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他乡,找到故乡

秀才

<h3>  仿佛一块橡皮泥,我已经变成模子的形状。实际上,我已经厌倦了自己,并且对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也没有乐观的期待。孩子们赠送我四周的长途旅行,我希望这个礼物,能让我找回自己的内心……</h3><h3><br></h3><h3> 旅行的第27天,从意大利进入瑞士,天气骤然凉爽起来,继续向阿尔卑斯山区行驶,我们已被包围在时紧时缓的雨中。汽车离开大路,之字形上升,穿行在高饱和度的绿色中,偶尔还会有小鹿欢快的跳过,消失在苍翠的森林中。</h3> <h3>  我们所在的位置是提契诺——瑞士唯一的意大利语州,而我们即将去的村子叫做verdabbio 。车停在山腰上,雨还在下,刚从托斯卡纳艳阳下晒透的我们,顿觉寒意来袭。紧裹着衣服,拖着行李箱,走过一段石阶,走进一个鲜花盛开的小院。迎接我们的是房东克里斯蒂娜——一个晒得黝黑的、干练的中年妇女。屋里有一群人正在喝茶聊天,看到我们,也都热情的站起打招呼。克里斯蒂娜引我们上楼,这就是我们今夜安营扎寨的地方了。</h3><h3><br></h3><h3> 脱下湿衣服晾在衣架上,望着窗外,一个下午就这样无聊度过吗?</h3> <h3>  渐渐的,雨小了…停了,一线阳光照在对面的墙上……我的心开始雀跃,准备出门。克里斯蒂娜指给我们路,并告诉我们7点吃晚饭……</h3> <p class="ql-block">  从葡萄架下走过,低矮的院墙上开着各种花,小肉肉一团团的在盆里、朽木里、石缝里长的蓬蓬勃勃、特别可爱。雨后的空气愈发清冽,满目的绿色也是愈发艳的不真实,仿佛P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干净的石板路,在家家户户的门前穿过,每家都种着各色的花草,绣球开的最为豪爽。因为是在山坡上,院墙又矮,我们几乎可以扫描每一家的院子。一个老人向我招手微笑,我也还以微笑。女儿说“妈妈,别这样看人家院子,不礼貌。”,我说村民在和我打招呼。</p> <h3>  村中心是一个小教堂,很简朴素净的样子。站在那里眺望远山,看到阳光在山顶徘徊,两座青山之间的更远处,是一座积雪覆盖的山,就像一幅画,挂在那里,常年供村民欣赏。</h3><h3><br></h3><h3> 回望村里,这不也是一幅画吗?房屋沿着山坡层层叠叠,每一座房子,都有它自己的样子。什么颜色的房子配什么颜色的门窗都很有个性和创意,又都美的那么协调融洽,让人的眼睛很舒服、很享受。</h3><h3><br></h3><h3> </h3><h3> 再往下看,远处青草的颜色比树更嫩些,草舒展着就着山势铺开,有牛羊点缀在上面,同样是一幅画……目光收回,就会看到教堂的下方,顺着坡是开满鲜花的墓地,看大小应该是骨灰葬。墓地规模大致相同,看不出高低贵贱,低调而又温馨。逝去的人们就这样和亲人后代毗邻而居,相互守望。莫名的有些感动,他们的祖先大概不会变成鬼来吓唬孩子,也不需要烧纸祭奠,只是这样用温暖的目光,看着后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h3> <h3>  走着走着,不觉已到村头,石板路向下拐了个弯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调皮”的家庭。路右边他家院墙上,有大块头的木雕,又有小石头摆出的造型,路左边栏杆上,也依次排着石头的造型,走在中间有被夹道欢迎的感觉。</h3><h3><br></h3><h3> 面向路的台阶上,放着一群斜锯的断木,截面上画着一张张快乐的脸。再往前走,院子里的老藤攀缘而上,细看去,藤上住着无数小生灵,有蓝精灵、小黄人……让你不由得猜测:这家的主人会是个什么人呢?所有小摆件,都不需要太高的技艺,却有着朴拙之美,使人愉悦。