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牌立校,高品德立人 ——竹溪县思源实验学校德育典型案例

茶醉书生

<h3>  竹溪县思源实验学校创办于2017年9月,是由竹溪政府投资1亿元、香港言爱基金会捐资1000万共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学生1850人,37个班,教职工117人。</h3> <h3>  建校两年来,学校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一个健康三个好”(即身心健康,精神风貌好、学习状态好、综合素养好)为育人目标,着重在“立”字上下功夫,坚持“高品牌立校,高品德立人”的办学思想,建立健全学校的育人体系,初步形成有特色的育人模式。</h3> <h3>  一、建立完善德育管理体系,注重学生美德养成 </h3><h3> 1、加强德育管理队伍建设。在突出德育为首的办学思想下,形成了以校长为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建立了由学校党支部牵头,德育处、综治办、校团委主抓,年级组协作,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积极配合,学生会辅助的德育管理队伍,形成了全体师生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真正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到了实处。</h3><h3> 2、加强德育管理制度建设。为了使学生的养成教育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学校除了严格执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外,还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竹溪县思源实验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常规要求》、《文明班集体评比标准》、《“十星”学生评价标准》、《学生德育评价标准》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文明礼仪、卫生、劳动等方面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同时要求各班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各项制度,时刻以制度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h3><h3> 3.加强常规检查评比工作。(1)对德育的各项常规工作进行检查评比,每天一公示,及时整改,并把检查的结果与年级组考核、班主任考核挂钩;(2)加大评选评优力度,每周评出 “卫生先进班级”、“文明寝室”并授予“流动奖牌”;每月评出 “每月之星”、“卫生先进班集体”;每半学期评出“先进班集体”、“十星学生”、“学风示范班”;每学期评出“文明班集体”、“新时代好少年”、“优秀学生”;每年评出“师德标兵”、“最美思源人”、“美德少年”等,并进行大力表彰,使榜样的力量激励着每个思源人不断地向前。</h3> <h3>  二、建立完善德育活动制度,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h3><h3> “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办学以来, 我校在德育的实践与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三大系列教育活动:</h3><h3> 1、传统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我校以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为载体,挖掘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精心设计、扎实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感和生命力的节日文化活动。如:开展以“辞旧迎新、喜庆祥和”为主题的春节、元宵节德育作业活动;三月学雷锋活动;组织三八妇女节登山比赛活动;清明祭英烈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慎终追远、文明祭祀,珍惜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五四”团队活动,引导学生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体现德育教育的实践性、体验性、生动性,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h3><h3> 2、体育艺术教育活动。①我们坚持每学期以学校为单位举办一届校园艺术节活动;举办一次校园合唱节;利用“六一”、元旦等节日举行文艺汇演活动;每月以年级组为单位举办一次篮球比赛、一次乒乓球比赛、一次跳绳比赛等,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艺术活动的积极性。②成立了各种学生社团,如山二黄戏曲社团、创客社团、舞蹈社团、书画社团、文学社团、棋类社团等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 ③深入开展特色大课间活动。我校以“多彩青春,活力思源”为主题开展特色大课间活动。每天的大课间时间,学校统一组织,由经典诵读、广播体操和手语操三个篇章组成,做到德育、体育、艺术三育相互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与品德的养成。 3、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德育的提升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更好的完成,办学以来,我校一直致力于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发、开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达情感,创新思维,促进思想品德的提高。如:每学年的七年级军训活动;研学旅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龙湖湿地公园;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进行“孝老爱老”活动等,同时我们在每个重大节庆日或寒暑假都给学生精心布置了德育作业,这样既有效地填补了“节假日”教育的空白,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学生在体会中这样写到:“严格的纪律约束,教会我做事认真、敢于担当;良好的感恩教育,让我懂得做人百善孝为先!”</h3> <h3>  三、建立完善家校共育机制,注重学生持续发展</h3><h3>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很多家长都常年不在家,孩子在家主要靠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些隔代人监护。针对这一实际,我校在家校沟通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式:</h3><h3> 1、每天和家长分享教育信息。我们倡导各班组建了家长QQ群、家长微信群等,每天向家长通报孩子在校的情况,布置家庭作业,讲解学生无法解决的作业难题,和家长分享一些教育信息、教育经验,解答家长咨询的一些问题等等,促进家校间的有效沟通。</h3><h3> 2、每周组织留守学生拨打亲情电话。留守学生长期远离父母,缺少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也缺乏父母的关爱。我校专门为留守学生安装了亲情电话,组织留守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亲情电话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交流。让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安心在外工作,同时留守学生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及时得到父母的关爱,安下心来认真学习。</h3><h3> 3、每两月进行一次家访。家访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一座桥梁,为了密切家校联系,我校安排全体教师在期中后和放假前,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进村入户,扎实开展有针对性的家访活动。通过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等情况,详细掌握家长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增进彼此的感情,提高教育实效。每次家访后,老师们都及时地写出详实的家访记录,把家访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及时反馈,以供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加深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从而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进行更科学、更合理的教育。</h3><h3> 4、每学期精心组织召开三次家长会。为了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密切联系,让每一位家长能更全面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同时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对孩子形成教育合力,我校每学期在不同时段精心组织召开不同形式的家长会。每次家长会都做到有目的、有工作侧重点、有针对性。</h3><h3> 5、成立家长委员会。为了规范、协调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促进家校合作,我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为我校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br></h3> <h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一个健康三个好”的育人目标,不断地完善管理体系,以活动为载体,家校协作,努力营造一个更好的育人环境,让每个学生更健康、更全面的持续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最后走向成功。</h3>

学生

德育

我校

家访

家长

活动

教育

学校

社团

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