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黄河贵德清

XKY

<h3>贵德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全境国土面积3504平方公里,辖4镇3乡,119个行政村,110835人(2017年末总人口)[1],有汉、藏、回、土、撒拉等15个民族和睦相处,繁衍生息,共同进步。[2][3]贵德县境内有玉皇阁、国家地质公园、扎仓温泉等景点;素有“高原小江南” 、“梨都之乡” 和省会西宁市“后花园”之美誉,曾获得“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4]称号。 2018年5月,“2018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发布,贵德县上榜。[5]</h3><h3>中文名</h3><h3>贵德县</h3><h3>面积</h3><h3>3504平方公里</h3><h3>外文名</h3><h3>Guide County</h3><h3>别名</h3><h3>青海小江南</h3><h3>行政区类别</h3><h3>县</h3><h3>更多</h3><h3>92%的人还看了</h3><h3>贵德县海拔多少米</h3><h3>贵德县属于哪个市</h3><h3>西宁到贵德多少公里</h3><h3>贵德县地图</h3><h3>历史沿革</h3><h3>贵德县</h3><h3>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西汉时期设河关县,元代设贵德州,民国设贵德县,1949年9月建立新政权,1953年隶属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中原王朝、鲜卑、吐蕃等均在贵德留下了历史印记,境内“马家窑”、“卡约”文化遗址、汉唐古堡,明清楼阁,记载着贵德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汉、藏、回、土、撒拉等15个民族和睦相处,繁衍生息,共同进步。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古建筑群—玉皇阁集儒、道、佛为一体,摒弃门户之见,并存相依,是贵德多元文化、多种宗教融合相安、和谐共存的历史见证,也是“尊道贵德”文化传承的动力源泉。[2]</h3><h3>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在今贵德设置河关县,隶金城郡,始纳入汉朝版图,并筑归义城(今尕让古城)。</h3><h3>东汉和帝永元五年(公元93年),护羌校尉贯友在逢留大河(今贺尔加河口处黄河)上建造了黄河上游第一座用大船连接的浮桥。永元十四年(102年),金城长史上官鸿在归义及逢留等处从事屯田29部(处)。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河关县属陇西郡。</h3><h3>东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前凉张骏置湟河郡(治化隆县群科),今黄河以北贵德县地属湟河郡。孝武帝太元十四年(389年),吕光自称三河王,建后凉,在今贵德黄河以南置浇河郡,治所在今河阴镇一带的浇河故城,黄河以北地仍属湟河郡。安帝隆安元年(397年)春,河西鲜卑族秃发乌孤建南凉,在今贵德黄河以南地区仍置浇河郡。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年)以后,北凉在今青海化隆西部和贵德黄河以北新置湟川郡,治地湟川城约今贵德席芨滩一带。义熙十四年(418年),吐谷浑王阿豺占据贵德,筑浇河城,成为其政治中心。</h3><h3>南北朝时,北魏宣帝景明三年(502年),北魏占据贵德,并置浇河戎,后又被吐谷浑占据。北周武帝建德五年(576年),北周在今贵德置廓州,下辖洮河、达化二郡,其中洮河郡又辖洮河、广威、安戎三县,其州治与洮河郡县治均在贵德浇河城。</h3><h3>隋开皇三年(583年),在今贵德仍置廓州,治浇河城。并在承风岭(今贵德县尕让乡千户村附近)开设互市,隋与吐谷浑进行贸易交流。隋杨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廓州为浇河郡,辖河津、达化二县。河津县辖地包括今贵德县全境、湟中县南部和化隆县西部,州治与河津县治均在贵德河阳镇。</h3><h3>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改隋浇河郡为廓州,治所东移至广威县(今化隆群科),辖广威、达化、米川三县,今贵德黄河南部为达化县域,黄河北部为米川县辖区。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在今贵德县河阴镇设静边镇。高宗仪凤二年(677年),由静边镇改置积石军,驻兵7000人。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吐蕃占据廓州,改原浇河城为溪哥城。</h3><h3>北宋哲宗元佑四年(1089年)以后,贵德为唃厮啰政权辖地,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唃厮啰政权降宋,宋仍在溪哥城置积石军。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金政权仍在今贵德设积石军,后改称积石州。