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真精彩:圣索菲亚大教堂(土耳其)

李新利

<p>举世闻名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已有近1600年的历史,它是伊斯坦布尔最著名的历史建筑之一,也是这座城市的地标之一。大教堂现在是圣索菲亚博物馆,是来土耳其旅游的必到之地。</p> <p>🔻圣索菲亚大教堂就坐落在蓝色清真寺的对面,这是我从蓝色清真寺门内看到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雄姿。“圣索菲亚”在基督教里是上帝智慧的意思。</p><p>远远看去,4座高高的宣礼塔和中央的教堂相映成趣。不过这4座宣礼塔的建筑风格各不相同,教堂左边的两座高且胖,右边的两座矮且瘦,色彩上也略有不同,其中有一座还是红色的,很显眼。</p> <p>🔻当初为了改造圣索菲亚大教堂,穆斯林们在教堂外建造了一座高达73米的宣礼塔,这从高度上压倒了罗马风格的教堂中心圆顶。第一座宣礼塔和索菲亚大教堂的外墙颜色一致,是红色的,后来,穆斯林们又陆续对称着添加了三座白色宣礼塔,形成了这一土耳其清真寺特殊的建筑风格,也是世界的一个奇观。</p> <p>🔻圣索菲亚大教堂实际上是建立在同一块地址上的第三座教堂了,先前的两座教堂,先后于404年和532年被烧毁。532年,查士丁尼大帝动用了上万名工人,花费6年时间和大量黄金,才建造了这座雄伟的大教堂。</p> <p>🔻至14世纪,欧洲大陆上出现了两个强盛的大国,一个是拜占庭帝国,一个是土耳其帝国。为了扩张势力,他们各自征服了许多小国。最后,这两个强盛的大国之间展开了角逐。1453年,土耳其军队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并把这座名城改称为伊斯坦布尔,然后把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伊斯兰教的清真寺。他们把教堂内部的基督教装饰改成了伊斯兰教的图案装饰,并在教堂外面的四个角上建起了高高的宣礼塔。</p> <p>🔻高高的宣礼塔,像柱子一般矗立在大教堂的四角,仿佛是四个神圣的卫士,给整个建筑增添了雄伟之气。</p> <p>🔻前两座教堂的建筑遗物现在也能看到,眼前这些散落在庭院中的石料就是前两座教堂的建筑构件,它们都有编号,安安静静地摆放在院子里,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它们的故事。</p> <p>🔻精美的浮雕,尽显了古希腊建筑的美。优秀的建筑真的可以传世的,它们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感谢先人们的努力。</p> <p>🔻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门前排起了长队。不管是基督徒、穆斯林,还是我们这些无神论者,我们是来欣赏艺术的。精湛的艺术,才是大教堂最吸引人的地方。</p> <p>🔻1935年,土耳其第一任总统及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变为博物馆。此后,祷告用的地毯被移走,覆盖在镶嵌画上的石膏由专家们精心地擦去,那些被掩盖了400多年的马赛克镶嵌画终于得以重见天日。成为博物馆之后的圣索菲亚教堂被改名为阿亚索菲拉博物馆,该博物馆的最主要的展品就是大教堂建筑物以及其中的马赛克镶嵌画。</p> <p>🔻我们排队进来了。这是从庭院进入了前厅。前厅显得较为狭长,高高的拱顶,金壁辉煌。</p> <p>🔻从前厅有3种不同规格的大门可进入里面的大厅去,共9扇大门。正中间的门最大,原是镀金的,是国王专用的,称为皇帝门。两旁的大门是大臣们进入之处,原是镀银的。其余的6扇门供普通人使用。</p> <p>🔻又宽又高的皇帝门(Imperial Doorl)。门的上方有一幅黄金色的马赛克镶嵌画(Christ as Pantocrator),这是整个大教堂里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幅马赛克画。该马赛克画是九世纪晚期至十世纪早期的作品。画面正中耶稣基督端坐在宝座上,他右手示福,左手拿着福音书,上面用希腊文写着:“赐予汝和平,我是世界之光。”