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游记(2):何园、文昌阁、早茶文化

悠闲人

何园,是晚清建造艺术成就最高的一座大型私家园林,建于清光绪年间(1883年),园主何芷舠,题园名为“寄啸山庄”,因园主姓何,简称何园。何园由东、西花园和最早融入中西建筑一体的“玉绣楼”、片石山房组成。 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屏风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牡丹厅。 牡丹厅的特色和名称来源于东墙歇山顶尖上的一幅砖雕山花,山花题材取自(风吹牡丹)而由名牡丹厅。 船厅:是东园最精致的建筑,整座厅形似船形,因主人祖籍为安徽望江,是个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地方,从小就和船结下了不解之缘,故名“船厅”。 船厅的花窗:园主人选用中国式的木雕和西洋玻璃相结合的格调,不仅体现了园主的低调奢华,更反应了西洋文化在当时已融入主人的审美体系。 贴壁假山:紧贴风火墙壁有一组长达六十余米的假山群,上有盘山蹬道,假山上有月亭,过月亭可登上复道回廊。 贴壁假山 过月亭 读书楼:为何家大少爷何声灏的读书楼,园主人将楼建于如此僻静清幽之处,大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意,最终大少爷发奋读书成就了祖孙翰林。 复道回廊:将东园、西园和住宅院落都串联在一起,全长1500多米,被誉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 品味花窗和花窗选景是何园的一大特色。回廊东南两侧楼廊的上下廊壁间各有一排什锦花窗,制作精细,样式美观。 水心亭:位于西园水池中央,供园主人观赏歌舞、戏曲和纳凉赏景只用。(红楼梦)、(还珠格格)曾在此处取景。 赏月楼:是园主人为母亲祝寿而专门建造的赏月楼,楼上设有观音堂,供何老太太静修参拜,楼下为老太太休息之处。 玉秀楼:为主人的起居楼,在这座中西合一的楼里,讲述了何园主人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有何家三少爷捐助“鸿船”救生义渡的慈善故事;有王承书,何祚庥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业绩和贡献⋯⋯。 何芷舠的书房 何芷舠的卧室 两楼之间的夹弄 与归党,是何园的主堂正厅。“与归”二字典出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与归堂是扬州保存最完好的楠木厅,其中式传统厅堂结构与西方建筑理念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一扫封闭、沉闷,洋溢着开放、明快的气息。 片石山庄是明末清初画坛巨匠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后被园主人购买成为花园的一部分。 人间孤本:由石涛大师创造而成,被誉为冠盖园林叠石的“天下第一山”。 文昌阁:扬州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明万历年间,是扬州府学的魁星楼,故名“文昌阁”,建筑结构与北京天坛的祈年殿相似。 扬州行最后一天的早上,我和同事们选择了去怡园品尝扬州的早茶文化。 才七点多,大厅里就吃客如云,好多的人耶! 先冲泡一壶绿茶 上一盆烫干丝,扬州人描写烫干丝是:“看起来清淡,闻起来清香,吃起来清爽”。 吃上一口,还真是不错,没有停下筷子的想法⋯⋯😄 再上一笼三丁包。 将猪肉、鸡肉和笋干切成丁,在油锅中爆炒后,加入豆瓣酱,就形成了三丁包的馅。看似有点油腻耶! 吃了却是:“咸中带甜、甜中有脆,油而不腻”,真好吃!⋯⋯ 千层油糕 油糕层层糖油相间,配以红绿丝,吃起来味甜绵乱。好吃⋯⋯ 肴肉 什锦菜 和我一起喝早茶的同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