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西乡"目连戏”

林坚

<h3>&nbsp; &nbsp; &nbsp; 祁门目连戏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己有四百多年,最早组织班社演出的是祁门西乡的栗木村。演出文本以明代郑之珍《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为源,各戏班传承有自己的演出本。其戏文不避俚俗、深入浅出,广用民间土语、谚语,反映平民百姓对目连戏道德教化内容的率真理解与演绎。音乐以鼓击书,锣鼓伴奏,不用管弦,上寿时则用唢呐,唱腔保留滚唱、滚白,连唱带白。祁门目连戏由乡村祠堂、田野、林中小路到庵堂庙宇都可演出,演出时间一般与庙会、迎神、祭祀等活动配合,每逢夏历闰年或遇天灾人祸,村民也会以此消灾纳吉。戏中的砌未、戏服以至穿戴、化妆均由村民一手包办。</h3> <h3>保存在传承人王汉民家中的剧本</h3> <h3>参加表演的少女前往宗祠</h3> <h3>参加表演的村民在化妆</h3> <h3>化好妆等待表演的村民</h3> <h3>参加表演的村中小朋友在练习</h3> <h3>参与表演的小女孩骑在纸扎的兽物上</h3> <h3>在宗祠中表演</h3> <h3>骑在纸扎兽物上的孩子们在表演五猖出动,驱兽祈安的情景。</h3> <h3>摄影一一林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