基督两旁的圆框内分别是圣母和大天使。匍匐在地的是拜占庭帝皇帝利奥六世(Leo Ⅵ the Wise),因此这座门被命名为皇帝门。</p> <p>🔻1000多年过去了,这幅黄金马赛克镶嵌画依然金碧辉煌,画面之精致让人惊叹不已。马赛克镶嵌画,是由极小的马赛克镶嵌而成。各种颜色的马赛克小圆柱,是用特殊的原料和烧结技术烧出来的。作画时用工具捏取,一个一个依照原图镶嵌到墙壁上去的,然后再作抛光处理,使之不容易看出马赛克之间的缝隙,逼真的程度超乎想象。马赛克有天然石材的耐磨特性,可以历经百年而不变,所以文艺复兴时期,马赛克被用来拼贴艺术大师的作品。</p> <p>🔻如今的游客,大都从皇帝门进去参观,两旁的大臣门倒显得冷冷清清。也许我们大家都想体会一下当皇帝的感觉啊。</p> <p>🔻走进教堂大厅内,再回头看刚才走进来的那座高大的皇帝门,我明明白白地看到了,诺大的门洞里书写的尽是权力与等级!</p> <p>🔻圣索菲亚大教堂长82米,宽73米。中央大穹顶直径33米、顶部离地55米。穹顶的直径虽小于罗马的万神殿,但高度要比万神殿的高出很多,所以建造时的施工难度也要高于罗马的万神殿。一直到17世纪,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完成之前,圣索菲亚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p> <p>🔻令人遗憾的是教堂内部正在维修,画面中的左侧,从下到上是封闭的脚手架,这样一来除了大厅中间有很大一块区域无法参观外,还遮住了一个大的空间,不能不说是个较大的遗憾。</p> <p>🔻站在教堂里,最强烈的感受是立体空间上的巨大,人在这里是那么的渺小。人一渺小,神的威力自然加大,敬畏之心便油然而生,这时候人自然而然地变得安静下来。西方的教堂都是这种风格,又高又大,要的就是这种宗教效果。</p> <p>🔻1500年前,当查士丁尼皇帝第一次走进他的这个杰作时,曾感叹道:“感谢上帝,让我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啊!所罗门(指所有富有的帝王),我终于胜过你了!”今天,当我走进这座大教堂时,心里似乎也有查士丁尼那种感受,一种心灵震撼感外,也为能千里迢迢来此参观感到欣慰。</p> <p>🔻在教堂大圆顶下四周的墙壁上,挂着几个巨大的圆盘(medallions),十分显眼。每个直径达10米,上面是用金子刻出的阿拉伯文字,分别是真主(安拉)、先知穆罕默德以及早期著名的哈里发阿里(Ali)和阿布巴卡尔(Abu Bakr)的名字。</p> <p>🔻金字全部由19世纪伊斯兰世界著名的书法大师Mustafa Lzzet Efendi 书写,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阿拉伯文字。我们看不懂上面倒底写了什么,字体很美,也是一种书法艺术吧。</p> <p>🔻教堂主体为长方形,内壁全用彩色大理石,并用五彩斑斓的马赛克镶嵌画作装饰,其美丽程度与具有“世界上最美的教堂”之誉的威尼斯圣马克教堂相比,也毫不逊色。</p> <p>🔻巨大的穹顶金壁辉煌,底部密排着一圈40个窗洞,既美观又增加了采光。</p> <p>🔻各种大理石柱子高高地矗立着,让人敬畏。</p> <h3>🔻支撑着大穹顶的巨大的承重墙。</h3> <p>🔻古老的吊灯,既实用也是艺术精品。</p> <p>🔻抬头仰望高大的穹顶,自己仿佛置身于茫茫苍穹之下,庄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p> <p>🔻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景色,真可谓一步一景,移步换景。</p> <h3>🔻脚下是大块大块、磨得发光的大理石板。</h3> <p>🔻这些历经沧桑的大理石地面,至今保存完好,依然光可照人。</p> <p>🔻有人说拜占庭式柱头与罗马时代的柱头样式有所不同,拜占庭时代的柱子普遍来说比较细,柱头的镂空雕花也极为精致。</p> <p>🔻据说大教堂共有107根柱子,其中下面大厅共40根,二楼回廊共67根。</p> <p>🔻漂亮的拱形窗,彩色玻璃,大拱顶上金色的宗教画。</p> <p>🔻巨大的柱子,高大的穹顶,低垂的环形灯,千方百计衬托出人的渺小,产生巨大的宗教氛围与效果。