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芙蓉石属于寿山石山坑石的一种,主要成分为叶腊石,产自于月洋山峰。因芙蓉石的质地透润迷人,如脂如膏,“似玉而非玉”,犹如初开的木芙蓉花,故而得名。芙蓉石色系异常丰富,赤橙黄绿青蓝紫白各色俱全,在各类玉石中实属罕见。芙蓉石同时具备易于受刀雕刻的特质,自开采以来,一直被人们选作治印的极品佳材。故芙蓉石与田黄石、鸡血石同时被誉为中国的“印石三宝”。</h3> <h3>寿山芙蓉石,是寿山石中产量最大的一种。其硬度较低,约为3,可以使用常规刀具雕刻。中国的芙蓉石出产于福建福州。芙蓉石主要用于雕琢项链、鸡心以及小型摆件等。芙蓉石以色深为佳,桃红色越深越好,如近于白色的淡桃红色则价值甚低。</h3> <h3>康熙帝御宝“御赐朗吟阁宝”即为白芙蓉石所制;雍正帝用的“壶中元”、“和硕怡亲王宝”、“膺天庆”印玺皆为芙蓉石章;乾隆皇帝一生所用的寿山石印章,竟多达百余枚,其中不少是芙蓉石章。</h3> <h3>寿山芙蓉石又分为:老性芙蓉,结晶性芙蓉,新性芙蓉,碱性芙蓉,油性芙蓉,夹线芙蓉,保养的方法也不同,老性芙蓉石的蜡质较强,已经十分脂润,不必上油保养。作品完成时艺人已经上蜡揩光,玩家只需以细布揩擦就可以了。纯白细腻的芙蓉石,如“藕尖白”等,不仅不能上油,也不宜过分抚摸,讲究的行家品玩时,要戴上薄薄的白色手套。对于有些格纹较多的新性芙蓉石,有人少许上油保养。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这些种类的区别。</h3> <h3>老性芙蓉通常产自九十年代早期或更早之前的年代,是芙蓉典型的代表,之后则极少在市面流通。它的特点是结构细密,微透明,润,颜色清晰,在芙蓉中腊度最高,透明度最低。相对其他芙蓉来说其砂成团状居多,如砂颗粒较大,则透明度稍好。老性芙蓉的辨别特征有透明度较其他芙蓉稍差,但颜色正阳质地稳重,润泽光亮,即使在北方也不易产生裂纹,藕尖白芙蓉是说像藕尖一样白。一般是老性芙蓉,不但要白,还要有灵度。但大多数白原石里面有绵砂,还有白花,正宗藕尖白芙蓉极少。</h3> <h3>新性芙蓉产于各个时期,产量稳定,主要产地在半山腰,就是旧时称半山的地方。由于个体比较大,常用在制作大型花鸟,猴山,海底世界等较大作品上。(并曾经大量出口青田,故有青田石雕风格的花鸟作品。)新性芙蓉的特点是大,给人以感觉很新,像未成年少女。质地不佳者易发干,毫无腊质感,质地极其干燥,其中不透明的灰白处(一般带粉色颗粒)油养一天后立即变干,吃油。却不能使质地变好。<br></h3> <h3>油性芙蓉,为老性芙蓉中异类,透明度比老性芙蓉稍高,显得比较油腻,故名。多粘岩,其岩有明显颗粒装突起,其岩颗粒比老性芙蓉岩颗粒大。岩类似粒粒珍珠组成。</h3> <h3>夹线芙蓉,矿脉为线形分布,石材都扁型,色彩分明,侧面有时有流水纹,质地好者为老性,质地差者为碱性。多薄,此种芙蓉如果比较厚,中间质地多粗糙,而靠近围岩的两面质地一般都比较好,所以材大者皆不佳。好坏相差很大,整体完美的为上品。上品为高级石种价值和结晶性芙蓉等同。斑然不纯者为普品,价值不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