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铸魂的军旅青春》 ——风雪芳华的记忆(2)

冰醒(继革)

<h1><b>春莫忘记雪的送程,莫忘了那雪的芳华。爱就像那天的雪,洁白无瑕,爱就是那天的泪,像心中的小溪奔涌直下,雪与泪的飘洒奔涌,就是一代人的青春芳华,就是一代人的挚爱无价。思念就是那天梦里的全部,思念更是那天别离后的抬头凝望,而不管是抬头凝望还是那整晚的梦都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牵挂!</b></h1><h1><b> ——— 题 记</b></h1><p class="ql-block"><br></p> <h1><b>“…………,</b></h1><h1><b>那天的雪,下得好大,好大,深深的脚印在青春里面安了家,笑也春秋,哭也冬夏,那,多美呀,忘不了啊!</b></h1><h1><br></h1><h1><b>…………,</b></h1><h1><b>那时候的梦,做得好傻,好傻,无边的原野在天的尽头开满鲜花,歌也带泪,哭也芳华,那,真美呀,忘不了啊!”</b></h1><h1><br></h1><h1><b>“还有一个字,说出来吧!你的脸儿红了,我的心儿跳了;还有一封信,收起来吧!我的心儿静了,你的头发白了。”</b></h1><h1><br></h1><h1><b>“啊………,爱着的人还爱着吗?像那天的雪、那天的泪、飘飘洒洒…………;</b></h1><h1><br></h1><h1><b>啊………,念着的人就念着吧!不忘的初心就想着吧!像那天的梦,那天的凝望,牵牵挂挂………!”</b></h1><h1><br></h1><h1><b> —— 冰 醒 笔 记</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图上字下 )</h1> <h1><b>(续前集)</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 《 风 雪 铸 魂 的 军 旅 岁 月》</b></h1><p class="ql-block"><b> —— 风雪芳华的记忆(2)</b></p><p class="ql-block"><b> ( 纪实 冰醒【继革】)</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风雪为伍,同冰霜做伴的最深刻记忆还是在那军旅岁月,青春芳华奋战在北国边陲的风雪严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年的军旅青春,从杳无人烟的北国边陲,高寒禁区的深山老林——大兴安岭的富克山下,大林河旁;到白雪皑皑的长白山密林和松花江畔;还有那漫长的冬季搅起弥天风雪的“大烟泡”、“白毛风”,把诺大的呼盟大草原裹在天幕般的雪帐之中。即使在晴日里,凌冽的西北风,抽打着你的脸庞,也会像刀割的一样痛疼。烟儿雪漂移在止息晶结的伊敏河冰面,在太阳的反射下,银光闪闪,寒气逼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寒禁区,深山老林,风雪寒冬,杳无人烟……;开山劈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战天斗地,……,抗严寒,斗风雪……,一幕幕风雪芳华的军旅岁月,时常梦魂萦绕的浮现在眼前…………。</p> <h1><br></h1><h1><b> (一)风雪为伍 走入军营</b> </h1><p><br></p><p> 真的是与雪为缘,一九七四年的冬底,那个岁尾离家的午夜,自打踏出家门,夜空中就飘着扬扬撒撒的雪花。