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场点兵(5):歼灭蒋军王牌师【悦,读动力】馆员图书推荐系列

书香悦读

军事战争篇 <h1><font color="#167efb"> 孟良崮战役</font></h1> <h3>  1947年3月,解放战争进行了8个月,华东野战军共歼敌24个旅,30余万人。蒋介石被迫改变战略,由解放区全面进攻改为向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采取“密集靠拢、加强联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新作战方针。为了实施对山东解放区中联众我买战略方针,达成其战略企图,蒋介石、顾祝同计划:首先打通津浦铁路至徐州、济南段和兖洲至临沂的公路,全部占领鲁南解放区,然后将其主力推进至泰安、莱芜、新泰、蒙阴、沂水一线,寻找我华东野战军在鲁中山区与之决战,或逼迫我华东野战军北渡黄河,实现其占领我整个山东解放区的目的。</h3> <h3>  蒋介石用于山东方向的兵力达24个师,60个旅,45.5万余人。投入了国民党“五大主力”中的“三大主力”,即整编第74师、整编第11师、第5军,担任主要突击任务,以弧形向山东鲁中地区推进。其具体部署是:第1兵团由汤恩伯指挥第7军和25、28、48、57、65、74、83共7个整编师,以一部配合第3兵团打通兖州至临沂公路,然后以主力向蒙阴进攻;第2兵团由王敬久指挥第5军及72、75和85共3个整编师,打通津浦路兖州至济南段,然后向莱芜、新泰方向进攻;第3兵团由欧震指挥第9、11、20、64、84共5个整编师,协同第一兵团;第3绥靖区冯治安指挥整编第59、77师,第2绥靖区王耀武指挥第8、12、54、73、96军,集结在徐州及青岛、潍县、济南各要点,伺机向我进攻。</h3> <h3>  我中央军委站在全局高度,高瞻远瞩,从思想上早已有所准备。1947年2月1日,毛泽东根据几个月来的政局发展,为中共中央起草了《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的党内指示:“中国时局将要发展到新的人民大革命的阶段,我党的任务是争取这一高潮的到来以及胜利而斗争。为了彻底粉碎蒋军的进攻,必须在今后几个月内在歼蒋军40至50个旅”。华东野战军前委落实了中央军委、毛泽东指示,于3月8日至11日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统一了对形势、任务和作战方针的认识,从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充分做好迎击蒋军重点进攻准备。华东野战军首长决定,采取持重待机的方针,积极主动吸引、调动、疲惫、迷惑敌人,捕捉战机歼灭之。一个多月里,在解放区腹地1000多公里连续四次同敌或接触或作战,时南时北,或东或西,有进有退,既打又撤,“耍灯笼”似的,敌军围着团团转,最终将敌军逼入“死角”——孟良崮。</h3> <h3>  国民党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具体部署是:令74师、25师于5月11日自垛庄北进,限12日攻克坦埠,令第7军、整编48师由葛沟、汤头地区向夏庄、苏村,策应第74师行动,令83师为预备队,保证74师右侧安全,65师掩护之左侧安全。陈毅、粟裕在作出作战部署时,密切关注着战场细微变化,日夜搜集研究敌人行动部署。最终查明,敌以74师为中心,25、83师为其左右翼,又以65师保障25师侧翼,48师保障83师侧翼,限11日攻占坦埠。粟裕敏锐的感觉到战机即将来临。充分把战场形势敌我情况做了分析,认为:歼灭敌74师更为有利,可以震撼国民党军,沮丧其士气,鼓舞华东野战军斗志;74师已经集结于我华东野战军主力正面,我军不需要作大的调整,可形成5:1绝对优势兵力;74师是重装备部队,山区作战,受地形限制,机动性差;华东野战军指战员战术、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武器装备有了很大改善,火力已经大大加强,具备了围歼国民党主力的基本条件。</h3><h3> 面对强敌,华东野战军很快就统一了思想,决定以第1、第4、第6、第8、第9等五个纵队担任围歼任务。,第2、第3、第7、第10等4个纵队担任阻援任务。许世友的第9纵队接到新作战命令时正在东进的夜行军途中,许世友当即指挥部队掉头西进。5月12日清晨,许世友部队赶到坦埠一线,指战员们顾不上吃饭和休息,立即选择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准备战斗。国民党第51旅一部用排炮向第9纵队阵地轰击,攻势异常猛烈。74团一个连打退敌一个团五次进攻,坚守阵地3个小时。马山的战斗来回争夺,第9纵队采取“轻牵硬拽”打法,牢牢拖住敌74师,有力配合我第1、第6、第8纵队兄弟部队实施紧缩包围,为形成合围立下了汗马功劳。</h3><h3> 5月14日清晨,独立师部队侧后的1、3师已和敌人接上了火。我部队即刻向两侧山头猛扑,枪声、手榴弹声立即响起。第1团占领了敌后制高点天马山、蛤蟆崮,第2团攻占了界牌,切断了临蒙公路,第3团攻占了孟良崮西侧的屏障330高地。我第6纵队星夜飞兵,兼程北上,14日夜,18师对垛庄守敌发起进攻,加上1纵一支奇兵配合,半个小时就全歼垛庄敌人,拿下要点。