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山前长廊景观特点</h3><h3> 中轴线建筑群、名称、特色、功能</h3><h3> 山前东侧的紫气东来城关</h3><h3> 山前西侧的听鹂馆、画中游、清晏舫</h3><h3>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乾隆十四年。清末光绪年间清漪园改名颐和园!颐和园占地290公顷(陆地占1/4,湖区占3/4).1998年,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3><h3> 颐和园按功能可分为宫廷去,园林区和湖区!我今天介绍的是园林区。颐和园的万寿山像一只展翅的蝙蝠,昆明湖像一个寿桃!两者相加寓意福山寿海!山湖之间有一条长廊,起到了万寿山与昆明湖之间的巧妙过渡。这条长廊就是著名的颐和园长廊。1990年长廊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 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一条游廊。长廊自东向西依次建有四个亭子:留佳亭、寄澜亭、秋水亭、清遥亭。它们象征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留佳:意为美景常住;寄澜:意为寄情感于波澜之间;秋水取自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清遥:意视野深远一望无际)!廊上有苏式彩画1.4万幅,内容主要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题,堪称经典!长廊临水畔东西各有一组敞轩式建筑:东侧为对鸥舫;西侧为鱼澡轩!是帝后游览湖区时上下船的码头。 顺着长廊一路西行我们来到了万寿山下的牌楼。我们向北依次可以看到:云辉玉宇牌楼、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众香界琉璃牌坊、智慧海、后山的四大部洲、苏州街和北宫门!</h3><h3> 云辉玉宇牌楼位于前山中轴线最南端,为三间四柱七楼。北面题:云辉玉宇,南面题:星拱瑶枢!用于歌颂慈禧太后!牌楼北面是排云门,门前有一对铜狮子。铜狮两侧分别摆放着象征十二生肖的排衙石12块!为畅春园遗物,光绪年间移到这里!进入排云门可以看到二宫门上悬挂“万寿无疆”匾额。每年的旧历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庆祝生日的地方!光绪皇帝携隆裕皇后率文武百官王公大臣及后宫妃嫔公主等。都要在此给慈禧行跪拜礼,并在此举行:慈禧庆寿典礼!排云殿是光绪年间重建的,明朝时为圆静寺,清乾隆皇帝为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在此建造了大报恩延寿寺。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重建颐和园改为了排云殿,是慈禧太后在庆典礼上接受朝拜的地方!</h3><h3> 穿过排云殿我们来到了德辉殿。德辉殿是帝后拈(nian)香理佛时休息和换衣服的地方! </h3><h3> 过了德辉殿我们到了佛香阁,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核心建筑,为八面三层四重檐攒尖顶!高36米,内部八根铁梨木支撑!光绪年间按原样重建。东跨院为: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碑;西跨院为五方阁,宝云阁。宝云阁通体铜锡合铸而成,又称:铜亭!重207吨。</h3><h3> 佛香阁后面有个琉璃牌坊。南题:众香界</h3><h3>意为佛国名。北题:祉树林。泛指佛教寺院 !过了琉璃牌坊就是智慧海。建于乾隆年间,采用琉璃砖瓦和石料。建成仿木结构的双层无梁殿。佛殿外墙壁镶嵌1008尊琉璃佛像。大部分毁于英法联军之手,现仅存数尊佛像!</h3><h3> 万寿山东麓有一座紫气东来城关,典故出自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南侧题:紫气东来;北侧题:赤城霞起!均为乾隆御笔!万寿山西侧山脚下有一座听鹂馆。原为帝后看戏的场所,现改为北京有名的仿膳山庄,接待过国内外的许多名人政要!</h3><h3> 万寿山前还有一组建筑就是画中游。画中游包括:画中游,借秋楼,爱山楼,湖山真意等建筑。各个建筑随山就势,因地制宜。走进敞轩向外看去形成一个个取框景。每框一景,景景不同!</h3><h3> 继续往西走我们来到了长廊的终点🏁有一个石丈亭,里面有一块太湖石。乾隆皇帝命名:石丈亭。取自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拜石的故事! </h3><h3> 清晏舫建于石丈亭西侧水中,是从湖底砌上来的大石船。原名石舫!光绪年间重建,取名清晏舫,取河清海晏之意,寓意大清朝天下太平,安宁祥和!慈禧曾在这里品茶,观赏,放生……</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