辽东半岛的气候,冬季里即使下着雪,也感觉不到太冷的寒意。</p><p><br></p><p>临行前的一个中午,我怀揣入伍通知书,从下乡的公社武装部返回县城附近矿山的家中。母亲看到我发了一大堆军装行李(不仅有一般冬季要穿的棉服和衬衣,还格外发了带毛的军皮大衣、鞋底带有深深胶楞防滑的特制皮毛大头鞋、羊毛毡袜、棉毡胶鞋、带鼻盖的羊剪绒棉皮帽、长袖棉毛皮手套,还有春秋穿戴的棉绒秋衣秋裤和绒手套等军装),特意从商店买了大个的帆布提包,用来盛装穿不了的军装。当我把领兵排长让我们出发前把能穿的衣服要全部穿上(包括秋衣秋裤)的命令告知母亲时,不舍的母亲含着泪花说:“这是要向北走啊,大北边的'边外'(老人们对黑龙江寒区的俗称),听说刮起'大烟泡'的风雪,天昏地暗,千万要照顾好自己,一旦冻伤了,不好去根,会年年犯病的”。担心的老人家,背着我不动声响的用家中的兔毛和白布絮纳成三片轻薄的布毛垫,分别褆缝在军棉裤内的膝盖和后臀部位,玉杰、玉华两个妹妹又用自家养的白兔兔毛为我赶织了一幅兔毛手套。母亲说“真正保暖,能抵得住边外寒冷的还是这自家养的白兔兔毛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岁尾的夜晚,告别父母,我和几位应征入伍的矿山子弟知青,由矿上派车,送回下乡的公社武装部,等待出发。</p><p><br></p><p>午夜,碾着山间的土路风雪,满载着新兵的军卡车队,咣当了大半个夜里,在东方的天际微微露出鱼肚白🐠时,集结在辽东半岛的凤凰山下,沈丹线的凤城火车站。</p><p><br></p><p>站台上,举目望去,漫山遍野的白色。宽敞的站前广场上集结了近千名整装待发的入伍新兵,个个身着草绿色的皮棉军装肩背绿色的背包和行李,像一片苍松翠柏屹立在皑皑的白雪之中。火车🚉头吐出的大口烟雾,夹杂着一声声嘶鸣刺耳的汽笛尖叫声驶进站台。只见那高大涂红的火车轮,把整个站台震动的脚下发颤。连屹立在站前东方高耸的凤凰山和那仰目可见挂在山峰上圆月似的箭眼①也似乎在不停的晃动。</p><p><br></p><p>当元旦的晨曦映进军列的车窗②时,窗外闪闪而过的辽东大地,山岚原野,素裹银装。车窗的玻璃上不时的流淌下一滴滴哈气凝成的水珠,像母亲一样,披雪含泪目送着出征的芳华儿女,热血方刚,踏雪北上。</p> <h3>那个<span style="font-size: 17px;">风雪的元旦,东北大地,天寒地冻,军</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列</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走</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走停停,赶着常规车次的空挡,驶向北</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方。我这个体检为水兵合格的新兵战士,和诸多新战友一样,从换上军装开始,只知道当的是特种兵,一种迷茫的自豪感,陶醉了几天,也没弄清楚我们究竟是到哪里去当兵?当的到底是什么兵?不准询问,不许打听,也没人告诉你!一切的一切,都是无条件遵守的军事秘密和默默执行的军事行动。</span></h3><h1></h1><h1><b></b></h1> <h3>望着车窗外的风雪和瞬间而过的沿路站牌,我核对着手中的中国🇨🇳地图册,标注着一路北上的路线。祈盼着尽早的知晓军列北上的目的地———当兵入伍的部队驻地。