</h3> <h3>  往回走,在教堂不远处平缓的坡上,有一块不大的游乐场,十几个孩子在嬉闹玩耍,估计父母不催是不会回家的。</h3><h3><br></h3><h3> 不远处,有三位不同年龄的女士迎面走来,隐约觉得中间一个刚刚在房东家见过。果然,她主动和我们攀谈起来,得知我们是中国人时,她说十年前因为工作她到过北京上海。去年再去上海时,发现变化好大,完全认不出。孩子们说,他们都是在上海读的书,上海确实是发展很快的城市……女士指着另一方向,我猜测那是她的家,热情的邀请我们去做客😁😁直到有车开来,我们才道别……</h3> <h3>  洗漱完毕,临窗俯视,发现院子的石桌上已摆下十几套餐具,不由得诧异:有这么多人?</h3><h3><br></h3><h3> 走下楼来发现两个长桌上足足坐满了20个孩子!还有几个老师模样的人在忙,我们坐在院子右侧的小桌旁。这时,孩子们落座,一位老师搬来阿尔卑斯号角。普通的阿尔卑斯号角长约3.5米,重3公斤,是用杉木掏空做成的瑞士民间传统乐器,被视为瑞士的灵魂。瑞士人也喜欢在各种纪念品和宣传册里使用它的形象。</h3> <h3>  我兴奋的拿出手机准备拍摄,校长模样的人,立刻让出最好的拍摄位置,让我心里充满感动。</h3><h3><br></h3><h3> 音乐老师先讲解(当然是意大利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然后开始示范,号声悠扬传出小院,在山间回荡,让人陶醉。</h3><h3><br></h3><h3> 一曲奏完,孩子们纷纷举手要求试吹,笑声一浪浪溢出院子,飘散到村子里。所有的天真和无拘无束的抒发,都那么自自然然的感染者我这个外来客,时而大笑,时而鼓掌……</h3> <h3> 很快,孩子们就吃饱了,老师还在品着红酒。“校长”起身,拉起了手风琴,孩子们聚拢过来,歌声响起,和着琴声孩子们居然自动分出了声部……院里的鹦鹉也兴奋起来,引吭高歌。安静的小猫,被惊吓躲到了葡萄架上……</h3> <h3>  6月的瑞士,夜晚来的很迟,太阳却起的很早。早晨教堂的钟声悠悠传来,没有大教堂的钟声轰鸣,只觉得遥远悠长。早餐很丰盛,那只叫眯眯的猫一直馋馋的盯着我们。克里斯蒂娜的女儿说:它就是这样,吃饱了眼睛也离不开。</h3><h3><br></h3><h3> 离开,有些恋恋不舍。克里斯蒂娜一家三代都出来和我们道别,还送了一件当地特色的小礼物……</h3> <h3>  车开出村子,我忽然想再回村转一圈,女儿陪我返回村中。村庄就这么小,小到学校里只有20个年龄不同的孩子,村庄就这么简朴,房屋不新也不奢华,它又是那么干净、美丽、优雅、友善。花活泼泼得开着,花丛中角落里藏着的玩偶,靴子型花盆故意露出的红指甲,消防栓都是萌萌的憨态……村民的游泳池像他们蓝色的眼睛,村里村外看不到垃圾,即使废弃的旧屋也会有人种上鲜花,每个人脸上都安详而柔美……信步走过,遇到一位遛狗的老太太,互相问候道声再见,才依依不舍的走向村外。</h3> <h3>  我似乎明白我为什么这样留恋——这正是我想要的生活!在这里你会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想起叶佳修的乡居记趣……</h3><h3><br></h3><h3> 小村的美不仅仅是天赐的美景,更是这里的人。他们有情趣、有爱、有对美的感受,对生活品质有追求,对家乡有赤子情怀;他们安详平和、与世无争;他们心地纯净,没有对外人的提防;他们爱自己的传统,又开放包容;他们精致用心的生活,不为给别人看,也不为跟别人比……什么人、什么心情的人才会生活的如此舒适惬意?它的魅力与贫富无关,只因为这里有一群热爱生活,真正懂生活的人。</h3> <h3>  曾经这是我的向往,什么时候我开始变得焦虑,忘了初衷?在我心中,是不是还有一片桃花源?我是不是还能找到回去的路?</h3> <h3>  感谢孩子们领我找到这个美丽的小山村,让我找到了迷失的自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