</h3><h3> 我第8纵队利用敌军各求自保的心理,从敌83师与74师结合部向纵深猛插,进占桃花山、磊石山、鼻子山等要地,割裂了敌74师与83师的联系。同时8纵还占领了万泉山、芦山等要点,至此,我华野第1、6、8三个纵队打通了联系,最后封闭了合围口,将敌整编第74师合围于孟良崮及其以北的狭小地区内,并构成了阻击敌人整编第25、83师的坚强防线。</h3> <h3>  张灵甫察觉华东野战军有围歼他的意思,慌忙命令部队向孟良崮、垛庄一带后撤。一看第74师要溜,许世友当即命令集结待命的部队主动出击,与友邻纵队一起紧紧咬住第74师急迫猛打。张灵甫见退路已断,放弃北进,向南退却,并拼力向华东野战军1纵猛扑,但未得逞。74师战斗力很强,且占据着有利制高点,蒋介石异想天开地部署了“磨心战术”,命令张固守待援,急令新泰整编11师、蒙阴整编65师、桃虚整编25师、青驼整编83师、河阳第7军和整编48师火速向74师靠拢,并令莱芜第5军南下,鲁南64师和整编20师向垛庄、青驼前进,整编第9师向蒙阴增援,企图以11个整编师和军内外夹击,歼灭华东野战军,解74师之围。</h3><h3> 国民党军以调动庞大兵力向孟良崮增援,距离近的不到10公里,远的也只有1、2天路程,战场形势十分严峻!我华野首长一方面严令阻援部队准备打击援军,另一方面令主攻部队发扬猛冲猛打的作风,加速猛攻,不惜一切代价要在援军赶到前全歼敌整编74师。</h3><h3> 5月15日13时,陈毅、粟裕下达了总攻第74师命令:华野所有炮火轰击孟良崮诸山头,所有部队向孟良崮高峰挺进,决不准第74师跑掉一兵一卒!战况空前激烈,华东野战军从四面八方多路向整编第74师突击,整编第74师则竭力顽抗。双方对大碾、雕窝、孟良崮东北高地等重要阵地进行了反复争夺。</h3><h3> 敌人依托巨石,居高临下,不断对我发起反冲击,给我军以相当的杀伤。我军为争夺每一个山头高地、每克一点,往往要经过数次,十数次的冲锋和反复争夺。我军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逐次粉碎敌人的顽抗,缩小了包围圈。敌人在我密集火网之下,饿无食,渴无水,士气颓丧,军心动摇,呻吟不绝。16日上午,我军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强大炮兵火力,向敌人密集的山头、高地猛烈轰击。顿时,敌人的血肉与岩石齐飞,我步兵乘敌混乱之机突入74师阵地,以白刃格斗消灭顽抗之敌,指战员不待上级命令,哪里有敌人就向哪里冲。万泉山是敌74师在我军紧缩包围圈后,企图打出一条突围通道的希望所在。因此,万泉山的敌守军第83师57团倾全力向华野23师阵地进行疯狂反扑。担任主攻万泉山任务的是我军擅长攻坚作战的67团。攻击发起后,山上山下枪声大作,犹如狂风暴雨,战斗持续8个小时,成胶着状态。敌人连续三次反扑都被击溃,天快亮时战斗才结束,第57团全部覆灭于万泉山上。</h3> <h3>  芦山是孟良崮地区的最高峰,也是孟良崮主峰的屏障。我第6纵队49团在沿横山东侧出击,配合兄弟部队攻占芦山。上午10时许,在飞机掩护下,饥饿疲惫的敌74师作垂死挣扎,疯了似的正撞到我向芦山功击的49团枪口上,我军指挥员果敢沉着,集中炮火向敌纵深猛烈射击,激战15分钟,我49团俘敌近千人,缴获冲锋枪就足够装备3个团。在围歼第74时的最后关头,王必成把特务团作为6纵队的预备队使了出来,像猛虎一样扑向孟良崮山顶,向敌人猛烈射击,冲入敌阵与敌展开白刃格斗,在大崮顶北侧山洞——74师指挥部位置,遭到敌人最后一次拼死抵抗。</h3><h3> 特务团3连在轻重机枪火力掩护下,很快冲到洞口。张灵甫的卫队长带着人刚从洞里探出头来就被三连击倒20多人,洞中敌人全被歼灭。其中副师长荣仁杰、58旅旅长卢醒、副旅长明灿、57旅旅长周安义包括张灵甫等均被击毙。至此,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被彻底歼灭。</h3><h3> 与此同时,华东野战军阻援部队也开始了艰苦的阵地防御战。16日上午8时,蒋介石曾向各路增援部队亲下手谕督战,在蒋介石和汤恩伯严厉督促下,国民党军各路增援部队加速向孟良崮地区前进。我军利用设置野战工事进行了顽强的阻击,像一座座坚固的堤坝,挡住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冲击。无论是蒋介石的严令,还是汤恩伯的祈求,在我阻援部队顽强抗击下,都无法挽救张灵甫全师被歼的命运。</h3> <h3>  这次战役我歼敌32000余人,彻底粉碎了敌统帅部“鲁中决战”的计划,严重挫败了敌对山东的重点进攻,极大的震动了蒋军内部。战役结束后,敌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被撤职,整编第25师师长黄百韬,第83师师长李天霞也受到处分。</h3><h3> 当时新华社《祝蒙阴大捷》评论里全面地表述了孟良崮战役的意义所在: 第一,这是打击蒋介石今后最强大和几乎唯一的进攻方向。第二,这是打击了蒋介石的最精锐部队。第三,这个打击出现于全解放区全面反攻的前夜。东北、豫北、晋南、正太等地,强大的反攻正在展开。孟良崮战役有力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胜利信心,配合了陕北及其他战场的胜利攻势。</h3> <h3> (精彩内容下期再见)</h3> <h3>文章内容摘选石家庄市图书馆馆藏图书《沙场点兵》部分图片来源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