开始的站名还耳熟,凤城———苏家屯———四平市———白城市———齐齐哈尔———嫩江,再往北,驶入林区,也是高寒禁区,车窗外处处是闪闪而过的森林白雪和那些在地图册上也从没光顾过的生僻站名:大杨树———加格达奇———林海———塔河———图强———翠岗———劲涛(阿木尔)————西林吉(漠河),最后到达“<b>古莲</b>”站时,地图上已是铁路的尽头。经过几个昼夜的兼程行驶,时针标注在1975年元月5日的上午9点多钟,随着带兵排长们的命令,近千名入伍新兵纷纷整装下车,踏入了北国边陲——大兴安岭的冰天雪地!<br></h3><h3><br></h3><h3>满以为到达了部队驻地,不曾想还要乘坐帆布军卡继续在白雪皑皑的土路上,驶向杳无人烟的林海深处。</h3><h3><br></h3><h3>印象最深的是古莲站台边,一幕记忆犹新的雪地场面。新兵中有近一半是浙江籍的新战友,因从没见过如此寒冷的冰雪,对宽敞的站台上踏实发滑的冰雪地,一点儿思想准备都没有,掌握不住平衡,穿着崭新的军用大头鞋,两脚一落地,就是一个大腚墩,滑倒了,又站起来,没走几步又是一个腚墩…………,没办法,在带兵排长的指点下,大家只好手拉着手,十几个人拉成一个横排,像幼儿园的小朋友做游戏一样,手拉着手一跐一滑的走过近百米远的露天站台,爬上等在那里的帆布卡车。走在后边的我们这些东北籍的辽宁新兵一个个看的哈哈直笑。</h3><h3><br></h3><h3>卡车队在密林深处的雪冰路上缓慢的行驶,裹着防滑链的车轮,把路上的雪冰啃的一道道划痕。</h3> <h3>天寒地冻,哈气成霜,铺天盖地都是冰雪。晴朗的天空中,仰头望去,空气中的水分都变成了漂浮的雪雾,在露天中待了一会,全身的外表,尤其是脸庞的周围,都挂满了霜花。蓝天也像隔着一层雾纱。好在没风,白色笼罩的森林山岗,只有霜雪压迫下的林海松叶和军人挂霜的皮棉军装,还有那挂满霜雪的军卡和披在车身上的帆布好像结伴似的露出几乎同样的军绿色调,连成一片,像严寒中的卫士,不屈的站立在冰雪世界中。</h3><h1><br></h1><h1></h1><h3>极寒的大兴安岭,零下四五十度。一口吐沫落地,就是一个冰坨。一爬上军卡,带兵排长就放下军卡后口的棉毡帆布帘,反复提醒蜷坐在行李卷上的大家,戴上口罩,系紧羊剪绒皮帽的耳扇带,扣紧羊绒鼻盖,尽量用鼻子呼吸,保持体力和体温,同时注意不停的自行活动自己的脚趾手指,防止冻伤!坚持到部队驻地就是胜利✌!</h3><br><h1></h1><h3>军卡中的一个个新战友,人人里外身着五层新军衣(内穿白衬衣、黄秋衣、军棉衣、罩衣、皮大衣),脚蹬三层鞋袜(棉线袜、白布袜、皮毛大头鞋),双手套着两层皮棉手套(绒手套外加长袖皮毛手套),戴上白口罩,系紧羊剪绒皮帽的耳扇,扣紧毛鼻盖。把全身裹得只剩下两只眼睛,尽量让体温不随意散发。并不停的活动脚趾和手指,确实收到了较好的保暖效果。</h3><br><h1></h1><h3>但人的体温是有限的,当军卡行驶了一个小时左右,身体逐渐开始发凉,肚子也开始饥饿的咕噜起来,最先感觉的是手脚有冷汗,一会儿就冻的像猫咬似的疼痛,后来就有些麻木了,大家不约而同的跺起脚来。带兵排长也真的担心大家冻伤,不停的鼓励大家用力活动脚趾手指,不要停下。好在出现麻痛的感觉不久,军卡在无人区的白雪森林里行驶了近百公里,终于抵达了部队驻地———大兴安岭杳无人烟的富克山下。</h3><br><h3>从此,北国边陲大兴安岭,茫茫的林海雪原,与世隔绝的富克山,还有那白雪覆盖的在建路基、隧道、桥梁………,与我们日夜为伍,朝夕相伴。&nbsp;&nbsp;&nbsp; </h3><h1></h1><h3></h3><h3></h3> <h1><br></h1><h1><b> (二)爬冰卧雪的新训生活</b></h1><p><br></p><p>到达部队的第一天晚点名,连长王鸣生才正式告知大家,我们部队的兵种番号为铁道兵第十二团新兵一连。部队驻地——“富克山”,地处中苏边境大兴安岭高寒禁区,周围几百里无人烟。