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会服务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 骆宏

小桥流水

<h3>老百姓是否真正过上了美好的生活?</h3> <h3>权重以圈大小表示。</h3><h3><br></h3> <h3>空心病:智商没问题,社会支持系统没问题,没有重大生活变故,但觉得生活学习没意思,没有愉悦感。</h3> <h3>3.8%</h3> <h3>感觉:现在有钱了但是许多事情更难办了</h3> <h3>以经济发展为唯一目标的手段培养了许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h3> <h3>公共卫生</h3> <h3>孩子与父母的冲突往往来自于:父母让孩子在很小时参加各类培训,让孩子学时也培养了许多价值观,然后某一天让孩子听父母说一切归零的,要一心学习了,父母和孩子必起冲突。</h3><h3><br></h3><h3>人的身体结构本来就不是用来应对变化的。</h3><h3><br></h3> <h3>用价值观干预空心病。</h3> <h3>道德认知:</h3> <h3>不同文化概念体系不同,</h3> <h3>西方:高度机械化思维,例精细化规范化管理</h3><h3>好处:用精致完美主义打造成一个产品。</h3><h3>但受此影响,我们打造孩子也想完美。</h3> <h3>中国人的思维,强调的是智慧。</h3> <h3>中美贸易战是意识形态价值观之战。</h3> <h3>意大利众议长问:你当选国家主席是怎样的心情?</h3><h3>习近平的回答适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h3> <h3>心理是一个社会的产物。我们和美国有意思形态的差异。</h3> <h3>游戏:</h3> <h3>立场和价值不同,看到的东西不一样。</h3><h3>解决问题的思维不能和问题在同一水平上。要有合同共赢意识。</h3> <h3>问有没有看到一个实心的三角形</h3> <h3>第一人说没看到的话,第二个再说</h3> <h3>第三个人说时肯定看到了。</h3><h3><br></h3><h3>父母对孩子说不好好读书就扫垃圾,导致孩子形成相导的价值观。</h3><h3>所以长期对孩子说同一句话,某一天你的腔调变了,孩子是不会相信。</h3><h3><br></h3><h3>如果高考前父母对孩子说考试不重视,给孩子的信息,1.爸妈太紧张了。2.爸妈不看好我。</h3> <h3>孩子的价值观必须去积极干预。但要思考到底要构建一个怎样的价值体系?</h3> <h3>这是父母想像的孩子的人生。</h3> <h3>和孩子探讨目标,路径,工具,希望孩子的人生一帆风顺,一马平川。</h3> <h3>迭代递进才是孩子的真实人生</h3><h3><br></h3><h3>互联网思维先有1.0版,再有2.0即迭代进化</h3> <h3>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是用一种观念压倒或推翻另一种观今,而是要多种观念的互相包容,不是彻底排斥。</h3> <h3>哲思治疗</h3><h3>授人以渔</h3><h3>和孩子休学父母探讨:为什么会休学?十年后孩子很成功,那这一年的休息值不值得?探讨一年的休学时间怎么用 </h3> <h3>给孩子一个有意义的童年而不是单纯的快乐的童年。</h3> <h3>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综合思考。</h3><h3><br></h3> <h3>没有一个人是可以全面的去认识事物的,所以要强调公共理性。</h3> <h3>关键是坐下来好好说话,共商共建共享</h3><h3>对话不能消融的观点作为谈话的目的。</h3> <h3>美美与共,由费孝通提出来。</h3><h3>穷(指思维贫穷)则独善其身</h3><h3><br></h3><h3>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h3> <h3>问:留守儿童和新居民子女心理健康问题。</h3><h3>1.留守儿童是高危人群,像游戏障碍现在确定为一种专门的疾病。</h3><h3>还有很多事要客观的看,因为凡有言说必有立场?; 凡有立场,必有指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