</p> <h3>🔻根据指示牌,我们来到这个大门,随人流去二楼回廊参观。</h3> <h3>🔻走一段坡道后,拐弯从右侧这个小门上楼。</h3> <p>🔻石门较小,上楼的游客较多,显得有点挤,好在下来的游客不经过这里,所以通行也很快。</p> <p>🔻到二楼,出门首先看到的极其漂亮的回廊。回廊环绕教堂的内三面,站在回廊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堂大厅的全貌。</p> <h3>🔻进门的不远处有一个售买纪念品的摊位,驻足购买的游客还不少。</h3> <p>🔻漂亮的回廊。沿着回廊走,可看到不同的景色。</p> <p>🔻这个位置正对着大厅的主祭台。主祭台上方没有回廊,这样那里就更显得高大。</p> <p>🔻从教堂的二楼回廊朝下俯瞰,整个一层大厅雄伟壮观,下面的人显得很渺小。</p> <h3>🔻在这里看穹顶更清楚。</h3> <p>🔻漂亮的穹顶,又高又大,象征茫茫宇宙。</p> <h3>🔻这个位置正对着大门。</h3> <p>🔻对面是一大排脚手架影响了观看。由于建造的年代太过于久远,又因为它建在著名的地震带上,所以它的建筑结构经过了这么多年后在很多地方出现了老化。自从它成为了博物馆之后,这里就常年都立着高大的手脚架在进行修缮。</p> <p>🔻雄伟的大教堂与伊斯兰教的大圆盘和谐相处。</p> <p>🔻这里曾经是东正教堂,后来是天主教堂,最后成了清真寺,这里一定是全世界扮演宗教角色最多的一座宗教殿堂了。</p> <p>🔻站在回廊边能观察到大教堂的美景,美不胜收。</p> <p>🔻回廊的穹顶曲面上的绘画和图案非常漂亮,过去这个回廊是专门供女信徒使用的。</p> <h3>🔻沿着规定的路线参观。</h3> <p>🔻来此的游客,没人不惊叹的,1500多年前就有这么好的建筑,令人难以置信。</p> <p>🔻好美的回廊结构。</p> <p>🔻回廊上面是一个个小的拱顶。</p> <p>🔻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墙壁上,至今仍保存着少量马赛克镶嵌画,尤以二楼南侧回廊的保存最为完好。这些镶嵌画都是基督教内容,大教堂改为清真寺时被人用石膏将它们盖住,后来考古学家又将石膏剥离掉,它们才露出真容来。</p> <p>🔻这一幅画叫《最后的审判》或《祈祷图》,又称《三圣像》(耶稣、圣母玛利亚、圣徒约翰),可能创作于1261年。画中:耶稣居中,打着祝福的手势;圣母居左,虽然只有残片,但脸上悲悯的神情仍清晰可见;施洗者约翰居右,神色戚然。由于画中人物面目柔和、神情和善,被认为圣索菲亚大教堂最精良的马赛克。画的下半部已严重败坏,大概是因为马赛克邻近窗户,受到雨水冲刷的缘故。</p> <p>🔻这是《基督与佐薇女皇帝夫妇》黄金镶嵌画,是整个圣索菲亚教堂中最华美的黄金镶嵌画,使用纯金马赛克拼贴而成,作于1122年。马赛克上的圣母玛利亚如同其它拜占庭艺术一样身穿深蓝色长袍,她把儿童时的耶稣抱在膝上,耶稣以右手祝颂的同时,左手执卷轴。女皇夫妇在基督的左右,丈夫手持代表财富的钱袋,女皇手持代表权力的纸卷,象征着皇帝的权力是上天赐予,神圣而不可侵犯。由于佐薇女皇一生一共结过3次婚,因此这幅马赛克镶嵌画中女皇丈夫的脸也被换过3次,甚至连基督的面容也变换过一次。由于女皇最后一任丈夫君士坦丁九世活得比她长,所以其画像得以保留下来。</p> <p>🔻《女皇佐伊》马赛克画,作于11世纪。马赛克上的基督神像身穿深蓝色长袍(拜占庭艺术的习惯),他坐在金色背景的中央位置,以右手祝颂的同时,左手拿着圣经,在他头项的两侧分别写有「IC」及「XC」,意指「耶稣基督」(Iēsous Khristos)。身穿礼服的君士坦丁九世和佐伊女皇分别在耶稣的左右侧。君士坦丁九世呈上钱包,象征着他在教堂的奉献;佐伊女皇手持卷轴,象征着她作出的奉献。君士坦丁九世头上的文字写道:「君士坦丁,上帝基督虔诚的皇帝、罗马帝王、蒙那马裘斯」。佐伊女皇头上的文字写道:「佐伊,非常虔诚的奥斯古塔」。他们原来的头部已被刮去,现时那三个是后来替换上的。早期版本的马赛克可能显示佐伊女皇的丈夫罗曼努斯三世(Romanus III)或她的养子米海尔四世(Michael IV)。另有一说法认为这幅马赛克原本是描绘着更早期的皇帝及女皇,后来被换上这个版本。</p> <h3>🔻在二楼看外面的美景。</h3> <p>🔻蓝色白云之下,漂亮的圆顶发出耀眼的光芒,远处是著名的蓝色清真寺。</p> <p>🔻参观完毕后,我们从另一个门下楼。