当时中苏关系紧张,连长特别强调的是提高警惕,严禁外出,防止冻伤和迷山。只要是踏出连队的驻地就必须逐级报告请假。</p><p><br></p><p>晚点名一结束,我急忙跑回班里,翻出地图册,在祖国最北疆(公鸡🐔形地图头上位置)的铁路线尽头——“古莲”车站的周围搜索,凭着白天进山时的方向感,古莲站的西南方向几百里都是空白,怎么也找不到“富克山”的字样。我又查看了其他几位战友的地图册,同样没有标注。直到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一个星期天,我去看望分配在团机关的老乡战友时,才在团司令部作训股墙上的军用地图中找到了地处大兴安岭西北部林海无人区的“<b>富克山</b>”位置。</p> <h3>贯穿大兴安岭高寒禁区南北的主干线嫩林铁路,自嫩江站开始进入林区——古莲站(680.5公里)(中间还分支出林海——(呼中)碧水、塔河——十八站——韩家园子、加格达奇——根河等支线(300公里)、加上我们当时在建的后来因种种原因一直未铺轨通车的古莲——满归延伸线的古莲——富克山段约90公里。)总长1000多公里。铁道兵部队的三、六、九师(外加当时代管的民兵师,主要由知青组成)近十万官兵自1964年就开始动工修建。我们入伍时(1975年1月)已修建了十年。铁十二团曾承担的林海——(呼中)碧水段系大兴安岭北部海拔最高(呼中区系中国🇨🇳最冷小镇),古莲——满归延伸段纬度最高,这两段都是整个大兴安岭铁路中,气温最低的区段。富克山冬季中午的地表温度最低时达到零下五十三度。当时我团正在开发建设漠河(西林吉)古莲———满归延伸段④的铁路建设(距边境线北极村的直线距离仅数十公里)。新兵一连设在富克山的东北坡一营防区,紧靠着二连营房驻地。连队的营房一色由棉毡帐篷组成,每个连队十几顶帐篷分两行排列,中间空出一块冰雪覆盖的操场,还设有篮球场。一眼望去,在漫山遍野的林海雪原中圈出了一个个由排列整齐的帐篷围成的块块连队操场,别为壮观。</h3><h3><br></h3><h3>到达新兵连的第一个下午,就是下河背冰。连队的大门前横着冰雪覆盖通往团部的土石公路。跨过公路并行相连的就是已形成路基的新建铁路线。跨过路基下坡近百米远的山脚下,就是蜿蜒富克山由西北向东南流去的大林河。</h3><h3><br></h3><h3>数九寒天,天寒地冻,几十米宽的河面上冰雪覆盖。凝固的河流用平铲除去覆雪,露出冰面。带兵班长高 中(71年入伍,吉林大安人)带着全班十几名新兵,身穿军皮大衣,全身依然裹得只露出两眼。大家用铁镐刨开冰面,将一个个大冰块装满麻袋,用麻绳扎紧袋口。两人一组肩背手托,配合着一跐一滑的爬上山坡和路基,背回连队,成袋的冰块塞满了帐篷门斗里的小仓房。以备日常化冰满足全班的生活用水。这样的“背冰”,几乎是大兴安岭高寒禁区的冬季里,每周都要进行的日常劳动。第一次体验带兵班长们说的大兴安岭“三大怪”之一的“担水用麻袋”,尽管天寒地冻,冰雪坡滑,每组战友都不免滑倒几次,哈气成霜,寒气逼人,每个战友的眼睫毛都挂满了霜凌,但崇尚军人追求向上的激情,在每个新战友的心中激荡,大家不仅没有感到严寒的酷冷,却每次的跐滑跌倒,都会听到嘻嘻哈哈的笑声。</h3> <h3></h3><h3>还有第一个星期天跟随带兵班长进入林海深处,间伐圆木。没膝深的白雪,山坡林间,直径约50多公分粗,三四米长的圆木,由两名战友用一根细松棒插入一头的底端,抬起一端。你心中没底儿,不知自己的力气是否能扛得起来,也要弯腰拱下去,硬着头皮杠在肩上,拼命的直起腰来。等后头的战友也扛起另一端时,两人要同肩同力,同时喊着一二,才能吃力的挪动脚步。咬着牙趟着雪,顺坡下山,亦步亦趋,一跐一滑,屏住呼吸,腰不能弯,腿打着颤,两个人要将圆木放在靠山下一侧的同一肩上,坚持着走不出几十米远,实在坚持不了,两人就得一起使劲将圆木扔在地上,呼哧呼哧的喘口气歇一会,再继续像开头一样 ,重复着开始的过程。