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追寻有故事的骑行:新村老区五兴龙革命原址、石正云雾茶场、花石寺……

曾如龙

<h3>五兴龙县委在兴宁成立</h3><h3>  土地革命时期,当时的兴宁县委领导人刘光夏、陈锦华、罗屏汉等按照省委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的指示,各自奔向兴宁南北山区,深入发动群众,建立党政群组织和武装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实行武装割据。</h3> <h3>五兴龙革命原址</h3> <h3>五兴龙革命原址</h3> <h3>随着战争形势发展,五兴龙领导机关迁移至兴宁黄槐镇新村南扒。</h3> <h3>乐途俱乐部组织了此次骑行活动,队友们冒着烈日……</h3> <h3>兴宁人民从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帷幕。他们在原有革命据点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以水口、大坪与大塘肚、大信、新村为中心的4大块革命根据地。</h3> <h3>1931年1月,时任粤闽赣特委西北分委书记的刘琴西到黄槐新村南扒主持召开了五华、兴宁、龙川三县党团代表大会,由三县县委合并成立中共五兴龙县委,同时改组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将三县原有武装合并成立五兴龙县游击纵队。</h3> <h3>五兴龙苏区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党政军领导、骨干,并为中央苏区腹地输送了一批优秀干部。如罗屏汉、陈锦华、蔡梅祥、张瑾瑜、钟亚庆、曾不凡、罗义妹、廖醒中等。</h3> <h3>在五兴龙苏区正式形成的五华、兴宁、龙川3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期间,罗屏汉曾高兴地赋诗曰:“红旗树立大塘红,三县群英集其中。白犬猖狂施虎势,梭标打出五兴龙。”</h3> <h3>好大一棵树</h3> <h3>千年古树</h3> <h3>广东十大名茶园----石正茶场</h3> <h3>花石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