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伴我行

Chrissy

<h3></h3><h3></h3><h3></h3><h3> 濮阳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 赵泉峰<br></h3><h3></h3><h3></h3><h3></h3> <h3>  近年来,濮阳市政协机关围绕自身建设这条主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我曾经的读书经历。<br></h3> <h3>  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距滑县城东40多公里的一个偏僻小乡村——赵营村。交通闭塞、文化落后,那时我们村连一个初中毕业生也没有,文革开始那年,我刚好读小学一年级,公社革委会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都要放假闹革命,这样只剩下我们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照常上课,说是正常上课,根本就不上课也无课本可读,老师就领着我们整天玩耍。到了1968年秋,形势趋于稳定,三年级以上的同学陆续返校后,教学秩序才基本转入正常,这时才有课本可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求知欲望渐渐也强烈起来。因为破四旧,有点文化的左邻右舍家的书都被焚烧了,当时我家共有8口人,只有我二哥小学没毕业就辍了学,家里根本不会有藏书,我就满大街的打听谁家有书,想方设法、软磨硬泡的去借书,借到书之后就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地赶时间去读。当时村里还没通电,都是点一盏小小的煤油灯,在豆子儿般的灯焰下看书。那时村周围坑塘水深蚊子多,一到夏天蚊子满屋飞,叮的无法读书,为了能读书,就引燃一些青蒿熏驱蚊子。灯光昏暗、烟熏火燎、呛咳不止、汗流浃背,即使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我仍然痴迷地坚持读书到深夜,感觉书中的世界是如此的美妙和具有吸引力。到了冬天,那时候柴禾是非常稀缺的,生产队分的柴禾一家人烧火做饭都不够用,更没有余柴用来烤火取暖。那个年代冬天降雪频繁、天气也特别寒冷,但是只要一读书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十一二点,手脚冻得失去了知觉、甚至都生了冻疮,即使这样也没有停止过阅读。我记得曾经阅读了《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列宁传》《鲁迅全集》《长征回忆录》《暴风骤雨》《山呼海啸》《林海雪原》《苦菜花》《向阳花》《野火春风斗古城》《三侠五义》《十万个为什么》《金光大道》《艳阳天》《西沙儿女》《雷锋故事》《半夜鸡叫》以及样板戏、连环画等当时在村里能够借到的书籍。通过艰苦地阅读,我的读写能力也不断提高,作文每次都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每到寒假,我还自己写诗,为街坊邻居写春联。<br></h3> <h3>  到了上中学的时候,供销社在距我家50多米远建了一个图书门市部(当时叫毛泽东思想宣传站),我的一个同学的母亲是该门市部的营业员,知道我爱看书,就经常悄悄地借书给我看,看的书多了,知识也就不断丰富了。1974年夏,我在该门市部还花了2毛7分钱买了一本《美术字选编》,这本书里有隶书的入、行、收用笔基础知识,那时候还不懂得隶书所表现的典雅、华美、端庄、古朴、厚重等特点,只是觉得隶书很美,内心对隶书就特别的喜欢,从此我就开始临摹隶书,可以说,《美术字选编》这本书是引导我学习隶书的启蒙教材,几十年来使我在习隶道路上一直临池不辍。那时学校每年元旦都要出壁报,既是全校师生欢度新年的形式,又是为喜欢写作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我投的稿子几乎每次都能“上墙”,无形中这也激励我看更多书,学习更多知识,把文章写得更好。1978年夏天我高中毕业,以五分之差与高考招录失之交臂,复读一年后考入了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学校的图书馆为我读书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便利条件,阅读了大量内容广泛的书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对我影响最大,其中的“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去读书、去学习、去奋斗、去奉献。”<br></h3> <h3>  1981年,我师范毕业后,先后从事过教育、共青团、农村、经济、党务、卫生、政府等部门和行业的工作,无论岗位和职务怎样变化,我一直坚持读书学习,并把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这些知识一直影响着我,让我坚定信念,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平时无论工作多忙,也都不忘把自己的读书感悟、理论文章、经验材料、新闻稿件撰写出来,分別在《人民日报》《紫光阁》《河南日报》《河南行政管理》《濮阳日报》《濮阳信息》《政府快迅》等各级新闻媒体、报刊杂志上发表。<br></h3> <h3>  在2011年濮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时候,我兼任市创建办副主任、市民文明素质教育组组长,为了充实和完善文明城市的创建内涵,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我们联合市文明办购置了一大批图书分发到了市直单位、居民社区,在全市组织开展了读书漂流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和市民在读书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提升素养。我主持市油区办工作时,还组织建立了机关图书室,倡导干部职工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从读书中受益。通过不断地读书学习,增加大家的知识储存量,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开展工作。进入政协工作以来,使我有了更多的时间读书学习,学政协理论、学政协业务,读经济类书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我反复学习十九大报告,为增强记忆、加深理解,我用书法行草的形式对十九大报告32000余字进行全文抄读,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时任河南省政协主席叶冬松同志就此还亲切接见了我,对濮阳这种多样的学习形式给予充分肯定。<br></h3> <h3>  2018年10月18日,省政协主席刘伟莅临濮阳市政协调研机关党建工作,在党建大厅看到赵泉峰同志抄写的十九大报告全文后,同赵泉峰同志亲切握手,对濮阳政协党建引领履职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br></h3> <h3>  2019年4月30日,在河南省政协书画院成立暨书画作品交流展上,赵泉峰的参展作品--隶书《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引起省政协主席刘伟的高度关注,他再次握住赵泉峰同志的手,认为赵泉峰的作品“选题符合时代要求,我们国家、社会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要始终有忧患意识,居安一定要思危。”<br></h3> <h3>  爱读书、爱惜书、爱藏书,心爱的书一直伴随我大半生。书籍是精神食粮,读书给人力量,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毛泽东他老人家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天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读书学习是一个人终身的事情。<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