绍兴六年(1136年),西夏占据贵德,改积石州为祈安城。</h3><h3>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设贵德州,为贵德地名之始,治所在河阴镇,隶陕西行中书省河州路管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在贵德设吐蕃等处招讨使司必里万户府,管辖今贵德西南的贵南,共和县等牧区少数民族,隶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允元师府。</h3><h3>明洪武三年(1370年),仍沿元制置贵德州,遂改贵德为归德。八年(1375年),改归德州为归德守御千户所,治今河阴镇,隶临洮府河州卫。</h3><h3>清顺治二年(1645年),沿袭明制,设归德守御千户所,属陕西行都司,雍正四年(1726年),河州卫改为临洮府,归德隶之。乾隆三年(1738年),归德守御千户所改隶西宁府。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归德守御千户所改由西宁县丞管理,改“归德”为贵德。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置贵德厅,设抚番同知,隶西宁府。</h3><h3>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贵德县隶甘肃省西宁府。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省成立,仍设贵德县。</h3><h3>1949年9月18日贵德解放,中共贵德委、县人民政府同日成立,青海省人民政府直辖。</h3><h3>1953年12月6日,海南藏族自治区成立(后改为州),贵德为州属县之一。</h3><h3>2000年,贵德县辖1镇、7乡。其中各乡镇:河阴镇、河东乡、河西乡、东沟乡、新街乡、尕让乡、罗汉堂乡、常牧乡。</h3><h3>2001年1月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复:撤销河西乡,设立河西镇。2001年底,贵德县辖4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4个居委会、113个村(牧)委会。</h3><h3>2005年5月26日,经省政府批准,贵德县撤销罗汉堂乡,建立拉西瓦镇(依托拉西瓦水电建设),镇政府驻地整体搬迁至曲卜藏村拉果口地区,镇区行政区划范围不变,实行镇管村体制;6月29日,正式撤乡建镇。调整后,贵德县辖3个镇、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河阴镇、河西镇、拉西瓦镇、河东乡、东沟乡、新街回族乡、尕让乡、常牧乡。[4]</h3><h3>贵德县</h3><h3>2006年8月,经青海省政府批准,海南州将原有的40个乡镇调整为36个乡镇,其中:贵德县撤销常牧、东沟两乡,合并设立常牧镇,镇政府设在原东沟乡政府驻地周屯,实行镇管村体制。调整后,贵德县辖4个镇、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河阴镇、河西镇、拉西瓦镇、常牧镇、河东乡、新街回族乡、尕让乡。</h3><h3>行政区划</h3><h3>截止2013年,贵德县辖河阴、河西、拉西瓦、常牧及河东、尕让、新街4镇3乡,119个村和4个社区。[6]</h3><h3>乡镇名称 政府驻地 主要辖区</h3><h3>河阴镇 驻南大街 辖4个社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11个村(牧)(城东、城西、城北、城关、郭拉、邓家、童家、西家嘴、大史家、张家沟、红柳滩)。</h3><h3>河西镇 驻格尔加 辖26个村(牧)(上刘屯、下刘屯、下马家、格尔加、瓦家、多勒仓、加洛苏合、拉芨盖、才塘、红岩、下排、温泉、贡拜、大户、多哇、山坪、北房、木干、本科、加莫河滩、加莫台、贺尔加、江仓麻、西山湾、山坪园艺场、甘家)。</h3><h3>常牧镇 驻周屯 辖22个村(牧)(高红崖、新建坪、斜马浪、加卜查、却加、上兰角、下兰角、色尔加、卷木、梅加、浪查、周屯、苟后扎、豆后漏、兰角新村、上岗查、下岗查、都秀、拉德、切扎、吾隆、干果羊)。</h3><h3>拉西瓦镇 驻曲卜藏 辖10个村(牧)(尼那、昨那、多拉、曲卜藏、罗汉堂、豆后浪、叶后浪、曲乃海、仍果、尼那新村)。</h3><h3>河东乡 驻马家西 辖13个村(牧)(太平、王屯、下罗家、周家、麻巴、杨家、保宁、哇里、贡巴、查达、仁若阿什贡、马家血、边都)。</h3><h3>更多</h3><h3>人口民族</h3><h3>有汉、藏、回、土等15个民族,2007年末总户数27483户,总人口100609人,其中农牧业人口85364人。总人口中汉族49665人,占49.36%,藏族35855人,占35.64%。回族13024人,占12.95%,土族1609人,占1.6%。</h3><h3>2017年,全县辖4镇3乡,122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110835人;全年出生人口2288人,出生率为12.44‰,比上年提高0.36个千分点;全年死亡人口1364人,死亡率为5.1‰,比上年提高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35‰,同比上年增长0.25个千分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