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6月24日下午来到了大山里的古村落茆坪村,该村属桐庐县富春江镇,自宋元之际建村,至今已900余年,三面环山,一条卵石铺筑的古道自北向南穿村而过,也是古时桐庐通往浦江、义乌等地的一条商贸之道。茆坪群山逶迤,满目青翠;村落民居,粉墙黛瓦;绕村溪流,青碧如玉,小桥流水枕人家,宛如一幅神清骨秀的水墨画卷的魅力</h3> <h3>茆坪村位于桐庐县西南、富春江镇东南、芦茨(白云源)溪流域的大山峡谷中段。紧挨的杭新景高速公路、320国道,通过20省道直达。总面积29.1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35908亩,土地面积783亩。人口1263人,七成为胡姓。现为富春江乡村慢生活体验区的主要村落之一。</h3><h3>茆坪村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块集休闲娱乐、度假观光为一体的处女地,由于村集体资金薄弱,古建筑大部分需要修复保护,才能更好的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h3><h3>2019年1月,茆坪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h3><h3><br></h3> <h3>茆坪家训十八条</h3> <h3>文安楼始建于清末民国初年,系茆坪村商人胡儒艺所建。由于胡氏源出于湖南文安,故名“文安楼”。说起“文安楼”的兴建,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胡儒艺有一个亲家名叫俞子联,那时在上海经商,有一年俞子联在上海购买彩票,一连中了3注头奖,发了大财。恰巧胡儒艺要与两个兄弟分家,由于自己没有房子,便向亲家借了一大笔资金,再卖了一些田地,在山清水秀的茆坪村建起了自己的“文安楼”。</h3><h3> 据说当年建造“文安楼”耗资3万银元,历时3年。楼的整体结构采用明清建筑风格,有前厅、后堂还有左右两厢房。前后厅堂均建有天井,宽大的天井下面,用大青石铺成明堂,东南面附墙外还建了个风格独具的望月台。厅堂前后上下雕梁画栋,虫鱼花草、风景人物无不栩栩如生,彰显着昔日的尊荣。特别是其牌坊形的大门,制作精美,是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h3><h3>据胡氏后人回忆,当年康有为变法失败以后辗转各地,曾逃难至此,在“文安楼”滞留了3个多月。康有为饱赏茆坪的小桥流水、古木澄潭,闲来挥毫泼墨,作画题诗,临走时还依依不舍。据说,康有为来的时候还带来一只“百宝箱”,送给了胡儒艺点缀“文安楼”,里面不仅有康有为自己的18幅字画,还有“戊戌六君子 ”的书法作品,京剧大师梅兰芳题字并使用过的折扇。其中最为珍贵的是4件半米来高的菩萨雕像,据说原是清皇室珍藏的文物。不过这批宝贝在随后动乱的年代中,全都烧的烧、掳的掳了。除了康有为以外,一代宗师、大画家叶浅予也多次来过这里。叶老尤其喜欢坐在“文安楼”的望月台上,面对如画美景写生作画。康有为和国画大师叶浅予都曾赞誉其为“江南第一农居”。</h3><h3>现在的胡家,居住着胡儒艺的儿子和孙子。胡儒艺之子胡宗陶老人年已八十多岁,看上去身体不是很好。家中事务由孙子打理。其孙告诉我们,为了保护这幢农居,桐庐县政府已将其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家人希望,能尽快落实实质性的保护措施。</h3><h3><br></h3><h3></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