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慢记:最美的那曲317

一路向北

<h3><font color="#b04fbb"><b><i>317就是一首唯美的曲子,时而大气磅礴,时而和风细雨,时而小桥流水,时而古道西风,时而如履薄冰,时而衔枚疾进,时而又俏无声息,偃旗息鼓。弯弯曲曲的脉络,恍若一曲灵动的精灵。</i></b></font></h3><h3> <b>——— 题记</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西 行 慢 记&nbsp;&nbsp;……………</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三 • 天 上 西 藏&nbsp;&nbsp;……</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五)最美的那曲317</b></p><p><br></p> <h3>绵延的日子随群山又翻过一篇,曾经喧嚣的邦达小镇在微微的程曦中醒来,透着难得的恬静与舒缓,清凉的风,还没有完全洗尽昨日的疲惫,一切显得异常慵懒,慵懒得容不下哪怕是轻柔的一次举手投足,使这个连接着318和317国道的弹丸之地,看起来毫无通衢八方的枢纽之气,无论是来来往往的车辆和川流不息的人群,此刻,都在邦达草原的怀抱里偃旗息鼓,一切都暂时蛰伏,为下一次的启程积攒能量。</h3> <h3>人与大自然一样,爆发、喧嚷之前,往往要经历深度睡眠的寂静,寂静得仿佛能够听见南面业拉山下奔腾的怒江咆哮而去的磅礴气势!</h3><h3><br></h3> <h3>邦达,是进入西藏最重要的交通要地。从这里出发,沿214国道往北约170公里可达317国道上的重镇昌都,由昌都北上,可达青海玉树、西宁,往西,可经那曲至拉萨;沿邦达往西,可经波密、林芝抵达拉萨。我们此行,将以邦达为起点,用我们的轨迹把旅途描画成周长2000公里的一个椭圆。</h3> <h3>别了,邦达,为了日后的相逢,且让我选择一路向北。你听,草原的风也已经变得轻柔,请让我尽情的吸吮,我知道,此去未来,漫漫317,将再无故人。</h3><h3>8月3日晨,在邦达镇成南商务酒店对面的四川面馆吃完早餐,开始沿214国道前往301公里的丁青县城。邦达草原的风,早已没有高原的戾气,温润而和煦,清新的直入肺腑,沁人心脾,两旁飞驰而去的景象,完全没有一丝高原的感觉。</h3> <h3>高原的天气变换无常,转眼即乌云密布,充满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凶恶气焰,乌云遮住了天空,与大地一起挤压我们周边的空间,多么像有些无助的时刻,生活的压力如黑云一样压迫得我们几乎无法喘息,可我们始终得冲出黑暗,咬紧牙关继续前行。</h3> <h3>有些时候,前进的方向哪怕如前面的山路一般曲折,我们也一定得不顾一切。</h3> <h3>远处的山上,红墙、白墙托起的寺庙,四边金黄色的立柱型物体,却依然透出一点光芒,有时,那些就是希望。</h3> <h3>据悉邦达至昌都往丁青方向有一段烂路,我们选择经类乌齐县前往丁青县城。玉曲河在狭长的山谷草原中随意蜿蜒,46公里后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海拔第二高、飞行难度最大的邦达机场,机场海拔4300米,被称为"世界上离市区最远"、"世界上气候最恶劣"的民用机场。</h3> <h3>此时,机场的上空乌云密布,它却淡定如常,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人群的喧嚣,一如千百年来高原的生活,它早已与承载它的土地融为一体,恬静而幸福。</h3> <h3>在这一切似乎静止的天地间,我们被公路机械的牵引着往草原深处而去,乌云一路相伴,唯有远方透着金光的山脉,是我们前进的方向与希望。</h3> <h3>六十公里后左转驶入303省道,路不宽但路面平整,遇见要去洛隆的赤水老乡。一队军车在我们前面缓缓而行,很讲行车规矩,每车都与前车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以便非军车超越他们时如突遇对面来车,有一个安全的避让距离,足以让那些动不动就闪着警灯耀武扬威招摇过市横行霸道的有些车辆全面汗颜。规矩意识,往往是维系和谐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基本手段和原则。</h3> <h3>车辆在广袤的邦达大草原中间穿行,天气由阴转勤,时有小雨。邦达草原与毛垭草原不同,毛垭草原野花较多,而邦达草原基本没有花,共同点是草原都在群山环抱之中,中间有弯弯曲曲的河流小溪,与蒙古草原有很大的不同。草原上牛羊星星点点,围绕着白色的毡房活动。雪山时隐时现,给草原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源。