就这样四人一伙儿,反复坚持着,咬紧牙关,一直把圆木扛到一里多远山脚下的连队。</h3><h3><br></h3><h3>在大兴安岭的林海雪原中当兵修建铁路,柴米油盐,一切生存的物质基础和资源都要自己动手。上山伐木砍柴是每个铁道兵战士必须经历的必修课和家常便饭。每个班都配发了四五把大锯和锋快的长把大斧头,专门用于伐木劈柴。听老兵们讲,在全团四五千人的兵员中,仅有卫生队的十几名女兵,入伍后也不例外,在新兵连和日常中同样与男兵一道上山伐木砍柴,且干的十分出色,成为大家美传的佳话。</h3><h3></h3> <h3>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每天冰里来,雪里去,在冰雪覆盖的操场上出操,走队列、练刺杀………;在没膝深的林雪中练射击、打战术………;在冰雪封冻的路基或河面上练投弹、武装越野跑………;在严寒的雪夜里站岗放哨………!</h3><h3><br></h3><h3>记忆最深的是初次站岗那个刻骨铭心的夜晚。当我在午夜的睡梦中,从零上二十五、六度温暖漆黑的帐篷内,持枪踏出门外,生平第一次走上哨位时,室外零下五十多度的严寒,不到二十分钟,皮大衣裹着的五层棉装,依然使整个身体被冻的透心凉。我不停的在哨位上蹦跳活动,坚持完成了每班半小时的站岗任务 后。新兵时极强的上进心驱使自己要继续为下一班儿战友多站一班岗。且天真的想着,如能替后面的战友坚持站岗到天亮就更好了!可再坚持不到十分钟,已冻的全身发抖。煎熬之际,赶上查哨的三排郭春才排长来到哨位。发现我冻的连口令都说不清楚时,急忙把我推到帐篷门斗内的地火龙口处,让我暖暖身子。他自己抢过步枪,走入哨位,替我站了十几分钟的岗。当我暖和了一会儿,重新回到哨位,郭排长弄明白我是自觉加班多站一班岗时,即温和又严厉的教训我,“傻小子,人体的热量是有限的,把自己冻伤了,影响了新训,问题就大了。以后要吃的苦,有的是,你就做好思想准备吧”。并严肃的命令我马上回班换岗。我只好服从。大兴安岭的严寒冬夜实在是太冷了,在后来的军旅八年中,我始终没有挑战成功和实现冬季里替战友出哨站岗一个晚上的记录和天真的追求。</h3> <h3>还有那严寒酷冷的记忆就是射击训练。尽管皮棉装备的只露出两个眼睛,但趴在极寒的雪地里,一动不动的练瞄准,坚持不到十几分钟,就冻的扛不住了。先是从两个膝盖开始,手脚发僵。裹着皮棉两层手套的手指,冻的发硬,扣动板机时都没知觉。故此,带兵班长把大家分成两伙,一伙在前边练瞄准时,另一伙在靶场边上原地跑跳热乎身子,轮换瞄准。此时,我的优势来了,母亲临行前褆缝在棉裤内两个膝盖和臀部的兔毛布垫,还有两个妹妹为我赶织的那副兔毛绒手套神奇的保暖,套在长袖皮手套内,一点儿都感觉不到冷。其它战友趴在雪地上,瞄准不到十几分钟就得马上爬起来活动身子。我趴在雪上练半小时也没问题。为此,在全新兵连第一个通过了团司令部蒋景厚参谋的射击训练检测。并同本班战友付宝岩一道被指定参加了新兵射击训练实弹抽测。加上新训最后实弹射击考核,在新训期间,很荣幸的获得了两次实弹射击机会,并且在最后的一次精度射击中取得了九发子弹,打了88环的优秀成绩。</h3> <p>还有最忘不了的是紧急集合。大兴安岭最漫长的严寒冬季,在狭窄的棉毡帐篷⛺️内,大小两块板铺加带兵班长我们住了十四个人。窄小的军用毛毡褥垫一个一个紧紧的挨着。午夜里的几次紧急集合训练,都出了不少笑话。人多天黑,不是摸不到自己的衣裤了,就是把鞋袜穿错了。人多太挤怎么也施展不开,你自己不出错,别人也会干扰你找不到这,摸不着那的。</p><p><br></p><p>后来在带兵班长排副的指导下,我们逐渐的掌握了每个晚上临睡前按上下穿戴顺序认真规矩的摆放好衣帽鞋袜、手套皮大衣、军用挎包武装带;枪架上固定每个人的枪支位置和子弹带的存处;学会了快速捆打行李背包的简易办法;等等。