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寿

hxj

<h1>文字:黄筱娟</h1><h1>摄影:黄幼娟</h1> <h1>恩师</h1> <h1>优雅地慢慢老去。</h1> <h1>夏日的美丽如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长卷。夏日的美好还源于今天,源于宜宾市八中六零级二班在宜部份学生为恩师李世君庆贺九十岁生日的一次欢聚。</h1><h1>农历猪年的夏至日(公历二零一九年六月二十一日)。他们欢聚在“九里香”,高举酒杯,畅叙对恩师的感激之情,衷心祝老人家健康长寿。<br>都说岁月年年来,年年去,转眼即是百年,那六十二个年头的光阴呢,在今天看来,仿佛只是一瞬间。<br>屈指算来,那应该是一九五七年的九月,一群不知人间积苦的翩翩少年走进了当时的宜宾市三初中(后来的宜宾市八中)的课堂,有了一个班主任,就是今天的老寿星李世君老师。渐后来,成了他们心目中的“班妈妈”。九十年的人生之旅,在生命的长河中,或许仅仅是一缕青烟。然而,这一缕,却连缀成一首永无休止的生命之歌,温暖着少年们的一生,一直到今天。接手班主任的工作就意味着又多了几十个孩子要管。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世人的孩子是神。她没想成神,只是尽责尽心,爱她的学生。于是她在自己家里挂上一块给学生补课的小黑板,在学生们有困难有难的时候帮他们度过难关。<br>也就在今年夏至这天,看到餐桌边的身影都不再年轻,甚至臃肿,但是,岁月的刻刀,没有把谁雕刻成瑟瑟秋风,却让他们如那秋季成熟的果实一般。这果实里应该有当年班妈妈给的养份在里面。谁能忘记,当年黑板上的数学公式,吱吱叫个不停的粉笔划动声犹在耳边,谱写出学子们今日无语的辉煌!这个班级最后有十多名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他们中间有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有救死扶伤的医生,有援疆二十一年年的公务员,有走上领导岗位的管理者。都是这个时代和社会中最平凡,最朴实的人。<br><br></h1> <h3>宜宾市水东门</h3> <h3>九里香</h3> <h3>宜宾市八中</h3> <h3>学生们献给老师的寿匾“松龄鹤寿”。</h3><h3>厚道的人,重情重义,有恩,定当铭记于心。</h3> <h3>师生合影</h3> <h3>欢聚一堂</h3> <h3>老寿星,好风彩。</h3> <h3>留下微笑,留下深情。</h3><h3><h3>岁月留痕留声,愿我们的情感,丝毫不减,永远拥有曾经有过的温暖。</h3></h3> <h3>滚滚岷江水,浓浓师生情。</h3><h3>欢聚夏至日,感师恩庆九旬,</h3><h3>“九里香”,情未尽,</h3><h3>今日先约定,百岁再举杯,</h3><h3>缺席先饮一百盏,</h3><h3>自有重孙扶尔归</h3> <h3>四世同堂</h3><h3>六十几年后,李老师早已是桃李满天下,自己的四个孩子也在恢复高考后,接受了大学教育。如今孙辈中已有专家级的大夫,第四辈也半岁多活泼可爱,四世同堂其乐融融。</h3><h3>回首过去,或许也有人会认为没有什么去值得怀念与回忆。人民教师,就一个苦字,是的,没有什么百花争艳的斑斓,也没有多少莺歌燕舞的浪漫。尽管这个职业不被人羡慕,,可她仍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疲倦工作着,奉献着。</h3><h3><br></h3> <h3>看,我的重孙女!</h3> <h3>二零一八年在昆明度夏。</h3><h3>厚道,是一种朴拙的智慧,厚道,是一种大智若愚后的远见。仁义,是人性光辉的体现。长寿,是老天给予仁者的褒奖和天意使然。</h3> <h3>二零零二年,六零级二班的合影。</h3><h3>十七年,弹指一挥间。曾经的一头青丝如今已经是满头飞雪,但风彩不减当年。</h3> <h3>我们都爱您</h3> <h3>昆明避暑</h3><h3>今天,我们看日月轮回听岁月涛声,是否已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不埋怨,不强求,爱事业爱学生,尽心尽力干工作,开开心心每一天。</h3><h3>过去的岁月已入心入怀,进入我们的人生史册。从此,没有赞美,只有简单的生活,简单而蹒跚的行走,直到终老。</h3> <h3>九十岁高龄的老寿星,风采依旧。</h3><h3>厚道之人行事不为追求得到丰厚的回报。但悄悄的,她撒向人间的慈爱,在不经意间便化为了苍天对她的奖励,同时也变成了那被爱温暖过的人对她的由衷礼赞。这就是福报的根源。</h3> <h3>有多少话也表达不尽那份感激。</h3> <h3>当年的少年忘不了的记忆</h3>