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闾河,淮河支流,发源于正阳县闾河乡朱腰村,一路东行,流经闾河乡河湾村、闾河村、席庄村、夏庄村、大杨村、商庄村、杨店村,再向东经正阳县永兴镇、王勿桥乡、息县,至淮滨县吉庙乡汇入淮河。</h3> <h3>传说很久以前,闾河源头住有吕姓两兄弟,大牛和二牛。</h3><h3>一个雪花纷飞之夜,一位衣着褴褛的老头牵头瘦驴到二牛家借宿,二牛夫妇刻薄,把老头推到大哥家。大牛夫妇待老头如亲人,还拿出家酿老酒任老头暖身。老头喝到兴起,随口诌出一首诗来:张口把酒尝,果然赛琼浆,老汉酒如命,临葬饮三觞。</h3> <h3>第二天告别,老头执意以驴相赠,大牛两口子拗不过,只得留下。</h3><h3>这驴别看精瘦,力气大得惊人,大牛酿酒用的十几亩高粱地,一袋烟的工夫就被它犁耙平整。</h3><h3>二牛夫妇得知情况,也来借驴。</h3><h3>宝驴速度快,二牛仍嫌慢,不停抽打它。宝驴吃不住疼,长啸一声后,撒野狂奔而去。</h3><h3>二牛傻了,沿着驴牵绳橛子拉出的沟一路追寻,直追到淮河边,眼看着这沟与淮河已连为一体。突然空中传来驴鸣,抬头一望,去年借宿大哥家的老头倒骑在驴背上,转眼消失在白云之中。</h3> <h3>消息传开,有位秀才揭出原委,那老头所吟之诗本是藏头诗:张果老临。乡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仙人张果老降临了,于是,将驴牵绳拉出的河定名“驴河”。后来,大牛的后人有在朝中做官的,嫌“驴河”不好听,又改为“吕河”。</h3><h3>其实,真正公文往来,不管是河名还是乡名,均应叫“闾河”。究其原意,所谓“闾”,就是古代的一级建制单位。《周礼》记载: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可能这个傍河而居的小村镇居户正够一个“闾”,故而这条小河就有了“闾河”之称,这个镇子也就因河而名了。</h3> <h3>沿发源地东流一公里处积水成湖,当地人习惯称为“闾河大坝”,上世纪末,时任正阳县长亲笔题名“洞滨湖”。洞滨湖位于闾河乡政府对面,湖内虾肥鱼美,菱荷飘香,古来既有“淮西明珠”之美誉。</h3><h3>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张公任真阳(现在的正阳县)县令,他组织民工开挖青陂(陂:蓄水的池塘或湖泊),引闾河之水蓄于陂中。同时,修缮东渠用来灌溉,开挖南渠以泄洪水。青陂的兴修致使农业连年大丰收,百姓为感念张公,立碑记其功德,称青陂为“广丰陂”,此“陂”就是现在的洞滨湖。</h3> <h3>乡因河名,河泽乡土。在闾河水的润泽之下,闾河乡人文资源荟萃,文化气息浓郁。</h3> <h3>河南航天豫南基地原七机部一院“五七”干校旧址位于闾河乡商庄村境内,经正阳县政府核定为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食堂、学校、商店、礼堂等大部分建筑依然留存,见证了当年那个轰轰烈烈的时代。</h3> <h3>闾河水土优质,气候温润,适宜酿酒。2000年,新寺村吴太平遍寻秘方,苦心孤诣,终于琢磨出独特的酿酒技艺,他所酿造的“太平盛世”系列酒与王勿桥醋并称“饮中双璧”,被评为县级食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h3> <h3>邱店村舞龙舞狮队在市、县组织的民间文艺汇演中屡屡获奖,2018年早春,中央七套走近革命老区文艺晚会在正阳举办,开场歌舞就有他们矫健的身影。</h3> <h3>夏庄村王艳红歌舞团在本村举办了五届春节晚会,让村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别样的春节。王艳红表示,她会将春晚一直办下去,既让父老乡亲享受文艺大餐,还能通过歌舞、戏曲宣传党的法规、政策。</h3> <h3>何永青,闾河中心校退休高级教师,老家就在洞宾湖畔的闾河村何庄组。何永青系河南省书协会员,驻马店书协理事。许是受闾河水浸淫,其所创作草书汪洋恣肆,睥睨万物。其书法作品屡获大奖,多篇作品入编国家级书法作品集。</h3> <h3>走进央视的农民歌手马天,闾河源头朱腰村人,他勤劳敦厚,如正阳花生一般朴实。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刘忠河看中他的品格,纳为刘派第三代掌门人弟子。</h3> <h3>孔军杰,闾河乡杨店村人,闾河水赋予他一副好歌喉。他作词作曲并自弹自唱的《正阳街下》,入驻网易云音乐网站仅三天,点击量超二十万次。“我会带上吉他,带上梦想,带上最爱的你我的姑娘”,清纯的嗓音,温情的格调,瞬间穿透人心。</h3> <h3>谁能告诉我那汹涌的孤独与渴望,是否就是我梦里永隔千里的河流。这一方热土,引领无数远方的游子深情回望。闾河悠悠,日夜不息,诉说着优美的传说和生动的故事。展望未来,闾河水定会福佑闾河乡民,大踏步奋进在追梦的征程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