砖砌的坡道十分平缓。从底层到上层回廊有14.45米的高差,这样平缓的坡道使得身穿长袍的神职人员能够行走自如。</p> <p>🔻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穆罕默德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后,他曾骑马踏上这个坡道上去,以炫耀其胜利。</p> <p>🔻前面有许多人排队,那里有一根泪柱(Weeping Column),就在皇帝门左边,是一根传奇性石柱。据说,当年查士丁尼大帝有一次头痛欲裂,怎么都治不好,到圣索非亚教堂祈祷多次也没有用。一次当他走过泪柱时,他倚柱休息了一会儿,没想到头痛立刻不治而愈。此后拜占庭人也学皇帝,一旦头痛或宿醉就来此触摸大柱。久而久之,柱上就出现了个凹洞。洞越来越大,也越传越神奇了。</p> <p>🔻这个就是柱子上的洞,有很多游客在这里排队,等着把手指放进柱子上的凹洞里。据说如果能把拇指插进小洞,然后其他四指贴着柱面转上一圈,许下的愿望就能实现。如果里面能渗出水来,则功效更大。其实这根冰凉的大柱在地底下连着贮水池,地底的湿气凝结在柱子上,就好像柱子在流泪一样。</p> <h3>🔻巨大的吊灯。</h3> <p>🔻高不可攀的穹顶和气势恢弘的大理石柱子,带给每个人一种强烈的震撼,从四周窗户透进来的自然光线给幽暗的教堂营造了一种神秘的宗教气氛,仰头望着顶穹上方的圣母圣子像,宗教的感召力量竟如此的强烈。</p> <h3>🔻大教堂的主祭台正对着大门。</h3> <p>🔻这是主祭台。圣索菲亚大教堂改建成清真寺后,位于大门入口正前方的主祭坛,便从以前的基督教样式改建成现在的伊斯兰样式。由于主祭坛朝向麦加的方向,故而被命名为麦加朝拜圣龛。在圣龛两侧有一对漂亮的烛台,这是奥斯曼帝国征服匈牙利时掠夺回来的,是奥斯曼开疆扩土的象征之一。</p> <p>🔻主祭台上方的穹顶上,画着著名的《圣母与圣婴》像,保存的相当完好。精美的壁画经过岁月的磨砺,虽然有些斑驳,但画面依然生动,圣母仿佛在悲悯地俯视在人世间的芸芸众生。</p> <p>🔻大穹顶下方挂着用阿拉伯文书写的真主和默罕默德的金字圆牌,而更高处则是马赛克镶嵌的圣母抱着圣子的基督教宗教画,二者和谐地聚会在一起,使大教堂独放异彩。这样一种宽容的宗教情怀,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p> <p>🔻这是木制的讲经台,是供神职人员宣讲古兰经的地方,是清真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座讲经台是16世纪由当时的奥斯曼苏丹穆拉特三世修建的,是典型的奥斯曼风格。当年圣索菲亚还是清真寺时,每周五都会由伊斯兰伊玛目为人们传道说法,仪式十分庄重,整个大厅里全是虔诚的教徒。</p> <p>🔻在讲经台右前方的地面上,有一块以彩色大理石装饰的地面,这个地方被称为“世界的肚脐”,也就是世界中心的意思,据说历任苏丹就是在这个地方被加冕的。许多人站在那里听导游介绍,人太多,我无法进去拍照了。</p> <h3>🔻大教堂图书馆的镂空铜门十分漂亮。</h3> <h3>🔻这个大理石球体,估计也是个重要的文物。</h3> <p>🔻出大厅是后厅,一个长长的拱廊结构,出囗处在拱廊的一头。</p> <h3>🔻拱廊内有不少关于大教堂的图片介绍。</h3> <h3>🔻这里有一个巨大的石棺,据说是一位皇后的。</h3> <p>🔻我们最后来到了西南大门,该门现在是博物馆的出口,但在拜占庭时期这里只有皇帝才能出入。门的上部有幅马赛克镶嵌图《君士坦丁大帝、圣母玛利亚和查士丁尼一世》,创作于953年,1849年复修时被发现。马赛克画上的圣母坐在没有椅背的宝座上,双脚安放在以珍贵小石修饰的台座上,儿童时代的耶稣在她的膝上,他的左手拿着卷轴,给予祝福。查士丁尼一世和君士坦丁一世伴在圣母和圣婴两侧。站在圣母左方的是身穿礼服的君士坦丁一世,他把城市的模型送给圣母,在他身边的文字提到:「圣人及伟大的皇帝君士坦丁」。查士丁尼一世则站在圣母右方,把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模型呈给圣母。圣母头项两侧的圆雕刻有花押字「MP」和「ΘY」,那是「Mētēr」及「Theou」的缩写,意指「上帝的母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