</h3> <h3>万类霜天竞自由,生命与生活,在大山的温暖的怀抱和嫩绿的地毯上安静而幸福地绵延。</h3> <h3>路边时有牧民居住,房屋低矮,好像没有通电,因为我们没有看到电线和电线杆,他们的燃料主要是牛粪,也有一些人家外面堆有木材。从山脚往上,都是低矮的灌木,鲜有高大乔木,中间残留的树桩,似乎已经说明了一切。</h3> <h3>天上,灰白的云几乎铺满天空,只留些许湛蓝的点缀,远处,云与雾水乳交融般纠缠在一起,难以分辨,有时将山脉分割成横条状,如若远方飘然而至的神山。</h3> <h3>不久,进入一条乡道(忘了名字),眼前豁然开朗。蓝天白云下,低矮的圆形山包生动的镶嵌在草原上,那一泼嫩绿如潮水一般肆意蔓延,卷过山峦,融入白云下的阴影之中。道路从绿毯中蜿蜒,就像顽皮的小孩在一幅油画中随意划出的痕迹,随时间消失在草原深处。</h3> <p class="ql-block">乡道勉强可供两辆小车行驶,但每隔不远都有一段会车道,倒也不影响通行,偶有大车在前面,也会主动停在会车的地方让小车先行,不免让人感动。在西藏,道路越窄的地方,往往蕴藏着最具藏区风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致,因落后的交通阻隔了市场经济大潮侵袭,那些最古老的东西才能很好的保存下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传统的民族文化如何共存,如何解决好发展与保护传承,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好好思索的问题</p> <h3>我们的眼睛随着道路继续探寻,两边景色依然很美,只是景象开始转变,依旧是蓝天白云,大块的白轻轻的压在山顶,使远山呈现出黛蓝的阴影。</h3> <h3>左边有一些光秃秃的山,山上是赫红色的石头,几乎寸草不生,有些山,灰白从山顶一路铺陈下来,让人误以为是雪山,其实应该是雪融化后露出的风化的石头</h3> <h3>而真正的雪山,山顶呈现晶莹的白,远远的透出一阵阵银白色的寒意。</h3> <h3>现在是彻底的蓝天白云了,牦牛在草原上悠闲地啃食青草,我们的心情不由得释放开来,就如平原走马,轻松而惬意。</h3> <h3>317国道上空的云,不经意的漂浮,随遇而安,来去自如。有的状如骆驼,有的如小狗回头,有的,由大家自由想象</h3> <h3>车行160公里后到达类乌其,214国道在桑多中桥附近与317再次相会。</h3> <h3>进入317国道 ,翻越海拔4652米道路稍微有些不平整的斜嘎拉垭口后开始下行,进入了另一个景象,土壤呈现铁红色。</h3> <h3>山上不再寸草不生,一片片一团团的绿固执地依附在红色的外衣上,河流从沟壑中走过,被沙质土壤渲染成黄河的颜色,竟然有些黄土高原的味道。</h3> <h3>早就听说317线路属人文景观之旅,是户外出行者探险的极品路线。风景偏向于原始风貌,是越野探险者推崇的自驾骨灰级线路。人口稀少,牧区是北线最常经过的地带。</h3> <h3>路上可见山上滚落的石头,有些石头看起来摇摇欲坠 非常吓人,赶紧快速通过。虽然有些危险,但风景确实不错,原始感很强,红色的主色调也很入镜。</h3> <h3>正值青稞即将收获的季节,山坡上,河谷边,依地形自然耕种的青稞开始显出金黄的丰收景象,随红壤、绿草一起构筑成西藏色彩斑斓的田园风光。</h3><h3>有的像绶带环绕</h3> <h3>有的如希望散落山间</h3> <h3>有的在坝上铺成锦毯</h3> <h3>有的似难以阅读的天书</h3> <h3>越往前走,植被越好,房屋也越来越好,个别人家还有汽车。沿途所见的民居,无论是建在山上、山脚,无论是位于河边还是坝上,颜色以暗红为主,与裸露的土壤颜色近似,估计均是就地取材,与自然和谐共生,一点不显得突兀。</h3> <h3>人口聚居的地方,则以红白为主,显出另一种风格。</h3> <h3>317川藏线著名的人文景观有甲居藏寨、五明佛学院、德格的印经院、梭坡古碉、道孚民居、炉霍寺、孜珠寺等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孜珠寺。</h3> <h3>孜珠寺位于丁青县著名的神山孜珠山上,距离丁青县城约37公里,海拔4800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始建于三千年前,由第二代藏王穆赤赞普倡导修建,是苯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庙之一,与只有1300年历史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相比,孜珠寺的历史要长远得多,据说在当地,其地位远在它们之上。</h3> <h3>孜珠寺地处险峻高山,远离世俗社会,使其一直保持着纯净的修法氛围。三千年来,无论自然灾害还是人为动乱,孜珠寺纵使受毁损,依然会在人们的信仰支撑下得以重生,实现凤凰涅槃,佛法的火种始终能在这里薪火相传,从未熄灭,许多苯教佛法的经典、仪轨得到了完整的保存和继承。