在反复的练习,使每个人的紧急集合速度大幅 提高的同时,我仔细琢磨,私下请教带兵班长排副,认真挖掘提速争当第一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力求做到最快最好。最后拟定了自己的一套独立做法,在紧急集合的号音一响,趁着大家穿戴的忙碌时,自己以最快的速度穿戴好衣帽鞋袜,里外衣扣暂都不系,然后数准挎包水壶、行李带、皮大衣、棉皮手套、武装带、子弹带等必带装备,一股脑儿抖在自己被子里包好,一只胳膊夹着,转身抓起枪架上的枪支,第一个跑到帐篷外的雪地操场上,先系好衣扣(里边的衬衣、绒衣、棉衣只系好两个扣子,罩衣和大衣要系好全扣),挎好挎包水壶,扎紧武装带,用简易法快速捆好行李背包。背好步枪,第一个站到集合队列的首位(因个头是班里最高的,一直是排头基准兵)。几次演练,直到最后一次新兵连的实际紧急集合考核,我都保持了完好的成绩和速度。后来同班的其他几位战友也采取了这种办法,都提高了不少速度。</p><p><br></p><p>但尽管大家不断的努力拼搏,但高寒禁区的紧急集合训练还是让战友们付出了难忘的痛苦和艰辛。印象深刻的是我同村入伍的战友王玉清,个子不高,那个紧急集合实际考核的漆黑夜晚,他穿戴好后,跑到操场上时发现步枪没带,回头取枪时,赶上屋里的战友提着枪往外跑,在门口相遇时,枪口正好撞在他的门牙上,当时也没赶到有多疼痛,集合后,又武装越野跑加上连里的演练小结前后近一个多小时,回到班里,才发现自己的门牙被枪口撞掉一半儿,留下了终生的“纪念”。还有我的婊弟刘伟,个高脚大,穿着特号的皮毛大头鞋,也是那个紧急集合的漆黑午夜,自己的一只大头鞋被邻床的小个战友佟学宽穿跑了,剩下了一只中号的,当时帐篷里漆黑的一片,只感觉鞋口鞋带太紧了,不舒服,夜里的武装越野跑,越跑越难受,坚持到紧急集合结束后,回到班里,才发现是鞋穿错了,真不知道,他那只特大号的脚,是怎样忍耐了武装越野跑等前后近一个小时的“穿小鞋”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在新训中,对我而言记忆深刻最苦最难的就是练投弹了。我的身高一米八零,体重仅60公斤(120斤),臂展却一米九零。虽然坚持长年打篮球🏀,体质和灵活性都不差,但胳膊细长,臂力有限。其它各项军政训练科目,都已达到优秀标准,唯有投弹,怎么练也投不到五十米的优秀标准。总是差个一两米。害得我十分苦恼。我的婊弟刘伟(人特聪明、帅气,我俩同为矿山子弟,下乡知青,又同是团篮球队员,他的篮球技艺高超,后被调入师队主力后卫。)个头比我稍矮一点儿,却十分健壮,没费多少气力就投了五十几米远,令我十分羡慕。我俩是全班个头最高的新兵,与班里最矮的戴建国、佟学宽两位战友,四个人每天晚饭后,噶伴儿到冰雪覆盖尚未铺轨的路基上或大林河的冰面上,由婊弟带着我们三个练投弹。他俩的目标是及格和良好,我的目标是优秀。因天气太冷,开始是穿着皮大衣练,身子热乎点儿,就只穿棉罩衣了。我的心气太急,最后干脆穿着绒秋衣投!最后冻的累得扛不住了,才回到班里休息。我们的带兵班长高 中、排副赵耕武,看我们的练法太急,总是提醒要循序渐进。一个星期下来,佟学宽的身体壮实一点儿,良好目标已经达到。可我与戴建国的成绩不仅没提高,却越投成绩越差。深深体会到人的身体越疲劳越怕冷。当严寒和疲惫一同到来时,僵硬的四肢怎么也使不上劲。练得右臂红肿,穿衣服都抬不起胳膊来。眼看实弹投掷考核的日子临近,我的心情十分焦虑。这时排副赵耕武,强制我们休息两个晚上,同时提醒我们每天晚上用热毛巾热敷和按摩右侧的肩臂。那时年轻,体力恢复的快,歇了两个晚上,感觉好多了。排副赵耕武又对我认真的进行了体能分析。