,是萨格勒布主要的商业街,最老的一栋建筑建于1827年。这里不仅是老百姓的购物世界,也设有许多政府机构、银行及商业办公中心等,欧盟办事处就设在那里。成立于1669年的萨格勒布大学,欧洲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也在那里。</b></h1> <h1><b>【耶拉契奇总督雕像】(Trg Bana Jelaia)<br></b><b><br></b></h1><h1><b>建于19世纪,以耶拉契奇,他是克罗地亚首任总督,1801年出生于塞尔维亚,早年在维也纳接受教育,青年时期从军,1841年任少校和第一军团指挥官,1848年在耶拉契奇带领当地民众击败了匈牙利人的入侵,使克罗地亚第一次成为统一的国家。</b></h1> <h1><b>共和广场上的百货大楼</b></h1> <h1><b>百货大楼内</b></h1> <h1><b>剧院</b></h1> <h1><b>可口可乐俱乐部</b></h1> <h1><b>这座钟是广场标志,是当地人约会或集合的地方。</b></h1> <h1><b>共和广场前的伊利卡大街</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