遗憾的是,我们错过了瞻仰它的机会。</h3> <h3><br></h3><h3>崖上的白色房子是密炼房,供高僧在此长时间修行</h3> <h3>大约两点半左右,我们到达了丁青县城。丁青,藏语意为"大台地",古称"琼布"(丁青人的祖先),被誉为大鹏鸟的故乡。</h3><h3>丁青县是热巴舞的故乡,有"热巴艺术之乡"美誉。历史上属于一妻多夫的东女国,丈夫们出门打工挣钱,妻子和留守丈夫挑起家里的大梁,并微妙地协调各个家庭成员的关系。丁青县有藏东第一高峰、藏区最著名的苯教圣山-布加雪山,317国道贯穿县域东西,连接那曲和昌都。全世界最好的虫草就在藏北,其中虫草品质最好的有四个县:比如县,索县,巴青县和丁青县。</h3> <h3>丁青县城海拔3854米,当天温度9-17度,晴天,大家也没有多大的高原反应。然后去酒店旁边的静静小吃店吃东西,有抄手、面条还有炒饭,15元一份,味道还不错,老板姓吴,通过攀谈,得知他竟然是我们汇川区泗渡镇施家坝的人,和在丁青做工程的哥哥一起入藏,开个小馆子,除了早餐,主要经营遵义味道的家常菜,他还带来了家乡的杨老大米粉,感觉很亲切,这不知是不是该米粉销得最远的地方。</h3> <h3>他给我们介绍当地的象牙玉和藏红花什么的,后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牦牛干,感觉比拉萨卖的好吃。小吴说,这里还有其他贵州人,工资很高,但远离家乡,千里迢迢来这里工作,也着实不容易,也许,他们失去的更多。我也为他们骄傲,我们贵州人也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也有吃苦耐劳的精神!</h3><h3>明天路程500公里,还是先休息,养精蓄锐吧。鑫悦大酒店的两个藏族女服务员,约30多岁,能说汉语和听得懂汉语,却不认识汉字,有点奇怪。</h3> <h3>8月4日,从丁青县城赶往那曲市。天气阴沉沉的,感觉全身软绵绵的,如高原的雾气温柔的萦绕,全身被悄无声息的销蚀的没有力气,赶紧吃了感冒药,即驾车出发。出发后赶紧找寻汽车的粮食,却没有95号汽油,有的加油站还标注有93和97号的汽油,只好加了92号汽油出发,全程501公里,预计时间8小时,刚开始时路况不错。</h3><h3>据说前往那曲三十几公里远的路边,山上有毛泽东的天然头像,很是诱惑人,运气好的人才能看见,可惜我们不是时间的幸运儿,无法将驻守心中的美好逐一实现。</h3> <h3>50公里后,开始翻越川藏北线上最高的斜拉山,道路弯绕盘旋,山顶海拔4790多米,正在修路打隧道,通往山顶的砂石泥水路,路面不平被雨水侵蚀成一个一个不规则的水凼,车辆在上面行走前后左右不断颠簸,好像在跳舞,雨水不时从条条沟壑留过路上,冷不丁的还要跳出一只牦牛,都惊动着我们脆弱的神经,好不容易爬上山顶,用时近一小时。</h3> <h3>据说,斜拉山隧道将于今年7月通车,通车以后,失去保养的老路还能否通车,恐怕是一个未知数了。也许,若干年后回首,那年那月那时,在西藏,我们所经过的一切,都是人生中独一无二的经历,都值得珍惜和珍藏。</h3> <h3>山路弯弯,前路漫漫,迷离的世界,唯有心灵,还掌握着前进的方向。</h3> <h3>只要不忘初心,纵使乌云遮住了天空,总也遮不住心中的湛蓝,那山顶的洁白和上苍撒下的阳光,是通往前方的信念和理想。</h3> <h3>翻过斜拉山,沿着山谷一路下行,心情瞬间轻松了起来,随广袤的天空中展翅高飞的鹰一起自由翱翔。</h3> <h3>河流的力量以柔克刚,在古老的高原胸膛上流蚀出一道道伤疤,317国道就在这高原峡谷之中踽踽而行,随河流左冲右突纵横捭阖,目光所及之处,青翠的山谷,混黄的河水,无不显示出生机与苍凉。</h3> <h3>317之旅,如同穿行在2000公里的宗教文化长廊,体会藏传佛教的心灵盛宴,虽然道路有些艰难,很多人却义无反顾的追寻着它的踪迹,如同飞向光明的高原雄鹰,为着内心的追求,为着寻找另外一个自我。</h3> <h3>此后的路,虽说是国道,但有些路,特别是山上的,都没有硬化,路面坑坑洼洼,每走一步都提心吊胆,小心翼翼,以为阳光大道了,却被河边一处排险工程堵住,耽误了将近一个小时。但天气逐渐晴朗起来,心情也再次蓝天白云起来。</h3> <h3>花的海洋,任人徜徉</h3> <h3>到达那曲,已经是精疲力尽。那曲地势开阔,比较繁华,我们住地附近吃了川菜,味道还可以,旁边有几家卖运动服装的,特步,耐克什么的都有,因为房源紧张,住的地方是四人间,卫生间没有换气扇,价格300元一间。虽然条件很差,早已疲惫的身体已经没有时间去埋怨,只有弯弯曲曲的317国道,那些田园,那些寺庙,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还在五脏六腑里不停穿行,如同冲破山的束缚散落在国道上的一枚枚石头,零乱的无法细细捡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