第三个晚上,按着分析后的计划,刚吃过晚饭,趁着身体热量较高,在帐篷内认真的活动好身体,然后在排副指导下,我裹严皮棉装,跑到路基上,急忙脱掉皮大衣和棉衣罩衣,趁热只穿着绒衣,一段助跑,使尽全身力气,将手中的训练弹投了出去。一测量,将将达到五十米。我的心里甭提有多激动了!总算过关了!可是,再投几次,成绩又下来了,心情十分沮丧。这时排副不让我们过度疲劳,且要我马上穿好棉皮大衣,裹严身体,防止热量消失,仅练了一会儿,就休息了。第二天晚上仍是如此。但成绩十分不稳,忽高忽低。临近实弹投掷的前一天晚上,我的心中忐忑不安,排副干脆停止了我的训练只让我们休息、热敷 、按摩右侧的肩臂。并对我进行了心理疏导,悄悄的告诉我,实弹的重量要比训练弹轻,尽管放下包袱,搞好休息和体力恢复,一定会达到目标的!在第二天的实弹投掷中,我一切都按排副指导的意见准备和操作,结果是穿着绒衣投了个五十一米。算是以各项军政训练科目全优的成绩达到了预期目标,结束了三个月的新训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见《风雪芳华的记忆(3)》——风雪铸魂的军旅岁月(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6/21夏至之夜 冰醒【继革】于大连修改完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 </p><p class="ql-block"> 文字 冰醒【继革】</p><p class="ql-block"> 编辑 冰醒【继革】</p><p class="ql-block"> 图片 冰醒【继革】部分 摘自网络和战友提供 后加以修饰制作。谨致深深感谢。</p><p class="ql-block"> 配乐 网购 提琴演奏《 我爱你塞北的雪》)</p> <h3>备注:</h3><h3>1&nbsp;&nbsp;&nbsp; 、嫩林铁路</h3><h3>嫩林铁路自嫩江经过加格达奇、塔河、漠河至古莲。位于大兴安岭的东南坡与北坡,南起黑龙江省嫩江县嫩江站,向北跨过嫩江,经大杨树、加格达奇、林海、塔河、樟岭、西林吉,到达黑龙江省漠河县古莲站,其中干线长680.5公里,支线(林海——呼中——碧水;加格达奇——根河;塔河——十八站——韩家园子)长300公里。全线最长的隧道是西罗奇山隧道(分为1号,2号两座单线隧道)。是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另一主要线路。</h3><h3>中文名</h3><h3>嫩林铁路</h3><h3>外文名</h3><h3>Nenlin railway</h3><h3>起止站点</h3><h3>嫩江站、古莲站</h3><h3>铁路等级</h3><h3>国铁Ⅰ级</h3><h3>里程</h3><h3>干线长680.5公里、支线长300公里。(加上西林吉(漠河)古莲——满归延伸线的古莲——富克山区段,路基、桥、隧已建成,因种种原因暂未铺轨通车约90公里左右),合计1000多公里。</h3><h3>2. 概况</h3><h3>嫩林铁路位于大兴安岭,南起嫩江,经大杨树 、加格达奇、林海、塔河、盘古、樟岭、劲涛、图强、西林吉(未含至古莲段),全长677公里。由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设计,铁道兵第三、六、九师(及所带的武装民兵师)施工。嫩江至塔河段于1964年8月17日重点开工,1966年10月31日加格达奇至塔河段铺轨通车;1967年6月28日,嫩江至加格达奇段铺轨通车;塔河至樟岭段于1966年开工,1968年12月铺轨通车;樟岭至古莲段于1970年开工,1972年8月15日铺轨通车。嫩林铁路对开发林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工农业生产,巩固边疆具有重大意义。 大兴安岭林区面积约600万公顷,蓄积木材量约7亿立方米,是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物资。为开发大兴安岭林区,中央决定采用建设大庆油田艰苦创业的经验,集中力量在大兴安岭林区组织会战,以林业部和铁道兵为主,会同其它有关部门,共同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国家经委于1964年1月21日召集有关部门开会,研究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问题。会后,由林业部、铁道兵共同向国家经委并中央书记处上报了《关于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报告》。</h3><h3>嫩林铁路</h3><h3>项目由来</h3><h3>1972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中发92号文件批准同意这个报告,中央还同意设立开发大兴安岭会战指挥部,并决定由铁道兵郭维城副司令员任指挥,东北林业总局张世军局长任副指挥,林业部罗玉川副部长任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指挥部政委。指挥部由林业部直接领导,同时受黑龙江省委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领导。担负施工的铁道兵部队,同时受铁道兵党委领导。5月22日,中央军委通知:由铁道兵担负大兴安岭林区会战的部分任务,并抽调188名干部和78名战士参加林区会战指挥的工作。6月,会战指挥部在加格达奇成立。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示,铁道兵党委决定第三、六、九师参加铁路会战。</h3><h3>地理环境</h3><h3>地理</h3><h3>地势呈西高东低,位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及其结合部,南北走向的中山系大兴安岭山脊以东为第一阶梯地,以西为第二阶梯地。海拔300-700米。全区地形总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属浅山丘陵地带。北部、西部和中部高。平均海拔573米;最高海拔1528米,系伊勒呼里山主峰--呼中区大白山;最低海拔180米,是呼玛县三卡乡沿江村。沿线沼泽和洼地广泛分布,地下水露头处则出现冰丘、冰堆。</h3><h3>环境</h3><h3>线路地处中国北部边疆,属亚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 温-2.8℃,最低温度-52.3℃,无霜期90-110天,年平均降水量746毫米,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每年从9月份至次年4、5月份为冻结期,无霜期仅80至90天,沿线土壤冻结深度为2.5米至4.5米。由于该区气候极其严寒,人迹罕到,长期被认为是难以生活的高寒“禁区”。</h3><h3><br></h3><h3>(摘自网络公众号《铁道兵》中,关于铁道兵三、六、九师开发大兴安岭纪实资料注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